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025西泠春拍 | 纪念孙中山逝世百年专题 启动征集中

2025-04-27 14:22:26 未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504/8008bba126d88dfd62d5c67ada7596b6.jpe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16587a55015005ac9b564f82f316c86c.png

当我们谈论孙中山时

肯定的不止是他作为革命先行者的历史功绩

还有他在数十年革命历程中

无数次身陷绝望与孤立之中

依然坚持不懈地为革命奔走的意志和行动

那个时代,风雨飘摇

是他在“条条死路”中

“发难与虏争死一条为吾人之生路”

是他们用呐喊、革命和热血

唤醒四万万中华儿女的自强复兴之心

全世界华侨和友人尽出己力

望东方之崛起

四月的广州黄花岗

钟声响起

鲜血之上

盛开出革命之花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504/b1511a306fca03a843cc293bd95bb16b.jpeg

特此纪念

孙中山逝世100周年

中国同盟会成立120周年

“辛亥革命之端”

黄花岗起义114周年

专题征集中

敬请赐宝

详询:名人手迹部

0571-87896779

mrsjb@xlysauc.com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b9dc9bc2252a669f86e2ec4e49cf1bba.png

2025西泠春拍

孙中山(1866~1925)  致何天炯有关为黄花岗起义的重要信札

信笺  二通四页(带信封一枚)

1910、1911年作

28×20.5cm×2  25×20.5cm×2

参 阅

《宫崎滔天家藏民国人物书札手迹 第一卷》P75,华文出版社。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4b084bec7ce471ccf0cd66b7740953f9.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504/39f141cd1ac978e2c582a4187951ef18.jpe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43884f8accd4ae5da0412a83847b02fb.png

孙中山1911年4月1日致宫崎滔天信札(左)

与本拍品一通信札(右)使用同款信纸

且同样写有其在加拿大的通讯地址

说 明

何天炯上款。何为同盟会创始人及辛亥革命领导人之一,是同盟会东京本部存续期间唯一一位与本部相伴始终的重要干部。

此乃孙中山论为黄花岗起义筹款的重要信札2通4页,通篇亲笔,当分别作于1910年11月3日、1911年4月1日,披露同盟会内部分歧、海外筹款艰难,提出“革命党条条俱死路,只有发难与虏争死一条为吾人之生路”“吾党不得不冒险再图速举大事”,具可见孙中山领导革命之艰难和顽强,是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相关的重要历史文献。

孙中山通篇亲笔的书信在市场中较为少见。二信直接关乎黄花岗起义,是孙中山领导革命路上的重要见证,意义非凡。

信均作于黄花岗起义筹备期间,信中对于同盟会处境的描写尤为详细,剖析了内部分歧之缘由,更是为后续的几大起义埋下伏笔。1911年4月的信件谈到孙中山在北美具体的行程和筹款计划。筹款进程尚可,为当时身处泥沼的革命党求得一条“吾人之生路”,也象征性地缓解一下何天炯、宫崎滔天二人的经济困难。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f21a31f6a46ed606f0eac3b35c67d4a5.png

1913年3月18日,孙中山(右四)与宫崎滔天(左二)、何天炯(右三)、戴季陶(右二)在福周参轸日本友人安永乐之助墓时的合影

附:孙中山4月1日信日文译稿2页,何天炯书信封一枚,大正15年(1926)天崎和一收据2页,明治40年(1907)佐之信吾书玉名郡小天村地价证书1页,明治42年(1909)何天炯担保借据1页,明治44年(1911)何钦君、汤山善治等人借据1页。

(注:宫崎滔天出生于熊本县玉名郡荒尾村,妻子槌子为玉名郡小天村人。)

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率13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中国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最终,起义军因多种原因再次失败,此次起义又被称为“黄花岗起义”,牺牲的中国同盟会会员有名可考者达八十六人。

这是中国近现代民主革命首次在重要城市发动的大规模武装起义,轰动中外!其影响之大,牺牲之重,居十余次起义之最。此次起义在广义的辛亥革命历史阶段中发挥重要作用,加快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被孙中山称为“启武汉之先声”,也被称为“辛亥革命之端”。

革命筹划筹款者——孙中山,为此次行动奔波岁余,寄以厚望,身在海外时刻关注着革命的发展动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504/00553ba4af7065574df87909ad3f4b1c.jpeg

