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全球艺术品市场报告》解码:84万亿美元财富移交下一代藏家,市场迎新拐点?
2025-04-22 19:10:16 未知
导言:
近日,《2025年全球艺术品市场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本报告以详实的数据深度剖析 2024 年全球艺术市场的发展态势与格局变迁。报告由文化经济学家兼 ArtsEconomics 创办人 Clare McAndrew 博士撰写,数据来源于全球经销商、拍卖行、藏家、艺博会、艺术与金融数据库等多元渠道。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拍卖数据由Artron(雅昌)提供支持。
以下是基于《报告》对2024年全球艺术市场及拍卖市场关键数据的要点梳理及分析,这背后释放了哪些新的市场信号?
下降12%,全球艺术市场2024年销售额575亿美元
2024年艺术市场,在多种因素作用下,正面临深度调整与挑战。由此引发的具体数据上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全球艺术市场销售额变化趋势图(2009年-2024年)
©Arts Economics (2025)
1、市场整体表现:销售额下滑,交易量增长
2024年全球艺术市场销售额连续第二年下降,降幅12%,至575亿美元,主要受高端市场萎缩拖累(2023-2024年高价作品交易显著减少),与地缘政治紧张、经济压力及后疫情时代买家行为变化的影响直接相关。
对比过去几年的市场销售额变化,2020年因疫情暴跌22%,全球艺术市场销售额仅为503亿美元,2021-2022年快速复苏至峰值681亿美元,但2023年起增长停滞,2024年回落至疫情前水平。
尽管总销售额下降,但艺术品交易量增至4050万笔,反映中低价位作品(画廊与拍卖行)的活跃度提升。
2024年全球艺术市场份额占比
©Arts Economics (2025)
全球各大区域艺术市场销售额变化趋势图(2014年-2024年)
©Arts Economics (2025)
2、区域分化:中美欧市场对比
2024年,全球艺术市场呈现整体下滑趋势。仅有以日本为代表的地区,实现了销售额小幅度的增长。其中,以美国、英国、中国(含中国香港地区)为主的三个地域艺术市场,在全球艺术市场的占比份额在2024年发生了新的变动。
2024年全球艺术品市场销售额仍由三大市场主导——美国、英国和中国,2024年合计占76%的份额。尽管仍占绝大多数,但这一份额同比下降了1%,为10年来的最低水平,主要归结为中国艺术品市场份额的下降。
美国艺术品及古董进出口变化趋势图(2004年-2024年)
©Arts Economics (2025)
2.1 美国:
43%份额稳居第一(销售额248亿美元,同比下降9%),受政治不确定性(总统选举等)影响艺术品高端市场。
美国的销售额依赖于艺术品和古董的进口。进口额在疫情期间大幅下降后,从2020年的52亿美元低点翻倍至2022年的103亿美元。然而,此后进口增长放缓,2023年仅增长1%至104亿美元,2024年大幅下降15%至88亿美元,较疫情前的2019年下降25%,较2014年下降4%。出口在2021年和2022年疫情后复苏后,2023年停滞,2024年下降7%至103亿美元,较2019年下降18%,与2014年水平相当。
虽然美国仍是全球艺术贸易的最大枢纽,也是高价艺术品面向本地和国际买家的销售中心。但它高度依赖于艺术品和古董通过跨境贸易相对自由地流入和流出市场。然而,新政府出台的保护主义和反贸易政策(包括2025年宣布的一系列关税新政)成为市场新的担忧因素。
