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中鸿信2024秋拍 | “哭之” “笑之” 八大山人的独我精神世界

2024-11-21 15:18:51 未知

“八大山人”背后的艺术世界 

在今天这个充满快节奏和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似乎已经很难安静下来。日常生活充斥着各类消息、社交网络、短视频的冲击。我们被迫快速“浏览”一切,情绪被片刻的娱乐绑架,连一丝孤独都难得安享。然而,翻阅历史,那些曾在孤寂中寻找到宁静与自我力量的艺术家们,或许能带给我们一些启发。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1/2e84291b0ae251a9ee376d99946a8f2d.png

八大山人(1626-1705)

八大山人,正是其中一个典型。这位明末清初的画家、书法家,被誉为“清初四僧”之一,他孤高自持,个性鲜明。他用一支毛笔,在纸上挥洒出一种令人难忘的独特视觉符号。寥寥数笔间,他呈现的不只是简洁的花鸟山水,更是对生命状态、命运、家国的隐晦叙述。他作品中极简的花草鱼鸟,便像一首首无声的诗歌,在现代人看来,既是“有趣灵魂”的代名词,也是孤独之美的极致表达。

 八大山人的“符号”世界 

在他的画中,八大山人创造出一种鲜明的“符号语言”。他笔下的鱼鸟,往往眼神冷淡、似醒非醒,只是一个简单的“圆中一点”,却像是一种轻蔑的冷眼,仿佛带着冷酷的幽默,凝视着这个浮华世界。这种看似“不屑”的态度,正是八大山人对世俗世界的批判性表达。参考轮播这种符号化的表达方式,让他的作品带有一种现代感。如今,很多年轻人在社交网络上以“符号”“表情包”来传达心情,而八大山人的笔下的鱼鸟,仿佛就是最早的“冷漠表情包”。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1/87d262fc91c52ea30565f9745bcb8455.jpg

这种不迎合、不解释、不多言的态度,也许正是我们今天极需的一种自我表达方式——用简单的符号表达内心的复杂情感,不在乎他人眼光,只为自己而活。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1/57944048250ffbb6e85871332f012fe1.jpg

在他的画作落款中,八大山人常用“哭之笑之”的奇特方式。署名时,他将“八大山人”四字竖写,构成一种既像哭又像笑的双重意象。这种署名背后的情感,是“哭之”还是“笑之”?或许,两者皆有。哭的是他的命运——明朝宗室,因国破家亡而遁入空门;笑的则是对世间一切的看透,是“放下”之后的淡然。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1/e856da2d6ec9bffc5f54b08b1f66408a.png

八大山人(1626-1705) 行书五言联

 孤独美学 

今天,我们或许并不能完全感受到八大山人那种家破国亡的痛苦,但我们同样会经历内心的挣扎和迷茫。社交媒体上,许多人也会用幽默和讽刺的语言来掩饰自己的孤独,就像八大山人在书法与绘画间流露出的“孤独美学”。他的一句“墨痕无多泪痕多”,正是这种创作状态的写照:表面简洁、冷漠,实则蕴藏着深沉的情感。

【释文】深房春竹老,细雨夜钟疏。

【款识】八大山人。

【钤印】八大山人(白文)【参考《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第269页,第40方印相符】、何园(朱文)【参考《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第269页,第42方印相符】

【鉴藏印】陆军第三方面军上海日侨管理处验收日侨呈献古物之章(朱文)

【说明】

1.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後,国民党将中国战区划为15个受降区,其中南京、上海为第七受降区,以陆军第三方面军汤恩伯为受降主官,指令日军分别集中于南京、上海办理投降事宜。由此墨宝归国,钤上“古物之章”。墨宝回归,记录着战败国的一段历史。

2.此作经八大山人研究专家萧鸿鸣鉴定为真迹。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1/c32c6e90cc1247bba323a85322f6ecc5.png

印鉴对比图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1/aa2f1e0f53b70a0ec39d8510d85e8487.jpg

八大山人(1626-1705) 行书五言联(局部)

