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现场 |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建院初的第一届毕业生 汪钰林作品回顾展开幕
2025-01-04 18:25:30 未知
2025年1月2日下午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主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承办的“难忘的岁月——汪钰林作品回顾展”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展厅开幕。
开幕式现场
1956年11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前身——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正式成立。作为新中国第一所设计艺术类高等学府,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先后汇聚了一大批怀揣爱国热情和教育理想的艺术大师,他们致力于推动我国现代工艺美术和设计艺术的发展,面向世界、奋发进取,融汇古今中外的优秀艺术进行探索、实践与研究,开创了一条“为民生而艺术”的道路。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典礼合影,1956年11月1日
20世纪20~30年代留学法国的庞薰琹、雷圭元、郑可、李有行,留学日本的陈之佛、祝大年、沈福文,以及在国内从事商业美术、漫画、装饰艺术创作的张光宇、张仃、叶浅予、丁聪、吴劳等诸位先生,这些艺术先驱者有相当一部分成为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创建者。汪钰林是1956年建院第一年进入中央工艺美院,1959进入装饰艺术系壁画专业,期间受到张光宇、庞薰琹、张仃、郑可、周令钊、张振仕等老一辈先生的亲自指导。1961年毕业,是中央工艺美院培养的五年制首届毕业生。之后留校任教,成为郑可先生的助教。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原清华美院主考官)。今年也将迎来汪钰林90华诞,观其艺术历程及成就,也见证学院文脉及艺术精神的传承。
此次展览共展出汪钰林50年代至今创作的150余幅作品,精选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涵盖素描、速写、淡彩、焦墨、墨彩等创作形式,展示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老一辈艺术家杰出的创作成就,以及鲜明的艺术个性及特色。
开幕式嘉宾合影
出席展览的社会各界嘉宾有: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刘巨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钟蜀珩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马文甲、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支部书记周爱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主任文中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常大伟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陈池瑜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陈岸瑛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系郑宁教授、清华大学原陶瓷系丘耿玉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史办张京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 、美术设计师王阔、北京艺术设计学院教授李润生、北京古籍出版社总编任梦强、北京悦阳空间总经理范丽、高级建筑工程师赵德朝、著名古诗词编著作家王鸿鹏、历代服装研究专家谢大勇、装裱大师刘金涛的传承人刘焕茹、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何清、经济台高级主编资深记者刘静、10频道美术记者屈维良、及歌唱家吴芰、姚凤英、罗雪虹、蒋爱勇、杨洁萍等社会各界人士参加开幕式。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文科教授刘巨德发言
刘巨德表示:汪钰林老师的展览让我们追忆学院刚成立时的状态,通过他的作品和艺术成就,能够让我们认识工艺美院的教学思想和办学主张,在老一辈艺术家的教学指导下,培养了一代一代的艺术人才,让我们更明白了以“装饰”为旗帜的工艺美院学术文脉。以装饰艺术开拓的现代艺术和艺术教育的道路,对于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汪老师展览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的教育状况,循着他的艺术足迹,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艺术面貌很宽阔,艺术思路很清晰,他非常清楚的学院主张的艺术理念,或者说他一直在坚守工艺美院的装饰之道,这样一面审美的旗帜和艺术境界。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马文甲发言