孙中山为陵园巨型牌坊手书的“浩气长存”四个大字

2025西泠春拍特别推出“纪念孙中山逝世百年”专题,由孙中山有关黄花岗起义筹款的通篇亲笔重要信札两通领衔。信札内容为指出和解决同盟会内部分歧、说明海外筹款情况和华侨的热情、关心日本留学生运动情况等,足可见革命形势之艰难和革命决心之坚定,以及治党管理之公正英明,是见证和研究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之国际环境的重要历史文献。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504/1526f2c8c8ed64d615d98f285a913a53.jpeg

孙中山 通篇亲笔信札两通

每一次民主革命都离不开三个重要因素:理念(决心)、经费(用于购买武器装备)和人才(参与革命的主要为青年学生、农民工人和新军军人)。而执着于用革命之法救中国的孙中山,多年来一直奔走于海内外,所做之事不外乎传播思想、发动力量和筹集款项。以上内容也正是孙中山在给革命同仁信中的主要内容。

信中真诚的话语,事必躬亲的态度,使我们得以真切感受到中山先生的个人风采。此珍贵信札带我们探知黄花岗起义爆发前的黎明时分,让我们离推动时代之变的中国革命更近一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5ca5cae9d9e459f4cf1814a4faece554.png

孙中山

(1866~1925)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504/cd4df03aca0bd099bfe797b917de86cb.jpeg

1910年11月13日,孙中山、黄兴、赵声等革命党人在马来半岛的槟榔屿召开庇能会议,决定再次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黄兴担任总指挥,在越华路小东营五号设立起义总指挥部。同盟会决策层对此次起义期望颇高,虽然深知困难重重,但依然卯足了劲头做好尽可能的准备。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504/0267d4484f46f0d6be1c80e22ac3e47e.jpeg

孙中山信札中有关发动黄花岗起义的决定

孙中山一封写于1910年11月3日的信札正是写在此次会议召开前不久,信中表明了再次起义的决心和困难:“从此吾党人必有更穷于今日之时也。为此之故,吾党不得不冒险再图速举大事也。”

面对闭关锁国、愚民腐败的清王朝统治,孙中山在信末强有力地指出:“革命条条俱死路,只有发难与虏争死一条为吾人之生路”!恩格斯曾经指出:“在战争中,尤其是在革命战争中,在没有获得任何决定性的胜利之前,迅速行动是一个基本规则。”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504/b04a122d9766f1432fa3d356e403d65e.jpeg

孙中山在会上说:“至新军之失败虽属不幸,然因此影响于军界最巨。吾党同志果能鼓其勇气,乘此良机重谋大举,则克复广州易于反掌。”(出自《孙中山全集(第一卷)》中《在槟榔屿中国同盟会骨干会议的讲话》)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296cdbe8c417d22445791158efa7e0b5.png

2001年电视剧《孙中山》中有关1910年11月

槟榔屿同盟会骨干会议的画面

1910年2月新军起义失败后,11月因钉门牌收捐一事致内地人心不服,革命党人藉此组织重新起义的任务。孙中山在1909年3月2日写给宫崎滔天的信中,短短数语,说明了中国革命时局和“财力”困境尤甚:

“革命军曾于防城、南关、河口三举,皆未能一达目的。无非财力之不逮,布置之未周。故自河口以后,已决不再为轻举。欲暂养回元气,方图再发。乃自虏丧帝、后之后,各省人心为之一变,无不跃跃欲动,几有不可终日之势。惟遇吾人财力极乏,不能乘时而起。殊为可惜!”(如下图)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504/9cadbb80bf725a0318a3c37de4a94d80.jpe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504/61f40d3815686ca813fa758581baedde.jpeg

1909年3月2日,孙中山致宫崎滔天信札

此信提及广东新军起义后的中国革命形势

也可为本拍品中孙中山1910年11月信札提供参照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504/0aa8ee4f7af4b90697a1b89c405dc165.jpeg

1910年11月3日 孙中山致何天炯信札(带信封一枚)

庇能会议上同盟会的计划是:广州起义仍以广东新军为基础,由赵声指挥,另外由革命党五百人组成敢死队担任先锋。如果广州得手,黄兴率一路出湖南,直扑武汉,赵声率一路出江西直捣南京,长江流域各省届时举兵响应,便可汇师北伐,一举捣毁清朝,建立共和。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3048e6acf262bcd536edfc78f5d73221.png

何天炯1912年在上海时留影

此两封信札皆为孙中山写给何天炯的,何是同盟会创始人及辛亥革命领导人之一。在杨天石、狭间直树所写的《何天炯与孙中山——宫崎滔天家藏书札研究》一文中,“(何天炯)1911年参加广州三·二九(笔者注:即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27日,阴历三月廿九)起义。”且何天炯有着敢于向孙中山谏言的勇气。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504/5e4161b9b7b1b1c3690922fb96dde123.jpeg

