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艺坛同仁——吴作人与李苦禅作品展”在苏州开幕

2025-03-25 16:39:37 未知

3月24日,由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李苦禅纪念馆共同主办的“艺坛同仁——吴作人与李苦禅作品展”媒体见面会在苏州吴作人艺术馆举行。吴作人、李苦禅的后人纷纷到场,正式拉开两位“艺术巨匠”对话的序幕。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503/231e3c3d67d5258047ec36b60d8f3b02.jpeg

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视域下,吴作人与李苦禅构成了一组极具研究价值的比较案例。二者虽共享徐悲鸿师承谱系,却在艺术本体论层面呈现出差异化的现代性转型路径。

吴作人的实践彰显“中西融合”范式下的结构性突破:早年受徐悲鸿写实主义体系启蒙,后将欧洲学院派造型语汇创造性转化为水墨语言的革新动力。他的作品中,既保有塞尚式体块建构的视觉逻辑,又通过皴擦晕染实现传统笔墨的现代转译,形成具有纪念碑特质的视觉叙事。相较之下,李苦禅的探索更凸显文人画传统的本体演进。在徐悲鸿素描技法的基础上,融汇八大山人、石涛的写意精神,以金石书法的骨法用笔和抽象空间构成,将大写意花鸟推向雄浑苍劲的美学高度。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503/2fb4e023a479b28289dbd485eb77ff49.jpe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503/1c36b3930fb9a87f4fc3023a55ad2c07.jpeg

“李苦禅纪念馆的匾书是由吴作人先生题写的,两位先生以殊途同归的艺术探索,共同建构了中国画现代转型的璀璨图景。”李苦禅纪念馆副馆长、李苦禅先生孙女李祀霖回忆,此次“艺坛同仁——吴作人与李苦禅作品展”是21世纪以来两位先生的作品首次举办联展,集中反映了两人中国画现代转型的艺术探索。

“什么是中国画?什么是美的?其实很简单,老百姓看着开心,平时看见能起到激励作用的画就是好的中国画,像李苦禅先生、吴作人先生,他们的观点与老百姓在同一层面,吴先生画的牦牛,毛茸茸透着自在快乐的感觉,我爷爷画的猫头鹰,也有着京剧的影子,他们那一代人才是真正的人民艺术家。” 李祀霖在谈到两位大师的艺术时,特别强调了他们作品中蕴含的人文关怀与人民视角。“他们的画作充满厚重的人文关怀和共情能力,这正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也是宣传这一代艺术家最重要的一点 —— 人与人有共情才能产生美。我们今天看到的很多社会问题,我认为就是美育教育没跟上,人的共情能力非常差,人变得非常自我,不把自己放在整个人群里面去看。所以我们今天讲美育,蔡元培先生说以美育代宗教,树立起美的信仰,这才是美育教育的核心,并不简单是画个画写个书法,它培养的是一种我们对于美的感知能力,而这个能力其实是所有人都具备的。”她继续道:“其实我之前也会遇到一种情况,有人说我也没上过美术院校,我能画画吗?我说你觉得云冈石窟的艺术水平低吗?不是先有美术院校才有的美术专业,是首先有批有创造美发现美的人之后才衍生出来美术专业,所以要把美还给人民。”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503/16cf93e538ce6bc115b31dbf4708fdd8.jpeg

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秘书长、吴作人先生外孙女吴宁介绍,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吴作人艺术馆策划了“巨匠系列展”,以一系列大师联展的方式带领观众走进吴作人的艺术创作,并以此作为切口感受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此次展览为“巨匠系列展”的开篇之作,以“冰弦合奏”为意象,通过70余件经典书画作品与珍贵文献,其中展出19件吴作人作品,26件李苦禅作品,作画形式不一。展现两位艺术大师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为中国现代美术史研究提供全新视角。“为什么会选择做这个展览呢,因为他们两位都是中国美术史上非常重要的画家,他们作品风格非常鲜明,两位从1946年开始做同事,一直到1983年李苦禅先生去世,所以这次展览的名字叫‘艺坛同仁’,可以说,他们既是同事,也是同道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503/37ead132ebb68555fe14ec1b38c19dd5.jpeg

《黑天鹅》吴作人 中国画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503/d662ec06b2a9b64a9cd1ea3094489973.jpeg

《鲤鱼跳龙门》李苦禅 中国画

北京大学教授、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理事长朱青生则从艺术发展的宏观角度剖析了两位大师的意义:“在西方艺术进入中国后,中国艺术应该怎么继续发展,那个时代,中国艺术发展进入了一个转折期,吴作人和李苦禅便是在转折期的两个探索两条道路,一条道路就是把对世界现实的模仿和再现作为艺术发展的道路,实际上就是中国向西方求取真理,然后形成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另一条路是中国的本体论。这两条路其实在这样的展览中也可以看到它们的交织和变化,吴作人和李苦禅两个人的画看着很像,其实骨子里完全是两种艺术观念、两种艺术发展的方法。比如说,吴作人的画作,能够看到西方绘画的结构和肌理,它的结构是符合自然的真实状态,而李苦禅的画作,它的笔墨像书法似的,是传统的绘画延伸来的,完全不同。”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503/924c9d1a5022c5ac3289e963b03c8de1.jpeg

《双渔鹰》李苦禅 中国画

“看到两位大师的作品,我也很开心,心情难以言表的那种。从作品上来看,他们风格有点不一样,一个是从西方路径走过来,一个是国画系统,但是他们的艺术境界都达到巅峰,两人在中国绘画史上都是非常重要的人物。我认为高超的艺术都是四维的,画中有时间维度,吴作人的画作就有四维,他的熊猫、老鹰和兔子,都将动态的一瞬间表现了出来。”苏州市书画研究会副秘书长章致中在看到两位大师的作品后,难掩激动之情。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503/f7457a77000207e49604975633d8fefc.jpeg

《熊猫抱石》吴作人 中国画

“本次展览我们特意选择了李苦禅先生和吴作人先生的几幅‘同题’画作,例如两位先生都有以《鲶鱼》为主题的作品,但他们笔下的鲶鱼却是截然不同的。吴作人以遒劲笔触勾勒鱼身动态,通过画面中鲶鱼体型悬殊的对比,暗喻“以大欺小”的社会哲思;而李苦禅所作鲶鱼则以疏朗写意笔法,将鲶鱼与水波相衬,取“连年有余”的吉祥寓意。”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吴作人艺术馆副馆长陶鎏霞介绍,此次展览还特意设置了语音导览,观众扫描作品旁的二维码就可以了解相关作品的介绍。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6月2日,吴作人艺术馆地址为苏州市定慧寺巷88号,开放时间9:00-17:00,16:00后停止入馆,逢周一闭馆,节假日正常开放。

(责任编辑:罗亚坤)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