该联虽没有标明纪年,但以款识“八大山人”的书写习惯和形式,可判断出这件作品的书写时间在八大山人73岁左右。以八大山人一生的书画创作习惯,常常是在同一时间段内,将有触动的相关书画题材,作不同方式的表现。康熙三十七年(1698)戊寅,八大山人在《山水鱼鸟书法册》(此册《艺苑掇英》注明:“十六开”,八页画,八页对题书法。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1/b20433778fc378ef7e398d0307237d74.png

八大山人  唐耿湋题清源寺诗轴  

王方宇(美国)旧藏

现藏美国旧金山TheAsian ArtMnseum

亚洲艺术博物馆

原为高邕旧藏,现藏美国旧金山TheAsian ArtMnseum亚洲艺术博物馆”。)第八开中,用小行楷书写唐耿湋题王维《旧宅清源寺》五言律诗:儒墨兼宗道,云泉结旧庐。孟城今寂寞,辋水自纡徐。内学销多累,西园易故居。深房春竹老,细雨夜钟疏。尘迹留金地,遗文在石渠。不知登座客,谁得蔡邕书?八大山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1/98cd5fde97682cd09eae8dab4b3900c7.png

八大山人  行书《唐人绝句》

此际,八大山人居在芙山房有年,由此引发了八大山人的“旧庐”情结和产生了“易故居”的想法,并于来年在出生地“喜遁”侯府“竹在亭”附近,购置“寤歌草堂”一座,再以行书写《唐绝句诗》条幅。负郭依山一逕深,万竿如玉翠沈沈。从来爱物多成癖,辛苦移家为竹林。唐人诗,八大山人。钤:八大山人(白文方印=号)、何园(朱文方印)。

为了能在“竹在亭”以居,才有不辞辛苦的为“竹林”而“移家”,可知八大山人对王孙20年所居之“竹”的留恋和眷顾。因此,在作完《山水鱼鸟书法册》之后,特将王维诗中的“深房春竹老,细雨夜钟疏”提出来写为对联。

 八大山人的“极简主义”

八大山人的绘画风格简约极致,构图极简,这种风格与今天流行的“极简主义”生活不谋而合。在信息轰炸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断舍离”,追求一种简单、干净的生活状态,这不仅是物质层面的极简,也是一种精神层面的简化。八大山人的画中,往往留白宽阔,用几笔勾勒出花草树木,疏朗而空灵,这种“有留有放”的空间感,正是极简主义的核心。

他笔下的花鸟山水,不是自然界的精确写实,而是带有高度个性化的意象表达。一朵小花、一株小草,甚至一条不屑的鱼儿、一只扭头的大雁,寥寥几笔间仿佛在静观世事、孤傲自守。这种极简主义的表现手法,不仅是一种艺术风格,更是八大山人“看破红尘”的人生态度。他并不在乎是否有观众,只是把孤寂的自我挥洒在纸上。或许,这正是他在喧嚣世间找回宁静的方式。

【款识】沱石荆南尽,端州竟莫凭。因之古式砚,一倩谱庐陵。甲午仲冬月在癸山房十韵之一,八大山人。

【钤印】八大山人(白文)、八大山人(朱文)

【鉴藏印】朱氏珍藏金石书画文籍(朱文)、朱光心赏(白文)、汉才所得(朱文)

【说明】

1.朱光旧藏;

2.朱光题诗堂。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1/fb810f6e0ae32f6897d3945d17b8e050.png

诗堂

【诗堂】八大山家,明宁藩宗室,号人屋。“ 人屋 ”,“ 广厦万间 ”之意也。性孤介颖异,八岁能诗,尤善书画,工篆刻,诙谐辩论,常惊四座。父某亦工书画,名噪江右,然喑哑不能言。甲申国变父卒。人屋承父志,亦喑哑。以君手如是十余年,遂弃家为僧,自号曰“雪个”。未几,病颠,忽苦笑骂,顷刻离出。饮酒则颠止。岁余,病间,更号曰个山驴,又号八大山人。言“四方四隅,惟我为大,也有爱其画。然饮以酒攘臂,渲染数十幅立就,王公大人则以百金易一纸不得,晚自闲书室以卒。汉才录。钤印:俞庵(朱文)、修心人(白文)

