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物相,生息一体——记卜金《心即景V》新作
2024-12-31 17:16:34 未知
文/朱煜宇
《心即景》是卜金持续了四年之久的创作系列,就如这一系列名所对应的字面意涵,卜金把创作与生活中的内心观照呈现于画布之上,将创作实践作为探索“人”以及自然生命体本质的一种方法,记录下一段又一段浓淡的生命印记。
从现实到虚拟的诗意面观
“雨”在卜金的绘画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元素,是他绘画空间中能量塑造与互动的媒介。自然界中的雨,可能是滋养土地带来丰裕的地球资源,或成为人类咏叹情感与心境的意向符号,也可能是紧跟狂风大作之后侵袭与破坏的灾害,令人心生敬畏。雨在自然界的能量难以肉眼做出绝对的判断,也可能因为人类的活动而改变,但在雨这里,所有人、事都是中立的,在这个施与的过程中,它只是一个协同者、参与者。同样,在卜金的作品中“雨”以其自然本体的形态被作为绘画景观的一部分,成为沟通、融合绘画空间其他要素的媒介——它是艺术家对万物互塑内在观念的实践,也是艺术家观看世界的通道。
心即景III-盛宴 布面油画 360X120cm
心即景III-仪 布面油画 180X120cm
心即景IV-瑞兽 布面油画 240X90
心即景V-共舞 布面油画 160X120cm
《心即景III》(2022)系列作品中的“雨”波澜壮阔,以瀑布直落式的形态充斥在画面之中,由此带来的冲击感让观众心生震撼甚至恐惧,在之后的系列作品中,画面中的雨势逐渐减弱,到了《心即景V》(2024)甚至难以第一时间察觉它的存在,这并非是艺术家刻意削弱了对雨的表现,而是在现象和内观的变化中,艺术家体悟到雨被接纳与融合,主动完成了消解的过程。
“雨”在自然实体上的真正消解则是在我们进入到虚拟电子的元世界后,自然世界的雨在这里成为信息数据的集合,冲刷着网络世界,形成了由二进制数据集合而成的拓扑结构,这场电子雨正在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改变着世界的构成。由此卜金画面中具象的雨帘进一步地隐匿于信息交融的过程,雨的本体或不再现,但我们依然可以从画面中看到雨留下的痕迹,那些似乎被雨侵蚀的钝拙块面,或模糊了界限使块面逐渐融合的边线,以及被雨遮挡模糊化的人、物形象,都是雨存在和交融宇宙万物的痕迹。“雨”在卜金的作品中,是他联通世界的一把钥匙,依然是诗意的表达,更是他面对现实变幻与更迭的内心回应。
心即景V-火凤凰 布面油画 160X120cm
心即景V-天那边 布面油画 120X90cm
神话故事与关于“人”的信仰
雨帘之下,是卜金赞叹自然的沟沟壑壑,是真实而又抽象的景观。在最新的《心即景》作品中,山水景象之外,“人”的显现则进一步构建了一个个新神话故事。尽管卜金并未视神话故事为具体的创作对象,但在快意挥洒的创作过程中,他无意识地在笔下勾勒、堆叠或去除出模糊的景象,观众可从中捕捉到形似飞天的神女,或是跋山涉水取经的师徒,也可能是西方神话中打下谜语的斯芬克斯,亦真亦假,或虚或实,一时之间观者可能困惑于,在抽象的表现手法之下,这些具象化的图像是为何种景观?
心即景V系列作品局部
心即景V系列作品局部
心即景V系列作品局部
心即景V系列作品局部
神话作为文化的一大基石,展现的是人类对于文明探索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神话也作为一种话语与叙事方式,包含着不同的文化元素在世界中传播。从图腾、信仰,到宗教,人神交织的故事逐渐富含了人类的哲思和各种文化符号,在文学作品和视觉艺术的创作中也形成了丰富的母题,但神话并非只是古代人类探索文化、哲学、社会的专属,在今天依然具有着同样的动能。卜金勾勒出的故事就如画面本身呈现的虚幻之景一样缥缈,在观者不同的内心投射中,存在着不同版本的解读。但卜金在这里讨论的依然是“人”而非“神”,就如他在自述中所言,“我笃信人的智性、是一种能量的聚体,人是宇宙与个体交融、互塑、携进关系 ” ,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世界的关系,触发着不同的能量场。那些投射出的形象,或就是观者自己吧!
生命力量,对“人”的再问
《心即景V》的“妙境三千”,是卜金在长期探寻内心、思辨事理的过程中所描绘的生命景象,也是他对作为“人”于自身的不断发问。就如《或问》画面中幻化的斯芬克斯仍在向路人打谜语一般,路人能够给出正确的答案吗?“斯芬克斯之谜”是西方文学对人的首次诗性解说和哲思,就如黑格尔所说:“这个象征性谜语的解释在于显示出一种自在自为的意义,在于向精神呼吁说‘认识你自己’”。在卜金的作品中,这一无意呈现的形象也直击着艺术家的日常课题。
心即景V-或问 布面油画 120X90cm
卜金对“人”的提问,一方面是他将生命中的痕迹随心地在画面中呈现与探寻,因此也随着他内心的变化,画面缩影景象万千。在生命的困难时刻,低明度、高度饱和的色彩,以及线条、色块的堆叠缠绕,铺满了整个布面,冲突、挣扎与不解都跃然于观者眼前;在喜悦与高亢的情绪下,肆意挥洒的颜料高度集中,情感思绪涌动于其中。今天,显然卜金正以更为平静而积极的姿态在向观众提问,明亮与跳跃的色彩,表现出他对生命意义追寻的通达与释怀,也吸引着观众前往画面中烟雾缭绕的朦胧仙境,与他一同探寻内心。
心即景V-九宝玲珑 布面油画 160X120cm
另一方面,尽管从作品媒材和表现形态上来看,卜金运用的是西方绘画语言的形式,但从内在逻辑上而言,他始终在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中探求与实践,尤其是王阳明的心学对他影响颇深,卜金在观察世界、理解世界的方法上与王阳明“万物一体”的论述保持着一致。从“人”的维度来说,我们与他人作为“一体”具有着共在的经验,因此在画面中艺术家与观众“无远近”。从情感维度而言,我们在共通的时空中内在地关联在一起,他人与“我”之间并非是陌生的存在。天地万物包括“人”也都是“物”,万物相连、发生感应,也因此回到了艺术家一直在强调的“能量互塑”。“人”,在这个能量场中,是“旁观者”?是“在场者”?还是“他者”?
“万物一体”,在王阳明的心学中是一种伦理向度,在卜金的创作实践中,则是对于现代人立于现代社会、法度中的再思索,在浩瀚星辰间,人或是渺小的,但人与人的能量互动中,蕴含着无尽的希望与可能。
(责任编辑:陈耀杰)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