马文甲表示:汪钰林老师是中央工艺美院第一代学生,也是新中国初期培养的第一代的艺术人才,他们身上有我们国家那个时期培养艺术人才的风采。在大学学习过程中,既有名师大家亲自教学,指引道路,又能在毕业之际,承担国家的重大艺术创作任务,他们与国家的建设、文化的需求同向同行,塑造了许多我们值得学习的教学典范,以及一些精彩的作品。从他的作品中能够看出那种质朴,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和艺术理想,这是他们那一代先贤前辈们的风采。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陈池瑜教授发言
陈池瑜表示:汪先生的展览让人耳目一新,他的作品有自己的风格特点,老先生今年90岁。他在80多岁画的作品都是高质量的,富有艺术的特色和个性,很值得祝贺。他继承了中央工艺美院“装饰”的艺术传统,另一方面,他的作品带有写意性、水墨与色彩晕染结合的探索。有两张作品我印象比较深,有一张画的几个年轻姑娘在水田里面插秧,有生活气息,装饰意味很浓。还有一幅画的荔枝,把叶子画得大,而且画面的构图,枝叶画在上面,地平线画在下面,遵循艺术表现的合理与逻辑进行构思,完全是一种新颖的表现方法,这些作品是相当的精彩的。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主任文中言发言
文中言表示:通过汪钰林先生的展览,可以把清华美院绘画系的历史文脉追溯工艺美院建院之初,汪先生1956年入学,1958年进入壁画工作室学习。工艺美院60余年的历史,一直贯穿着绘画的文脉,有汪先生这些第一届壁画专业毕业生,还有很多前辈先生们的绘画作品,可以让我们更具体、真实地看到中央工艺美院到清华美院的发展过程,以及从中体现出来的学术气质、艺术品质与特点。汪先生的作品应该说是海量,后辈学生都要学习先生这种笔耕不辍的精神。
汪钰林的好友古籍出版社社长任梦强发言
任梦强表示:汪钰林先生西藏写生这一部分,反映了当时西藏地区的风土人情,寺庙建筑、人居建筑,这些对今天来讲都有历史的研究的文献性、资料性,我建议汪老师把它好好保存起来。而且我也建议大家着重看一下这一部分作品,有代表性,而且汪老师的这段经历,对于他的一生的艺术追求,持之以恒、坚持不懈,都跟他这个经历很有关系。
本次展览艺术家汪钰林发言
汪钰林谈了建院校史和学习历程感触颇深,希望清华美院的年轻一代们传承前辈思想,继续深耕。
晚辈清华美院绘画系在读博士生王金烨发言
王金烨感言:汪钰林先生常说:“我们是张光宇先生的学生,但能真正学到他艺术的精髓,并成为影响世界的‘种子’,是很难的。”这份谦逊与自省,正是汪先生对艺术研究精神与热爱的生动体现。他始终将“装饰”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在不久前的采访中汪先生指出中央工艺美院强调装饰造型观念,鼓励学生勇敢追求艺术上的“合理”,先生将“装饰之道”作为审美旗帜。这不仅是一种个人选择,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中央工艺美院的前辈们强调装饰恰恰是看到了学习艺术的本质规律。今天,我们通过这场展览,再次感受到汪老师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和深沉热爱。这种精神,不仅感动了观众,也激励了我们这些后辈学子。
开幕式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周爱民教授主持
周爱民表示: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办汪钰林先生的作品展览,与此时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办的“从塞纳河到光华路——装饰的现代化”展览交相辉映,庞薰琹先生、雷圭元先生、郑可先生、吴冠中先生、常沙娜先生是学院前辈先生,汪钰林先生是学院首届毕业生、老学长,这两个展览能够让我们思考装饰艺术的问题,认识“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往哪里去”,思考清华美院未来的艺术发展。展期将至2025年1月10日,欢迎莅临!
展览现场
部分展出作品欣赏:
颐和园写生 34.5cm×46cm 1959年
巴鲁 25.1cm×34.5cm 1960年
我的作业 105cm x 47cm 1959
江孜古城 57cmx42cm 1960
西藏的新生
帕里神女峰 53cm x31cm 1960
拉萨大昭寺 30cm×43cm 1960年
黄河中段 56cm×40cm 1964年
莎旦妮 25cm×38.5cm 1968
路边的花 75cmx 50cm 1995
法国西部小镇 98.5cmx 56.5cm 1995
伏久者飞必高 75.5cm x 41.5cm 1998
枣树 69cm x 70cm 2013
往日时光 67.5cm x 68cm 2020
(责任编辑:王丽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