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戴莹:她的名字叫做红

2025-04-02 14:22:30 未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3a45013ea7e2ac3a14bdec77ff1a4d1a.png

这些看似随性的笔触背后,是近乎苛刻的材料驯服史。生宣经过二十余层的绘染,其不同的原料和工艺与物理环境响应,同颜料交互,便可生出千变万化。面对画作本身,观众能清晰看到颜料渗入宣纸肌理的路径——那既是艺术家与媒介的博弈痕迹,也是女性身体经验的视觉转译。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504/7bf57a325ce4d8f65af7745bcba0be9c.jpe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504/77032c70d77b934b3fef4ea3e79cc0e5.jpeg

2025香港ARTCENTRAL艺博会展览现场

画面中一个看似偶然的孔雀石绿点,戴莹总被看画的人问:“怎么用画笔点出这么圆的点?如何让大小不一的圆点如此规律地排列整齐?”她笑笑说,“还能怎么样?唯手熟尔。”生活里,戴莹习惯四点半起床,在六点半准时转换成“母亲”这个角色之前的两个小时,是戴莹全然面对自己的时间。从学习使用到全然驾驭宣纸这一敏感却坚韧的材料,这一过程甚至同“孕育”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戴莹必须放低自己,顺应材料本身的脾性;必须勤勉,每日劳作,与之坦诚相对。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504/66e4b9b0319a5f125e1cec0b3be9486f.jpeg

《女神 10》

中国颜料,日本颜料

丙烯颜料,中国宣纸

96X96cm

2025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504/edc61610494b5f5731162d4ddfa56ebb.jpeg

《女神 9》

中国颜料,日本颜料

丙烯颜料,中国宣纸

96X96cm

2025年

为什么将新的作品系列取名为“女神”?戴莹思索片刻,这样做出回应:“作为女人,我游历在不同的欲望和身份之间,角色的边界逐渐模糊。过程很辛苦,作为一个‘女人’很难做到。这时候,我就会想,若真的有尼采所说的‘超人’的存在,或许才有可能做到,只有‘女神’才能做到完美的平衡。”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504/2d8a1f196ac222c49819882bc180c59a.jpeg

《女神 8》

中国颜料,日本颜料

丙烯颜料,中国宣纸

89.5X89.5cm

2025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504/9200505a2a9cdab3120012db373845c8.jpeg

《女神 6》

中国颜料,日本颜料

丙烯颜料,中国宣纸

48X48cm

2025年

2017年,在北京郊区的一处拆迁工地的瓦砾堆里,戴莹弯下腰,拾起一根被混凝土包裹的扭曲钢筋——这根曾支撑起某个家庭客厅天花板的金属,如今成为她最新雕塑系列“冷风吹啊吹,刺进你我的心”的骨骼。这些来自拆迁现场的钢筋保留着暴力的原生形态,唤起她对从事建筑业的父亲的记忆。

戴莹仅对它们进行最克制的干预——用角磨机将一端削出凛冽的斜角,让断面反射出手术刀般的冷光。在钢筋的锋芒之上,蓬松、柔软的生绢以近乎挑衅的姿态绽放,棉花被包裹成云朵般的肿块,卡在钢筋的关节处,红色的中国颜料模拟血液渗出。材料间的对话构成了展场内残酷的诗意:当观众试图触碰看似温柔的棉团时,萦绕周遭的钢筋会突然刺破手指——恰如夹在这看似和平年代边角里的战争现况,暴力与伤害总是猝不及防地穿透温暖的表象。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504/215674508c249c07d2e929ecdfa487cf.jpe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504/344e2099f620c4028060babdb5842b9c.jpeg

《冷风吹啊吹,刺进你我的心 1》

29cm长*30cm宽*43cm高

钢筋混凝土、棉花、棉纱布、生绢、中国颜料

2025年

戴莹的作品并非单纯的视觉创造,而是一场以身体为媒介的修行。她的灵感源头,始终在"内观自我"与"共情世界"的双重维度上奔涌。父亲的离世与个人身份的叠加曾让其短暂陷入混乱,2020年怀孕期间,她真实地体验到新的生命在身体内膨胀和孕育所带来的奇妙感受,与神秘主义与自我精神训练的会面令戴莹得以采用一个更广阔的视角观照自己与他人生命经验的种种历程。于此同时,她对世界的阵痛保持着敏锐的觉知与共生的体会。

