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专栏 | 张辉:正仓院彩绘几、金花银盘与三弯腿来源——《中国家具史》㉞

2025-04-08 17:52:29 张辉 

日本正仓院藏有一批唐代彩绘几,为东大寺承物几,或名“献物几”,在佛教仪式中,盛放供品。其品相全美,结构、雕刻、髹涂,分明如新,史料价值远超各种出土木器。其填以五色,绚丽悦目。此外,花叶状三弯腿面目不凡,更令人好奇,它至少提出了几个问题,一是来龙,二是去脉,三是在家具史上的意义?

提要而言,它们模仿同时期银盘的花叶三弯腿,是家具三弯腿的滥觞,标志新腿形的登临。宋金以后,供案、花几(祭祀)延续之。后世其长盛不衰,至明清不坠。它不同于以往家具上的马足腿、三弯栅足和青铜器上的三弯腿。它们都没有花叶装饰,不属一脉。

细看,它可以分三式,即“宽卷花叶式”“卷须式”“板腿花叶式”。下面在分式叙述中,简单做“器物排队”。

1.宽卷花叶式。“宽卷花叶式”三弯腿,镂雕花叶舒卷宽大,呈递进状。涂饰金、红、绿、蓝、紫、褐色,明亮鲜艳。“粉地金银绘八角几”(正仓院中仓177仓第6号)为典型实例。长宽各45.2厘米,高9.6厘米。几面八瓣形,称为八合葵口(葵花口)。同期同藏的正仓院局脚几也有八合葵口面。此前,家具上未见葵口面,但见于鎏金银盘、铜镜。如果从传统家具使用角度看,这种葵口面不方便放置东西。

冰盘沿下,压宽边线。此冰盘沿又是前所未见。王世襄在《明式家具研究》言冰盘沿:线脚上舒下敛,“其断面与盘碟边沿的断面相似,北京匠师统称之曰‘冰盘沿’”。鎏金银盘立沿,更近典型冰盘沿源头。还有家具上的(冰盘沿)压宽边线,更近银盘的盘足线脚。银盘、木器立沿和线脚的实与名,可能也反映了银盘、木器之关系。

此几冰盘沿下宽边线上,描金连珠纹。连珠纹在唐代前期金银器上极为多见,口沿和圈足底边往往有一周连珠纹。其风格来自萨珊和粟特艺术。

四条三弯腿,各为一木雕成,为上下两层,花叶状,层次分明。上层腿肩宽大,披搭花叶。下层为足底,五叶瓣自然翻卷回翘。在从传统看,此腿也莫名其妙,样貌重雕刻,不同以往中土家具,而且容易折断,承重强度弱。花叶腿单薄如片,一如捶打的金属片,与流行的银盘腿相近,如正仓院南仓18所藏“金花银盘”的花叶三弯腿、正仓院第69回展出的八角鎏金银盘的花叶三弯腿。

如此理解,最初的木几为葵口面、三弯腿样貌,是模仿银盘葵口面、三弯腿,以上困惑遂容易理解。

彩绘几由葵口面演变为方形面,是其后来演化的主流方向。我选粉地金银绘八角几,为此器物排队的第一件,根据是它与所模仿的源头金花银盘形态非常相同。它就像一个木制的“盘”,似是银盘模子里倒出来的。尺寸也相近,只是面平。

类型排列貌似主观,实际上有客观依据。依照学理,器物排队中第一件器物,被认为在同类器物中最早,是后来的器物发展出发点,其特征是演变的基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aca8f189945e549c89e8c4bc4011759e.png

正仓院“粉地金银绘八角几”

(奈良国立博物馆正仓院官方网站)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262917b15215c035384f721319861ac5.png

“粉地金银绘八角几”局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99e48fd0fe992829cc1e38f1a7793ada.png

“粉地金银绘八角几”局部

“金银绘长花几”(正仓院展第68回),与上例“粉地金银绘八角几”相近,仅椭圆面有别。八合葵口面,演变为椭圆形。冰盘沿,压宽边线上,描金连珠纹。六条三弯腿,腿肩宽大,雕绘搭叶。足尖五瓣状,回翘翻卷。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a4b0b9bb57aabd1fc70279674fd8a8b0.png

