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国美百年巨匠”卢坤峰先生经典教材《墨兰说》《墨竹要述》(全彩版)接受预订,6月12日正式发行!

2025-06-03 12:03:19 未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eg/202506/b5806764ded88551611b07adcfd60421.jpeg

浙江省普通高校“十二五”优秀教材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经典教材

卢坤峰《墨兰说》《墨竹要述》

卢坤峰  著

卢  勇  主编

联合出品机构

出版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出版项目

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研究院出版项目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

河北人民美术出版社

制版印刷:上海雅昌艺术印刷有限公司

设计制作:杭州品图文化艺术策划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文化创新与视觉传播研究院

(浙江省新型高校智库)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写意花鸟画研究所

中国美术学院教育基金会“万泰基金”

中国美术学院教育基金会“卢坤峰艺术教育基金”

特约校对:黄静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505/a8f73dfa3225b2795570a3e7bfb6e185.jpg

《卢坤峰墨兰说》(精装大八开) 2025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505/e91b11f3a9a6759dd82e6c3f66689510.jpg

《卢坤峰墨竹要述》(精装大八开) 2025年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中国画界对画兰、画竹提出了新的要求,传世的兰谱、竹谱已经远不足用。卢坤峰先生有鉴于此,于是摭检诸家画谱之长,更以真本为师、力参造化,积数年之功,成此一书!书中每幅图稿都配以款题,有的阐释画法,有的叙述画理,短长错落,文采粲然,于初学多有启发。兼之画风多样,不拘一格,笔墨之精妙,经营之得体,情意之散豁,皆称合作。书中所有文字、步骤图和历代墨兰、墨竹作品图片当年都由卢先生亲自选定和示范,是当今中国关于墨兰、画竹绘画艺术创作和研究学术性最高,普及性最广的重要著作。

姜宝林先生说:“这本书(卢坤峰先生的《墨兰说》《墨竹要述》)肯定全国都要人手一册。学梅兰竹菊,最好的入门,也是最好的标准,最好的参照。”

徐建融先生说:“学画竹,卢坤峰先生是正宗大道!”

《墨竹要述》于1985年由河北美术出版社首次出版,开本为十六开、黑白胶版印刷;《墨兰说》于1991年由安徽美术出版社首次出版,开本为十六开、黑白版印刷。两本书均由陆俨少先生题写书名,历经多次再版,截至2014年新版前,两书共计发行逾40多万册。

2014年,由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将两书统一调整开本为八开,黑白版再次刊印,书名为《新版墨竹要述》、《新版墨兰说》。第二次出版只是将首版的图片扫描,开本放大继续沿用黑白版印刷,主要原因是:以为步骤图原作业已散失,实属无奈之举。但这两本教材成为了首部被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确认为课本类的经典教材,是中国画系基础课程必备课程教本,2017年被评为“十二五浙江省高等院校优秀教材”。

2025年,为第三次出版,其最大的契机是;寻找到了散失多年近百张《墨兰说》步骤图,为全彩印刷创造了条件。

《墨竹要述》、《墨兰说》的开本历经16开到8开到大8开,从黑白胶版到现在全彩印刷,前后整整四十年。此次由河北美术出版社统一出版,开本为大八开,全彩版印刷,书名为《卢坤峰墨竹要述》、《卢坤峰墨兰说》。《卢坤峰墨竹要述》印张数从最初的6.5增至38印张;《卢坤峰墨兰说》从7.25增至36印张。

本次出版增补了大量历代和个人赏析作品,每幅步骤图都配以图注,并对文字重新进行了六次再校。图片拍摄工作一共三次,从拍摄到后背扫描再到拍摄,反复比较,精益求精。在版式设计、印前印后处理上,雅昌运用了数字化高科技技术手段,完美提升了印刷质量。尤其要指出的是:当年《墨竹要述》画面图片印刷非常小,且很多原作都已散失,此次雅昌利用先进的技术和修图手段,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尽其所能还原了原作的风貌,对此表示由衷感谢!

此次从拍摄、排版、文字校对、图片校色、制版印刷历时三年,书籍装帧从最初的极简装到2014年的简装再到如今的精装,印张数大幅增加,这都凝结了所有参与者的心血和智慧,对此一并表示感谢!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eg/202506/18289b4b375c5087de4fdca0d9f364fa.jpe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eg/202506/6922bbb02f79228a7a4ffe08a60c8ca3.jpe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eg/202506/4238acfb57f0a4337c2b88c0f4c22743.jpeg

《墨兰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eg/202506/f607890675e302eb34e11b577322a040.jpeg

1991年版《墨兰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eg/202506/9e25dcaef6d409242a20f03880375358.jpeg

2014年版《新版墨兰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eg/202506/70d6b40d540be2a56eac8e8babeef316.jpeg

原书分兰花的历史地位、兰花的品种、品格和生活习性、画兰的传统和主要画家、如何学习墨兰、题款和印章五个部分,是卢坤峰先生对中国绘画墨兰一科历史和技法的实践与研究重大成果。

此著作的文字稿从一九八四年三月初稿至一九八五年七月定稿,一九八七年七月重校,一九九零年一月再校,一九九一年十一月安徽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前后经历八年之久。

《墨兰说》原书

“结  语”

最后应该着重指出的是创新问题。不论什么时代和什么画种,艺术既要发展就要创新,水墨兰蕙也不例外。正因为历代人才辈出,代代有创新和发展,所以才能有今天的光辉成就。因循守旧,思想僵化,是搞不出什么名堂来的。我们学习传统和深入生活都是为了创新。立足于传统和生活两个方面所进行的创新,走的是传统的道路。在师古人又师造化的基础上,再去吸收外来文化的长处所进行的创新,则是另一条新的道路,这两条道路都是正确的,关键在于有没有决心走下去。

这本书上所讲的内容,不过是本人对传统绘画的一点体会,仅供读者初学时参考。书中所用的插图,有新的也有旧的,插图中的文字虽然有涉及画法之处,但衹是一鳞半爪,不能说明问题,应以书中的文字为准。限于作者的水平,错误在所难免,望专家与读者批评指正。

在本书写作过程中,承浙江图书馆大力协助,也参考过当今不少书籍和杂志,在此一并致谢!