在今日美术馆展出的作品《出勤记录》中,三色布围成横跨展厅两层,高达八米的大型装置,数位建筑工人耗时十天有余在布的正反面写满古今中外的政治家和哲学家语录,颇为讽刺。在难民营的新闻照片里,被炮火轰炸破碎的身体局部被压在战争洗礼过后的残迹中——这个画面催生了“冷风吹啊吹,刺进你我的心”中那些被拆迁钢筋刺穿的棉花团块。“艺术家不该是世界的旁观者。”戴莹回应道,“至少我做不了旁观者,我能感受到那些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504/0d8c09990434467bac3ac286880b2e46.jpeg

《冷风吹啊吹,刺进你我的心2》

63cm长*38cm宽*44cm高

钢筋混凝土、棉花、棉纱布、生绢、中国颜料

2025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504/b09149178f63e513b23f6c39298198aa.jpeg

《冷风吹啊吹,刺进你我的心3》

36cm长*51cm宽*107cm高

钢筋混凝土、棉花、棉纱布、生绢、中国颜料

2025年

绘画与雕塑作品一旁,在8立方米的密闭空间内,2万片手工晕染的红色宣纸如鳞片般覆盖四壁——每一片呼应着“女神”绘画系列中的材料,由艺术家本人亲自渲染而成。继2020年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展出《神庙1》之后,《神庙2》在戴莹的构想下,是一座用脆弱、温柔与坚韧构筑的精神子宫,入口被设计成狭窄、低矮的通道,观众必须蜷缩身体才能进入。

在《神庙2》的外部,一根金属银色长管从装置上方穿入,既象征着外部暴力的强行植入,又为装置内部带来了光和水,带来了生命孕育的可能性。金属管与宣纸巢穴,生产工具与土地,男性生殖器与女性子宫,在一冷一热、生硬与柔软之间,二者交织出复杂的共生关系,共构了给予生存条件的同时也会造成伤害的不可分割的矛盾所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504/7ea7291d19e339b143a13336604c10a1.jpeg

《神庙2》

330*250*230cm

宣纸、布料、棉花、不锈钢、

中国颜料、朱砂陶瓷盘、灯、水,2025年

2025香港ARTCENTRAL艺博会展览现场

2011年,抱持着对艺术极大的热情,戴莹一人独自前往纽约,观览、学习,而后重拾多年前的书法功底,开始独立创作。2018年,父亲的病痛使其离开艺术的“乌托邦”,被迫长期往返于中美两地。2020年隔离期,在经历一系列现实的敏感与动荡之后,怀孕的身体成为戴莹新的流放地。

现阶段,她在北京与纽约两地长期工作和生活,让自己成为一块海绵,吸收着大洋东西两岸的经历与体验。戴莹很少在作品中直接触碰乡愁和异乡经验的主题,离散经验更多地转化为材料语法:是年幼时的书法训练下,对宣纸和颜料的敏感;是父亲作为建筑行业从业者,天然对钢筋混凝土的亲近;是全球局部动荡下,暴力的一次物理延展。这些创作不是关于失去,而是证明着离散是让所有地理都成为艺术家本人身体的延伸。

在25号下午,戴莹本人作为表演者,以蒙眼缚口的姿态登场。她蜷缩着身体经由狭窄的通道,穿梭往复于红色神庙的内外部。表演的高潮发生在"神庙"外:当戴莹摘下眼罩,世界与眼泪在眼眶中同时出现。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824f1b08628fbd89382b977b9b085b16.png

ARTnews:在ART CENTRAL的艺博会现场做行为表演是什么感受?环境会对你的状态产生影响吗?