尽管其他行业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可能对中国贸易征收的关税上,但中国仅占美国艺术品和古董进口总额的1%(2024年)。然而,中国对美国出口更为重要,占2024年出口总额的13%(第四大目的地市场)。美国最大的双边贸易伙伴仍是欧洲的大型和中型艺术市场,法国、英国和德国占2024年进口的56%和出口的41%,这些市场若关税提高将面临最大风险。任何反贸易政策都可能损害美国艺术市场,其作为关键枢纽的领先地位依赖于国际买家和卖家对其庞大国内基础的补充。
2.2 英国:
以18%份额在2024年重回全球第二大艺术市场,同比增长1%。英国销售额达104亿美元,同比下降5%,但表现相对优于中国,确保其全球第二的地位。
英国市场近年来面临诸多挑战,疫情加剧了英国在应对脱欧带来的新挑战和复杂性时的压力。2020年销售额降至99亿美元,随后两年复苏,2022年增长20%至119亿美元,但仍仅为美国增幅的一半,且低于2019年水平。与美国类似,英国市场也是高价艺术品的重要全球基地,随着这一领域在2023年降温,市场下降8%至109亿美元。2024年进一步下降5%,销售额较2019年疫情前水平下降15%(仅比2020年高5%)。
全球主要艺术品市场销售额变化趋势图(2009年-2024年)
©Arts Economics (2025)
2.3 中国(含香港):
中国艺术市场在2024年剧烈波动,以15%的全球销售额份额降至第三位,同比下降4%。
中国市场的轨迹略有不同:2010年代初曾是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但2015年左右增速显著放缓,并经历了三年的下滑,2020年降至99亿美元(10年最低水平)。2021年销售额复苏,增长32%,但2022年因严格的清零政策导致销售和活动取消,市场下降14%至112亿美元。2023年初经济重新开放后,北京秋季拍卖的积压库存被急于购买的买家消化,主要展览和活动恢复,销售额增长9%至122亿美元。然而,这一增长是暂时的,受经济增长放缓、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等影响,2024年销售额骤降31%至84亿美元(2009年以来最低水平)。2023年艺术市场的增长与其他奢侈品市场的后封锁繁荣类似,而2024年的下降也与奢侈品表现一致,中国个人奢侈品市场估计下降18%-20%,珠宝和手表等类别下降超30%,消费者信心持续下滑,海外支出增加。
2.4 其他地区:
欧洲:法国下降10%(42亿美元),欧盟整体下降8%(83亿美元)。
亚洲其他地区:韩国下降15%,日本逆势增长2%。
法国销售额下降10%至42亿美元,占全球销售额的7%,保持全球第四大市场和欧盟最大市场的地位。2020年疫情期间下降30%后,法国市场经历显著复苏,2022年增长超60%至近50亿美元峰值。2023年下降7%,2024年进一步下降后略低于2019年水平(44亿美元)。
欧洲其他主要市场销售额也普遍放缓,德国下降4%,瑞士下降3%,意大利下降10%。欧盟整体销售额同比下降8%至83亿美元,较2019年疫情前水平下降3%(不含英国)。
亚洲其他地区增长放缓,韩国下降15%。日本是为数不多的逆势增长的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2%。
线上销售额变化趋势图(2014年-2024年)
©Arts Economics (2025)
3、渠道变革:线上销售占比稳定,拍卖公司私洽业务增长明显
线上销售额下降11%至105亿美元,占总额18%,虽低于疫情期间峰值(25%),但仍是2019年的两倍。
艺术市场的销售渠道持续扩展,越来越多的交易在传统经销商和拍卖行体系外完成。经销商和拍卖行同时维持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疫情推动电子商务份额大幅上升后,目前趋于稳定且高于以往水平。
尽管线上销售此前已呈现逐步增长态势,但在2020年市场整体收缩的背景下,其规模仍翻倍增长(成为疫情期间唯一的交易入口)。2021年线上销售额达到133亿美元峰值后增速放缓,2022年因高端线下销售表现优于其他领域,且经销商和拍卖行的电商份额总和减少,交易额下降17%(至110亿美元)。2023年,随着高端市场降温,更多交易转向中低端价格区间,线上销售额逆势增长7%。2024年市场进一步下滑,线上销售额下降11%至105亿美元,低于前四年水平,但仍比2019年疫情前高出76%。