正仓院“金银绘长花几”

(正仓院展第68回)

“苏芳地金银绘花形方几”, 属“宽卷花叶式”。整体长方形,四面曲边,保持旧日葵口遗痕,是由圆变方前进的一步。冰盘沿,压宽边线。四条三弯腿,内收在四角内,依然薄片状,上下两层雕绘花叶,且多处随形镂空,构成腿肩和足。饰金色、蓝色、白色和红色。面附带垫子。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e120d03a6d43b7d6b3c1d179f99fb1f2.png

正仓院“苏芳地金银绘花形方几”

(正仓院展第75回)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0ca733e11135c25d1d046f629d4be662.png

“苏芳地金银绘花形方几”局部

“粉地彩绘几”,长34.0厘米、宽38.5厘米、高9.2厘米。长方桌面,柏木独板制成,面沿垂直,不同于前例的冰盘沿。四条三弯腿,各一木雕成,涂红、蓝、金等色,上端花叶堆垛,递进状。足厚重,为多层花叶堆积,是单花叶式变体,隐含由薄足到厚足之变。典型长方形,也是几面由圆至方变化的大节点。长方几面多直沿,葵口几面以冰盘沿为众。上附带垫子。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3c3fd72e44013dd54e58dc50a893c43a.png

正仓院“粉地彩绘几”

(正仓院展第74回)

由葵口面演变为菱形葵口面,是彩绘几形态的另一个发展方向,追求玲珑感。“桧木苏芳地六角几”是其代表。其冰盘沿、花叶三弯腿诸形态,与以上“粉地金银绘八角几”等例一致,只是几面有别,葵口面上挖出束腰,为葵口变体。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fa5fe5d8a662ea9f90d07f342ab4fbf7.png

桧木苏芳地六角几

(正仓院展第四十六回)

“黒柿苏芳染金絵長花形几”(中倉177) ,黒柿木制。几面菱形葵口形。平直面沿。面板三拼,黑褐色木纹裸露,如后世硬木家具。不髹不涂,以呈质地之细致光泽,纹理之自然美妙,别具特色。三弯腿,足翘卷,多层花叶相叠。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edadc07f65d938d88a3b90ec5d8aa609.png

正仓院“黒柿苏芳染金絵長花形几”

(正仓院展第73回)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dda84917d4914e1ec4f49a483c488686.png

正仓院“黒柿苏芳染金絵長花形几”附带垫子

2.卷须式。“卷须式”三弯腿,两型包括“卷球型”“两头相叠型”。“卷球型”三弯腿,足部外卷成扁球,或近扁球。“两头相叠型”大小两个花茎头翻卷,上下相叠。

正仓院“漆八角几”(中倉177 ),属“卷球型”。“桧黑漆涂”,长宽53.7厘米、高13.5厘米。“供佛前的供台。天板由一块桧木板制成,形状为八边形,表面涂黑漆。是明治的新补。”(《正仓院》“漆八角几第20号解说文”)八瓣葵口,木腿三弯,足部外卷成扁球。这与陕西西安八府庄出土唐代狮子纹三腿鎏金银盘形态相近。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f215648fd7803b493fdf754dd93c6548.png

​正仓院“漆八角几”

(《正仓院的木工》)

“粉地彩绘长⽅⼏”(中仓177) ,属“卷球型”。全身上下里外彩绘。几面长方形,独板,左右端拍抹头,直面沿。三弯腿卷须状,肩部厚肥,多层花叶堆积状。足部瘦细,近圆外卷。这种样貌的发展体,后在宋代供桌上能见到,如南宋《五山十刹图》“径山佛殿僧堂供案”,也证明唐宋三弯腿一系的脉络。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3161ef46165f69b1823fb30a57ffaf3a.png

正仓院“粉地彩绘长⽅⼏”

