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德明先生藏书专场·古籍丨中国书店
2024-12-13 18:25:58 未知
由中国书店·北京海王村拍卖有限责任公司举办的“姜德明先生藏书专场拍卖会”将于2024年12月21日-22日在北京古文化街琉璃厂中国书店拍卖大厅开槌。
本场拍卖会共计1326件拍品,分为“新文学著录本·名家签赠题识本”和“新文学版本·期刊·古籍”两个专场。
姜德明(1929-2023),山东高唐人,出生于天津,高级编辑,著名藏书家。长期从事文艺副刊编辑工作。出于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痴爱,姜德明一生读书、淘书、藏书、品书、写书、出书,是继唐弢之后的近现代藏书大家。在其珍贵藏书的基础上,姜德明围绕着书籍作者、内容、版本、装帧以及书籍背后的故事写作了大量散文和书话,研究深入,著述丰硕。
姜德明自述:“我的爱跑旧书摊和藏书,当然与喜爱文学有关。”在姜德明的藏品中,不乏巴金、俞平伯、叶圣陶、唐弢、黄裳等名家签赠本,每一本都是他们之间友谊的见证。巴金在谈及其作品的编辑往事时,称姜德明“爱书如命”,“关心书,关心写书的人,当然也关心出版书刊的人。”唐弢则为姜德明题:“燕市狂歌罢,相将入海王。好书难释手,穷落亦寻常。”姜德明在各篇“访书记”中,记录了他在全国各地书市、书店的淘书经历。其中在北京琉璃厂长期的淘书过程中,姜德明与中国书店古籍专家雷梦水相识相知,互有书信和藏书往来,成为佳话。在姜德明的收藏中,我们不仅能窥见其深厚学问和治学态度,还有近现代文人大家间的珍贵情谊。
拍卖会日程
预展时间
2024年12月18-20日
9:00-17:30
拍卖时间
2024年12月21日(星期六) 9:30始
新文学著录本·名家签赠题识本
2024年12月22日(星期日) 9:30始
新文学版本·期刊·古籍
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琉璃厂东街115号
中国书店三楼拍卖厅
【提要】
是书系王统照分别于1932年、1934年据家藏乡贤徐田诗稿整理排印,作为鉴庐丛刊之一、之二梓行。徐田乃清初诗人,其集久无刻本,赖此以传世,为山东清人稀见别集之一种。内收古诗、绝句律诗各一册。首有王统照(剑三)墨笔题识一篇,曰:“距今十六年初冬,余在青,录印此册,凡二百本,次年又印下册。本数与此册除分赠外,各存百本。经抗战,余在青之中西书全失,《栩野诗存》亦无一存。今日行经天津路,在冷摊上见此二册,以二万元收回。卅七年三月二日。剑三识。”可知此书经抗战兵燹,存世当时恐已不足百册。此为拍场首现。内钤姜德明藏印。
徐田(1633-1698),字若木,号栩野,诸城市枳沟镇蒋家庄人。清初诗人。徐田为张侗老友,诸生,不求仕,惟与“张氏四逸”分韵赋诗,殆无虚日。徐田诗风格朴劲清茂,各体皆工,而尤长于五古。尝作《田家缫丝行》,李澄中谓:“可传不在多,即此足矣。”《国朝山左诗钞》及《东武诗存》曾选其诗数十首。有《雪岱草》《关山吟》《栩野集》。
王统照(1897-1957),字剑三,笔名鉴先、息庐、容庐等,山东诸城人。现代作家。1924年毕业于中国大学英文系。1918年办《曙光》。1921年与郑振铎、沈雁冰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曾任中国大学教授兼出版部主任,《文学》月刊主编,开明书店编辑,暨南大学、山东大学教授。历任山东省文联主席,山东大学中文系主任,山东省文化局局长。著有多部长篇小说。
【参考】
《余时书话》,姜德明著,2016年,复旦大学出版社。
【钤印】
琴川翁氏慵盦所藏古今词曲、翁之润藏
【提要】
是系徐琪词集。光绪庚辰(1880)徐氏失其旧稿,忆得廿余首,先编为词存一卷,后从旧友倪茹处得所藏徐氏手稿,复编为词补一卷。此本前有俞樾、李慈铭序,汪学瀚、胡义赞等七家题词,后有倪如、张鸿辰跋。张鸿辰手书上版,绿印板框,纸墨清雅,开卷悦目。翁之润旧藏,有印二方,其中有“琴川翁氏慵盦所藏古今词曲之”编号印一方,其编号“一百七十六”。内钤姜德明藏印。