纯线上销售占艺术市场总销售额的份额同比稳定在18%,低于2020年25%的峰值,但仍是2019年及之前年份的两倍。
与之相对应的是藏家购买行为偏好的变化:2024年对14个市场的3,660名高净值藏家的调查显示:52%的受访者倾向通过经销商网站或社交媒体直接购买(无需看货),比例高于2023年(30%)和2022年(37%)。
另外在交易渠道上,虽然经销商与公开拍卖销售额双降,但私洽业务增长
在三大艺术交易市场中,画廊销售额下降6%,公开拍卖锐减25%,但拍卖行私洽业务同比增长14%,成为亮点。
4、 结构性趋势:从“追求高价”到“价值导向”
上述数据变化显示,目前,艺术市场的高端市场疲软:高价艺术品交易减少,如超千万美元拍品数量下降39%,且拍品数量连续两年锐减,藏家转向谨慎消费。
中低端艺术品及年轻藏家活跃:小型画廊(年销售额<25万美元)增长17%,5万美元以下作品交易量增长8%,年轻藏家更关注性价比与社会价值(如环保、数字艺术)。为下一个市场周期的爆发打下更加广泛的市场基础。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调整与机遇并存:首先是地缘政治(如关税壁垒)、经济民族主义及代际财富转移可能加剧市场波动。
经济不确定性下,拍卖行私洽业务(如佳士得、苏富比)成为高净值藏家首选。
对艺术市场而言,接下来需优化拍卖结构(如增加中低价位拍品),并加强信用管理(如《报告》指出中国超千万元拍品违约率达50%)。线上渠道和私洽服务可成为新增长点。
全球艺术品拍卖市场销售额变化趋势图(2019年-2024年)
©Arts Economics (2025)
拍卖市场:连续第二年下滑至234 亿美元
2024 年,拍卖市场销售额连续第二年下滑,公开拍卖销售额下降 25%,私人洽购增长 14%,总销售额降至 234 亿美元,为 2020 年以来最低。延续 2023 年趋势,市场低端拍卖活动增多。
疫情后市场波动变化明显:
2020 年疫情致公开拍卖销售额大降 28%,至 181 亿美元,为十年来的最低水平。
2021 年价值大幅反弹,随着疫情解封,公开拍卖销售额同比增长 50%,私人销售增长超过三分之一。
2022 年,高价拍卖进一步主导市场,出现了一批成交价超过 1 亿美元的创纪录拍品,以及像佳士得纽约拍卖的保罗・艾伦收藏这样的独特拍卖,该场拍卖以 16 亿美元的总成交额创下市场历史上单一拍卖的最高纪录。
2023 年上半年中国市场重新开放带来了暂时的销售高峰,而其他主要市场则放缓。由于这些高价值拍品对总价值至关重要,2023 年市场整体收缩,公开拍卖销售额下降 7% 至 252 亿美元,而私人销售增长 2% 至 39 亿美元。
这一市场表现延续至2024年,1000 万美元以上拍品的价值和销售数量均出现两位数下降。从地域上看,大多数公开拍卖市场在这一年都有所放缓,价值下降了 25%,至 190 亿美元,为 2020 年以来的最低水平。部分销售转移到了私人渠道,全球通过拍卖行的私人销售同比增长 14%,估计达到 44 亿美元,多数主要拍卖行都报告这一销售渠道有所增长。全年拍卖总销售额达到 234 亿美元,比 2023 年(291 亿美元)下降了 20% 。
尽管 2024 年价值数百万美元的拍品数量减少,但拍卖中仍有一些高价成交,部分艺术家的作品创下纪录,不过与往年不同的是,这些高价作品主要来自当代艺术市场之外。成交价最高且唯一超过 1 亿美元的拍品是勒内・马格里特的《光之帝国》(1954 年),在佳士得纽约以 1.21 亿美元成交,创下该艺术家的拍卖纪录。他的另一作品《亲密爱人》(1958 年)在佳士得伦敦以 4310 万美元成交。埃德・鲁沙的《标准车站,十美分西部撕成两半》(1964 年)在佳士得纽约成交,为该艺术家创下拍卖纪录,成交价为 6830 万美元。克劳德・莫奈的《睡莲》(1914 - 1917 年)在苏富比以 6550 万美元成交,另一作品《吉维尼的干草堆》(1893 年)也在十大高价作品之列,在苏富比纽约以 3480 万美元成交。让・米歇尔・巴斯奎特的《无题(ELMAR)》(1982 年)是十大高价作品中最新的作品,在富艺斯纽约以 4650 万美元成交,安迪・沃霍尔的《花》(1964 年)也在佳士得纽约以 3500 万美元成交。
