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昌专栏 | 朱浩云:扬州八怪之首金农的艺术及市场走向
2025-04-28 15:49:21 朱浩云
在清代康熙乾隆年间,扬州地区活跃着一批书画艺术家,他们标新立异、不合时俗,并被当时画坛主流派称为“扬州八怪”。在“八怪”中,若论书画艺术成就当推金农、华新罗、郑板桥。至于扬州八怪代表人物,文化艺术圈内较多认可金农。
金农 自画像 立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张大千敬佩金农的艺术
金农(1687—1763年),字寿门,又字司农、吉金、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寿道士、百二砚田富翁、三朝老民、苏伐罗吉苏伐罗等二十多个别号。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金农出生在浙江杭州一个富庶家庭,自小天资聪颖,早年师从康熙年间进士、皇子胤禩的老师何焯,并与丁敬、吴西林等文人结交,在这些大家的熏陶下,金农文学修养越来越深厚。乾隆元年(1736年)荐举博学鸿词科,入京未就而返。郁郁不得知,遂周游四方,饱览名山大川,足迹半海内。后长期居住扬州,卖画自给,居三祝庵、西方寺。罗聘、项均为其弟子,与郑板桥、汪士慎关系密切。他寓居扬州时,与郑板桥两人常常“杯酒言欢,永朝永夕”,郑板桥言“杭州只有金农好”。更留下《赠金农》诗一首:“乱发团成字,深山凿出诗。不须论骨髓,谁得学其皮!”
金农《临华山庙碑》
最令人惊讶的是,金农是在50岁以后才开始学习绘画,由于其天赋异禀,本身有深厚的书法功底,加之学识和阅历都十分渊博,很快便学有所成,经过日夜勤学苦练,终成一代扬名天下的绘画大师、“扬州八怪”之首和主将。有专家认为:金农诗怪字怪画怪,再加之人够怪,实为怪出了一个高度怪出了一个境界,八怪之首,名副其实!
金农1744年作《漆书汲古处和四言联》(广东博物馆藏)
金农擅长诗书画和鉴赏,这当中,金农最自负的是诗,并以诗人自居。他的诗自出机杼,倾泻胸臆,而又深于比兴,格调奇逸。书法精于隶、楷,隶以朴厚见长,楷多隶意,有人概括为“拙、顿、生、冷”,可谓自创一格,号称“漆书”,与郑板桥齐名。后人对金农的书法评价甚高,认为金农的艺术以书法对后代影响最广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张大千先生早年在临摹历代名迹时,曾对金农作品下过苦功,故对金农的书法点评十分精彩和到位,他说:“要让内行人来看,金冬心写的‘漆书’,学问才大哩!那个笔也不知用的是啥子笔,一落笔就有两个小开叉似地分成三股子走,然后笔力才汇聚在一起,一笔到快停顿时,笔路先按下来一点再稍微往上扬。我对之下了许多功夫,结果还是不满意,一看就晓得,学不到家嘛!金农的字不但笔法是自创的,结构也是自创,所以难学。”
金农《杖锡摩陀尊者》立轴
金农绘画尽管时间较晚,但作品笔墨拙厚淳朴,布局构图,别出心裁。善长竹、梅、鞍马、佛像、人物、山水等。他的人物肖像画不求形似求神似,别开生面;他画的梅花与众不同,往往联系一点故事,由梅及人,发人遐想;他的山水以意境取胜,景色简略,笔墨雅拙,造境别致。对金农的绘画张大千同样赞不绝口,“金冬心的画画得极其蹩脚,但是又好得不得了。他62岁才学画,画画的技巧跟孩童相似,但是他的画却魅力十足。除了他的画中隐然有股金石气外,我还佩服他的诗文,他的画也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产物,虽然欠缺技巧,但却是标准的文人画,难极了!”
金农《梅花图》立轴
对金农艺术成就,张大千先生同样每每有高论,他认为:“金农的画绝大多数是他两个学生罗聘、项均代笔的。他两个学生的代笔之作,也全都比他自己画得好。画得最坏的金农才是真的金农。可是话说回来,这个‘最坏’也就是最好,因为这种拙稚的趣味是别人学不来的。他的学生画得再好,总摆脱不了职业画家的习气。以前我们总以为日本人鉴赏中国书画内行,其实不然,你看这张他们认为是最好的金农的作品,其实正是我画的!
