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专稿&视频 | 济南国际双年展第三届:步入“人智时代”
2024-12-18 12:08:42 未知
2024年12月16日,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人智时代”在山东美术馆与济南市美术馆正式开幕,展览汇聚了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215位艺术家的291件作品,其中山东美术馆展出了143位艺术家的198件作品,国外艺术家作品占比近1/4,体现了展览的国际视野。
展览开幕式现场
展览继续坚持“国际视野”与“中国气质”兼具的办展思路,旨在展示中国艺术的同时,与国际艺术界进行深入交流。特邀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冯远担任总策展人,由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的策展团队,包括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春辰、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张淳、独立策展人祝羽捷等,以及国际策展团队,如西班牙艺术史学家马努埃尔·博尔哈-维莱尔等,确保了展览的专业性与国际性。
展览现场
从传统水墨到现代装置,从数字艺术到互动体验......站在“人智时代”的门槛上,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以其丰富多元的艺术形式和全面的主题板块,连接过去与未来、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思考人类在智能时代的位置和方向。让我们一同步入“人智时代”,探索艺术的新境界,感受智能时代的艺术脉动。
变化:首发作品超过半数 引入表演艺术、电影艺术等
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以其丰富多元的艺术形式和全面的主题板块,汇集了国内外知名艺术家及众多新锐艺术家,尤其是中青年艺术家的参与,展现了当代艺术的跨领域创作实践。展览不仅突出了创新与探索,首发作品超过半数,包括为场地量身定制的新作,同时拓展了艺术门类,首次引入表演艺术、大地艺术和电影艺术等,极大地丰富了观众的观展体验。青年艺术家的大量参与,尤其是女性艺术家的加入,为展览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深刻的社会反思,展现了艺术与科技、社会、自然的紧密联系,以及自媒体时代下艺术的新可能性。
山东美术馆馆长、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杨晓刚在介绍本届双年展时强调,全新的参展艺术家阵容不仅包括多位耳熟能详的国内外知名艺术家,更有一大批中青年新锐艺术家成为展览主体。所有国外艺术家均为首次参加济南国际双年展,带来了他们具有创新探索意义的当代作品。旅居海外的华人艺术家郭东、任戎,他们从中国出发,游走于国内外,成为中国艺术走向世界重要的推动者。山东本土艺术家常朝晖、刘明波、郭振宇、韩涛和王玉华等用绘画、装置、电影等艺术形式回应“人智时代”的主题。山东美术馆的展览现场不乏80后、90后艺术家作品,如已经在国际艺术界崭露头角的数字艺术家胡帅,刚刚斩获上海国际光影艺术大赛金奖的艺数中华团队,以及苏永健、甘浩宇、周蓬岸、汪天鑫等,也不乏优秀的青年女性艺术家,如陈粉丸、刘符洁、杨怡茗等。他们用最新的艺术观念对人类与科技,人类与社会,自然与生命等艺术话题进行不同角度的深刻反思,展现了青年艺术家敏锐的感知力和创造力。
展览现场
展览内容推陈出新,展现了更高的“新鲜度”。策展团队在艺术家和作品邀约上尽量避免重复,减少与当下国内主要双年展艺术家的重合度。展览作品首发率超过了百分之五十,围绕展览主题,艺术家们进行全新的创作,例如唐晖的《庄严的机器》,李琳琳的《山寺桃花始盛开》等。部分作品根据展览场地进行量身定制,如由马良、孙昊、郭鸿洋组成的艺奇客创作团队带来的《妄想代理人》,在特定的展览空间中,进行艺术素材的再组合。全新的艺术创作与全新的艺术家阵容,共同构建了面貌崭新的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
艺术门类不断拓展,观展体验更丰富。除了往届的观念艺术、抽象艺术等诸多类型外,展览首次引进表演艺术、大地艺术、电影艺术等门类。艺术家陈宇飞、刘东东将在双年展现场带来各自的表演作品,为观众提供全新的艺术观看视角。同时,展览探讨了自媒体艺术,在人人都是记录者、传播者的自媒体时代,探讨自媒体艺术的无限可能。
展览现场
策展:科技时代尖端议题的人文思考