(奈良国立博物馆正仓院官方网站)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0788de54a417ad7c04aba84e74ad9c17.png

正仓院“粉地彩绘长⽅⼏”局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557a5707fb39068fd3ee061e5d838202.png

正仓院“粉地彩绘长⽅⼏”局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1541ca68dd772bc5b15e83ad0b754b2c.png

“粉地彩绘长⽅⼏”面板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c784447ca1537ae0fab20286236f8aa2.png

正仓院“粉地彩绘长⽅⼏”面里

“粉地彩绘几”(中仓177),属“卷球型”。长45.0 横38.5 高12.7宽高 。几面立沿平直。前后大边是直线,左右大边为曲线。半直边半曲边,是由圆转方的节点标本。三弯腿粗壮圆润,线条流畅。腿肩部画搭叶。足部为花叶卷须样,呈扁圆形,细致描摹叶脉。这是后世卷球足的先声,迟至明清,三弯腿卷球足,实际都不是一个纯粹的圆,都有一些筋脉在球体上面,乃此类形态遗型。面上附白绫几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c57952e287b4209f526a5a78d67ea0f0.png

正仓院 “粉地彩绘几”

(奈良国立博物馆正仓院官方网站)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9433373470943d74b4949b21150962fd.png

正仓院 “粉地彩绘几”局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3a4eb6e6e7a2ffdcdc21d6dbaa81eb51.png

正仓院 “粉地彩绘几”局部

“漆彩绘花形皿”,属“两头相叠型”。长 39 厘米、宽 37 厘米、高 4.8厘米。三弯腿,依旧模拟花茎头翻卷,只是大小头相叠。形与如陕西西安八府庄出土唐代狮子纹三腿鎏金银盘三弯腿一致。亦表明当时金属器与木器的形态互动。其四腿为铁质鎏金,铁木合一做法,也彰显两种工艺间的交流。

皿面上深挖出五个花边“盘”,四角各为三角形,中间为四叶海棠形。它貌似金属片捶打而成,实为一块厚木板挖镂、髹漆制成。此设计想象力、制作复杂性,都表明此时木艺之精良。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4460582c4fa62dcfd11556bb1394adbb.png

正仓院 “漆彩绘花形皿”

(正仓院展2024回)

3.板腿花叶式。板腿花叶式三弯腿,腿为板状,分为左右两组。前后腿间接牙板,整体为一块木板制作。板材上各镂挖花叶轮廓,金泥勾画叶脉。“粉地木理绘长方几”是板腿花叶式实例,桧木制成,长50.5厘米,宽 42.1厘米,高6.2厘米。长方形,直面沿。三弯腿及牙板为一木挖出,上绘叶脉。如果说以上“1”“2”两式花叶三弯腿是对银腿的模仿。那么板腿三弯腿就是花叶美学对板腿的改造。这种板式腿,后世在长案中多被继承,只是腿由侧面变成正面。而“1”“2”式腿型常被正方形或圆形的三弯腿器继承,如花架、香几等等。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cb61951572206e481a81b0859f7c37e5.png

正仓院“粉地木理绘长方几”

(正仓院展第66回)

以上,尽可能多陈述正仓院实例,以表明花叶三弯腿之众,成批有体系。而从遗存角度看,这又是冰山一角,一斑可窥全豹。这不是惊鸿一瞥,而是史诗华章的序曲。

正仓院木几花叶三弯腿来自何处?应是模仿金属器。正仓院藏“刻雕梧桐金银绘花形合子”,官方解说:“本品是一件模仿宝相花造型的盒子,带盖。”(奈良国立博物馆正仓院展第75回官方展览解说词)其花叶形三弯腿,与正仓院“苏芳地金银绘花形方几”花叶形三弯腿相近。只是材质未宣,以照片上铆钉看,当为金属制。此盒有多个含义,一是木器与金属盘腿结合。二是腿形如木几腿。以上两点可助理解唐代银盘与木器的结合。三是盒内底残存“戒坛”的墨书款,它曾用于东大寺戒坛院,表明此“半银盘器”用于佛教供器。四是它与“漆彩绘花形皿”“黑柿苏枋染金绘长花形几”等,“就被认为是鉴真带来的物品,或是随同鉴真来日的弟子们(二十四人)在日本制作的物品。”([日] 河添房江 :《唐物的文化史》36页,商务印书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524cbe2bb9159b46341ab8981c24e199.png