徐琪,字玉可,号花农,室名玉可盦,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光绪进士。历任山西乡试副考官,广东学政、内阁大学士,署兵部右侍郎,为俞樾弟子。在主广东学政期间,著《粤东葺胜记》,在光绪年间为藥洲浚池种花,建厅台楼阁,并撰《喻园记》。
翁之润(1879-1905),字泽芝,号慵庵。翁同龢侄曾孙。官至刑部主事。著有《慵庵词抄》《思读误书室丛稿》《玉连环室词稿》等,均未刊。
【钤印】观所尚斋、悔龛所藏
【提要】
是系龚自珍诗集最早单刻本。龚氏自选道光元年(1821)以来七年诗作128篇,付梓刊行。全书写刻上板,刊镂极精。题名页首行题“定盦文集”,次行题“古今体诗”“卷□破戒草”,余集格式亦如是。是刻流传绝少,不见民国以前诸家著录。除本拍品外,目前存世仅知有四部,公藏机构国家图书馆和南京图书馆各有一部,私藏一部为黄永年先生《清代版刻图录》著录本,一部为王贵忱先生藏本(上世纪80年代曾撰文《龚自珍诗文集早期刊本述闻》,此部为较后印本,题名页书影可见栏线断处较多)。本拍品颇初印,绝无漫漶痕迹。为近代词人夏孙桐旧藏。细检此本,可见册中有文字改替现象,即以木刻印刷单字纸片黏贴替代原板中字,替换字体与原书字体稍异,特别是在末跋中将“录百二十七篇”之“七”替作“八”,将“凡录诗百八十四篇”之“四”替作“五”,将”删勿录者尚百六篇”之“六”替作“五”,更替后竟与同治八年(1869)吴煦刻本文字同,却与实际篇目数不符,不知何故,待有识者论定。
夏孙桐(1857-1941),字闰枝,一字悔生,晚号闰庵。江苏江阴人。近现代文学家、词人、学者。光绪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官湖州、宁波、杭州等地知府。民国初入清史馆,又佐徐世昌辑《晚晴簃诗汇》及《清儒学案》。工词,风格低回沉郁,亦能诗文。著有《悔龛词》《观所尚斋诗存》。
【参考】
《清代版本图录》第4卷第21页。
【提要】
是系现代作家、翻译家章衣萍校点宋代词人朱敦儒词集。首有胡适《朱敦儒小传》,末有黎锦熙、钱玄同跋语,章衣萍后记等。此为北新书局初版,仅印1500册。内钤姜德明藏印。品相上佳。
【提要】
是系章衣萍在成都期间创作旧体诗词集,亦是乎其后期几乎唯一的创作。此本初版本仅印1000册,未见再版。内钤姜德明藏印。品相较佳。
章衣萍(1902-1947),名洪熙,安徽绩溪人,现代作家和翻译家。与鲁迅筹办《语丝》月刊,系重要撰稿人。
【提要】
白采友人陈南士觅得其遗稿于江湾立达学园,凡新旧诗日记十数册以归编为是集,收旧体诗525首,词46首。白采之诗追踪太白之清俊、昌谷之怪奇、冬郎之艳丽,而落拓之迹、骚怨之情,又似近世苏曼殊。虽未能尽脱去古人之畦畛,而天才逸发,意境独辟。此书颇不经见。内钤姜德明藏印。品相上佳。
白采(1894-1926),原名童汉章,字国华、爱智,号吐风、受之,江西高安人。创造社成员。1911年从筠北小学毕业后继续刻苦自修。早年在高安女子学校任教,开始作诗习画。后毕业于上海美术专门学校,任教于上海立达学园、厦门集美学校。“五四”时期作新诗《羸疾者的爱》,朱自清誉为“这一路诗的押阵大将”。
【钤印】庶卿持赠
【提要】
是系杨度之妹杨庄诗文集,所收的皆杨庄三十岁以前作品。此集生前即已编就,中间经历波折,直到殁后方始出版,作者已不及亲见矣。扉页上有画家齐白石的题署。首有王代懿、夏寿田、王闿运三序。此册系史树青签赠姜德明之物,有其“德明同志插架。一九八五年三月三日,树青灯下检奉”文字。内钤姜德明藏印。品相上佳。
杨庄(1878-1940),字叔姬,亦字淑姬、少姬,号兆仙,湖南湘潭人。王闿运门下唯一女弟子。夫王代懿,王闿运之子。杨庄自幼天资聪颖,尤有诗才,与兄杨度、弟杨钧被称为“湘潭三杨”。曾东渡日本游学,回国后投身实业教育。
【参考】