金农《茅舍缫车》镜心(2009年北京匡时459.2万元成交,张学良旧藏)
金农《墨梅图》立轴(2011年北京匡时国际1380万元成交)
金农 1762年作《菩提古佛图》立轴(2012年上海工美1322万元成交,吴湖帆题签,唐云、钱镜塘旧藏)
金农己卯(1759年)作《山水人物册 (十二开)》 (2009年佳士得1354万港元成交,周湘云旧藏)
书法绘画皆受藏家青睐和追捧
在艺术市场上,由于金农生前在民间就以卖画为生,故他的作品很早就在市场上流通。据说,金农初至扬州时还未以卖画为生,由于精于文玩书画的鉴赏和辨别,他实际从事的是古董艺术品经纪的工作,主要是鉴别画作的真伪、认定其价值并加以题跋再转手售出,而经他之手题跋的字画往往价值倍增。阮元在《两浙輶轩录》记载金农“寄食维扬者,几二十年……卖文所得,岁计千金”。有趣的是:金农虽生性洒脱,卖字卖画时对看不顺眼的人,常以白眼相向,有时画都不肯卖;对话语投机的人,则会慷慨赠予,仗义出手。民国时期,金农的作品已是市场上的热门品种,许多画家、藏家对金农作品钟情有加。记得现代著名画家徐悲鸿和张大千之间就有过一段交换金农字画的佳话。当年张大千收藏了金农的一幅力作《风雨归舟图》,构图、笔墨、款式都很精巧,而徐悲鸿藏有一幅北宋董源力作《溪岸图》。若从价值论,董源的年代大大早于金农,名气也在金农之上。不过,徐悲鸿平生酷爱金农,推崇他对传统技法的反叛精神,张大千则喜欢董源作品的深厚功力和不同反响的谋篇布局,于是两人欣然交换了藏品。
金农1758年作《鹤赋书法 四屏》(2011年保利655万元成交,吴湖帆旧藏)
上世纪八十年代,金农作品主要在美国市场上交易。1987年纽约苏富比曾推出一幅《墨梅》,估价4.5—5.5万美元,最后以6.5万美元成交。这个价格在当时并不低。1990年他的《物外风》在纽约市场上被拍至20.35万美元。1992年《花果10开册》被纽约佳士得拍至10.45万美元。1993年金农的力作《醉钟馗》又在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以29.95万美元,创当时金农绘画作品市场最高价。国内艺术品拍卖兴起后,金农的作品在市场上频频露面。1997年《漆书五言对联》被翰海拍至25.3万元;1999年《隶书郑板桥诗4屏》被嘉德拍至13.2万元。
金农 1761年作《孤山古梅图》立轴(2014年西泠印社586.5万元成交)
2000年后,金农的作品更是受到海内外藏家的追捧。2009年《菩提古佛图》在上海工美获价459.2万元,2012年上海工美再推此作,成交价高达1322万元,3年价格翻了近2倍。同年《花果册》在西泠印社拍卖会上又创下3976万元成交的好成绩。之后,金农的书画价格居高不下,2010年《隶书册》在西泠印社拍卖会上以918.4万元拍出。2011年海上名家谢稚柳的旧藏《墨竹》在上海道明拍卖会上亮相,上拍很受藏家欢迎,结果获价1437.5万元,时隔一年,该作被嘉德再次推出,成交达1610万元。2015年金农的隶书《华山庙碑54开册》在中国嘉德受到热烈追捧,最后以4025万元高价成交,创下金农书法作品市场新高。2016年嘉德推出金农《花果12开册》,成交价为4830万元,创下金农绘画作品市场最高价。近两年,尽管艺术市场呈现出疲软态势,但是市场上只要有可靠的金农的作品露面,往往会吸引众多买家的追逐,如2024年西泠印社推出的金农 1750年作《谷雨新篁图》立轴,尽管尺寸不大,只有2,5平尺,但仍吸引了不少买家踊跃竞投,结果以270.25万元成交;同年,西泠印社又上拍了金农1730年作《隶书 王秀帖墨迹册 (共三十八页)》,此册是唐云先生的旧藏,经过众多买家较量,最后被一买家以483万元收入囊中。
鉴于金农在“扬州八怪”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加上作品个性独特,故市场上只要有可靠的金农作品,往往会吸引众多海内外藏家的关注,像今年香港佳士得春季拍卖会有幸觅到一件金农《仿唐宋八大家山水册(八开)》,由于金农山水题材作品在拍卖场上很少露面,相信会引发海内外藏家的极大兴趣,能否创佳绩拭目以待。
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和拍卖图录
2025年4月26日写于上海五栖斋
(责任编辑:孟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