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览 刻痕入木 意贯时空 《刻意》—刘春杰木刻原板艺术展解构版画的生命基因
2025-04-11 17:25:01 未知
刀锋与木纹碰撞的刹那
刻痕便成了穿越时空的基因链
作品:《木刻基因》 1999年创作
4月1日,《刻意》刘春杰木刻原板艺术展于上海静安雕塑公园艺术中心正式开幕,本次展览突破传统版画展模式,首度以“木刻原板”为展品,完整呈现艺术家刘春杰四十余年的创作母本真迹,带领观众直抵艺术创作的“第一现场”。
百余幅木刻原板与数字艺术、虚拟现实同场共振,这场展览既是中国版画四十年现代转型的初步探索,亦是对艺术本真的深度思考。
“刻意”是本次展览的主题,简简单单的两个字,既指向木刻创作中“以刀刻意”的物理痕迹,亦隐喻艺术家对艺术本质的执着求索——每一道刀痕的深浅、每一处肌理的虚实,皆凝结着对生命感知的人生领悟。
在数字影像席卷视觉的当代,直面这些承载着历史体温的木刻原板,恰似触摸艺术最本真的心跳,站在元宇宙门口的当代人,或许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这种“刻意”的力量。最早的作品是1986年,将近40年的作品,承载了时代的印记,在一幅幅原板中,带我们重温四十年的发展历程。
策展人黄彩娣表示,艺术家四十年的积淀,能创作出那么多那么细致、那么美的木刻母板,是非常了不起的,本次展览有几大看点:一是对版画原板“刻意”的艺术欣赏,是精湛的技艺,更是持之以恒的精神;二是将版画和原板对照展出,揭秘了版画的创作过程;三是艺术家对部分作品进行二次创作,将传统木刻和当代技术进行了完美融合,形成了当代的、综合的展呈形式,加深了作品的历史感、肌理感和厚重感。
艺术家刘春杰,创作木刻版画四十余年,当代著名版画艺术家,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央美术学院国际版画研究院副院长、南京书画院院长、金陵美术馆馆长、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客座教授、南京艺术学院客座教授、西安美术学院院硕导、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导。作为中国当代版画领域的领军人物,刘春杰以刀为笔、以木为纸,其作品以粗犷中见精微的独特风格闻名。
刻痕入木三分
是刀与木的盟约
是力与美的交响
亦是时间写给永恒的诗
展览以原板为镜
照见创作最原始的心路历程
B1层展厅主要展示了“北大荒”系列作品,“北大荒”极具鲜明的时代印记,是艺术家的第一个精神源泉,也是艺术家最早期的系列作品。在“北大荒”系列的刻痕深处,可触摸1970年代集体记忆的结痂与重生:钝刀刻出的风雪纹路凝固着拓荒者的体温,木板皲裂的缝隙间仍回荡着冻土的呐喊。这些作品是对东北地区自然与人文的深情描绘,更是对劳动者精神的礼赞。
B2层展厅主要展示了“私想鲁迅”系列和“山舞银蛇”系列作品。鲁迅是艺术家又一个精神源泉,木刻画面穿插着与他的对话,以当代刀法重构文化图腾——木纹的肌理与鲁迅形象的碎片相互咬合,刻刀在推翻与重建之间,完成对精神偶像的尊敬与重塑,68块原板组成的整面鲁迅墙,彰显着精神的力量,与鲁迅的《呐喊》共鸣。
“山舞银蛇”系列用直线或曲线编织而成的抽象画面,更像是一个个迷离的文学故事,在作品的底层里隐约出现的人物情境,阐述了真实的社会现象,包含了与社会现实共处的愿望,那些看似没有规律边走边绕的线条,在现实意味的沉重外划上轻盈的一刀。
5件鲁迅“燃烧”木刻数字艺术作品位于展厅中庭,让传统刀痕在数据流中涅槃,木刻的基因链与火焰状的光影粒子交织,历史符号在虚实之间迸发当代能量。版画基因与版画例子装置将拥有生命周期的版画粒子与原板进行互动、升华。
“刻意”之展,是木刻与城市的首次对话
当上海遇见版画原板的初啼,机械复制的神话在此消解——木屑中沉淀着四十载创作的年轮,原板作品此刻正携千年的东方雕版血脉,与黄浦江的潮声共振,这一刻,我们终将懂得:所谓永恒,不过是刻刀与时光相互雕琢时迸溅的星火。
展览由上海市静安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主办、上海市静安区绿化管理中心、静安雕塑公园管理有限公司承办、上海市静安黄彩娣绿化艺术发展创新工作室策划,展览得到上海市静安区文化和旅游局大力支持。展览第一天,艺术家为本次展览主办方捐赠了两幅版画作品,为静安雕塑公园艺术中心增添了艺术魅力。
展讯
展览时间:2025年4月1日至6月2日
展览地点:静安雕塑公园艺术中心(北京西路500号)
展馆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10:00-17:00(16:3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责任编辑:罗亚坤)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