1.《寻书偶存》,姜德明著,2011年,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书坊归来》,姜德明著,1999年,山东画报出版社。
【钤印】
惕安、古吴汪孟舒、春雷琴主、古吴汪氏
【提要】
是系王世襄之母金章撰写的一部关于金鱼水藻画法的专著。金章一生爱鱼,无论是在南浔的可读庐,还是北京的芳嘉园,都蓄养大量金鱼,其亦以绘鱼闻名画坛。此书凡四卷,首有金城、金章兄妹序。王世襄手录成书,石印以传世,是为初版。此书印量极少,流传颇罕。又兼此册为王世襄题赠琴坛耆宿、春雷琴主人汪孟舒之本,又有汪氏自跋,更显可贵。书首王世襄墨笔题:“孟舒仁丈大人惠存/侄王世襄敬赠”。王世襄夫人袁荃猷曾师从汪孟舒习画,故称“仁丈”。书末汪孟舒题跋:“民国卅八年己丑初夏,养疴故都,又拜读一过,因记。孟舒,时年六十有三。”内钤姜德明藏印。品相上佳。
【提要】
是系王礼锡诗集,依作者生活年代编为四集合刊。早年求学任教吉安时诗,编为《困学集》。国共合作破裂,流亡浙江等地所作诗,编为《流亡集》。其后,往北平,与女诗人陆晶清恋爱,赴东京结婚诗,辑为《风怀集》。归国后,于上海主编《读书杂志》时诗,编为《市声集》。内钤姜德明藏印。
王礼锡(1901-1939),字庶三,安福人。曾入北京大学学习。未久投身革命,于武汉创办中央农民讲习所。任江西省党部农民部长。国共合作破裂,流亡浙江等地,被幽禁庐山。抗战时,当选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任作家战地访问团团长,率队至中条山前线,患病遽卒,葬洛阳龙门山。
【钤印】
红豆馆、西园、红豆馆主手钞、我是识字耕田夫、性情疏野䘳(襟)袍超然、希远、拜石山房
【提要】
是系溥侗1936年5月手钞《琵琶记》中“辞朝”一折工尺谱。此谱据清光绪三十年(1904)梅兰芳伯父梅雨田所订之本,用红豆馆词曲专用绿格稿纸钞就,一丝不苟,又加朱笔校点批注。溥侗钤藏印多方。
溥侗(1870-1952),清宗室,字后斋(一作厚斋),号西园、希远,别号红豆馆主等。戏曲家。与袁克文、张学良、张伯驹并称民国四公子。对京剧谭派艺术研究造诣极深,亦精书法、绘画。
【钤印】双鉴楼
【提要】
《录鬼簿》是历史上第一部为曲家立传的书籍,大约成书于元至顺元年(约1330年),记录了自金代末年到元朝中期的杂剧、散曲艺人等152人,作品名目400多种。此书传世版本不同体系间关系复杂。1931年8月,郑振铎与赵万里南下宁波访书,在宁波他们发现了天一阁明钞蓝格本《录鬼簿》,将其与康熙间曹楝亭刻本对校时得知其为孤本,这一发现堪称20世纪元杂剧史料和发掘整理中的重大收获。郑振铎、赵万里随即与同行的藏书家、戏曲家马廉连夜开始抄写。赵万里、郑振铎分头抄写上下卷,马廉抄写续编,三人费时一整天最终抄成。这个版本的《录鬼簿》,经过元末明初戏曲家贾仲明增补,其内容与其他版本系统有颇多差异,更可贵是其为关汉卿以下82位元剧作家逐一撰写的“凌波仙”悼词,已被研究者们作为研究该作家生平事迹及创作情况的重要史料。此书所附“续编”中有关罗贯中、贾仲明等元末明初作家的记载,也是仅见于此版本中的,其珍贵程度不言而喻。
本拍品系孙楷第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据郑、马、赵合钞本钞录,用“国立北平图书馆钞藏”专用稿纸,封面有孙楷第所书“钝翁手批”字样(“翁”“手”二字因遭水洇开,已模糊不清)。孙楷第于其后近二十年间深入考证,补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册中墨朱蓝各色眉批、夹批、侧批遍布。册末有1935年校迄记:“二十四年六月十八日,以郑马赵合钞底本校迄。”但据册中字迹可知此后孙氏仍在不断补充材料,批入其中。校迄记后有1952年跋,云:“右天一阁本《录鬼簿》,上卷二篇,下卷一篇,续编一篇,又无名氏剧目一篇。上卷第一篇,余能考者不少。除知名见于正史者,其余不甚知名、或知名而史无传记载不详,余大抵能考之,且能详其始末,正《元诗选》小传之失。第二篇,余断能考者,占本篇全人数之半。下卷及续篇,余断能考者则各占本篇全人数三之一。时代靠前者余能考者多,时代靠后者余能考者反少,不知其何故也。一九五二年八月病中,书此以自遣。”值得一提的是,册中还黏贴有一纸傅增湘墨迹,钤“双鉴楼”印,似是其为孙氏钞录资料一则。二人交往深厚,亦师亦友,孙楷第曾馆于傅增湘家。