戴莹:也有其他人问我这个问题。此前,我有在工作室进行彩排,在ART CENTRAL的现场,我没有特别的感受,就像彩排时一样,完全让自己活在表演的体验之中。无论是在艺博会,还是美术馆,甚至是闹市口,做这场表演对我而言都是一样的,环境不能干扰到我。如果艺术家总是受到干扰,就更容易被轻而易举地消费掉,这是我需要始终保持警觉的事情。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504/cf0d420e8abeadb852c5c722c12709a8.jpe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504/f5f35d2a6796a3c1cda5766479e7a541.jpeg

戴莹行为作品《红》表演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504/713e4c52f8437d465b455cbe17e35c8b.jpeg

《神庙2》

330*250*230cm

宣纸、布料、棉花、不锈钢、

中国颜料、朱砂陶瓷盘、灯、水,2025年

2025香港ARTCENTRAL艺博会展览现场

我设计了一个黑暗中的重生仪式——我在表演过程中需蒙眼封唇,像婴儿离开子宫般,爬行通过狭窄通道,并这样循环往复。我们自以为成熟的双眼,其实从出生起就戴着滤镜;那些被社会规训扼住的真话,早在第一声啼哭前就咽了回去。在表演的最后,我扯下蒙住我眼睛的布,汹涌而来的世界再次出现在我眼前,情绪涌过来,我失声大哭,这种体验无法用语言去形容和讲述。

昨天,在我的行为表演结束后,有300多人排队体验这五分钟的“回到子宫”的感觉。这场行为艺术像面镜子:成年人傲慢地以为自己掌控一切,却需要鼓足勇气让自己回归内心的安宁之所。任何我心之安所皆是“神庙”。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504/fdb6a3bf88c4303b49716368af5dced3.jpeg

《神庙2》

330*250*230cm

宣纸、布料、棉花、不锈钢、

中国颜料、朱砂陶瓷盘、灯、水,2025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504/8efd2d6af58ab2db59795c905b035b99.jpeg

戴莹行为作品《红》表演现场

ARTnews:如何理解神秘主义介入并影响你创作的方式?

戴莹:在我最新的绘画系列“女神”中,画面中的图形既像是一个器官组织的切面,又像是在俯视视角下的一张能量图。这些多样化的形状变体自我过去作品中最常出现的圆形,圆是生命的起源,也是物质实体所能具备的最美丽的形态。越是神秘的东西,我越想把它变得简单,变得离观众更近一些。

我在日常生活中会进行长期的自我精神训练,这样的训练让我经历到一种超脱于肉身的、更为形而上的一种体验。当将这种内在体验转换到作品中,我反而不希望将神秘主义标签化,或者作为艺术家去故弄玄虚。从我的角度,神秘主义更像是一种视角,让我具备一个更全观的视角去体验人的生存问题,让我抽离出具体的、某一个身份的桎梏,而是站在更高的维度上去体验一种共通性。它其实是一种能量波,让我把自己同别人链接在一起,去感同身受更普遍的社会性议题。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504/aa447807e5a88c7d21979fdc901d76e6.jpeg

2025香港ARTCENTRAL艺博会展览现场

ARTnews:从一位职业艺术家的角度,现在的自己和初出茅庐的自己在感受与认知上有什么变化?

戴莹:一是对细节的关注更多了。我平时用宣纸比较多,宣纸是一种很难控制的材料。每一张纸经由手工制作,其特性都会稍有不同,因此,作画时晕染的节奏便也不同,特别需要大量的练习以获得一种对材料的“手感”,直到作为创作者的我和材料融为一体。

其次,更年轻时,我有一股无法克制的、一定要进行自我表达的冲动与热情,靠荷尔蒙来完成创作,作品的呈现形式也更偏宏大、外放和宣言式的。但荷尔蒙三到五年就消耗掉了,一位职业艺术家不能一直靠荷尔蒙来工作,我现在正在学着并练习将这股向外的巨大能量回收,让激进的创作之流变得更加暗潮涌动。

与此同时,在我现在的阶段,创作也不能完全依赖经验,经验会成为荷尔蒙之外的另一种束缚,而艺术家最怕的便是规训。因此,我很关注每个能让我突破既有经验的瞬间。与之对应,我要求自己每次展览必须做出新东西,旧的东西展来展去只会让我浑身难受。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a30fe291e687db5024ad86af26425e48.png

(责任编辑:罗亚坤)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