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专栏 | 季涛:拍卖师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2024-12-09 14:54:13 季涛 

一直以来,拍卖师都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各种媒体上经常出现拍卖师手握小槌在拍场上精神抖擞、意气风发的英姿,在他们快速、流利的报价之中,成千上万元的交易眨眼间完成了。香港人好像更加高看拍卖师的职业,称其为“拍卖官”。这一定不是说拍卖官在为政府做事,而是对这一职业的尊称。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2/3c8ffb62449b813e75f477c861cdc7bc.png

而在一百多年前刚引进拍卖的清朝末期,人们对拍卖师并不是这样的尊重。据天津出版的《津门纪略》一书的《洋务门·叫卖》篇章中记述,拍卖当时被俗称为“叫卖”或“卖叫货”。同时期的上海,拍卖行则被叫作“拍叫货行”,拍卖师被称为“叫货鬼”。当然,这里的“鬼”不是骂人的意思,沪语的“鬼”多指经验丰富、精明、手段老到的人。当时的《上海生活》杂志曾刊文说:“叫货鬼”都是些眼光老练,计算精明的人,不是拜个师父或先生,学上几年就可以吃这碗饭的。全在乎自己的经验,多接触、多留心,处处化解应变,“死事活做”,“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嘴要灵活,随时随地要显出敏捷的样子,“逢人能说话”才行。

如今,在国内市场经济环境下,有了《拍卖法》等法律法规的约束,拍卖师主持操作更加的严谨和规范。之前,人们甚至还会视拍卖师为一场拍卖会的“灵魂人物”,如同交响乐队的“指挥”,裁定拍卖交易的“法官”等等溢美之词。随着市场的成熟,大家的认识更加的客观了:拍卖师是一场商业活动的主持人、交易中介协调人与拍卖行的形象代言人。

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市场模式的改变催生出拍卖行业。国内的拍卖活动最早出现在1985年8月12日的北京,这是一场由北京鼓楼集邮研究会召开的邮品拍卖会。虽然只有60余人参拍,29项邮品拍出了20项,成交额也仅有632元,但这无疑突破了一个禁区,为以后全国各地的拍卖活动做出了投石问路的可贵探索。这场拍卖会的拍卖师叫林轩,是一家邮品杂志的编辑。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2/335b4bcd353ac11d884602e5b1ba2d20.png

林轩先生在主持拍卖

1986年底,国内有了第一家拍卖企业——国营广州拍卖行;1993年,上海朵云轩成为第一家专门从事艺术品的拍卖行。巧合的是,朵云轩首场拍卖的拍卖师戴小京也是上海书画出版社的一位编辑。

由于非艺术资产的拍卖(简称“资产拍卖”)相比艺术品交易的范围广、数量大,因而其开始年代比艺术品拍卖要早几年。当时国内没有拍卖师的培训,拍卖行只能自己培养,看到哪个员工形象不错、口齿伶俐、头脑灵活,就让其上台主持。因而各个拍场的报价和表达方式形形色色、五花八门。拍卖的“道具”也是各自独创,有敲槌的,鸣锣的,还有敲板的。1988年北京市拍卖市场成立后的许多拍卖会,都是在台上挂一面铜锣,拍卖师手拿锣槌,每当成交,则以槌击锣。

随着专营资产业务的拍卖行数量的快速增多,有经验的拍卖师数量明显不够用了。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有了资产拍卖师“走穴”的现象。逢大型土地、破产企业财产或无形资产等受媒体关注的重要拍卖,拍企往往会从其他拍卖行借用拍卖师。拍卖师可因此获得“出场费”的收入。为了增加这种“走穴”机会,一些资产拍卖师十分注重宣传自己。采访拍卖的新闻媒体上不时出现各种中国的“第一槌”:“中国拍卖第一槌”、“中华拍卖第一槌”、“中国土地拍卖第一槌”等等。“争第一”的各种“卷”也由此派生出一系列坊间的是非来。

上海朵云轩、中国嘉德和北京翰海等艺术品拍行都有自己的专职拍卖师,其主持方式多为模仿香港拍卖而成。嘉德的首席拍卖师高德明先生当时已年过花甲,但凭其良好的英语,从香港几大拍卖场上翻译、揣摩了一套拍卖师的主持语言,形成了“高氏拍卖风格”。后来,国内许多艺术品拍卖师都是学着高先生的主持出师的。有趣的是,艺术品拍卖师内没人争过“中国艺术品拍卖第一槌”。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2/b9532cc77b07502d2a05d9d8fa54779a.png