孙楷第(1898-1986),字子书,别号孙子公、钝翁、小旋风柴进里人,室名居仁堂。河北沧县人。1922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北京师范大学前身)国文系,1928年毕业,留校任助教,兼《中国大辞典》编纂处编辑。1930年9月转职国立北平图书馆,任馆员、馆编纂委员会委员,1935年任写经组组长,兼任国立北平师范大学、辅仁大学、北京大学等校讲师。1941年因日伪强行接管平馆,愤然离职。1942年受聘为辅仁大学讲师。自1945年起,任北京大学国文系副教授、教授。其间于1945年年底至1946年年初任国立北平图书馆索引组组长。1948年转任燕京大学国文系教授。1953年调入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后改为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毕生致力于古代通俗小说和戏曲研究。著述有《戏曲小说书录解题》《元曲家考略》及论文集《沧州集》《沧州后集》。
【钤印】刘复、刘复所藏、江阴刘氏
【提要】
是系赏奇轩四种之一。姜德明著《寻书偶存》载:寒斋藏有一册刘半农题跋的《东坡遗意》,即1933年春节刘氏从厂甸所得。他似乎很珍爱此书,在封面上题“赏奇轩刻明末梁溪顾邹两君帖。廿二年一月半农买于厂甸”。题字后钤有“刘复”印,扉页上又钤“江阴刘氏”及“刘复所藏”印两方。内钤姜德明藏印。
【参考】
《寻书偶存》,姜德明著,2011年,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钤印】
刘复所藏、刘复、江阴刘氏
【提要】
是册内收梁武帝《钟律纬》、陈沙门智匠《古今乐录》、后魏信都芳《乐书》、《琴历》、后周沈重《乐律义》、隋萧吉《乐谱集解》、唐赵惟陈《琴书》,每书前有历城马国翰序一篇。刘半农旧藏。内钤姜德明藏印。
马国翰(1794-1857),字词溪,号竹吾,山东历城(今济南)人。辑佚学家。道光十二年(1832)进士。曾任陕西洛川、石泉、泾阳知县及陇州知州等职,后引退家居,专事著述。精校勘学。以毕生精力搜罗宋代以前久无传本的古籍,辑成《玉函山房辑佚书》。
【提要】
是系钱玄同批校本《毛诗》。天头间有钱氏朱墨两色批注,又将诗经正文每句韵脚标出,用平水韵韵目字以朱色捺印其侧。拍品虽仅一册八卷,存卷四至十一。然册内钱氏亲批,朱墨灿然,用功极勤,封面有钱氏墨笔所书目录。内钤姜德明藏印。品相上佳。
钱玄同(1887-1939),字德潜,浙江吴兴人。1906年留日,入早稻田大学。师从章太炎,习音韵训诂学。历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等职。著有《文字学音篇》《重论经今古文学问题》《古韵二十八部音读之假定》《古音无邪纽证》等论文。
【钤印】史树青印、庶卿
【提要】
是系段玉裁所著研究上古音之书。段氏将六书文字按音分部,故名。此册中附有史树青1984年2月长跋一纸,审“书中勾勒涂乙,朱墨琳琅”,皆出自钱玄同手笔,“其间并有罗莘田先生古韵分部意见”。书中朱墨圈点批校遍布天头行间。一代学人,治学之勤,可见一斑。内钤姜德明藏印。品相较佳。
【提要】
是书记录了民国时期以张宗祥、周庆云、沈铭昌、张元济等为首的浙籍人士组织筹款补钞文澜阁库书阙漏的相关经过及补钞内容。此次补钞是第三次大规模补钞文澜阁本四库,又称“癸亥补钞”。书前刊牌记、文澜补阙图、弁言、记文、目录、题辞、发起议事录及堵监理报告成迹,末附说明、收支征信录、捐款姓氏录及在事诸员姓氏录。是各地浙籍人士挽救浙中文献及文澜阁《四库全书》劫后重生之详实史料。此本为疑古钱玄同先生旧藏,书衣有其墨笔题识:“补钞文澜阁四库阙简记录/民国廿二年二月九日/购于北平疑古”。值得一提的是,钱玄同之兄钱恂曾任浙江图书馆馆长四年,负责接收和保管文澜阁四库全书,并向政府申请经费进行补钞工作,离任赴京后仍主持和直接参与了文澜阁的第二次补钞—“乙卯补钞”。此册内钤姜德明藏印。品相上佳。