两封信中也都提到了一个有助于中国革命的日本友人的名字:宫崎滔天(本名宫崎寅藏,一名虎藏,别号白浪庵滔天)。滔天出身于“乡士”家庭,兄长们皆关注并从事自由民权运动,1988年,三哥弥藏对滔天说:要防止黄种人永远遭受白种人的压迫,“这个命运的转折点,实系于中国的兴亡盛衰”……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504/71ae6b840850ed6df884f33500af4a33.jpeg

1913年,孙中山、何天炯、宫崎滔天等人合影

(原影像为2016西泠秋拍孙中山纪念专场拍品)

1897年,宫崎滔天结识了孙中山并大为倾倒,他把孙中山引荐给犬养毅等日本政治、经济界要人,将孙中山英文著作《伦敦蒙难记》译成日文,从此以后开始为中国的革命运动提供帮助。

1905年7月,滔天陪同孙中山会见黄兴,“谈论极合”,一见如故。8月20日,以孙、黄为核心的中国同盟会成立,滔天成为第一批外籍会员。1910年6月,孙中山赴日,即住在宫崎家中,数日后被日方驱逐出境。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504/58088ba7512b0d5653bd503480dfe26f.jpeg

写有“有信请常寄大汉报冯自由兄转来便妥”的信札局部

与孙中山1911年4月1日写给宫崎的信一样,此信也写有其在加拿大的收信地址。收信人“《大汉报》冯自由”曾参与策动潮州、七女湖等起义。1910年前往加拿大温哥华市,任《大汉日报》记者,为同盟会发动广州起义积极筹款。1911年任临时政府稽勋局局长,汇集革命史料。著有《革命逸史》《华侨革命开国史》《华侨革命组织史话》《社会主义与中国》等书。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51cb9467c51edad3b891c0b03b9a8e6a.png

孙中山在两通信札中都提到了党内经费之紧张和革命筹款之近况。据《孙中山年谱》记载,在槟榔屿召开庇能会议的最后,孙中山指明筹款计划,自己即日启程前往欧美,并确定以募集十万元为目标作为起义资金。

“款项多一分,则筹备足一分。……拟发捐册,以‘中国教育义捐’为名,免居留政府之干涉。”(出自《孙中山全集(第一卷)》中《在槟榔屿中国同盟会骨干会议的讲话》)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d7a2c5a6df1a6c1710042a335531ad6d.png

故,孙中山于1910年12月6日离开槟榔屿赴欧美游说募款,1911年2月6日自旧金山抵加拿大温哥华。信中所记“弟近到加地,颇蒙华侨之欢迎,大约筹十数万之小款当有握把,惟须费多月之时间乃能集事。”与计划所呼应。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03774970f7f25c6364f6e265ebd4594f.png

孙中山信札中所写“弟近到加地,颇蒙华侨之欢迎”

信中所及“云哥华”即温哥华(Vancouver);“域多利”即维多利亚市(Victoria),华人多称其为“域多利”“大埠”“维城”等;“卡加利埠”,卡尔加里(Calgary),加拿大西部城市;“云尼璧埠”即温尼伯(Winnipeg);“度郎都”即多伦多(Toronto);“满地可”即蒙特利尔(Montreal)。据资料显示,孙中山3、4月间在加地各埠,共募集捐款7万余港元支持革命。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a828990e279ced72d970ef223094e7e1.png

1911年3、4月间,孙中山在加拿大各地的筹款路线

“此地华侨无大富者,筹款俱赖众力,三元五元合集而成耳,故非费多时往多地不为功也。”所写为华侨之爱国心和筹款艰辛,但其决心并没有因此消减,正应了他日后在《建国方略》序言中所说:“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45396f4a7806580f0f2a703ed6d3c4b5.png

孙中山信札中提到的为黄花岗起义筹款近况

而这三元五元,便是“四百兆”中国人民的希望,是海外华侨救中国的赤诚之心,故孙中山曾有“华侨乃革命之母”的感叹。中国同盟会马来亚瓜拉庇劳分会会长邓泽如曾说:“久侨海外,习见侨胞日受不平等待遇,知由于国势之不振,而满族之歧视也,慨然思所以拯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fa8a12a435e9550e367e3087d435aaf0.png

信札中所写“由加西适加东”