2024年全球艺术品拍卖市场份额占比
©Arts Economics (2025)
2024 年,顶级国际拍卖行公开拍卖销售额下滑,佳士得、苏富比等四家年度总收入较 2023 年降 18%。
苏富比:总销售额 60 亿,降 23%。美术品拍卖额降 31%,奢侈品降 4%。公开拍卖额降 28%,但竞拍激烈。仅线上拍卖额降 13%,占比波动。美国是主销中心,亚洲占比降但买家活跃。私人销售增 17%,占总销售额比例升至 23%。
佳士得:总销售额 57 亿,降 6%。公开拍卖额降 16%,领域表现不一。仅线上销售占 8%,额降 8%。现场拍卖场次减,数字渠道重要。美国是关键中心,亚洲销售额升,新老买家推动。私人销售增 41%,占比达 26%。
富艺斯:销售额 8.43 亿,降 16%。公开拍卖额降 14%,私人销售降,低于 2019 年。新买家占比高,仅线上拍卖表现好于现场,场次和价值增长。拍卖分布于多国,美国占比最大。
邦瀚斯:销售额 9.88 亿,低于 2023 年峰值。仅线上拍卖占超 70%(按数量),香港销售额增 18%。
2024 年中国大陆的顶级拍卖行面临挑战。
中国嘉德是中国大陆最大的拍卖行,公布销售额为 5.79 亿美元,较 2023 年(8.76 亿美元)下降超过三分之一,远低于疫情前 2019 年报告的 9.52 亿美元。增长受阻的部分原因是高价拍品销售下降,成交价超过 1000 万人民币(140 万美元)的拍品数量从 78 件降至 46 件。尽管销售额下滑,但该公司指出新买家显著增加,2024 年有 20% 的买家首次购买。
保利拍卖 2024 年销售额同比大幅下降 67%,至 3.29 亿美元(2023 年为 9.93 亿美元,2019 年为 14 亿美元)。这些拍卖大多在北京举行,不过其价值占比从 2023 年的 91% 降至 74%。北京的销售额按价值同比下降 73%,而香港的销售额仅下降 4%。该公司仅线上拍卖的占比继续增加,从 2023 年占营业额的 8% 增至 2024 年的 11%(报告价值超过 2.5 亿人民币或 3500 万美元)。
尽管一些大型拍卖公司销售额下降,但也有其他公司取得更积极的业绩,特别是西泠印社拍卖,其主要春秋拍卖会销售额为 3.15 亿美元,较 2023 年增长 30%。
结语:
2024年主要经济体通胀趋缓,但2025年市场面临经济民族主义抬头、政治不确定性等挑战。贸易及关税保护主义、劳动力流动限制、资本流动障碍等可能阻碍经济增长,带来波动,冲击艺术市场和藏家信心。
2024年艺术市场演变堪称收藏文化转折点,富有收藏家花更多时间研究思考,购买时更具目的性。根据《全球财富报告》,未来20年将有84万亿美元财富移交下一代。代际转变促使艺术市场改变,年轻藏家更关注个人价值观(如数字艺术、社会正义、环保议题),推动艺术市场与慈善、社会影响力的结合。此外,科技和工业等特定行业发展吸引新藏家入场,或将引发未来艺术品市场的新变局。
备注:
数据来源:报告基于ArtsEconomics从全球经销商、拍卖行、藏家、艺博会、艺术与金融数据库等渠道收集的数据。
致谢对象:
经销商与协会:感谢参与调研的全球艺术品与古董经销商,以及协助分发问卷的协会(如日本文化厅、国际艺术品经销商联合会CINOA)。
合作机构:巴塞尔艺术展(ArtBasel)、ArtLogic画廊网络、Artron(雅昌)提供的中国拍卖数据支持。
拍卖行专家:佳士得、苏富比、富艺斯、邦瀚斯等高管对拍卖数据的贡献。
数据供应商:Artory团队为报告提供了核心拍卖数据支持。
特别提及:中国拍卖行业协会(CAA)刘聪主任对中国拍卖市场的深度分析。
(责任编辑:罗书银)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