【提要】
是系钱玄同旧藏,书首有其“一九二六年十一月十九日买的,疑古”朱笔文字,刻意以白话文的方式题记,而在正文首页板框下端更是以“疑古玄同”的世界语拼音来签名,书内通篇有其朱笔标注句读。此卷题记、签名与点点朱痕可以说是钱氏矛盾集合体形象的鲜活展示,既是章黄门下精研国学的一代宗师,也是奔走疾呼试图以拼音文字取代汉文字的那位新文化运动急先锋。内钤姜德明藏印。
【钤印】钱夏㨨绎
【提要】
是书记弟子事师、受业、馔馈、洒扫、执烛坐作、进退之礼,类近今之“学生守则”。后收黄彭年《考证》。此册钱玄同旧藏,内有其朱笔句读及校改字。内钤姜德明藏印。
【钤印】
知堂书记、作、振伦之印、楞仙
【提要】
是书系吴棠研读《诗经》有所得而作。此咸丰间原刻本极稀见,公藏无多,拍场首现。又,此本百年间曾流转于钱振伦、黄晦闻、周作人、钱玄同等诸人之手。书首有1936年周作人题跋二则,书尾有同治三年(1864)钱振伦题跋一篇,而此钱跋墨迹刻于同治三年高行笃刻本之上,乃高刻本之底本。清末民初为近代诗人、北大教授黄晦闻旧藏(周作人言书末“637”号码为其证)。黄氏身后藏书散出流于厂肆,又为周作人所得,因书尾有钱振伦题跋,而其乃钱玄同先生伯父,故以此书相赠,并题跋二则以识。内钤姜德明藏印。
周作人题记:
一.前得盱眙吴氏读诗一得,元只是寻常书耳。因后有钱楞仙先生题跋,故为可贵。今以奉赠玄同兄并记其缘起如右。时民国廿五年三月八日,距题跋当时已七十二耳矣。知堂作人。
二.今日往隆福寺街书店阅书账,知此书系黄晦闻君旧物。背尚有原购号码可证也,十日又记。
吴棠(1813-1876),字仲宣,号棣华,谥勤惠,安徽盱眙(今安徽明光市三界镇)人,官至四川总督、署成都将军。有《望三益斋诗文钞》《望三益斋存稿》等。
钱振伦(1816-1879),浙江归安县(今属湖州市)人,原名福元,字仑仙、楞仙,号示朴。钱振常兄,钱玄同伯父,翁心存婿。道光十八年(1838)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国子监司业。
黄晦闻(1873-1935),字玉昆,号纯熙,别号甘竹滩洗石人。广东顺德人。曾在上海主笔《国粹学报》。1917年后执教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一度出任广东省教育厅厅长,越岁辞去,授书终生。诗集有《蒹葭楼诗》行世。
【参考】
《余时书话》,姜德明著,2016年,复旦大学出版社。
【钤印】
知堂收藏越人著作、苦雨斋藏书印、国立北京图书馆珍藏
【提要】
是系晚清山阴人范濂尺牍,由其弟子汇编成册,活字排印。册首收陈燕昌、范炳南二序。此册民国间曾藏国立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前身),后为周作人苦雨斋插架,并钤所搜集乡先贤著述专用印“知堂收藏越人著作”。内钤姜德明藏印。品相上佳。此稀见清人别集活字印本,公藏绝少,拍场亦仅此一见,又得名家递藏,可珍!
【钤印】
知堂收藏越人著作、苦雨斋藏书印、国立北京图书馆珍藏
【提要】
是系嘉道间人会稽屠濬源著述,其子屠震、屠霖校刻巾箱本。册首收湖南安乡县知县李佩蘅序(缺首二页),道光乙酉科举人陕西富平县知县张其翰序。本拍品虽仅存上卷,然此书极稀见,遍查诸家书目,未见著录。仅检得钱钟书先生《管锥编》“毛诗正义”一节中云:“清季屠濬源《联珠百咏》增广《松钗》《榆钱》《芦笔》之类为百题,题各七律一首,偶有工者。”又,此册民国间曾藏国立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前身),后为周作人苦雨斋插架,并钤所搜集乡先贤作品专用印“知堂收藏越人著作”,殊可宝也!