“华文报纸载东京学界”“反对清政府之媚俄”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大批华工前往世界各地做工经商谋生,深知少数民族政权中汉民的不平等待遇,共情祖国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也因为清政府而更受欧美歧视。他们目睹着世界的发展进步,更加盼望着祖国的强大。

从日本到南洋,从伦敦到布鲁塞尔,从檀香山到温哥华,从蒙特利尔到纽约……孙中山用他的人格魅力和革命理想,也感染着诸多华人实业家商人为革命捐款,亦有世界友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40e0c4fd0ed97a196ebd6053af946a40.png

纵观孙中山的革命筹款来源,基本有三,此两通信札中皆有涉及:一是同志道合者的亲友,不乏长兄孙眉、好友宋子文、信札相关的何天炯、宫崎滔天等;二是海外华侨,孙中山通过走上街头,进行演说,发放革命债券,进行筹款,如上文所说;三是向中外公私银行贷款,如1910年11月信札中所提到的:

“往岁滇桂之役尚累河内同志之商店数家代党担负银行债二万许元,弟一人名下向西贡银行贷款万元为军用,至今亦无从归还……”信中所及“往岁滇桂之役”当指1907-1908年,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在广西、云南等地先后发起的四次起义。

革命的牺牲和花费让孙中山铭记于心,也可见“军用”“贷款”之不易和宝贵。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3afe16a0f1190089117ca037685624ef.png

孙中山 为革命而“党中欠债”的相关表述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a881763ecd2f1f4a85b222b9febe9209.png

在同盟会发展期间,财务和人才问题一直至关重要,孙中山作为领导人,无时不刻发挥着重要作用。调解党内矛盾、强调公正廉政、发出协同期望等党内管理事务和处理办法,见诸笔端,无不显示出先生的情理兼得、事无巨细和胸怀大略。

如1910年11月3日信札中所写,孙中山对于何天炯“未受命而自出钱买物,以备党用”“本为尽心党务,见事做事,实无错处之可言。”但“乃物未得其用而向党中讨还则于理不合”,指出问题之后,他又表示“以情而论,又何认兄一人独受其愧,弟如力所能达,必代兄还之”。实乃于情于理将此事进行分析,并于次年4月的信札中提到, “并交百元与足下,为补贴前时经手图买物之亏,请为收纳是荷。”形成了一个情理并兼的党内事务管理闭环。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73a51c8cd970f7d3cc110bb30410557a.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f46f64129156c62abef56651876a1fc8.png

1911年4月1日,孙中山致何天炯信札

在此之前,革命党已经为了多次起义负债累累,且因资金问题导致同盟会内部产生严重分歧。如信所说“吾党以穷一字致生出许多恶感于同志之中”,所指当包括1909年因孙中山拒绝陶成章、章太炎二人的拨款请求而起的第二次倒孙风潮。

陶成章在《孙文罪状》中状告孙中山私用筹款,称“孙文者,其在前岁于香港、上海汇丰银行贮款二十万”“其兄在九龙造屋宇,用款不足,电致乃弟,旋电汇款项”。针对上述问题,以及何天炯所提财务问题,孙中山在信中说明且强调:“现在港中同志催款已急,弟所经过后之地,已着该地热心商人随筹随汇,直接寄港,弟绝不经手。”

同盟会内部的严重分裂使得革命形势陷入内外交困的极端境地,孙中山在信中沉痛感叹道 “东京同志涣散,不能共同协助”。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7e12d2c884c077f2dd93714863921638.png

孙中山 信札中有关其在北美奔波筹款的同时

关心日本学界开展爱国运动的内容

1911年4月1日的信札中,孙中山写到“华文馆报纸载东京学界因俄国之侵迫大动公愤,开会反对清政府之媚俄,并提倡组织国民军”事,指1911年2月期间留日学生的“拒英、拒俄、拒法”运动。当时,同盟会成员刘揆一等人组织召开“留日中国国民会”,提出拒绝俄国对满洲里、齐齐哈尔等地的无理侵占问题,并提议组建“国民军”。孙中山从报上得知此事后,特别交代何天炯将此事及日本相关详情告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7a9175f444203431fbc6107228078c96.png

革命形势的发展与孙中山对此事的高度重视相契合,这次留日学生运动为两个月之后的广州黄花岗起义输送了大量精干干部,如方声洞、林觉民、林尹民等。一个个坚定爱国的留学青年挺身而出,用他们的一片赤诚、果敢和热血,唤醒着民众保家卫国向往自由平等的心,击碎着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大梦,书写着日新月异的中国现代革命史。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db5e3ab7c733376bfba7cb33df58463c.png

