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一鹊个展“让子弹飞一会”——关于Yique的作品和Click Ten gallery个人展览
2025-04-02 14:28:12 王春辰
Yique在伦敦的涂鸦作品“反者道之动”The Movement of the Opposite,铺天的新闻是前年的事,并引起社会大量关注和争议,中国艺术家很少获得如此大量的关注,上一次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了,它出现在媒体上很快,虽然发生在遥远的英国,但又近在眼前,我们似乎是同屏看到了这件事的过程以及发酵后被各方声音淹没的场面。
观看与参与讨论这件事的人无论在不在现场,都可以表述出各自的看法和态度。它之迅速被各种媒体报道,是因为它可以满足各种立场的媒体、人士的意见需要。你赞同这件事和反对这件事,它都具备提供给你资粮的可能。只要这个世界还是分立的、具有不同意识形态、价值观,那么它的可以用来进行讨论和论辩的机会就显现在那里。去年它发生的时候具有讨论与争论的刺激性,同样过了两年,再回看这件事,它依然具有意义,甚至随着世界情形的突变、转变、异变,还是让人争讼不断。
为什么?如果它是由一个母国是法国的青年艺术家所写,那么,它会把它引向18世纪法国大革命,它仅仅是历史性的表述。但它却是由来自中国的一个青年留学生所做,它的意义与网络媒体、现实之争就不是简单的一面了。它之复杂也完全超越了涂鸦本身,由于当下世界格局的新状态,这一书写与之后演绎的事件就非同一般了,它可以说是中国现代历史与现实的一种思考和呈现。这些概念全部是现代文明追求的目标,成为世界的共识,在众多的国家的法律里都有规定和保障,每一个概念都是一项人类文明的价值观。但为什么它的书写却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和讨论、争议,恰恰是因为当下的形式所致。
过了两年后的今天在一鹊在Click Ten画廊的个展上,此刻回看,它依然是一项未完成的现代性工程(project)。它伴随着这个仍然在探索的世界的行走过程,会不时地出现以提醒人们思考和实践。在当下中美关系的社会和政治这一背景下。这个作品不仅是中国当代艺术中的一次突破更是全球范围内艺术实践与社会议题相结合的典范,并在艺术语言与社会现实之间架起的桥梁,在跨文化语境中重新定义了行为艺术、社会实验与涂鸦的意义。
从当下历史的角度来说,艺术史书写机制正经历着与全球文明进程的深度共构,传统线性叙事的权威性在多元文化主义冲击下逐渐消解,代之以去中心化的网状叙事结构。这种转变既源于艺术环境从封闭系统向开放生态的演化,更映射着世界体系自身运行逻辑的变革。
将一鹊的创作置于更广泛的艺术史脉络中,我们可以看到它与中国当代艺术的先行者们既有对话,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相比之下吴山专的挪用策略更偏向于解构既有权力符号。而一鹊的作品更具现场性与直接性,他不仅仅是通过艺术再现社会问题,而是直接在公共空间中激发互动从而让社会现实本身成为作品的一部分。这种艺术实践方式,使想到法国艺术家JR的公共艺术项目,但一鹊的作品显然更具挑战性。这种借力打力的创作色彩,带有当下科技和流媒体发展中的深度介入的思考。
他在展厅中的另外两件作品,Take break get pay(休息一下拿钱)和Field Temporary Work company(田野临时工作有限公司)。两个作品都运用了“雇佣”的方式,极具巧妙的对不同环境下的社会经济系统进行了反应。更体现出了一鹊对不同国家社会现状和人们生活的一种细致观察。
从一鹊的这次回顾展览中能够看到他统一的创作语言,像手术刀一般巧妙的社会介入方式,所呈现出的作用和反应的对于当下社会问题的思考。而与一鹊的激进又巧妙的表达不同,中国当代艺术史上亦不乏阴郁而内敛的探索者,如刘炜和曾梵志。刘炜的早期作品以怪诞的形象刻画改革开放后的社会焦虑,而曾梵志的“面具系列”则在沉默与隐匿之中揭示个体在权力结构下的困境。这些艺术家更多是通过隐喻和象征表达压抑的社会情绪,而一鹊则选择了直接介入,以公共空间为舞台,直接对社会现实发声。这种方式使他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独树一帜,让我们看到新的年轻一代中国艺术家的不同风貌。
(责任编辑:陈耀杰)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