【钤印】苦雨斋藏书印
【提要】
是系明代王肯堂的笔记类著述,其中论方药者居十之三四,且皆深切微妙,得古人法外之意,与其所作《证治准绳》互为表里。其它杂论如天文、算术、六壬、五行、家言以及赏鉴书画之类,亦很有参考价值。此本为周作人旧藏。周氏曾于1936年2月撰文专谈此书,收入其自选杂文集《风雨谈》中。内钤姜德明藏印。
王肯堂(1549-1613),字宇泰,号损庵,一号念西居士,明金坛(今属江苏省)人。明万历十七年进士,授检讨,官至福建布政司参政。尤精于医学,著有《肯堂医论》《证治准绳》《重订灵兰要览》《伤寒证治准绳》等。
【参考】
1.《风雨谈》,周作人,2012年,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余时书话》,姜德明著,2016年,复旦大学出版社。
RMB 1,000-2,000
【钤印】苦雨斋藏书印、于莲客、莲客
【提要】
是系清代内府武英殿刻书之精品,开化纸精印。书首附御制言,乾隆帝标举园内四十处胜景,每景配诗一首。此册经成都五老七贤之一陈钟信(字孟孚)、周作人苦雨斋、于莲客等诸家递藏。首有“御制圆明园四十景诗”墨题浮签,内钤姜德明藏印。
【提要】
是系论述王莽及其新政之书,内分新莽之概论、学术、政治、武功、臣佐等章节。据弁言知撰写于1928年夏至1929年春之间(书中“戊辰”疑误作“丙辰”),落款为旧都(北京)方巾西舍之涂郤子。此书未见刊行。此册朱丝栏书写,有少量涂改,当为誊清稿本。内钤姜德明藏印。品相较佳。
【提要】
是系吴廷燮自订年谱。记录了自同治四年(1865)出生至民国十五年(1916)事,用“统计局”款朱丝栏稿纸,纸捻装订,当是其在北洋政府统计局局长时撰写。正楷誊录极工整,止于民国九年(1920)事,又经吴廷燮本人大量增补,隶书字体极具个人风格特点。内钤姜德明藏印。
吴廷燮(1865-1947),原名承荣,字向之,又字次夔,晚号景牧。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历史学家。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中举,同年由誊录叙通判。光绪二十七年调署太原府同知,次年擢太原府知府。光绪三十年入京政务处,后历任巡警部警政司郎中、巡警部右参议。光绪三十三年充充宪政编查馆,并应徐世昌邀纂《奉天通志》,次年完成《奉天通志》沿革表、职官表、大事志等初稿。宣统二年(1910年),调任度支部参议,后又补内阁法制院参议,署副使,兼弼德院参议。辛亥革命后,历任袁世凯大总统府秘书、政事堂主计局局长、北洋政府统计局局长、外交部藏案研究会会员、阎锡山顾问。民国17年(1928年),他受张学良之聘为沈阳萃升书院主讲,授史学,讲《明史纪事本末》,又受聘为《奉天通志》馆总纂。“九一八”事变后,他返回南京。民国36年被聘为国民政府国史馆纂修。吴廷燮以学者和史学家头衔知名于世,且精力过人,博闻强记,喜研讨近代历史,精于表谱学之研究,以毕生精力致力于史籍及其他有关方镇资料的工作。著有《景牧堂文集》《蒙古备志》《历代方镇年表》《清十三朝系年要录》《山右石刻丛编》《清史稿·藩部传》《东三省沿革表》《江苏备志稿》等。
【提要】
是系晚清中国铅字与石版印刷史稀见资料。光绪二十八年(1902),袁世凯在保定西门大街办区别于官报的“北洋官报印刷局”,翰林院编修、候补道张孝谦任总办。张氏曾与日本印刷局长得能通昌问答并记录。此本除收录此问答外,还收录有铅版印刷工厂、造纸厂各经费概略等重要资料,各物料成本及人员开支均逐条列入,是研究中国近代印刷史的宝贵资料。内钤姜德明藏印。品相较佳。
【钤印】邓云乡、红楼
【提要】
是集为王国维避居日本期间以古江州木活字印行。《王国维年谱新编》民国二年癸丑载:“五月,集一九一二年和一九一三年所作诗二十成册,名曰《壬癸集》。五月十三日致缪荃孙信说:‘至东以后得古诗二十首,中以长篇为多,现在拟以日本旧大活字排印成册,名曰《壬癸集》,成后当呈教。”民国四年,罗振玉《雪堂丛刻》亦收此书。书末有邓云乡墨笔长跋。内钤姜德明藏印。
