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赏读丨朱以撒:石云 · 亦诗亦书大空间

2024-12-13 15:21:27 未知

亦诗亦书大空间

朱以撒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2/03b9852d594090c3663847b9b1bc6532.png

(石云书法作品)

如果探讨古代书法家和当代书法家有何不同,大抵可以找出一些差异点。譬如古人更具有综合素养,自觉追求艺文兼备的素质;同时也更独立不倚,不徇时徇势,自由自适行于问道求学之路。于是笔下就多古意少时兴,多才华而不囿于书写一途。

石云先生艺文兼修,善诗善书,持之不辍,有敏感的情思和创作的激情,兴会感悟,摅发性灵,笔下便时出佳作。

从问学经历上看,石云先生先后师从董锦璋、梁归智、李元茂、金林观诸先生,自身砥砺不已,便得诗书之道。伫兴以待,兴起而作,自然而然。欣赏古人画是石云先生日常文艺生活之一种形式,游弋其间与古神交,感受其中物色万端,气象无限,从而托情性于遐契,达之于诗。石云先生的读画诗有欣赏亦有评说,在诗中充满了他的识见和评定。总的基调是清新、雅致,于超脱中有对时光流逝、人事杳然的淡淡感伤与怅惘,让人读来细思,品咂内里含纳的韵致。譬如有哲理的《读倪云林二》:“何处幽山寻寂寞,石林寒石一空亭。骊黄最易迷人眼,解物还须物外情。”石云先生在欣赏中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把欣赏作为一种具有创造性的认知活动,超越这件画作而联想,通过画的有形部分展开自己的思绪,使之有更多重的启示,从而不囿于画意。读《髡残山水图页》,起始写月夜来临时景致,可谓实景。写实景并非目的,只是一个铺垫,终究还是要使认知超越一般人群的日常理解。所以接下来就是精神层面的表达了,表明意不在具体的物质上的获得,而在于更高的启示——诗的韵致往往在于启示义的有无,可能是一种启示,又可能是多种启示,这就给了读者很大的解读空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2/faff2398bc7ae52cf9cc9493dae9f4b0.png

(石云书法作品)

我书写我诗是石云先生的一个鲜明特色。凡有感受,皆可成诗,以自己的书法表现出来,成为一幅书法作品。石云先生通常以行书为之,疾徐有致,流水行云,字里行间皆文人温婉气息。书写过程中自然而然,非矜意使力,从而显示出一种闲散的趣味。石云先生的行书似有明代文人的笔调,而他的隶书则出于秦简汉简,简洁平和又有古拙韵味。二者的审美差异较大,却能协调地表现诗意,从中可看出石云先生在书法的取法上虽有不同的表现手法,但自作主宰而用之,随分自佳。石云先生的书法作品幅式不大,书就自己的诗即可,便可知他不追时下好大好色的书写风气,不随书坛作低昂,只是由自己情性为之,便自得多多。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2/fd7ccfdcbec78d27b9127c671af520c5.png

(石云书法作品)

清人王夫之认为:“张皇使大,反令落拓不亲。”石云先生以抒情写意为准,不求其形式外张,自适即可,也就更近诗书之大旨。

诗书本乎情性,孤不自成,两不相背,亦诗亦书,相得益彰,提高了石云先生的审美品位。一个人具有了诗心书意,只要有所感,他的笔就停不下来,可以期待石云先生日后不断开拓出新的审美空间。

石云书法作品欣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2/51a264b609ada8d64f0462907cb1d96a.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2/8b1ad8d2e4fde1d5dcd167479ada8dd3.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2/8ec959858d69c6a9b88fef14d9785b9a.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2/8b1f55230fd09e41ab2899b1f270f60e.png

书法家简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2/22f4c112bc43e5c6e9d9f3819f57bbc7.jpg

石云,本名任建国,别署易简、枣庐,1964年生,山西太原人。毕业于山西大学中文系,硕士生导师,客座教授。先后师从董锦璋、梁归智、李元茂、金林观诸先生。著有《周鼎唐香清韵袅——古典文学赏会》《石云诗草》《石云诗书》《石云诗书合集》《江山行吟诗卷》《石云品画诗集》等。其诗文散见于巜诗刊》巜中华诗词》《中华辞赋》《草堂》《扬子江》《黄河》《诗潮》等刊。冯其庸评价曰“读石云先生诗,在晋唐之间。有古意而无今人俗笔,足为难得。夫诗者性灵之外宣也。身处俗世而出尘不染,举世几人能到?今予得此古音,实称大喜,真空谷之也。”有“月满耕山”“春风无限意,一夜到君旁”“一丸凉月照空山”等诗句名世。

2014年、2022年山西省作家协会分别两次为其举办诗歌研讨会。2023年中国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书法院为其举办《石云品画诗》出版研讨会。

曾举办大型个展“月满耕山——石云诗书展”、“江山行吟——石云读画诗书展”、“与山水近——石云诗书展”“春风无限——石云诗书展”“石云诗笺展”“诗染云烟——石云诗书作品展”。

作者简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12/5643224fc85af2bf830a31b9139f46ab.jpg

朱以撒,现为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散文集《古典幽梦》《俯仰之间》《纸上思量》《腕下消息》《如风吹过》等多部。

朱以撒的书法作品多次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的重大展览,并先后担任兰亭奖评委,全国书法篆刻展评委,全国书学研讨会评委,并于2009年被评为“中国书坛十大年度人物”、2011年被评为“最具影响力的书法评论家”。朱以撒的散文创作也独具特色,曾经荣获首届冰心散文奖、全国第十六届百花文学奖等多种奖项。朱以撒在书法教育、创作、理论研究和散文创作上的成就,被认为是文学与艺术、创作与理论默契结合的典范。代表作品有《古典幽梦》《俯仰之间》《纸上思量》《腕下消息》等。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王丹)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