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P公教|曹斐、戴锦华、杨北辰对谈回顾
2025-02-07 14:19:19 未知
「 对谈回顾 」
人工智能、赛博格与女性:曹斐的世界建构
12月14日,在浦东美术馆2楼报告厅,MAP开展了以“人工智能、赛博格与女性:曹斐的世界建构”为主题的公教对谈。
对谈由策展人杨北辰担任主持,艺术家曹斐以及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作为嘉宾出席,三位嘉宾展开深入探讨,现场座无虚席,反响热烈。
对谈现场
在展览作品讨论环节,曹斐介绍《屏幕自传》的创作灵感源于一个以 “屏风” 为主题的展览,她运用绿幕展现了屏幕从古代屏风到现代屏幕的演变以及屏幕在当代看似透明实则造成新隔绝的矛盾性。戴锦华教授则认为该作品与自己的理论关注和现实关注紧密相连,揭示了影像显影与遮蔽、记忆与遗忘的关系。
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摄影:夏木
接着,曹斐分享了作品《疾飞》的创作历程,她从 2005 年开始接触制造业,从珠三角工厂到京东物流,再到极飞科技公司的农业项目,她深入观察并记录了时代背景下不同产业的变化,引发了对新农人、传统农人退位、粮食危机等问题的思考。
曹斐,“疾飞”项目(暂定名,项目进行中)2023-
综合媒介装置,三屏影像,无人机,电子稻草人,太阳能板,有机营养土,企业期刊尺寸可变
对于作品《亚洲一号》,杨北辰提及作品中从劳动密集型企业到无人工厂的转变,戴锦华教授则从自己的观看体验出发,分享了对这一作品的深刻感受,她认为作品中的巨大空间带来惊悚感的同时,也引发了技术进步对利润分配、农民安置等社会举措缺失等问题的担忧。
曹斐,《亚洲一号》,2018
单频高清影像,2.35:1,彩色,有声,63分21秒
作品由纽约所罗门·R·古根海姆美术馆为何鸿毅家族基金会中国艺术计划委任创作
鸣谢:艺术家、维他命艺术空间 及 Sprüth Magers
在创作风格与理念的交流中,杨北辰指出了曹斐创作风格的转变,从早期短平快、幽默犀利的录像作品,逐渐转向长期、研究性、跨学科项目。戴锦华教授评价曹斐极为敏感,能够敏锐地捕捉到时代中那些看似边缘实则关键的文化现象并融入创作。曹斐则分享了自己在创作中对媒介情感表达的探索。
曹斐,《谁的乌托邦》,2006
单频录像,5:4,彩色,有声,20分20秒
鸣谢:艺术家、维他命艺术空间 及 Sprüth Magers
在观众互动环节,观众们积极提问,问题涵盖乡愁、策展侧重、电影元素、AI 影响、创作动力及女性身份等多个方面,曹斐和戴锦华教授分别进行了详细解答。曹斐认为创作是一个记录与生长的过程,戴锦华教授则从好莱坞事件剖析AI对艺术的冲击,强调原创性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曹斐还分享了女性身份对自己创作的影响,戴锦华教授提出女性艺术家应尊重差异、追求平等。对谈在对女性话题的深入讨论中圆满结束,此次公教对谈为观众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曹斐艺术创作的宝贵机会,同时也引发了大家对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社会发展以及性别等相关话题的多元思考。
(责任编辑:罗亚坤)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