邓云乡(1924-1999),学名邓云骧,山西灵丘人。上海红学界元老,与魏绍昌、徐恭时、徐扶明并称上海红学四老。
【钤印】守史藏、钱基博印
【提要】
是系钱基博1953年任教于武昌的华中高等师范学校(今华中师范大学)时自印自校油印册。内容包括1953年3月所写的《文物研究》(泛论文物考古、管理、研究、收藏等)和1952年12月所写的《华中高等师范学校历史博物馆赠品说明书》(对所捐赠每件文物特点和价值均有论述)。此册封面左上有其手书书名“文物研究/赠品说明合册”,右上则是签赠张次溪题语:“次溪先生存之/基博”。钱氏纸捻手自装订,前后书衣反用汉口的中国泰康罐头食品公司宣传纸,内文油印蓝字,墨笔增改删描颇多。
钱先生1952年提议学校建设历史博物馆,并在年底将自己多年搜集、珍藏的211件文物捐赠给校博物馆,这批文物数量占据了当年初建馆时的大半,为今日的华中师大博物馆奠定了基础。钱先生在《说明书》中详细记载了每件文物基本情况,考证其来历和流传,并记述了相关典故逸闻,几可作文物教科书观。钱氏将此亲笔校改本赠与张次溪,可见二人相交之笃。张氏亦曾将袁督师庙和其他房产无偿捐赠国家,可谓意气相投。是册内钤姜德明藏印。品相较佳。
钱基博(1887-1957),字子泉,别号潜庐,江苏无锡人。国学大师,古文学家兼教育家,钱钟书之父。历任清华大学、上海圣约翰大学、上海光华大学、浙江大学、华中师大等校教授,著有《经学通志》《现代中国文学史》《版本通义》等。
【参考】
《书边梦忆》,姜德明著,2009年,中华书局。
【提要】
是系顾颉刚先生关于孟姜女研究之稿本,内容包括第三节(西南与东南,包括“云南、广东、福建、湖南”等章节)、第四节(宋代)、第五节(元代)、第六节(明代),“颉刚文稿”款橙黄色格稿纸与朱丝栏稿纸混用,两册钉装计140余筒子页,另附20世纪20年代学界关于孟姜女研究成果论文摘录并述评(存原标注页码第9至第29,橙黄色格稿纸,筒子页散装)、批点近人孟姜女研究文章(存二纸)。
关于孟姜女故事之研究,是顾颉刚先生学术生涯中持续时间非常久的一个研究主题。顾颉刚关于孟姜女故事之研究肇始于1921年冬天,在《古史辨·自序》中他特别谈到想等孟姜女故事考明之后,再着手考舜的故事。1924年11月23日,他在北大《歌谣周刊》中发表了初步研究的结果《孟姜女故事的演变》,这是顾氏“层累说”在民俗研究领域中的个案实践,考出孟姜女故事是由《左传》中杞梁之妻的故事发展而成的。1926年又发表了第二篇研究论文《孟姜女故事研究》。后在1928年又编辑出版三册《孟姜女故事研究集》。
本拍品第三节内容与《孟姜女故事研究》中相同地域部分重合度颇高,然具体材料比之更加丰富,次序亦差异颇大,所征引之材料有明确纪年为20世纪30年者。顾氏曾在《孟姜女故事材料目录说明》(天津《益世报·读书周刊》1935年第8期)提到“继续辑录资料,写一本《孟姜女故事考》。本拍品当即此《孟姜女故事考》部分手稿,因故未能成书付梓。此外“第三节”和“第四节至第六节”两本封底分别用1935年12月、1937年5月顾颉刚、郑德坤编纂禹贡学会出版印制的地图,是此稿写于30年代又一辅证。“第四节至第六节”一册中天头有大量墨笔批注修改意见,这些眉批似出自某位编辑之手,顾颉刚依据这些意见一一做出修改,并在每条意见侧勾划标记。可见此稿已有出版刊布计划,因1937年七七事变顾颉刚被迫离开北京而意外中断,书稿或已遗失,亦未可知。其在1966年3月1日日记中提到:“予卅年前所搜集之孟姜女故事资料,半失于抗日战争中。”顾颉刚的孟姜女研究是中国古代俗文学研究史上的经典范例,而此未刊稿本的披露,能够让学界了解到顾氏后续对孟姜女故事的研究还做过如此深入系统之研究,惜未能定稿刊行,是为近代史学研究憾事。而此稿本之可贵,不言而喻!
