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城市山水”在上海为何从“个人自发”变成“集体自觉”?

2024-12-03 14:29:52 未知

由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和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的“笔墨构城——上海美术学院城市山水作品展”于11月26日至12月15日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15、16号展厅举办。作为2023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该展览共展出上海美术学院历届师生创作的城市山水作品近百件,其中不乏在全国美展、上海美术大展等重要展览中获得佳绩的代表性作品。

山水画如何表现当代城市?是笔墨如何表现城市重要,还是城市如何滋养笔墨重要?为何在上海美术学院出现了用笔墨建构“城市山水”的集体自觉现象?我们都可以在此次展览中找到精彩的回答。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2/92bffe4caa6872f282fca7fedf0917d8.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2/d048af55345b7533f642eeb573a14a62.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2/6cf152a5c2f28bea86ecd4d4a7d3b1df.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2/bfbc212b624a445b33726d2094b4f4e4.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2/f734735f33c217fd3dbdd1c1c0fe48c3.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2/67fed21a9d697f113a10a8fc0e8b5ebf.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2/72e9b1b08f244126c626f05a4b93508f.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2/3cae8cf25b9ce88c17ca18fb3f2edb18.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2/ae932da6e8645b8a4a064047cbe9f3d7.jpg

展览现场

“城市山水”在上海美院不乏先行者

以城市建筑为主题的创作,在上海美术学院的中国画学脉里不乏实践与先行者。陈家泠先生八旬变法,创作《贵美静安》,化古得新;冯远老师写海上风景,蔚然大观;陆志文老师用笔墨为名人故居立传,已逾三十载。2009年,乐震文先生主持举办了以“城市水墨”为主题的画展并出版画册,展出和收录多件上海美术学院师生创作的城市建筑题材作品,说明对于“城市山水”的探索已成气候。

而再往前追溯,以应野平、张雪父、俞子才等先生为代表的老一代上美国画人,早已将现代建筑纳入到山水画创作中,并与传统的笔墨形态相结合,演化出成熟的风格。

因此,展览并不是单纯集结上海美术学院师生的“城市山水”作品,而是对“城市山水”的概念进行了一番文脉梳理。展览首先追溯了古代和现代的山水画在图式、语汇等方面的历史,聚焦历代画家对于山水与城郭、山水与建筑、山水与栖居的关注与描绘。展览也关注了新中国成立后,上海美院画史上的先贤们对上海城市题材的开拓,和用笔墨重塑新时代人文精神的探索。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2/c9fe7d83f50969b258630a985972c684.jpg

陈家泠《贵美静安》480X196cm 纸本设色 2020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2/ee4c0b589df0d94640086b6f28c500a1.jpg

冯远《印象海上》268X75cm 纸本水墨 2020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2/5ae0f3484cef8d28c37da599643383ac.jpg

隋洁,《囿I》,135心67,纸本设色,2010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2/5ff073763891a5923dc42d5ecd439337.jpg

​白璎,《时代交响曲》,45x100cm,纸本水墨,2017

新一代上美人的“集体自觉”

新一代的上美人,如毛冬华、倪巍等老师不约而同地在2009年前后开始了城市建筑题材的创作,在全国引起一定反响,此后渐渐触发和影响了上美国画师生的创作方向。

直到某一天,他们忽然意识到,大家都在无意间搭建着一座“笔墨之城”——一个由多样态的笔墨与多层次的城市景观交构而成的“城市山水”系统,这才引发了此次主题性、学术性、体现这种“集体自觉”的“城市山水”展。

作为最早用笔墨表现城市建筑主题的当代画家之一,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毛冬华表示,因为爱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笔墨会自然而然地去描绘我们的家园。后来在梳理文脉时,没想到那么多老先生都画了上海城市题材,而且他们是以中国画的现代化转型、艺术为大众服务作为出发点,把新中国的建设和火热的生活表达出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2/b196b1467a2136db96767c21b8844c36.jpg

毛冬华,《外滩28号》,70x135cm,纸本水墨,2016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2/0f949fcc7939993cac2cc21f7090ee10.jpg

田佳佳《外滩源 苏河长》纸本水墨 230×240cm 2024年

从“都市水墨”回到“城市山水”

本次展览重要的不是表现了怎样的城市景观,而是艺术家们用怎样的笔墨来表现城市,或者说,当今城市图景如何给古老的笔墨提供了拓展空间。

1990年代上半叶,深圳画院就提出过“城市山水画”的概念,后来变成了更加宽泛的“都市水墨”,“城市山水”反而就此沉寂了很多年,那么,为何现在上海美术学院又重提“城市山水”了呢?

