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中国》——让中国精神在文艺高峰上闪亮 | 专访何军委 2024
2024-12-09 09:22:41 未知
前言
中国文艺,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愿景。美在中国,是五千年文明沉淀的瑰宝,是新时代精神的璀璨光芒。从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汲取灵感,以笔墨丹青、音符旋律,勾勒出一幅幅时代画卷,书写着一曲曲民族赞歌。“美,不仅在于形式,更在于精神。”这不仅是对中国文艺的深刻理解,更是对文艺工作者的深情寄语。
中国精神,是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是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是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文艺,作为中国精神的镜像,它应当是时代精神的风向标,是民族精神的灯塔。
“让中国精神在文艺高峰闪亮”,意味着我们要以中国精神为引领,以文艺创作展现中国精神的深度与广度。这要求我们在创作中,既要仰望星空,追求艺术的至高境界,又要脚踏实地,扎根于中国大地,从中国精神中汲取不竭的创作灵感。只有这样,我们的文艺作品才能既有高度,又有温度,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成为照亮中国精神的明灯,成为推动中国文艺繁荣发展的强大力量。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这不仅是对文艺价值的高度肯定,更是对文艺工作者的深情寄语。在新时代的征程上,让中国精神在文艺高峰闪亮,成为我们共同的使命与追求。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应当让中国精神在文艺高峰上熠熠生辉,用文艺的力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让“美在中国——让中国精神在文艺高峰闪亮”成为我们共同的追求和行动指南,共同书写属于新时代的辉煌篇章,让中国文艺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
创荣时代:围绕做好新时代文艺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文艺工作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为社会主义文艺在新时代的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何军委,中国当代著名画家,1968年生。民盟中央美术院副院长,中国美术馆特约编辑,群言出版社艺术总监、艺术中心主任,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市西城区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李可染画院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首届访问学者,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中国画工作室助理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启功书院艺委会委员。
何军委致力于人物画叙事,在从事当代主流人物画创作的同时,特别对传统道释与古装人物的创作情有独钟,对社会时代和人物个性理解透彻,彰显时代审美意趣。何军委在艺术界广有声名,在国内艺术展览上获奖无数,包括两次获得齐白石 国际艺术节中国画展最高奖,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北京画院、北京大学、资深收藏家等广为收藏,其艺术图式与叙事得到广泛赞誉。此外,何军委凭借多年的勤奋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采众家之长,推陈出新,画古而不泥古,开创了浅绛人物的独特画法。画面素雅明快、古意盎然,拓展了中国人物画技法的又一空间,是审美意趣和笔墨技法的开先河之举。
何军委作品欣赏
吴为山题字
画神造意形自妙——何军委人物
画叙事道释与古装人物何军委在从事当代主流人物画创作的同时,更加钟情于传统道释与古装人物的创作,他笔下的人物画叙事,历史名人与重大社会历史的主题类题材可谓为其时代使命,基层普通民众类则侧重于体验生活,而传统道释神仙与文人高士等古装人物类是个性的张扬与意趣的阐释。何军委之所以以国画之人物画闻名于艺术界,源于他文人的本性,源于他对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震撼,也源于他对古代文人雅士家国情怀的向往和追求。他认为在国画三大类之中,山水和花鸟是一种出世的心态,讲究个性情趣,要有意蕴、超然物外的境界,而画人物需有入世的情节,对人物个性和社会时代都要进行透彻的理解。相较现实与主流人物画创作,传统人物有更多创作的自由与意趣张扬的空间。
何军委-《吴昌硕》
高仕颐神图 65cmX65cm
然而,表现传统人物也并非易事,如何在古人从技法到审美都已经完备的体系语言中突围而出,如何在程式化经典林立的山峰之中走出一条自己之路。对绘画而言,只需付出勤奋,继承传统并不难,难的是“变格”创新。艺术家的价值在于敏锐地反映时代审美,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每个时代都不缺艺术家,但历史记住的只有“变格”创新的人。搞噱头,爆光等无厘头行为,只是后现代艺术界的嬉皮士。故“变格”创新不是艺术家的自说自话或特立独行,而是时代审美意趣的体验。
45x68cm
68x45cm
艺术家作品价值的高低,衡量标准在于人民大众接受的程度。因人民大众接受的程度有滞后性,使得杰出艺术作品的价值往往因被逐渐发现而在货币上表现出水涨船高的过程。即同时代的人与后人对艺术家“变格”创新的图式师法越多,笔墨意趣欣赏消费越广,艺术作品的价值就越高。艺术讲究原创,师法与消费所创造的社会效益不是归他者所有,而是涓涓细流汇聚到原创艺术品上,其价值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地被确认,这就是艺术品传世的魅力所在!