正仓院 “刻雕梧桐金银绘花形合子”

(正仓院展第75回)

再观察唐代流行的鎏金花纹银盘。可见彩绘木几的三弯腿形、八合葵口面,与银盘的花叶三弯腿形、葵口面多相一致。两者的共性,是破解彩绘几三弯腿来由的钥匙。

银盘三弯腿焊接或铆接于铜盘下,也可以分为两式,即宽卷花叶式、卷须(两头相叠)式。

1. 宽卷花叶式。正仓院(南仓18)藏“鎏金鹿纹银盘”三弯腿为“宽卷花叶式”。三条腿以铆钉与盘面铆接,锤揲银板打造,三弯形,如卷叶,足宽卷叶状,尖微微回翘(银盘三足内侧刻有“明治十三年(1900年)补之”的铭文,经鉴定,一腿为原配,两腿为新补)。这与正仓院藏品““粉地金银绘八角几”“金银绘长花几”“桧木苏芳地六角几”的三弯腿类似。

长宽各61.5厘米,高13.2厘米,平面呈六瓣葵口形,宽沿上,团花起鼓鎏金。盘心下凹,中间锤揲鹿纹,起鼓鎏金,四周留白。葵口面也与“粉地金银绘八角几”相近。

三弯腿、葵口面形态表明唐代银盘与正仓院彩绘几的形态相关。另外,在河北宽城窖藏中,也出土了菱花形银盘,其上鎏金鹿纹与正仓院藏“金银花盘”的鹿纹一样,表明中日两地银盘制作上的联系。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b4d809fc3297b26297d3ec7643aa8a51.png

正仓院“金银花盘”

(正仓院展第71回 )

“八角鎏金银盘”,腿整体为卷叶三弯的轮廓,肩部两侧有对称的细小花叶,宽叶形足微微回卷,尖翘(四腿中有三条为后配补制,展览明确注明“三足为明治廿七年补制”)。它由锤揲银板打造,也与正仓院“桧木苏芳地六角几”三弯腿相近。其长宽各42厘米、高12.3厘米。“八角银盘”与正仓院藏“粉地金银绘八角几”,彼此一致的“八角”,即八合葵口面。“在盘底刻有‘大佛供’的字样,本品用于供奉东大寺大佛。”(奈良国立博物馆:《正仓院展》“第69回”,62页,2017年)此铭文尤为重要,明确佛前承物盘,作用与木几相近。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7f811bdb88c5a913cbef10aa438bfdbc.png

正仓院“八角鎏金银盘”

(正仓院展第69回)

陕西扶风县法门寺都塔基地宫出土唐代鎏金双凤纹银盘(炉台),为鎏金银香炉的盘托,和香炉上下组合使用。炉盘下五条腿,主体三弯,上大下小,足卷宽叶,尖回翘,形态与上述银盘三弯腿、上述“宽卷花叶式”木几腿相近,只是腿上铆接兽面。银盘面五瓣葵口,内底双凤纹鎏金。它也说明,三弯腿银盘用于佛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6c906fe50ff546b028318d185e4f344f.png

唐代  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出土鎏金银香炉及银炉台

2. 两头相叠式。陕西西安八府庄出土的唐代狮子纹三弯腿鎏金银盘三弯腿,为两头相叠式,大小花茎头翻卷,相叠。它与东大寺“漆彩绘花形皿”铁三弯腿形相近。长宽各40厘米,高6.7厘米。平面呈六瓣葵口形,宽沿上团花葩叶起鼓鎏金。盘心下凹,中间锤揲狮子纹起鼓鎏金,四周留白。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08d57415c81cc1d0f533fdb430f0d297.png