高德明先生在主持拍卖

艺术拍行数量快速增多后,拍卖师数量也不够用了。后起的拍卖行开始直接从大拍卖行,比如从翰海、荣宝借用拍卖师“走穴”他们不会去借资产拍卖师,因为,主持资产与艺术品项目的拍卖师之间似乎有一条“鸿沟”,如果没经过几十场以上主持的磨炼,资产拍卖师几乎驾驭不了艺术品拍卖;反之,艺术品拍卖师去主持资产拍卖,尤其土地拍卖,常常也不对路。因此,我在自己所著的《拍卖师主持理论与技巧》《拍卖师主持教程》两书中将拍卖师主持细分为了艺术品、资产、土地和慈善四种模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2/9cc68279c53ba4221bc4f0c80e406a8c.png

《拍卖法》于1997年元旦起正式施行,它确定了拍卖师的法定资格:“拍卖活动应当由拍卖师主持。”《拍卖法》实施之后,拍卖师们都还没有具备资质。终于,中拍协于1997年3月在上海举办了首期全国拍卖师资格考试,125人取得了拍卖师资格;1个月后以及同年11月份又接连组织了2场考试和颁证。那一年全国共“出炉”了563位拍卖师。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2/2c643247423d686dec610c7570b99088.png

1999年,第5期拍卖师执业资格考试中第一次加入了主持技巧的内容,要求考生逐一上台主槌,考官现场打分。这一方式是当时国家人事部二十几个执业资格考试之中唯一带有模拟现场的考试。

此时有一个遗留问题还没有解决。广东、河北等一些省份以前曾给本省的拍卖师颁过证。这些没有经国家考试和颁证的拍卖师怎么办?有关省份坚持他们的拍卖师在当地执业有效。由此出现了“全国粮票”与“地方粮票”之争。为了解决这一“违法”遗留问题,中拍协经过与这些省的主管单位协商,数百位“地方拍卖师”终于在1999年11月和当期的全国考生一起参加了第6期拍卖师考试。据说,评卷时对“地方粮票”有所照顾,基本上都让他们通过了。这就完成了“全国山河一片红”的统一。

早期的大型艺术品拍卖场上,基本上没有女拍卖师的身影,也许拍行们觉得女性控场能力不如男性吧!比如,中国嘉德的春秋大拍在十多年后才有了女拍卖师。北京一家知名拍卖行曾找我帮忙调进一位拍卖师,条件之一是不要女性。直到2002年,北京荣宝的春秋大拍中才有了第一位女拍卖师。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2/964283191391cfa9eec205d8d39a5d2d.png

常有人问起:拍卖师能挣多少钱?主持收入是不是跟成交额成比例?一般来说,拍行自己“坐班”的拍卖师挣的是工资加补贴;“走穴”的拍卖师,无论是主持资产拍卖还是艺术品拍卖,主持一场的收入从最初的几千元到现在的一两万元,与成交额无关。当年十分火爆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拍卖由于成交额很大,“出场费”常常会高一些。某些拍卖师是用所在拍行与土地管理部门签约,“出场费”变成了企业佣金,后者就与成交额成正比了。我记得,拍卖主持收入最大的一单,是一次广东某地的土地拍卖,由于国土部门和拍企签订的3%佣金,几块土地二亿多的成交额,主持拍卖的陈拍卖师所在企业收入了700多万元。

近些年,土地拍卖基本都转向了网拍。拍卖师数量比起当年也增加了许多,资产拍卖“走穴”主持的情况已经难得一见。而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走穴”主持拍卖的现象依然存在,只是拍卖师间竞争上岗的“内卷”已经十分严重,相比的不再是主持水准、经验以及知名度,比的是与拍卖行的关系亲疏了。

伴随当今网络上各种直播带货、短视频拍卖的火爆,也由于香港佳士得女拍卖师陈良玲的网红爆火,近两年报考拍卖师的人数较之前激增了几倍。年轻的拍卖师群体,在网络上建立个人直播或短视频IP的“网红”主持之路正在蓬勃兴起,且方兴未艾。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孟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