在传统人物类创作中,何军委尤其喜欢画道释与古装文人,因为这类人物文化积淀深厚,民众接受的程度比较高,不存在艺术符号在文化领域重新解读的需求。而困难之处恰恰是喜闻乐见之下,人们的集体意识深处普遍存在此类人物文化与形象的符号底线和标准,“变格”创新就显得非常难。既要传承传统的文化符号,又要加以“变格”,成就自身的艺术叙事。而此种艺术叙事要成为流行图式,关键在于艺术家千辛万苦得来的造型符号与审美趣味是否与人民大众内心的底线和标准相契合。何军委在艺术界广有声名,说明其艺术图式与叙事得到了民众的肯定和支持。
94X57.5cm
何军委笔下道释与古装文人的形象塑造,重点强调人物的时代氛围和文化身份,与大众内心深处对传统人物的认知、情操、审美标准相契合。从何军委的创作成果来看,在具体的图绘表达时,他会在时代审美、文化氛围以及人物自我性格之间寻找共性与个性的平衡,即他营构的人物形象,既要符合历史的文化定位与传统的情感认知,也要体现时代审美思潮对传统形象当代转型改造的需求。何军委塑造的人物形象,不是传统文化符号与认知的堆砌,也不是信手而为之,而是长时间酝酿与雕琢的过程。
94X57.5cm
首先,他敬重人物,创作时会焚香思考特定时代下人物的文化造型与自身行为方式,为此他对古代社会的风尚特征与人物代表的文化符号进行全面认知,化繁复为精炼,选取典型意义。其次,下笔定型时注重人物身份文化暗示的节点,化静为动,画里画外都留下文化符号想象的空间。传统文人画对人物的造型,往往流于概念化。何军委的古装人物,没有机械照搬传统思维,而是追求造型与文化符号传达得有血有肉,强调脸部五官的刻画与体积感,衣纹与身躯流畅而饱满,伟岸之中见个性。观其画,古装人物迎面而来,高士怡然自得、仕女灵动婉约、弥勒憨态可掬,无一不气韵生动、古意盎然。既那么自然,又那么深情。挥毫之间,他不仅把传统人物形象,更多的是把传统文化符号展现在观者面前,在传统与当代之间建构了桥梁,让观者面对面地与传统进行了心灵的对话。
何军委2024.9.11
浅绛人物
何军委自从走上绘画的道路,业精于勤,没有一般画家的豪言壮语,而是默默地探索自身的艺术之路与笔墨表达的真谛。技法在于对笔墨造型技法的全面师习,蒙养就是自身的文化修养与笔墨技法的融会贯通从而形成自身的笔墨特征。而创格最难,大部分画家一辈子都难以逾越。创格必须前无来者,艺术价值的评价往往在当代难以实现,而是在于后人师习的程度且难以跨越。何军委以画为生,每天勤于笔墨,在寂寞低调之中,开创了符合自身气质秉性与笔墨表达的浅绛人物叙事。
何军委创作浅绛人物,注重眼为心声,下笔首先从面部眉眼处开始,由眼及眉,再到鼻唇、两颊、耳朵、头发胡须,线条极为简练考究,用笔干脆爽劲。继而是躯干四肢与衣纹,线条随人物动态及衣纹结构起承转合,或长或短、或映或掩、或擦或染,变化丰富而笔不妄下,应形状物,用笔用墨随意而法度严谨,寸楮尺幅中浅绛墨色浓淡干湿,淋漓华滋,犹见其炉火纯青的笔墨功底。
“画家笔墨,不堕蹊径”。故何军委的浅绛人物画,得之于性情,完备于文化。意所未设,笔之为开,扎根传统而不落古人蹊径也。
何军委-齐白石像98x70cm
何军委画钟馗
记者:您的画作多为中国历史名人、高士题材,这反映了您怎样的艺术追求?您认为人物画在当代有着怎样的价值?
何军委:我觉得每一位文化名人都是一个载体,承载着历史、文化等。画人物难度很大,尤其是画古人。这不仅要求技巧,还要求画家和观者达到一致的认可。中国人物画讲究传神,形象的刻画很重要。画家需要通过对形象的深入刻画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人物的性格和思 想。我画鲁迅,就想起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气魄,画李白就想到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阔。在画这些人物的同时,我也在追求一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让我想起他们笔下那些千古传唱的佳句,这也是一种文化传承。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为了画好这些人物,我会去查阅与其有关的资料,去了解历代画家如何表现他们。比如我画齐白石,就搜集很多他的资料和照片,读他的书,了解他的生平和内心世界,画的时候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新时代的艺术家,一定要保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画家不仅要画好画,还要有人文情怀,有悲天悯人的责任担当。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为人民而创作,才会有境界和高度,才能走得远。
黄宾虹像
记者:作为河南人,家乡为您的创作提供了哪些支撑?
何军委:我为我是河南人感到骄傲。当你对河南有足够的了解,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中原大地孕育了中华先贤老子、庄子,书法家李斯、王铎,诗圣杜甫,历史名人层出不穷,伏羲、女娲等神话传说悠远流长,开封、洛阳、安阳等古都底蕴深厚,还孕育了伟大的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大别山精神。这些都会让熟悉中国历史文化的人对河南肃然起敬。河南是我的老家,是我心灵的家园、精神的支撑,也是我创作的不竭源泉。
四条屏-1
记者:您在作品中创作了很多钟馗的形象。您是如何理解钟馗这一传统人物的?他的哪些精神气质或文化内涵是最吸引您的?
