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场 | 以画为媒 以斋为境 “憩云·当代迎春花卉邀请展”在北海画舫斋开幕
2025-04-08 20:10:22 未知
2025年是北海公园对公众开放100周年。正值北海公园春花烂漫之际,由北京市北海公园管理处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共同主办、中央美术学院圆明园研究中心协办的“憩云·当代迎春花卉邀请展”,于2025年4月7日上午在北海画舫斋开幕。展览将持续展出至4月20日。
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美术学院原院长贾广健,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李红强,全国人大联络局副局长陈庆立,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副巡视员李爱兵,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王远,北京市北海公园管理处党委书记、园长孙齐炜,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当代书法教研室主任况尉,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丘挺、党总支书记杜轶才、党总支副书记王秀玲、谢青教授、陈相锋教授、廖勤教授,及韩建文、贾田雪等中国画学院教师。展览开幕式由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圆明园研究中心主任、建筑学院教授吴晓敏主持。
开幕式上,贾广健、李爱兵、孙齐炜、李红强、丘挺、谢青、吴晓敏分别致辞,对展览开幕表示热烈祝贺并表达了对中国画艺术未来发展的殷切期望。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贾广健
贾广健在发言中提到,北海皇家园林已有1200年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在此得以体现。他回忆起多年前见到恽南田书写的匾额“飞花散雪”,与画舫斋当前的美景相契合,令他感到亲切。尽管此次展览作品数量不多,但品位高雅,展览汇集了南北艺术家的作品,为艺术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交流平台。中央美院在推动中国画教学正规化和传统回归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传移模写”是传统技法传承的核心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画的传统与创新。
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副巡视员李爱兵
李爱兵代表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在发言中表示,北海公园始于辽金、鼎盛于明清,画舫斋作为“园中之园”的典范,不仅见证了北海园林从清中期以来的发展变迁与名人事迹,也记录了新中国书画发展史的重要阶段。本次展览充分展现了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在文旅融合领域的创新探索:让历史名园不断焕发新的活力,成为传承中华美学的精神家园,并进一步助力北京成为“有生态底色、有文化灵魂、有全民温度”的花园城市。
北京市北海公园管理处党委书记 园长孙齐炜
孙齐炜代表北海公园管理处在发言中表示,汉唐以来中国书画创作与造园思想相互交融,逐渐形成中国书画艺术与造园艺术“天人合一”的大美意境。北海画舫斋作为古典园林胜境与当代书画艺术的相遇,既是对传统的致敬,也是对创新的探索。希望通过《憩云》这样高质量的展览,充分发挥北海公园作为城市文化窗口的功能,让广大市民与游客既能感受这座古典园林的四季之美,也能领略绘画艺术的笔墨之韵,真正实现“游园观画,画中赏园”的沉浸体验。
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李红强
李红强称,此次展览的举办意义深远,为各位艺术家与观众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艺术交流平台。中国画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面临许多挑战,但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尽管传统技法和文化积淀为中国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扬这些技法,如何结合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进行创新,依然是每一位艺术家和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正是这种对传统的尊重与对创新的探索,构成了中国画在现代社会中的独特魅力。他期待,在未来的艺术创作和教学中,更多的艺术家能够深入思考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问题,并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为中国艺术在全球文化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贡献力量。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丘挺