“笔墨构城”项目负责人倪巍表示,当年提“都市水墨”的时代背景是文化都喜欢往大了走,比如当时提倡“大艺术”、“大美术”等等,水墨是用来表现内容的,如果不适于表现城市内容,是可以舍弃的。但是到了这个时间点上,我们要想想是否应该把它“收回来”。

倪巍说,“城市山水”的重心不在“城市”而是在“山水”上,城市只是内容寄托,是载体,核心还是在笔墨上。中国传统笔墨的外在显现并不固定,千百年来一直在变化中,无形的笔墨灵魂与有形的城市建筑结合起来会演变成什么?这才是我们要去探索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2/e0b49272436bdf0b37cb786b58fbe440.jpg

宣天坤,《雾》,190x110cm,纸本水墨,2017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2/d503de0409bccdd5a8be0e0f1a4ff59e.jpg

倪巍,《百年中大之哲生堂》,22x35cm,纸本设色,2024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2/d0d603cfb81ecbc26452759f3c789e36.jpg

陆志文,《黄宾虹旧居》,53x63cm,纸本设色,2006

是笔墨表现城市重要,还是城市滋养笔墨重要?

借由此次展览倪巍提出一个观点,他认为,当代城市建筑反而更适合用笔墨来表达。因为当代建筑的简单线条、重重屋檐和玻璃幕墙等都是复数性的,如果用笔墨来表现,每块玻璃、每条直线都会有韵味上的变化,就好比每个人远看都一样,但凑近看,每个人都不一样,这就是复数事物用笔墨表现时的魅力所在,它有一种生命力在里面。

“所以我们现在再提‘城市山水’,大家都来探索,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很可能会成为新的文化大IP。”倪巍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2/56386a25839c7acde86cf9dbcf37d503.jpg

计王菁,《在水一方》,160x235cm,纸本水墨,2024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2/8d4459e8cd17770fde2ca9bd6eaa8d59.jpg

田佳佳,《浦江物语》,245x124cm,纸本水墨,2023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2/68503fe8071ef3c365d3eba4c793dab9.jpg

何振华,《移山1》,160x200cm,纸本设色,2013

美术界大咖对“城市山水”怎么看?

对于城市山水这个中国画的时代命题,各位美术界大咖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见解。

上海美术学院院长曾成钢表示,上海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提出“城市山水”的概念非常有意思,它会带出很多新的观念和新的角度去理解我们的城市,理解我们的山水。

中央美院教授、上海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唐勇力表示,“城市山水”的提出,开启了一个新山水模式的自觉意识。这是一个有待开发的领域,需要深入地、连续不断地提高,出人才、出作品。

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美术》杂志主编尚辉认为,当代城市的画家去反映山水画,这跟农耕时代是不太一样的。上海美院的“城市山水”作品能够跟这座城市共呼吸,其中,毛冬华用没骨法和倪巍用焦墨方法表现城市,是当代“城市山水”里的两极。

上海市美协副主席陈翔表示,如何在天然和人工之间,延续我们传统绘画的内在精神,同时表达出我们时代审美的声音,“城市山水”这个题目大有文章可做。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2/046d02be6c9eec9ca7077479a6a7a759.jpg

田田,《向绿而行》,173x220cm,纸本设色,2024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2/01f994a36f18e1df7c9a09576ede1fc8.jpg

佟平原,《线性都市之二》,160x200cm,纸本水墨,2024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2/6b25b50ccad7c120a692839e6a45c0ff.jpg

江卓玮,《一座城的静谧如诗》,44x56cm,纸本设色,2024

铁力木画案+明式座椅搬进展厅

展览中还有三组典雅高贵的铁力木大画案+明式座椅,这种高端配置,为何会出现在“城市山水”展上?

毛冬华解释说,这是艺尊轩专门为我们上海美术学院国画系定制的专业画案和座椅,我们等于把教学现场搬到了展厅里。从它们的工艺上,也体现出我们的教学理念“从传统到现代”——画案和座椅用的虽然是传统工艺,但样式是现代的。比如座椅,参考的是传统官帽椅样式,寓意了“学生成才”,但传统的四出头靠背太高了,所以艺尊轩主人包天伟先生专门把靠背设计成跟画案桌面一样高,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2/0ce2844a68b8e20397b769627378f380.jpg

展览现场的大画案和明式座椅

在每张画案抽屉正面,还激光雕刻着一个个学生的名字,表明他们曾在这张画案上学习、成长,这是上海美术学院,也是优秀文化传统留给他们的烙印。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王丹)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