微信分享图

大唐盛世 法门珍宝——唐代文物精品特展在安徽博物院开展

2024-11-20 14:30:53 未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1/96162021d29974fd1a043fd1f0b94fca.jpg

一个春花烂漫的时节,一个不经意的考古发现,打开了一段尘封多年的记忆,一段辉煌与荣光交织的岁月,一个让后世魂牵梦绕的黄金时代渐渐浮现。在历史的长河中,唐朝以其文化繁荣、国力强盛、政治清明闻名。想象一下,推开法门寺地宫的大门,诗酒茶香、精美华服、奇珍异宝……长安城的繁华绮丽尽收眼底,每一件展品都是通往那个黄金时代的钥匙,帮助我们深刻感受唐朝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体味千年前盛世的风华万象。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1/edf0bfe7226dec5fe177fba60bea41f5.jpg

法门寺博物馆保管保护科副科长权飞现场导览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1/72740c5ee78ec63d416b51e631fd9964.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1/1f18cee3c88d5ca11843acd971971da6.jpg

本次特展精心搜集了来自全国各地9家文博单位共132件(组)唐代文物精品,包括富丽堂皇的金银器、千峰翠色的秘色瓷、奇异多彩的琉璃器、栩栩如生的彩绘陶等各类珍宝,尽显大唐社会的风采神韵,每一件文物都是艺术的瑰宝,也是历史的见证。展览将通过“惊世宝藏”“盛世繁华”“天地精神”三个单元展开,通过来自大唐的吉光片羽,充分展现唐代工匠的艺术创造力及大唐的盛世的神韵与辉煌,带领观众感受大唐盛世的天地万象,精神百态。

部分展品介绍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1/c66a6b94bed37ec25d25be345813cc54.png

鎏金双蛾团花纹银香囊

唐(618-907)

直径12.8厘米,链长24.7厘米

1987年法门寺唐塔地宫后室出土

法门寺博物馆藏

法门寺地宫共出土两件香囊,其中这件是迄今发现唐代存世香囊中制作最精美、体量最大的一枚。香囊又称香球、熏球,是一种熏香用具,材质有金、银、铜、铁等,其中以金银材质为上品,供皇室贵族使用。大件香囊可以悬挂于室内或者车舆之中,小件可佩戴于身上或者拢于袖中,主要用于熏衣香体、悦心怡情。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1/4ca1b16f532d6be412f35b03649d8ed9.png

象首金刚铜熏炉

唐(618-907)

高42厘米,口径25厘米,腹深7.7厘米

1987年法门寺唐塔地宫中室出土

法门寺博物馆藏

此件香炉铸造成型,通体鎏金,由炉盖、炉身及圈足座组成,盖、身以子母口扣合。盖面镂空,盖顶仰莲蕾上跪一象首金刚,双手捧珠。炉身平折沿,直腹平底,铆接五个兽形足,两足之间铆接兽形铺首,套花结朵带,造型精美,被视为唐代圈足座香炉的典型代表。象首金刚又称毗那夜迦、伽内什,是古印度的智慧与创世之神,后由唐代密宗传入我国,为世人消解障难。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1/c9b0e24d0ec2a890d3fc500db05ac6d9.png

单轮十二环纯金锡杖

唐(618-907)

杆杖直径0.56厘米,通高27.6厘米

1987年法门寺唐塔地宫后室出土

法门寺博物馆藏

此件单轮十二环纯金锡杖是佛教中的短柄锡杖。在举行佛教法会时,僧人手持短柄锡杖,振之以诵念经文。此锡杖是唐懿宗敕命文思院为舍利供养法会使用而造的,后供养于法门寺。在佛教中,这种单轮十二环锡杖属迦叶佛所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1/23424e47c5226ab623ea61e853662909.png

鎏金飞鸿毬路纹银笼子

唐(618-907)