何军委:首先,我对钟馗这个人物特别钟爱,因为钟馗这个形象传达的是一种正大气象 。相传 ,唐明皇李隆基久病不愈,梦到钟馗后痊愈。明皇觉得神奇,便下昭让画圣吴道子根据他的口述,将其画了出来,敕封钟馗为镇宅辟邪圣君,昭告天下,使钟馗家喻户晓,此后,便有了家家户户贴钟馗的习俗。钟馗的寓意是什么?钟馗是中国道家传说中唯一一位万应之神,镇宅辟邪降福,属于吉祥绘画题材。钟馗在历代人物画家的笔下都很常见。上到皇帝和宫廷画家,下到民间画家和匠人,每一位画家对他都有不同的理解。其中比较有名的是两位皇帝,一位是明宪宗朱见深。他画了一幅《岁朝佳兆图》,画面上是钟馗手持如意,后边跟着小鬼托着托盘,托盘里有柿子和松枝。这幅作品给人们传达了一种吉祥美好的寓意。另一位清世祖福临画过一幅《钟馗图》,也很精彩。此外 ,宋代的梁楷、颜辉,元代的王蒙,明代的戴进、陈老莲,清代的金农、罗聘,还有近代的任伯年、徐悲鸿、李可染,当代的王子武、范曾,都画过钟馗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各有不同,但有一个共性,就是这个人物所蕴含的正大气象。他给人们带来的是一种良好的心理暗示。
四条屏-2
记者:通过对画家笔下钟馗的研究,您有什么感悟?为什么钟馗那么受画家欢迎?
何军委:我的钟馗题材作品分三种表现形式:一是水墨,二是浅绛,三是朱砂。朱砂是一味中药,具有祛邪和安神作用,常用于中国传统绘画创作。将朱砂运用到人物画尤其钟馗画创作中,能够使画面色彩更加沉着厚重、喜庆热烈。同时,用朱砂画钟馗也和这种材质的色彩和药性有关。浓重的朱砂红能让人联想到节日的吉祥氛围,并且具有安神祛邪功效,所以朱砂钟馗备受大家欢迎。水墨画是中国传统文人绘画的理念。后来任伯年、徐悲鸿笔下的人物就受到西方素描的影响。特别是任伯年,他其实是传统人物画和当代人物画的分水岭。因为当时任伯年是海派典型画家。他所画的人物面部已开始出现结构皴擦,在技术语言和造型特点上都已经和传统绘画有了微妙的不同。到徐悲鸿笔下,钟馗画上虽然还有着传统笔墨,但风格已经接近现代的现实主义表现方式。还有一位不得不提的画家是王子武,他笔下的钟馗也很有个人特色,通过外在形象的夸张来表达内在的精神。这些画家的艺术语言特色对我影响很大。想要画出自己笔下的钟馗,最关键的就是要在自己心中的钟馗和大众心中的钟馗之间找到一个契合点。自古以来,各种文艺作品里的钟馗首先要表达一种正气。钟馗身上聚集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正大气象。世间万物、天道循环讲的都是一种正气。画钟馗不是画凶恶丑陋,因为钟馗其实是一个满腹经纶的人,心存儒家忠君报国的抱负,所以他才去进京赶考,中了状元。但他又因为相貌丑陋,没有被皇帝重用,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便撞柱而亡。这个事让皇帝警醒了,追封他降妖捉鬼的使命。这也给人们传递了一个信息:只要有才,都会各得其所。另外,传说中钟馗在世的时候,还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自己的好朋友杜平 。这种浓浓的亲情也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和责任。这些都让我感受到饱满的钟馗形象。
四条屏-3
四条屏-4
记者:您的钟馗画,在传承古人、学习他人和建立自我风格方面是怎么做的?
何军委:浅绛钟馗是我比较钟意的一个类型。中华文化之所以有旺盛的生命力,最主要一点就是传承发扬。我把浅绛从山水画的语言延伸到人物画里,这种怀旧古朴的色彩能够给人不同的情感体验,与钟馗也有天然的吻合性。这种创新也得到了业内诸多专家的认可。我觉得中国画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形式之美、笔墨之美。我虽然用浅绛来表现,但也是同样表现了点线面、黑白灰的笔墨关系,体现了中国笔墨的浓淡虚实变化,单纯而不单调,给人一种雅致文气、格调不凡的感受。我从2000年开始在中国美术学院进修学习写意人物画,后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画院、解放军艺术学院学习,又重新研究了绘画造型规律。所以在我的钟馗作品里面你可以看到,既有南方的笔墨,又有北方的造型。中国传统绘画讲究的是一种正能量的导向,能让每个人从中体验到审美的愉悦感,追求天人合一。在中国文化里,自然是主体,人是客体,追求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讲究的是画外的功夫,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美。我画这么多钟馗,水墨也好,浅绛也好,朱砂也好,都传达了邪不压正的思 想,能让人从中感受到一种凛然正气和君子之风。
松阴钟馗
吴昌硕先生像
箫声45X45cm
镇宅赐福
钟馗雅趣图
(责任编辑:罗亚坤)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