唐代 陕西西安八府庄出土狮子纹三腿鎏金银盘

河北宽城出土的唐代鎏金芝鹿纹三足银盘,盘下三条三弯腿,大小花茎头翻卷,两相叠压,大式样与东大寺南仓40的“漆彩绘花形皿”三弯腿相近。长宽各50厘米,通高10厘米,足高7.6厘米,平面呈六瓣葵口形,宽沿上花纹圆鼓起鼓鎏金。浅腹,中间起鼓鎏金鹿纹。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e60d19895823b6e964f6c70e3eb6e315.png

唐代 鎏金芝鹿纹三足银盘(河北博物院)

正仓院彩绘木几与上述金花银盘形制对比,一是三弯腿形态接近,二是多瓣葵口面相同。汉唐西域文化东来,银器入华,年代更久。自然是它影响新兴的三弯腿木几。家具上,三弯腿过度弯曲、单薄,不适合木性,承受力弱。而葵口几面摆放作用差。如果木几开局时,不是模仿银盘,不会自然做成三弯腿、葵口面。木作中,不会原创出此等模样。

当然,彩绘木几与金花银盘,各属不同文化,“对唐代金银器使用产生重要影响,有萨珊、粟特、罗马—拜占庭三个系统。”(齐东方:《唐代金银器研究》“序言”,上海古籍出版社)尽管如此,佛教文化用品和粟特文化元素等并非壁垒分明。仅从银盘看,两者已经交融。上述法门寺塔基地宫出土的唐代鎏金双凤纹银盘(炉台),明确为佛教供器。正仓院展第69回“八角鎏金银盘”,明确为东大寺献用具。金属三弯腿的“刻雕梧桐金银绘花形合子”曾用于东大寺戒坛院,为佛教供器。西域文化一波波涌来,相互汇合,又形成新的文化潮流。旧日祆教等文化产物,已经服务于佛教,银盘已经为寺院所用。

盛唐时,各种外来文化元素被本土吸收,上层人士喜爱银盘,例如房陵大长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的女儿墓中,壁画绘侍女,手举葵口银盘,八腿三弯。上置瓜果。皇帝用银盘赏赐,如唐代姚汝能《安禄山事迹》载,唐玄宗“赐禄山金靸花大银胡瓶四,大银魁二并盖,金花大银盘四。”典籍中称银盘为“金花银盘”。大臣用银盘进贡,如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土的唐代“李勉奉进双鱼蔓草花纹银盘”。唐代银器广泛本土制作,现在难以说明,哪一件出土的唐代金银器为西域制造。“概括地说唐代金银器皿的发展受西方影响,不会引起争议;如果具体到某一器物或器类与特定地区的关系时,就有不同的见解。”(齐东方 张静:《唐代金银器皿与西方文化的关系》《考古学报》1994年第2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0b15ecaf7de1f0d8af2ec7b6035d52e7.png

唐代 房陵大长公主墓壁画上的三弯腿花口盘

金花银盘的腿足、花口盘面,婀娜多姿,气质灵动,它为花叶三弯腿彩绘几带来灵感。当供养人希望以更华美更有新意的物具,表达对佛祖的虔诚,也表现出更多的财富时,三弯花腿闯入了。

传统直腿、局脚,更有力结实。相对它们,花腿力学上激进冒险。但腿型构件越写实精细,越豪华绚丽,物体越符号化。桌面越不规则越奇葩,形象越惊艳,越富象征意义。三弯腿重新定义何为最高级腿型,在小范围内超越传统局脚式样。正仓院藏品统计上,中仓仓号177所藏的‘献物几’中,3件为板足式,9件为局脚。“其余16件”“则使用精湛的雕刻工艺制成种种花式的外翻三弯曲足。”(刘显波 熊隽:《唐代家具研究》172页 ,人民出版社)

花叶美学、三弯形美学成为中国家具新建构。但其范围也仅限于精细小巧的佛家供几上。毕竟制作精细,高成本,不可能大规模推广。宋辽金时期,伴随高座使用,花叶三弯腿能量释放。

(责任编辑:孟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