口径16厘米,高17.5厘米

1987年法门寺唐塔地宫后室出土

法门寺博物馆藏

银笼子可用来盛放饼茶,挂在凉爽通风处,以保持干燥。当饼茶潮湿时,也可用于焙炙。此件银笼子其上錾刻飞鸿纹,镂空处均作毬路纹,底部铭文为:“桂管臣李杆进”,是当时桂管(今广西桂林)地方进献之物。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1/6677d7b4a8a36888514664837f13b42c.png

鎏金飞天仙鹤纹银茶罗子

唐(618-907)

长13.45厘米,高9.8厘米

1987年法门寺唐塔地宫出土

法门寺博物馆藏

茶罗子呈长方体,由盖、罗、屉、罗架、器座组成。盖面錾饰两只首尾相对的飞天,头顶及身侧衬以流云。盖刹四侧各饰一和合云纹,两侧饰如意云头,刹边饰莲瓣纹,盖立沿饰流云纹。罗架两侧刻饰头束髻,着褒衣的执幡驾鹤仙人。另两侧錾相对飞翔的仙鹤,四周饰莲瓣纹。罗、屉均作匣形。罗分内外两层,中夹罗网。屉面饰流云纹,有环状拉手。罗架下焊台形器座,座上有镂空的桃形壸门。座底錾刻:“咸通十年文思院造银金花茶罗子一副 全共重卅七两 匠臣邵元 审作官臣李师存 判官高品臣吴弘慤(què)使臣能顺。” 另有“十九字号”錾文两处,墨书、刻划“五哥”各两处。用茶碾碾碎的茶叶末不是每颗都能被用作泡茶的原料,这就要求其必须经过筛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代的茶罗实物未曾有考古出土,法门寺地宫发现的这件鎏金飞天仙鹤纹银茶罗子是现存唯一一件。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1/4f76dcd461b4955dd8441274e749608c.png

鎏金如来说法银宝函

唐(618-907)

长14.8厘米,宽14.8厘米,高16.2厘米

1987年法门寺唐塔地宫后室出土

法门寺博物馆藏

此件宝函是盛放第一枚佛骨舍利——玉质影骨的八重宝函的第四重。函体正面为释迦如来说法图,左侧为文殊菩萨说法图,右侧为普贤菩萨说法图,后侧为大日如来说法图,盖顶为4只迦陵频伽绕法轮图。迦陵频伽是佛教中一种人首鸟身的形象。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1/1197091989cff9cb823210cee3d60392.png

鎏金双鸳团花纹大银盆

唐(618-907)

口径46厘米,足径28.5厘米,高14.5厘米

1987年法门寺唐塔地宫后室出土

法门寺博物馆藏

此件大银盆集浇铸、模冲、捶揲(yè)、錾刻、鎏金、铆接等多种制作工艺于一体。盆壁分为四瓣,每瓣内外均錾饰两朵石榴团花,团花内有一对鼓翼鸳鸯立于莲花之上,内外壁纹饰一致。盆底外壁錾刻“浙西”二字。“浙西”即“浙江西道”,是唐代后期南方金银器制造中心。此盆为目前所知唐代金银盆中最大、最华美的一件。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1/4e05d7fde97089d6ef793197368cb22d.png

鎏金四天王盝顶银宝函

唐(618-907)

底边长20.5厘米,通高23.5厘米

1987年法门寺唐塔地宫后室出土

法门寺博物馆藏

此件宝函是盛放第一枚佛指舍利——玉质影骨的八重宝函的第二重。通体鎏金,函体顶部錾刻双龙捧如意宝珠,四侧錾佛教四天王像,四天王均有手持不同兵器的眷属众部围绕,极其威严。四天王在此不仅寓意护持佛法,更有保护佛指舍利之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1/c50ab0d76b251eb4e1a1b6a64264908b.png

鎏金仰莲瓣圈足银碗

唐(618-907)