一九八四年三月初稿

一九八五年七月定稿

一九八七年七月重校

一九九〇年一月再校

卢坤峰于浙江美术学院

《墨竹要述》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eg/202506/d249cccac48654c18743a2726f7cd911.jpe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eg/202506/3f8c0aac67e5cb00a9344d801243a51b.jpeg

1985年第1版《墨竹要述》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eg/202506/eee3c6dbe8a2c8bdad01a9ce6d370ba3.jpeg

2014年版《墨竹要述》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eg/202506/d327866f8ff0359ee5afcb412e4dc048.jpeg

原书分引言、怎样学习画墨竹(熟悉对象、熟悉前人的画法——借鉴传统、墨竹画法:1.关于画竿法;2.mo关于画竹节法;3.关于画枝法;4.关于画叶法;5.关于画笋法;6.关于画雪竹)、结语、附:有关墨竹画家简介等部分,是卢坤峰先生对中国绘画中墨竹一科历史和技法的实践与研究重大成果。

《墨竹要述》原书

“引  言”

中国画中的墨竹,其历史之悠久、艺术之高超是早为世界艺坛所公认的了。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群众文化水平的提高,喜欢墨竹画和想学画墨竹的人越来越多了。但有关墨竹技法的专门书籍却不易见到,而且由于古籍多文言,不大易懂,或有文无画,或有画无文,总之,给初学者带来不少困难。我收到过不少青年人的来信,不知该如何答复是好,因为他们所提的问题,往往不是几句话可以讲清楚的,因此,我就有了写这本书的想法。

中国墨竹画的鼻祖,应该推北宋时的文同(字与可)。他的墨竹作品现在还可以看到,他的理论和技法代代相传,一直影响到现在。可惜文同本人并没有“竹谱”之类的书籍流传下来,见诸文字的都是后人传他的法。在这些后人中,最有系统性、最有影响的要算元代的李息斋了。李息斋有《竹谱详录》七卷(《永乐大典》称十卷,内容都是六个部分,基本相同)传世,详细叙述了竹子的种类和画竹的技法。李氏自称他的法是来自文同(也有来自五代李坡的,是青绿设色,不在此例)。明清之后的竹谱和有关文章虽然不少,如汪之元的《墨竹指》、蒋和的《写竹杂记》、李景黄的《李似山墨竹谱》、诸升的《青在堂竹谱》以及《十竹斋》和《芥子园画谱》中的竹谱部分等等,其基本内容皆不出李息斋《竹谱详录》的范围,其中还有不少是简化和转抄李息斋的东西。古法当然可以沿用,可惜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以讹传讹的地方也是有的,这就直接影响后人的学习。本人在这些方面也曾作过考察,想在书中刍谈一下,以期“千虑一得”之效,能有利于这一门学科的发展,这是我写这本书的第二个想法。

本书介绍画竹技法力求图文并茂,简明通俗。本人作步骤图六十六幅,另选用历代名家优秀作品七十余件,由于现代印刷术的进步,我想笔墨效果一定会看得比较清楚,学习起来比过去的木版本要方便多了。当然,关键还在于书本身的内容和质量,限于本人的水平,其中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谨望读者予以指正。

内页欣赏

《墨兰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eg/202506/dbc72b72ff55a3cdff4830db771ee893.jpe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eg/202506/d666ca0e9d29cf4ed224a55cd7ed3f28.jpe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eg/202506/1690de781de9bf13748c1ee32a5552df.jpe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eg/202506/82e7ea1154dfabc0f6ae02a84ec08984.jpe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eg/202506/719c3e721741c76aa04f581f773ba3c1.jpe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eg/202506/7d25050434f6f11699b75c2cf6f186d6.jpe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eg/202506/09b828856b472b55824321adfb61e712.jpe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eg/202506/b3ed20bb3983dc30e723b41a2def1a3f.jpe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eg/202506/44370874e8252ccfe1a689d7d0282fac.jpeg

《墨竹要述》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eg/202506/8549f07027d0aa187ccaac708e6cd772.jpe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eg/202506/9f7a09038c028bcccbc0f86fb993434c.jpe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eg/202506/b230abd4172540864626890210141ad1.jpe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eg/202506/c18e468e7885a6a79e1ce962a0340771.jpe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eg/202506/c69a75d4d81ee4ce8ccb4d604ac3268a.jpe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eg/202506/92bf2154962c3422bbe4ef9b5f07cf31.jpe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eg/202506/f5b95f5d437d18732775ec71f81aced5.jpe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eg/202506/8d9900aa1d1a062ab37922c0e197ea7d.jpe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eg/202506/8cae1e297585130919d2803b3e11424f.jpe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eg/202506/51d29963f603fc6ba0bb1e63d0e972b4.jpe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eg/202506/023f41c44a4eae2cd214ebebbc49e794.jpe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eg/202506/621a193aedce8fc02e6a8368f070fadd.jpe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eg/202506/ef148cf497c05b4578eca83b07b67238.jpeg

卢坤峰先生原章钤印本

点此链接(预售一套九折)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6/2567c4e865daffea325712e7f74e374e.jpg

​(购书可扫码咨询)

(责任编辑:罗亚坤)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