【藏家简介】朱光(1914-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山东省聊城市人。1932年参加东北抗日救国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第二师副师长、师长、炮兵指挥所参谋长,旅大警备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兵团)炮兵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参谋长、参谋长,国务院兵器工业管理总局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机械工业部副部长,中共中央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常规兵器三线建设总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副主任、党委第一书记,霍林河露天煤矿总指挥、党委第一书记等职。他还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1/06efb91fce2f04fcc39bdbe892bf54b7.png

八大山人(1626-1705) 枯树幽禽图

八大山人有句诗云:“墨痕无多泪痕多”,这一句道出他对艺术的态度。他用毛笔轻触宣纸,将一腔孤寂化为笔墨痕迹,既是对自我的抒发,也是一种不受束缚的自我放逐。与之相对,同一时期的“四王”画派追求复古,强调技法的传承和山水的精致,而八大山人选择了完全不同的道路。相比那种精致的美,他的画更像是生命的直接反应,不在乎技法,更在意情感的流露。这种鲜明的对比,展现了八大山人对传统的超越,也表达出他对生命的独特理解。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1/5194ac08174b17dad81f0ea9cd5b827c.jpg

八大山人(1626-1705) 枯树幽禽图(局部)

如今,当我们回看八大山人的艺术时,可能会发现他作品中的“火焰”——那是一种孤独中的坚定,是一个人即使在最深的寂寞里,依旧燃烧的生命之光。他在孤寂中创造出灿烂的艺术,正是因为他将生活中种种无奈、哀愁和悲愤化为笔墨,转化为一种纯粹的审美体验。也正因如此,他的艺术作品成了后人心灵中的一盏灯,成为许多人面对孤独和自我时的慰藉。

 如何从八大山人中找到自我 

今天的年轻人往往背负着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压力,社交的繁琐、人际的复杂,使得内心渴望一种“放下”的自由,正如八大山人那句“口若扁担”,他将生活与艺术放得极轻,自在自在。在现代生活中,我们不妨从八大山人身上汲取一些养分。或许,不需要一味追求大众化的娱乐和浮华,偶尔安静下来,回到孤独的自我,才是当下每个人心灵的必需品。

试着给自己一点独处的时间,不迎合、不妥协,将外界的喧嚣放下,听听内心的声音。或许,这正是八大山人“极简”的意义所在。他的作品不仅仅是“技法”的展示,而是生命本身的反映。在浮躁的时代,八大山人教给我们的不仅是绘画技巧,更是一种不为世俗所动的精神,一种在孤独中找到力量的智慧。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1/993e77c9eefed26d21e54c40b1da31c5.png

清 朱耷 荷石水鸟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致每一个在喧嚣中寻求宁静的人 

从八大山人的作品中,我们或许可以找到一个超越时空的共鸣。时代在变,生活方式在变,但孤独这种情感却一直存在。八大山人以孤独之心看待世界,以极简之笔写出心灵。他让我们明白,孤独不是脆弱,而是一种生命的厚度。我们在他作品中的鱼鸟之眼、花木之形里,看到的正是生活在孤独中却依旧散发的那一丝光亮。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1/b34fa65b1e93eacfccd5c429e2c81a96.png

八大山人(1626-1705) 枯树幽禽图

在这喧闹的时代里,如果你也感到孤独,请记住,你并不是一个人。八大山人的艺术,便是一个在时间的流逝中,永远伴随着你的“伙伴”。他的作品告诉我们,在孤独中仍然可以保持自我,在喧嚣中也可以找到内心的宁静。这种精神,是八大山人艺术带给我们的深层次启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1/0e2eede824c758af2a80f1e23a9160f0.jpg

​ 

(责任编辑:李保兴)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