丘挺表示,春季的到来与此次展览的举办相得益彰,展览不仅展示了东方文化的生活方式,还通过细腻的笔墨表达了对生命的咏怀与对美好世界的赞美。展览中虽然大多为小品,但每一件作品都传递出艺术家深刻的情感和艺术理念,这种情感表达是东方艺术的核心特征。北海公园作为皇家园林和公共空间,此次展览的举办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接续了北海公园作为皇家园林至民国以来的艺术渊源,我们从这里再出发,期待在未来形成合力,进一步把中国画的笔墨寓意、诗性建构,以及东方水墨的精神,在新的数字时代从深层结构形成推动和未来的前沿性探索。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 花鸟系主任谢青教授
此次展览在当代花鸟画艺术传承与创新及推动传统文化与公众生活的深度融合的重要意义:本次展览以画为媒、以斋为境,既是向历史文脉的致敬,亦是以当代笔墨续写东方美学的传承。展览以春花为主题,共绘满园芳菲;既立足传统,也有对现代生活的关注;在“师造化”中寻找精神的外化,在“与时偕行”中回应时代的叩问。
中央美术学院圆明园研究中心主任 建筑学院吴晓敏教授
本次展览也展现了几年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与中央美术学院圆明园研究中心持续合作,将文化遗产数字化与中国画创作密切结合的部分成果,表现了展览以传统笔墨融合当代情感,并与时俱进在古建筑数字复原技术与中国画语境结合领域进行的不同风格的尝试,深化了人文、自然、技术与艺术的探索,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继承与创新性转化。
展览地点北海公园画舫斋历史悠久,曾作为北京美协的办公场所、中国书法研究社的活动场所。自1959年至1963年连续举办的“迎春书画展”,吸引了陈半丁、于非闇、郭味蕖、陆鸿年等众多名家参展,深刻影响了北京画坛的发展。本次《憩云·当代迎春花卉邀请展》正是承续北海历史上这一优秀文化传统,集结当代名家水墨艺术佳作,展现北海春花胜景,力求以艺术之美连接历史与现代、人与自然。本次展览是继2024年9月双方合作在北海画舫斋成功举办《憩云——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中央美术学院水墨邀请展》之后的第二届憩云主题书画展,也是展览协办单位—中央美术学院圆明园研究中心多年来秉承的通过跨学科合作将高校艺术资源导入文化遗产地,以艺术赋能文化遗产、在文化遗产地展示艺术创作的学术理念的又一次实践。
开幕式结束后,中央美院中国画学院丘挺院长带领嘉宾进行展览导览,详细介绍参展作品的艺术特色与创作理念,现场嘉宾与观众对展览给予了高度评价。
展览前言
北海公园集皇家园林、文人园林、寺庙园林、风景名胜之大成,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成就,代表了中国古典皇家园林最高的造园艺术水平。从清代起始,北海就作为皇家书画创作的重要场所;民国时期,作为公园开放的北海园林更是兼具游园赏玩及图书馆、画廊、文化社团活动场所等多种功用,其文化功能及影响力在北京首屈一指。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北海公园画舫斋成为了北京中国画研究会的固定展示场所,从1959年到1963年间,每年春节前后都在北海画舫斋举办“迎春书画展”,此展汇集了当时北京画坛的众多艺术名家,如陈半丁、于非闇、郭味蕖、陆鸿年等人,这些画家许多都曾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今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携手中央美术学院圆明园研究中心于画舫斋再启新章,举办“憩云·当代迎春花卉邀请展”,承续北海园林书画雅集之遗韵,映照当代水墨艺术之新貌。
北海园林尤以春花闻名,玉兰冰清玉洁,海棠风姿绝尘,紫荆花影相依,迎春、连翘报春而发,山桃、碧桃灼灼其华,皆园中悉心培植、雅俗共赏之名卉,寄托了中华文化中品花明心、观物悟道的深远意蕴。此次展览特邀当代书画名家及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和圆明园研究中心的师生代表妙绘春日胜景,意在融北海景致与文脉于笔端,不惟寄物于形,更寓意于神,彰显中国画学“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之旨,感悟天地人文相通之境,体现人与自然、万物生机相融共化之精神。
此次展出的应时应景之作,以传统笔墨运多样题材,融当代情思,深化人与自然、艺术之关系。此种探索不止于视觉观察,更在于以“水墨”为世界观,搭建起自然与人文之间的传承与重构,以体现当下对传统文化的激活与创新。
展厅现场
憩云·当代迎春花卉邀请展
学术主持:丘 挺
策 展 人:吴晓敏 陈相锋
执行策展:王相洁 亢建林
参展艺术家:
田黎明 于光华 许宏泉 贾广健
张 铨 王伟平 姚震西 林海钟
丘 挺 刘明波 乔宜男 王秀玲
金 纳 谢 青 吴晓敏
陈 东 范治斌 徐华翎 徐坚伟
陈相锋 李雪松 方向乐 梁雪英
韩建文 贾田雪
彭瑾慧 马楚航 李翼苗 李子凡
邓 金 周江南 王 安 段曾慧
王得翰 魏玄览 郑可心 姚乐进
万 娟 欧阳南曦 石光 孙庆灏
宁郁玮 马思思 赵焌捷 吴坤洋
李 明 吴 昊 石笑语 张端颖
展览开放时间:
2025年4月1日——2025年4月20日(周一闭馆)
展览地点:
北京市北海公园画舫斋
主办单位:
北京市北海公园管理处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
协办单位:
中央美术学院圆明园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王丽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