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熙集团赵燕:《能量宇宙》大展背后的传承民族文化先行者
2025-01-14 16:03:04 未知
岁末年初,《能量宇宙》艺术大展正在北京时代美术馆展出。本次展览以南疆为题,由华熙国际集团董事长、北京时代美术馆创办人及馆长赵燕领衔、10位国际知名艺术家共同打造。
采风团队深入南疆,走过12000公里,感受广袤无垠的南疆大地上,壮丽山川、璀璨文明散发出的独特魅力和能驱散身心疲惫的强大精神力量。南疆的壮美令人魂牵梦绕,美术馆决心搭建一座艺术之桥,尝试将新疆之美传递给更多人。展览分为“能量·深时上涌”、“能量·空寂相拥”、“能量·永生永续”三个篇章,随着参观的深入,一场跨越时空、融合自然与人文的奇妙之旅徐徐展开。
探寻文化传承之路,是北京时代美术馆一年一度的功课。时光回溯至 2009年。彼时,赵燕带着女儿踏上呼伦贝尔之旅,走进鄂温克家族村落。村落中,鄂温克族老奶奶的歌声宛如天籁,赵燕在与当地人的交谈间得知,当地年轻一代大多背井离乡外出务工,灿烂的民族文化仅靠老人们勉力坚守。这一幕让赵燕深受触动,点燃了她守护民族文化的热情,于是“云中公益”平台应运而生。在前12年里,云中系列致力于挖掘、保护和传承散落在华夏大地、濒临消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云中之歌”为主题,通过主题艺术展、音乐晚宴、互动体验等多元形式,为观众呈上一场场民族文化的盛宴。2023年,在新的时代起点上,“云中公益”升级为“云中看见”,聚焦于将中国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全方位引入大众视野,让更多人领略其魅力。2023年,“云中看见”走进新疆北疆;2024年,其脚步踏入南疆。与北疆相比,南疆的风土人情与文化人文特色更为浓郁,是民族文化的生动课堂。喀什水草丰美,莎车历史悠久,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维吾尔族等多民族世代聚居,他们热情好客,随时随地用歌舞抒发内心的情感,在生活的每一个瞬间都尽情绽放生命的光彩,传递着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让人真切感受到生命的真实与鲜活。策展人以“能量”为展览命名,力求还原来自南疆的震撼力量。
展览的第一篇章——“能量·深时上涌”以地质学的“深邃时间”概念作为切入点,艺术家们以新疆腹地的时空印记为灵感源泉,创作了一系列作品。王爱君的《昆仑·深邃时间》用了2万多颗来自新疆、内蒙等地的石头,用纤细如丝的医用细线悬挂于穿孔金属板上,总重约3、4 吨。当观众置身其中,石头如地幔喷泉般上涌,下方镜面与上方空间相互映照,营造出无限循环的时空幻境,让人仿若触摸地球深处的奥秘;装置作品《四亿年前是海洋,四亿年后是沙漠》别出心裁,借助自制双目摄像机设备,模拟人眼间距拍摄,观众通过交替或同时观看双眼画面,能在瞬间跨越亿万年时光,目睹海洋与沙漠的奇幻转换,感受岁月的沧桑巨变。
展览的第二篇章——“能量·空寂相拥”,是艺术与文化的深度对话。艺术家们将新疆的手工技艺、非遗瑰宝、民俗风情等文化记忆转化为鲜活的艺术形式。傅春的摄影作品聚焦新疆女性,在粗犷的自然背景与细腻的情感表达之间找到了完美平衡;唐钰涵的《欢愉》捕捉到六十多条鱼跃出水面的灵动瞬间,运用拼贴、溶解等剪辑手法,将其编织成三分钟的影像诗篇。
展览的终章——“能量·永生永续”将目光投向未来,对地球环境演变、生命延续循环、可持续发展等宏大命题展开深入思考与大胆畅想。利亚姆·扬的巨幅影像作品《伟大的努力》震撼登场,占据展厅整面墙壁,观众席地而坐,仿佛被卷入大海的澎湃波涛、沙漠的静谧深邃以及高空视角下风力与太阳能发电站的壮丽景观之中。
与传统的少数民族展览不同,《能量宇宙》跳出了“照本宣科”的窠臼,摒弃单纯展示工艺品和民俗民艺的旧有模式,以当代艺术视角和创新语言对民族文化进行重新诠释与“转译”。以本次展览中的作品《共织》为例,艺术家将新疆精湛的纺织工艺与现代数字编程巧妙融合,LED 屏幕背后的数据线与电源线交织成一幅别具一格的“挂毯”,生动展现了物质与数字、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生与互动。赵燕与朱剑飞联合创作的《沧海桑田》更是将新疆亿万年地质变迁的雄浑史诗浓缩于作品之中,借助程序生成的实时影像,让观众瞬间领略南疆从海洋到冰川、戈壁、高山的漫长演化历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绿洲孕育、人类繁衍发展的生命奇迹,感受那绵绵不绝的能量律动。
据了解,“云中看见”是由赵燕领衔的美术馆自策大展,是美术馆每年最重视的一个展览,它的意义在于将美术馆“关注时代人文动向、推动文化创新”的宗旨落地,将当下社会中极具感染力、能够深深触动人们心灵并引发广泛共鸣的话题,以艺术形式鲜活地呈现在公众眼前,为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责任编辑:王丹)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