本届双年展的主题最终确定为“人智时代”,旨在探讨新技术对当下艺术实践以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在科技的浪潮席卷每一个社会角落,成为我们时代不可忽视的议题之时,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以其独树一帜的艺术展览形式,不仅展示了艺术的本体和美学价值,还深刻地反映了学术理念与对社会问题的深切关注。策展人们通过这一平台,传达了对社会变迁和艺术发展的敏锐洞察,使得双年展成为理解社会和时代的有力表达。
策展人王春辰和祝羽捷共同认为,在技术化时代背景下,技术已成为塑造我们日常生活和社会互动的核心力量,其影响力无处不在。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通过艺术表达我们与世界的关系,成为了一个紧迫的挑战。本届双年展延续了前两届对社会议题的关注和探讨,不仅是一场艺术展览,更是一个展示艺术本质和美学的平台,反映了主办方的学术理念和对时代问题的关注。
王春辰表示,每位策展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时代感知和视角,在展览筹备和策划过程中广泛参考了国内外双年展的模式和结构。济南双年展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每届都有新的变化和发展,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机制。这种常态性的工作,不仅仅是两年一次的展览,而是持续的艺术和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在全球范围内,双年展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中国也有多个知名展览。尽管与威尼斯、圣保罗和光州等国际大展相比,我们还需做出更多努力,但我们已经迈出了实现常态化、组织化和长期跟踪的第一步。
展览现场
他还强调,专业人士将双年展视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艺术研究模式,而非一次性事件。本届济南双年展的发展让他深刻感受到了这一点。山东美术馆和济南市美术馆都付出了巨大努力,他亲眼见证了他们的辛勤工作和领导层的投入。城市定位对于双年展的成功至关重要。齐鲁大地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地缘优势,为济南双年展提供了独特的历史和地理背景,这次双年展的新颖之处让他耳目一新。
比如济南双年展特别强调新艺术家和新艺术形式的展示,引入了现场艺术和装置性场域化艺术,展示了艺术家和团体把握社会空间和时代的能力。女性艺术和表演艺术的纳入,更是凸显了双年展的互动性和参与感,此外,还有绘画、水墨艺术与当代技术的创新结合,这在技术化时代尤为重要。
在策划本届济南双年展的过程中,策展人祝羽捷特别强调了对青年艺术家和女性艺术家作品的关注。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济南女孩,她深感女性创作的重要性。琳达·诺克林在1971年发表的《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一文对她影响深远,让她深思艺术史上那些被忽视的女性创作者。本届济南双年展秉承多元开放的精神,特别关注当代杰出艺术家,并致力于为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
展览现场
祝羽捷表示,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年轻一代从小就与手机屏幕为伴,对科技有着天然的亲近感。我们对科技的想象已不再是单纯的思维活动,而是变成了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青年艺术家通过他们的作品,探索了人与世界、人与非人之间的界限。女性艺术家在赛博格时代突破了传统生物学对性别社会结构的限制,新科技为她们的创作带来了无限可能。她希望能够将这些思考带入济南双年展,让每个城市的美术馆都成为当地文化的重要地标,同时也代表着人文思考的最前沿。
济南拥有深厚的文化历史,策展人们关心的是如何让大家看到展览对科技时代尖端议题的人文思考。他们致力于让历史与现代对话,让传统与科技议题相结合。艺术家们凭借智慧和专业能力,为美术馆创作了许多新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们对时代的深刻理解,也为观众提供了一个思考和体验的平台。
现场:跨领域艺术探索 济南双年展的多元化视角
