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行草与花笺:石云书法中的媒介选择与美学意涵

2025-02-24 17:20:34 未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2/42aef1d4ea50f8312292d6d263081aaa.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2/1549ca27f8380e95989c5a7dba9d7e76.png

行草与花笺

石云书法中的媒介选择

与美学意涵

沙棣

石云作为当代诗人、书画家,其艺术实践以诗、书、画三位一体为特色,尤以题画诗与行草书法的结合为世人所重。他笔下的“高士”系列题画诗,如《高士泛舟图》《高士种田图》《高士结庐图》等,不仅展现了传统文人隐逸精神的复归,更通过媒介选择与艺术语言的融合,构建了一种“古意今情”的美学境界。本文以石云的诗集《石云诗草》《石云品画诗集》《石云题画诗集》为核心文本,结合其书法实践,探讨其媒介选择背后的文化逻辑与美学意涵。

一、媒介的物质性:花笺与行草的对话

石云的书法创作常以传统花笺为载体,其材质肌理与行草书法的流动性形成独特对话。花笺作为文人雅士钟爱的书写媒介,具有天然的装饰性与文化隐喻。在《高士泛舟图》中,“暮色苍苍荡小舟”一句,行草笔势如波纹荡漾,与花笺上的暗纹相映成趣,形成“舟行纸上,墨染云烟”的视觉效果。学者姚奠中曾评其“字无俗格”,正是基于其对媒介特性的精准把控——花笺的细腻纹理与行草的奔放线条形成张力,既保留了晋唐书风的雅正,又融入现代审美的自由。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2/7be2afc7137e5f83514a0c0ba8cf41d7.png

石云·《题<高士泛舟图>》

石云对花笺的选择,亦暗含对“文人日常”的复现。如《高士煮茶图》中“置壶云石上,烧火作闲人”一句,书法以疏朗布局呼应诗句的闲适意趣,花笺的素朴底色与墨色浓淡相生,营造出“茶烟轻扬,心远地偏”的意境。这种媒介与内容的互文,恰如学者徐建融所言:“石云题画诗在当代是孤例,其诗书画的结合,是对文人传统的深度激活。”

二、行草书法的美学特质:流动性与诗意的同构

石云的行草书法以“遒润平和、意趣洒脱”著称,其线条的流动性与诗歌意象的动态性形成同构。例如《高士逐月图》中“行舟江上追明月”一句,书法笔势如江流奔涌,字形欹侧间似有舟楫摇曳之态,墨色的枯润变化则暗合“划破秋凉几万痕”的时空纵深。这种书法与诗意的共振,呼应了朱良志对文人画“以线写意”的阐释——线条不仅是形式的载体,更是心象的延伸。

在《高士羡竹图》中,“常羡青青山里竹,不浮不滞拂歊云”一句,行草笔法以中锋为主,兼用侧锋表现竹叶的飘逸,墨色由浓转淡,恰似云雾缭绕。介子平曾指出,石云的书法“出入法度而能破格”,其行草并非单纯的形式创新,而是对古典技法与文人精神的重新诠释。这种“破格”的实践,使书法成为诗意表达的延伸媒介,而非单纯的文字记录。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2/f3c3550e6f112cb1d0cec011efb34185.png

石云·《题<高士待雨图>》

三、诗书画三位一体:隐逸主题的媒介化呈现

石云的题画诗常以“高士”为核心意象,通过诗、书、画的交融,构建了一个超脱尘俗的精神世界。以《高士归隐图》为例,“波上山中两可留”一句,书法以横向取势模拟水波,纵向笔画则如山峰耸立,画面空间的虚实与诗句的哲思形成对话。学者霍松林评其“文情交融,雅静真淳”,正是指这种媒介间的互渗:诗为画魂,书为诗骨,三者共同指向“隐逸”这一主题的终极追问。

值得注意的是,石云的题画诗常以“空白”为美学策略。如《高士待月图》中“独有孤舟闲待月”一句,书法布局疏朗,留白处似江天辽阔,与诗句的期待感形成呼应。这种“以无写有”的手法,暗合道家“虚室生白”的哲学,亦与朱良志所强调的“中国艺术的空灵境界”一脉相承。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2/20d03d57e09cfe4d651517f68f8b6aed.png

石云·《题<高士对月图>》

四、当代语境下的古典重构:媒介化与经典性

石云的艺术实践并非对传统的简单模仿,而是通过媒介选择与语言革新,完成对古典精神的现代转化。在《高士品山图》中,“煮茶无友至,独品眼前山”一句,书法以枯笔飞白表现山石的嶙峋,花笺的浅绛底色则暗示秋山暮色。这种媒介的综合运用,恰如袁志坚在《与古为新》中所言:“书法经典的媒介化,是文化纪统与个体经验的递归。”石云通过花笺、行草与题画诗的三重媒介,将个人隐逸情怀升华为一种普世的文化象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2/31eae092269702954a742118bda9e91c.png

​石云·《题<高士对山图>》

学者杨吉平曾指出,石云的书法“兼具古意与时代性”,其行草虽取法晋唐,却在章法上打破程式,如《高士啸吟图》中“野老忽长啸”一句,字形大小错落,墨色对比强烈,形成视觉的戏剧性。这种创新并非背离传统,而是以媒介为桥梁,实现“与古为新”的创造性转化。

石云的诗书画艺术,以花笺与行草为媒介,构建了一个贯通古今的美学世界。其题画诗中的“高士”形象,既是文人理想的化身,亦是对现代人精神困境的回应。通过媒介的物质性与诗意的流动性交融,石云证明了传统的生命力——它不在于形式的固守,而在于精神的激活。正如姚国瑾所论:“石云的艺术,是古典文脉在当代的鲜活延续。” 在媒介更迭与文化转型的今天,这种实践为传统艺术的现代性转化提供了重要启示。

-END-

【书院环境】

【书院地址】

文侯书院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王丹)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