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艺术学重点研究项目“17-19 世纪中国花鸟图像西传史研究”开题报告会圆满举行
2024-12-09 14:19:10 未知
12月7日下午,国家社科艺术学重点研究项目“17-19中国世纪花鸟图像西传史研究”开题报告会在上海大学延长校区乐乎楼隆重举行。此次会议聚焦国家社科艺术学重点研究项目“17-19世纪中国花鸟图像西传史研究”开题报告,该项目旨在揭示中国风(chinoiserie)中的中国花鸟之美与欧洲社会审美的契合,比较研究中国与欧洲艺术生产的异同,深入挖掘中西文化碰撞交流的意义与影响。
会议由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副院长齐伟主持。上海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曹为民致欢迎词,上海大学人文社科处副处长金桥、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党委书记丁友东等先后致辞,对现场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对项目的顺利开展寄予厚望。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副院长、教授齐伟主持会议
上海大学党委常委曹为民致欢迎词
上海大学人文社科处副处长金桥致辞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党委书记丁友东致辞
项目负责人李采姣教授详细汇报了项目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意义以及目前完成的基础性工作。李采姣教授指出,该项目将全面梳理17至19世纪中国花鸟图像西传的历程,深入分析中国花鸟图像对欧洲艺术和社会审美的影响。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博导李采姣汇报项目工作
随后,与会专家纷纷发言,为项目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中国艺术研究院王镛教授认为,中外美术交流史是一个意义深远的重要课题,中西交流是双向互动的过程。他建议项目团队未来应重点关注中国花鸟画本体对西方的影响,以及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的异质性、新质性等问题。同时,王镛教授也肯定了由李采姣教授带领的课题组,大多具有绘画背景,与传统学者不同,画家有独特的眼光,可以抓住许多常人难以发现的细节,这是李采姣教授团队的优势,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博导王镛发言
上海大学徐建融教授对该选题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符合所强调的文化自信。他提出了三点评价:一是17世纪至19世纪是中西交流史上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三百年,借此可以证明中国对西方一直产生影响;二是对金银珠宝等品类是否包含进研究对象之中需要进行深入考量;三是相较于浮世绘而言,在此时间段,中国花鸟画对西方艺术的影响更多体现在生活中的工艺品上,而非传统的高雅艺术,因此要界定好影响范围。
上海大学教授、博导徐建融发言
上海大学刘旭光教授建议项目要提炼出具体的问题,并对主要概念进行全面的界定,避免“图案”“纹样”“图像”等概念的混用。他建议只选择西传中的花鸟“图像”作为研究对象,并从共识性、历史性等角度进行研究,侧重于花鸟图像在西方的接受史研究。
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上海大学文学院院长刘旭光发言
同济大学王菡薇教授认为该课题很有新意,但解题更为重要。她指出,中国花鸟范围非常广泛,需要界定清楚其中的许多概念。在中西交流的过程中,要落实到具体的研究中去,花鸟图像不仅是在西方的接受过程,更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同济大学教授王菡薇发言
复旦大学钱益民副教授认为该课题目前需要补充理论框架,将图像文化的交流归类为艺术和社会的关系,例如探讨文艺复兴背后的商业原因或审美问题。他建议增加具体的个案研究,以丰富项目的实证基础。
复旦大学副教授钱益民发言
在会议的最后阶段,两位课题组成员对该项目的汇报做了案例补充。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刘娅萍副教授论述了外销画中花鸟场景“转向”与功能转向,广州美术学院陈国辉副教授则从国外视角对中国文化的误读现象出发,讲述了泰国寺庙艺术中花纹画对中国花鸟画图案的吸收与借鉴。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刘娅萍发言
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陈国辉发言
此次开题报告会为项目的进一步研究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与会专家学者的积极参与和深入讨论,为项目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信在各位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该项目将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为推动中西文化交流研究做出积极贡献。
与会专家合影
(责任编辑:王丹)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