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芒种|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2025-06-05 18:02:24 未知

忙有所获,种有所得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6/ba56da7b2e78f9517d0508c98dcb84fa.png

李守白-海派剪纸-《哈尼族》2019年

每年芒种时节(6月5日至7日),正值仲夏伊始,麦浪翻涌,稻苗新插,农人迎来“连收带种”的繁忙时刻。而这一节气与高考的相遇,更赋予了“耕耘”与“收获”双重意蕴——既是对十二载寒窗的检验,亦是人生新阶段的序章。

正如陆游笔下“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的蓬勃景象,高考恰似一场盛夏的播种,以笔墨为犁,耕耘理想的土壤。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6/ef98460d9ae119d0fcb7c333fdd2ada8.png

李守白-海派重彩-《荷塘趣事》2011年

芒种之名,源于“有芒之谷可稼种”,此时小麦成熟待收,农人需抢抓晴好天气完成收割。高考亦如一场“丰收战役”,考生十余年的积累在此刻凝结成答卷上的笔墨。

古人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备考岁月中的每一份坚持,皆如麦穗灌浆般沉淀为知识的厚度。白居易在《观刈麦》中描绘的“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恰似学子们披星戴月、挥汗如雨的求学之路。

而芒种时节的“三候”——螳螂破茧、伯劳始鸣、反舌噤声,亦暗喻高考前夕的沉淀:褪去浮躁,以专注之心迎接挑战。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6/134cbc1d8560d45d9d0760bb3c202e30.png

芒种不仅是收获的节点,更是新生的开始。农谚云:“栽秧割麦两头忙”,收割之后需立即插秧,方能在秋日迎来另一片金黄。高考亦如此——它既是阶段性终点,亦是人生新程的起点。

《周易》有言:“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高考放榜后,无论结果如何,皆需以芒种“连收带种”的智慧面对未来:或进入高等学府深造,或踏入社会历练,皆是播种新生的契机。

正如皖南安苗仪式中,人们以新麦面塑祈福丰收,高考学子亦可心怀“种瓜得瓜”的信念,在人生的沃土上继续耕耘。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6/4dea735da85b153c0443707121c9cb92.png

南方芒种有煮青梅的习俗,酸涩的梅子经糖盐浸润后化为甘醇。

这恰似高考备考:苦读的艰辛终将沉淀为成长的回甘。考生可效仿古人“青梅煮酒论英雄”的豁达,在压力中品味坚持的意义。

《红楼梦》中记载的芒种送花神仪式,寄托着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今日学子亦可于考前焚香静思,感恩师长亲友的陪伴,以澄明之心赴考。

皖南农人以彩面捏制五谷祭祀,祈求风调雨顺。高考前夕,家长可为孩子备一碗“荷叶粥”或“苦瓜羹”,既清热解暑,亦寓意“苦尽甘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6/114fad842f3759d4297915e64e3b579d.png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陆游的诗句道出了节气与奋斗的共鸣。高考虽如芒种般酷热紧张,却也是青春最滚烫的注脚。

在这里,祝愿每位考生:

如麦穗般谦逊:成绩揭晓后,无论丰歉,皆能坦然接纳;

如秧苗般坚韧:未来求学路上,风雨无阻,向阳而生;

如节气般从容:把握当下,静待时光的馈赠。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6/1d6aedd06d65cf58319ce32715a8333f.png

芒种与高考的相遇,是古老农耕文明与现代人生仪式的奇妙共振。

愿你我皆能在这片时光的沃土上,播下希望,收获成长,让每一个“芒种”都成为生命拔节的回响。

《咏廿四气诗·芒种五月节》

【唐】元稹

芒种看今日,螳螂应节生。

彤云高下影,鴳鸟往来声。

渌沼莲花放,炎风暑雨情。

相逢问蚕麦,幸得称人情。

艺术家李守白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506/467db2582ab95e0673a67a9b14b5a1f2.jpeg

​李守白,1962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上虞。当代重彩画家,海派剪纸艺术大师。现为中国民协剪纸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上海华东师大、上海工艺美院客座教授。“非遗”海派剪纸代表性传承人。作品先后在国内外多地举办展会和参展;摘取包括中国文化部“文化遗产日奖”、中国文联民间文艺“山花奖”等在内的10多个金奖;被世界多国机构和私人收藏家收藏。

(责任编辑:罗亚坤)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