【钤印】史树青印、君长
【提要】
是书为齐白石自印书。书首收樊增祥十年前为白石老人诗稿所作序文及白石老人自序,言及此书编辑出版之缘由。封面上白石老人墨笔书“白石山翁检赠淑贞女弟”。书内诗文为白石老人以冬心体亲笔书成,印量甚罕。此为齐白石持赠北大英文系教授杨荫庆之妹杨淑贞之书。附史树青1984年题识一篇。内钤姜德明藏印。
【参考】
《书坊归来》,姜德明著,1999年,山东画报出版社。
“79年8月10日(星期五),与姜德明介绍购去…《借山吟馆诗草》一册1.00元。”
——摘自《雷梦水日记》
【提要】
是系齐白石诗集,内收皆其七十二岁以前所作,樊增祥审定,王训校字。首有自序,卷末有王训跋。齐氏一生自诩四绝,又尤以诗为傲,惜诗名为画名所掩。此册为齐氏题赠本,书衣有其1936年墨笔题记“淑贞女弟玩味,丙子春三月,白石老人赠”。内钤姜德明藏印。
【参考】
《书坊归来》,姜德明著,1999年,山东画报出版社。
【提要】
是谱首有王闿运序及齐白石自序。序言云“余之刻印,始于二十岁以前,最初自刻名字印。友人黎松庵借以丁、黄印谱原拓本,得其门径。后数年,得《二金蝶堂印谱》,方知老实为正,疏密自然,乃一变。再后喜《天发神谶碑》,刀法一变。再后喜祀《三公山碑》,篆法一变。最后喜秦权纵横平直,一任自然,又一大变。忆自甲辰前摹丁、黄时所刻之印,曾经拓存,湘绮师赐以序。至丁巳乡乱,余欲避难离家,因弃印草,仅取序文藏之破壁,得免劫灰。然序文虽存,印拓全没。余不忍辜负师文,乃取丁巳后所刻诸印实之。是等诸印,乃余偷活燕京,自食其力,无论何人求刻之印拓存之,共得四本,成为印草,仍冠湘绮师序于前。戊辰冬十月齐璜白石山翁自序,时居燕京”。内钤姜德明藏印。
【钤印】木人
【提要】
是册内收齐白石女弟子刘淑度治印22方。其中一印有齐白石手书评语“此印似穆父,惟有心能到也,白石”。内钤姜德明藏印。
刘淑度(1899-1985),名师仪,字淑度,原籍山东德州。她潜心于篆刻艺术,成就斐然。1927年9月拜齐白石为师,技艺大进。1929年秋,齐白石赞誉她“吾弟子数年来技艺大进,与吾乱真”、“已成女子篆刻家先驱”。她追随齐白石15年,得其真传并有发挥创造,成为拥有千石的篆刻大家。齐白石曾亲刻“千石印室”印章相赠,并为她的印谱集作序。她曾为鲁迅、钱玄同、许寿裳、朱自清、郭绍虞、郑振铎、谢冰心、李苦禅等名人治印。其中受鲁迅嘱托镌刻的“鲁迅”“旅隼”两方印,深得鲁迅珍视,常在书籍及所著封面上使用,今已珍藏于“鲁迅博物馆”。
【钤印】刘季、老骥
【提要】
是册内收陈师曾所刻印26方。首有刘博琴墨笔题签,落款“博琴题于海王邨”。内钤姜德明藏印。
陈师曾(1876-1923),名衡恪,号朽道人,室名槐堂、染仓室,江西修水人。祖父陈宝箴,父陈三立。幼承庭训,后留学日本八年,与鲁迅、李叔同交厚。工山水、花卉、人物。书善四体,亦工诗词文章。齐白石、吴昌硕与之笔墨过从。桃李满门。
刘博琴(1912-1984),晚号竹翁、老骥,大兴人。北京金石名家。一生清贫。晚年以铁笔谋生。功深学博且博采众长,自皖浙直追秦汉。启功赞谓“兼擅众长而力剖犀兕”。北方刻瓷名家,与南方孙志鱼齐名。
【钤印】刚主
【提要】
是册内收玉印37方、匋印3方,一页一印,朱泥璨然。为黄宾虹签赠之古鉨印谱,前有“念祖先生惠存宾虹”之墨迹。后有谢国桢长跋2页,系见姜德明先生所藏,感旧怀人而作,其中多追忆自己与“宾虹老人”相交的故事。谢先生不曾忘记老人两度赠画的盛意,也还记着老人说过的黄山经年的风景,可惜他“到老才去过一次”。这种遗憾,或恰如老人青藤在侧时,自己“少不努力”,治学之晚,未尽请教一般。其跋文情感真挚,轶事之余,令人唏嘘。内钤姜德明藏印。
“79年7月6日(星期五),人民日报姜德明同志来店,介绍其购去…《滨虹草堂藏古鈢》一册(有黄宾虹题字)。”
——摘自《雷梦水日记》
(责任编辑:罗书银)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