孙中山致何天炯 有关黄花岗起义重要信札二通 领衔

2025西泠春拍·纪念孙中山逝世百年特别专题

1912年5月15日,孙中山曾说“寂寂黄花,离离宿草,出师未捷,埋恨千古”。1914年又说“第一次革命,虽由武昌起义,而实广东三月廿九之役为之先”。

在《建国方略》中写道:“是役也,集各省革命党之精英,与彼虏为最后之一搏。事虽不成,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轰轰烈烈之概已震动全球,而国内革命之时势实以之造成矣。”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2823051190f6484c9a30fd30ba929fce.png

广州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之墓”

孙中山

“我们攻击封建营垒的炮火,

要一次比一次更加猛烈。”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a57a5fc7142745b4284d1e019fe75fa2.png

2009年12月,由中国美术学院设计的孙中山像

树立在中山中路与平海路交叉口

也正是在此时,西泠拍卖入驻东方不远处的大学士府

经典专场回顾

2011西泠秋拍

近现代名人手迹暨纪念辛亥革命专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5a452b14852c17c5e9fbd11b6d1cae57.png

2016西泠秋拍

孙中山诞辰一百五十周年纪念专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4de544408eca954b1e836b916840ecbf.png

再续辉煌

今日3月12日丨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逝世百年纪念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47bb7c3e3823095f9fa0d1243d9849f4.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2/beb1028b77655d0b65470788155d917a.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503/cb08101058deca28aee30a837aaff25e.jpeg

西泠拍卖杭州总部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清吟街127号

电话:0571-8789 6778

传真:0571-8781 2600

Email: xlpm@xlysauc.com

上海办事处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复兴西路36号

电话:021-6433 8662

Email: shbsc@xlysauc.com

北京办事处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头条7

电话:010-8447 7279

传真:010-8447 6196

Email: bj@xlysauc.com

西泠印社(绍兴)拍卖有限公司

地址:绍兴市越城区蕺山街86号

(书圣故里尚德当铺内)

电话:0575-8509 8969

传真:0575-8509 8658

Email: sxgs@xlysauc.com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502/4b1d17d62e3c6f024cda4e8d6ddbf34d.jpeg

中国书画

电话:0571-8789 6769

传真:0571-8781 2600

Email: sh@xlysauc.com

中外名人信札手稿、摄影及电影艺术

电话:0571-8789 6779

传真:0571-8781 2600

Email: mrsjb@xlysauc.com

古籍善本、金石碑帖

电话:0571-8789 6876

传真:0571-8789 6760

Email: gj@xlysauc.com

名家篆刻及印石、珍品田黄、历代名砚

电话:0571-8788 6968

传真:0571-8789 6760

Email: yyb@xlysauc.com

古董珍玩、文房杂件、明清家具

电话:0571-8780 8098

传真:0571-8781 2600

Email: wwb@xlysauc.com

历代瓷器

电话:0571-8781 5077

传真:0571-8781 2600

Email: cq@xlysauc.com

紫砂及茶道具

电话:0571-8789 6793

传真:0571-8789 6760

Email: zsb@xlysauc.com

中国历代钱币

电话:0571-8789 6875

传真:0571-8789 6760

Email:  qbb@xlysauc.com

造像艺术

电话:0571-8789 6865

传真:0571-8789 6760

Email: ty@xlysauc.com

油画雕塑

电话:0571-8789 6760

传真:0571-8789 6760

Email: yhdsb@xlysauc.com

名家漫画插图连环画

电话:0571-8791 5989

传真:0571-8781 2600

Email: mhb@xlysauc.com

古代玉器、当代名家玉雕、

和田玉籽料原石、珠宝翡翠

电话:0571-8789 6698

传真:0571-8789 6760

Email: yd@xlysauc.com

名酒西洋

电话:0571-8789 6869

传真:0571-8789 6760

Email: mj@xlysauc.com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502/faa039e6f0f24f6eabfd4cc704ae6e30.jpeg

客服部

电话:0571-8781 2580

传真:0571-8781 2567

Email: kf@xlysauc.com

财务部

电话:0571-8780 8099

传真:0571-8781 2600

Email:  cwb@xlysauc.com

法务部

电话:0571-8789 6778

传真:0571-8781 2567

Email:fwb@xlysauc.com

文宣部

电话:0571-8789 6778(842)

传真:0571-8781 2567

Email: wx@xlysauc.com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52524ddc9e58a07e65b5b6cd2a6613cf.jpg

(责任编辑:罗书银)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