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画院2024学术年会&视频回顾 | 传统绘画学术研讨会(第五场)
2024-12-04 23:36:46 王丽静
● 传统绘画学术研讨会【第五场】●
主持人 | 薛良
评议人 | 张鹏
主讲人 | 李文琪 宋力 陈明 初枢昊 马明宸
主持人:薛良
北京画院美术馆负责人
评议人:张鹏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
●
李文琪
联吟众妙诗无声:民国雅集中流行的合作绘画
李文琪 首都博物馆研究馆员
内容提要:
在清末民国时期的雅集中,流行一种“合作绘画”的交流方式,有关信息通过大量的绘画作品、报刊文献得以面世和流传。这一时期雅集中的“合作绘画”之举,上承雅集传统中的吟咏唱和之风,又融汇了清末苏州、上海地区画家结社雅集中合作绘画的习惯,具有将绘画与诗歌在社会交往中置于等同地位的意味,呈现出一种新的时代风貌。
●
宋力
不止于诗意:从史学研究到绘画表达——以傅抱石《仿石涛游华阳山图》为例
宋力 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美术馆员
内容提要:
在传统中国绘画的品评中“诗意”一直以来都是最具有核心价值的衡量标准,讲演以近现代极富诗性品质的画家傅抱石《仿石涛游华阳山图》为线索分析其对清代画家石涛的学习,由其绘画实践中的笔墨特质并结合仿摹、题画诗、诗意画等不同层面分析其作品风格的建构并由此提出对诗意审美的判断与反省。
●
陈明
文本与形象:从齐白石、李可染的写意人物画谈起
陈明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内容提要:
从齐、李二人的人物画出发去讨论诗与画,涉及到中国画创作中的意象问题。中国写意人物画中的形象构建如王昌龄所言,是主体的“久用之思”将描绘的客体内化,再转变为“精神画面”的过程,是外在的物象经由主体的主观情思,内化为内在的精神映像(意象)的过程。诗与画的关系还可引出另一个话题,即文与图的关系。绘画中的文图之间存在着更为复杂的联系,两者既有时间上的先后关系,又有相互生成和相互影响的关系。这在齐白石、李可染等大家的作品中亦可得到有趣的印证。
●
初枢昊
抵抗毁灭的虚无——何怀硕对庾信《枯树赋》意象的引征与深拓
初枢昊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研究》编辑部副研究员
内容提要:
在中国文学史上,庾信传递“个人的”与“政治历史的”痛苦的《枯树赋》,文体别开新面之外,亦是丧乱时代的象征。其充满自我想象的寓意,千载之下,激起何怀硕心中的共鸣,创造出独特的“枯树”样式——枝干相连、虬蟠盘曲,互相连接、互相纠缠的枯树造型,是古今中外艺术史上前所未见的怪诞,“状物”而兼“抒情”,成为最具何怀硕个人符号化征象的母题。及至最终走向废墟化,皆为直面动荡时代的幻灭感,抵抗毁灭虚无的无声呐喊!
●
马明宸
从湖社画会到京津画派——京派画坛中的传统主义路线
马明宸 北京画院研究员
内容提要:
梳理京派画坛的形成过程以及“京派”提法的提出过程,概述20世纪上半叶清末民初构成京派这个阵营的都是哪些人,新中国成立后画院体制对这一拨人所进行的整合和重组,以及新时期之后京派何时以及如何隐隐约约被提出,并且,对于京派概念的外延内涵进行了划分与界定,提出了京派提法的意义与价值以及京派绘画研究的必要性、基本规划。
(责任编辑:王丽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