口径16厘米,通高8.7厘米

1987年法门寺唐塔地宫后室出土

法门寺博物馆藏

在法门寺《衣物账碑》中称此碗为阏(è)伽(jiā)水碗,是供净水之具。圈足为卷荷,荷叶边饰摩羯鱼图案。摩羯鱼起源于古印度神话,是一种长鼻利齿、鱼身鱼尾的动物。摩羯纹在两晋时随佛教传入中国,唐代时演变成龙头鱼身形象,大量出现在当时的陶瓷、金银器、建筑及佛造像上,有吉祥、祈福的寓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1/7be25846b685213c5faed0d6b2db19a8.png

鎏金银龟盒

唐(618-907)

长28.3厘米,宽15厘米,高13厘米

1987年法门寺唐塔地宫后室出土

法门寺博物馆藏

龟盒为唐代宫廷香器。龟形象逼真、工艺精巧,令人叹为观止。龟被看作是吉祥长寿、刚毅不屈、先知先行的动物,与龙、凤、麟合称四灵。出土时,龟盒腹内还残留有香灰,背盖内可见熏香残留的烟炱痕迹。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1/53e09a263a8e10b0f86acea391425f75.png

五瓣葵口大内凹底秘色瓷盘

唐(618-907)

直径24厘米,腹深5.14厘米,高6.15厘米

1987年法门寺唐塔地宫后室出土

法门寺博物馆藏

通体施青灰色釉,口沿五曲,腹壁斜收,器壁曲口以下有凸棱,五瓣间有内凸外凹竖区,平底内凹,整体造型有如一张收口的荷叶,加上厚薄匀称的胎体和莹润可人的青绿釉色,呈现了“无中生有,似盛有水”的效果,为唐代官造专供宫廷使用之器。此秘色瓷盘入藏时同用印有仕女图的薄纸包装,盘壁留有印痕。凹底外壁有支烧钉痕。此碟五瓣葵口的式样自然和谐,素洁雅致,使人们看到了唐代造瓷工艺的极高成就。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1/94de0edcfbc13967ac497708d29cbaab.png

八瓣团花纹蓝色琉璃盘

唐(618-907)

口径20厘米,高3.6厘米,深2.9厘米

1987年法门寺唐塔地宫后室出土

法门寺博物馆藏

此蓝色琉璃盘盘内有三重结构的刻花装饰,形成一朵大团花,盘底有铁棒加工痕迹。法门寺地宫出土20件玻璃器,大多为公元8-9世纪中东地区的伊斯兰玻璃制品。这批玻璃器皿为早期伊斯兰与唐代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1/cf36ed4232f7f64212940c3f803c2c12.png

玳瑁开元通宝

唐(618-907)

外径2.8厘米,内径0.6厘米,厚0.15厘米

1987年法门寺唐塔地宫后室出土

法门寺博物馆藏

玳瑁开元通宝为唐皇室为供养佛骨舍利而专门制作的“宝钱”,由产于热带深海的珍稀玳瑁龟的龟壳精心制作,仅十三枚,是目前考古发现最为珍稀的货币之一。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1/1c791305fbe439ffd6ab7bc33408e860.png

彩绘陶乐舞俑

唐(618-907)

立俑高约30厘米,宽约10厘米

坐俑高约19厘米,宽约12.5厘米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岑平等墓出土

洛阳博物馆藏

一组十件,由乐俑和舞俑组成,皆彩绘。乐俑六件,作吹奏或弹奏乐器状;舞俑四件,其中二件头梳高髻,另外二件头梳双环髻。此组女俑造型优美,均粉面朱唇,眉心间饰紫色花钿,唇边饰黑色圆点状假靥。乐者、舞者因身份不同而服饰、妆扮不同,生动展现了唐代女性之美,也展现着唐人丰富多彩的娱乐生活。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1/c06951aa37de72d2db985fc7583be4e9.png

彩绘釉陶女骑马俑

唐(618-907)