本届双年展分为“作为方法的水墨”“作为表演的艺术”“绝对的抽象”“轻松的、但也是时代的”“后人类主义的女性创作”“重塑感知的人类实验”“作为哲学的大地与乡村”“永恒的、永恒的”“观念之后的观念”“自媒体与当代社会”(以上十个版块在山东美术馆展区)“土地与时间”“形貌与组构”“感知与痕迹”(以上版块在济南市美术馆展区)等板块。
在山东美术馆,“作为方法的水墨”板块中,可以看到由邓国源创作的装置作品《诺亚花园||》,使用铝合金钢架、强化镜面玻璃、LED灯、半自动旋转门以及植物、假岩石等组成,成为展厅中的焦点,吸引了众多观众排队参观。张望的作品《生成》,用水墨、色彩重点描绘一个人的头部侧面,有的像人,有的半人半机械,采取矩阵式的排列,给观众一定的压迫感。
邓国源装置作品《诺亚花园||》
张望作品《生成》
此外,艺术家郭振宇作品《狂欢》,是一件装置艺术互动作品,观众可以领一个人形剪纸“狂欢小红人”粘到作品墙上,完成与作者的共同创作,增加了艺术作品的互动性和参与感;艺术家李琳琳的作品《山寺桃花始盛开》,是一件根据山东美术馆展场专门创作的作品,《山寺桃花始盛开》灵感源于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山寺中遇到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触目所见的惊讶与意外欣喜“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作品以“园林”借景的方式将明代宅园风格与唐宋写意山水园的传统,运用水景、古树、花木来搭建一个以纸为材料媒介的素雅园林意境,表达对于自然和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与热爱,“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是中国古代园林体现“天人合一”的观念与艺术生命力所在。
郭振宇作品《狂欢》
李琳琳作品《山寺桃花始盛开》
在济南市美术馆,日本当代著名艺术家黑川良一带来的大型装置作品《构件》,通过激光扫描技术采集建筑与森林的三维数据,重构出全新的视听效果,场面宏大、冲击感强,让现场观众仿佛置身于一场极其震撼的音乐会中,沉浸式地感受自然与艺术的澎湃力量。
黑川良一 (日本)《构件》 装置、现场音乐会、展览等
《往昔·今昔》 AI生成“济南小妮儿”全息交互柜, AI虚拟人,语音交互
《往昔·今昔》AI生成“济南小妮儿”全息交互柜, AI虚拟人,语音交互
作品《往昔·今昔》是第一次在济南本地创作的独属于济南人的“在地”公共艺术项目,带观众进入百年来济南老火车站迎来送往场面的情感记忆,同时俏皮可爱的“济南小妮儿”(用AI技术生成的虚拟人)首次与全国观众见面,并与观众进行有趣互动和对话。公共艺术互动装置作品《济南的冬天》,以济南隋代建筑四门塔为呈现载体,观众可在指定位置触发摄像头,即时将当下的人像投射在四门塔装置上,让观众与艺术作品产生互动,并由此体验济南特有的历史文化与地域特色。
《济南的冬天》 飘带,3台投影,摄像头交互装置,算法
薛雷&赵伯祚 《马可·波罗》 1980px×1080px;⽣成AI沉浸式电影短⽚
展览中还有大量的影像作品或是利用AI技术或是反映AI的时代特征,带领观众欣赏AI视角与技术架构下的人类社会。例如薛雷与赵伯祚合作的生成AI沉浸式电影短片《马可·波罗》,将以马可·波罗(数字虚拟人)为主角向观众展示人类700年的文明记忆。还有集中展示的5部影像作品(如朱塞佩·洛·夏沃的《机器人》、肖维的《无题》等),通过作品和艺术家背后的理论故事,向观众阐释由算法时代过渡到生成式AI时代的特征。
邬建安 《黄金树》 290cm×100cm×100cm 黄铜、电镀 图片及信息致谢艺术家邬建安
吴达新 《七重塔》 750cm×400cm 航空铝合金、不锈钢
此外,济南市美术馆展区的大型装置作品,如邬建安的《黄金树》、吴达新的《七重塔》等,都具有出色的视觉效果和深刻的艺术思考,让观众在打卡观展过程中有更多的代入感和参与感。
结语:随着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的盛大开幕,我们见证了一场艺术与科技、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的视觉盛宴。本届双年展不仅展示了来自世界各地艺术家的卓越才华,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交流和思想碰撞。在“人智时代”的主题下,艺术家们用他们的作品探讨了人类与科技、社会、自然的复杂关系,展现了艺术在新时代的无限可能。随着展览的深入,我们期待更多的观众能够走进美术馆,亲身体验这场艺术盛宴,与我们一起感受艺术的力量,同时,希望双年展能够为济南乃至世界的艺术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责任编辑:陈耀杰)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