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道——徐累大型回顾专题展呈现深圳美术馆
2025-03-26 15:21:25 未知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多元图景中,徐累的创作呈现出独特的思辨维度,其创作实践立足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场域,通过图像语言重构历史与当下的关联。本次展览呈现了艺术家徐累各个时期最为重要的作品,也是在粤港澳大湾区首次举办的大型回顾展。
展览以“原道”为题,旨在通过徐累四十年的艺术实践,溯源中国古典美学的精神根脉,并借用《文心雕龙》中阐述的“体性”“神思”“隐秀”“熔裁”“通变”等文学创作意象构成的五重维度,呈现徐累多年来创作中对中国古典美学和伟大艺术传统的承继、转化与再造。
策展人谈晟广剖析了徐累创作的层理,敏锐地捕捉到徐累创作中的“熔裁”智慧,揭示出艺术家如何以个体的精神轨迹,重释传统美学的现代命运。
策展人谈晟广提出到:他以“中庸之道”斡旋东西方美学的冲突,拼贴时空的语言中暗含着一种深刻的辩证逻辑——他没有把古代艺术看作凝固的遗产,而是当做流动的织体,在不断拆解与重组的过程中,他剥离了文化符号的表层肌理,抽取出了共通的认知架构,揭示出了共通的造型意志,在画面的经纬中交织成为新的意义网络。更进一步地,谈晟广指出,徐累的艺术最终指向一个更为宏大的命题:传统如何在现代性中重生?在徐累的实践中,“通变”并非简单的古今调和,而是一场彻底的创造性转化,在“古今同构”中开辟新的精神向度,他将唐宋院体画的法度、波斯细密画的秩序、中世纪圣像画的肃穆,熔铸为一种跨文化的、世界性的“图像语言”。
徐累以个人的实践,以及一大批后学对他所开拓范式的追随,证明了谈晟广所说的,“传统的永恒正在于其不息的重生”。谈晟广的研究如一面棱镜,将徐累的创作折射入更广阔的思想光谱。在“复古”与“维新”的张力中,徐累的艺术,犹如古木新枝,根系深扎于中国艺术的传统厚土,枝叶却伸向博尔赫斯的迷宫与贝克特的荒诞——在时空的错位与缝合中,传统不再是沉重的包袱,而是轻盈的翅膀,托举着现代人飞越文化的断层。
互山—1 61.5*210cm 纸本 2017
互山—2 61.5*204cm 纸本 2017
世界的重屏 220*300cm 绢本 2021-2022
八段景 82*45cm 2024-2025
镰月定理 180*268cm 2024-2025
云世界 153*530cm 2024-2025
壁虎之城 66*145cm 纸本 1998
/ 关于艺术家
徐累
1963年,徐累出生于江苏,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教授,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1980年他考入南京艺术学院,主习传统中国画。毕业后参与八五美术新潮运动,并参加了“中国现代艺术大展”。此后他的主要方向是以现代观念改造中国传统绘画,使传统美学在新的图像中得到再生,形成风格并产生影响。他同时也以装置、影像等作为创作媒介,延展其绘画理念,提倡将中国传统的文化“原理”转化为当代视觉认知,以艺术史知识谱系构建与未来的联系。
徐累曾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北京今日美术馆、北京南池子美术馆、Marlborough画廊(纽约/马德里)以及旧金山、伦敦、香港等地的画廊举办个展,还参加了如古根海姆博物馆“中华文明艺术五千年大展”、“第12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等国际展事;其作品被故宫博物院、上海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苏州博物馆、香港M+艺术博物馆等机构收藏。
(责任编辑:罗亚坤)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