马长26厘米,通高36厘米

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唐昭陵张士贵墓出土

昭陵博物馆藏

这件女骑马俑为泥质红陶质地,女俑头梳单刀高髻,平顶,顶上有一椭圆形孔,墨描眉目,身着绿色窄袖襦,下着红色裙裤,左手微曲似控缰状。马低头张嘴、披鬃、墨描缰络,鞍鞯齐备。马通体施淡黄彩,鞍鞯鎏金,是唐初釉陶俑中的精品。唐昭陵众多陪葬墓出土的大量骑马女俑以及男装、胡服女俑形象正是唐代女性开放洒脱的生活写照,体现了大唐自信包容的时代特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1/5d5b851a8b4b90d69932e0c846496525.png

三彩载丝骆驼

唐(618-907)

长69.7厘米,宽28.4厘米,高81.2厘米

1963年洛阳关林地质队M2出土

洛阳博物馆藏

骆驼背负驮囊丝绢,呈行进状,仰首嘶鸣。体施白釉,附属装饰施黄、绿、白釉。头部、颈部、腿部及驼峰上的驼毛采用雕刻的手法特殊处理,并施以褐釉,十分形象。唐代对骆驼的需求一点儿也不逊于马匹。在突厥部落中,骆驼像金、银、奴隶一样,被列为最贵重的物品,一些唐代的官宦家还将骆驼作为私人坐骑和驮畜。丝绸之路的商业运输主要依靠骆驼。古老的骆驼行走出了一条漫漫长路,使东西方的物质和文化碰撞融合,唐代对工匠这种动物也赋予了艺术的生命。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1/c78b62954d3030150b700e836d329aa9.png

兽面镇墓兽

唐(618-907)

高62厘米,爪距29.4厘米

灵台县梁原乡付家沟村出土

灵台县博物馆藏

镇墓兽红陶质,狮面兽身,凸睛竖眉,獠牙外突,面容狰狞,弯曲蛇矛形独角,倒“山”形胡须,肩背双翼加饰竖火焰状翅毛如孔雀开屏,两小耳立于头顶前侧。镇墓兽前肢直立,后肢蹲踞于地,足为三趾兽爪形。镇墓兽通体彩绘,用红、黑、白彩饰眼、鼻、耳、嘴及颔下的细部以及胸、腹部须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1/40c224315742bca1dddf55cca4f61d63.png

踏羊彩绘天王俑

唐(618-907)

高108厘米

灵台县梁原乡付家沟村出土

灵台县博物馆藏

天王俑红陶质,头戴侧翻翅盔,竖眉怒目,短髭上翘,面容狞厉。身着铠甲,胸前左右各佩一块圆形绿色护镜,肩覆披膊,护颈较低,与胸甲纵束甲带相扣,铠甲下垂膝裙,右手按于胯部,左臂握拳于胸前。足蹬尖头长靴,右腿直立,左腿微曲,踏于羊臀和羊头之上,羊抬头瞪眼,跪卧于地。俑通体彩绘,用红、黑、白、蓝彩饰花纹、云纹、衣纹等。甲泡、束带间贴金箔,凸显出俑的威严和华贵。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1/d8bcf95328a06ea51faa065eabfc0ffd.png

汉白玉菩萨像

唐(618-907)

长34厘米,宽19厘米,通高83厘米

2000年法门寺寺院发现

法门寺博物馆藏

汉白玉圆雕,头部、足部、左手、右手缺失。菩萨呈站立状,左臂下垂,右臂前屈放于腰间,柳腰纤细,身着绸衣,佩饰璎珞、项链等饰物,尽显雍容仪态。

此尊菩萨为唐代皇家寺院所供养菩萨,材质上乘、制作精良,菩萨造型为初唐风格,依照法门寺地宫出土唐彩绘四铺首阿育王石塔描绘菩萨形象考证,此尊为初唐地藏菩萨形象。

(责任编辑:罗亚坤)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