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论风景画艺术的发展历程

2025-06-11 13:59:19 未知

文/罗贻

人类赖以繁衍生息的自然界真是气象万千,其间,不仅有太古洪荒时期由于地壳运动、板块挤压而形成的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山峦绝壁和许多充满神秘色彩的江河湖泊,而且自然界还生活着物种繁多的花鸟鱼虫、飞禽走兽,田间仟陌生长出各种庄稼,高山丘陵生长着繁茂的森林草木,到处是一派“万物霜天竞自由”的勃勃生机。人们在叹服和敬畏神秘自然力的鬼斧神工的同时,不得不为这些优美、神奇的自然界景色所吸引,甚至陶醉到流连忘返。于是,当原始人类拿起彩色石块或烧过的树枝在栖身的洞窟或泥巴做的器皿上,记录下他们最原始的劳动场面和狩猎可供生存的动物时,也会画下简单的自然景物。这充分反映了人类对大自然的亲近感与敬仰的心情。当原始人类进化到现代人之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绘画艺术出现了,人类的那种表现大自然的神奇美丽、歌颂自然生命力量的愿望得以在绘画这块园地尽情地驰骋自己的艺术才华,甚至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这是任何人为的势力所无法控制的,绘画艺术中的风景顺理成章就此诞生了。史载,战国时期在我国和古埃及以及两河流域就已出现描绘自然景物的图像,而作为独立画种的中国山水画正式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距今应有1500年左右的历史。

欧洲风景画,顾名思义是以大自然的景色和市镇风光为主要描绘对象的绘画,画家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景色的感受或追求某种个人的审美情趣,有时也在画中加进一些人物活动和飞禽走兽,使之构成某种整体的艺术境界。风景画按所使用的不同颜料和底子物质材料,又可区分为素描、水彩、水粉(西方叫tempera 译为丹培拉)和油画风景画。本文主要探索和研究油画风景画。

风景画以牧歌式的质朴无华、田园诗般的抒情优美、引人人胜的风景,赢得了不分国界、不分肤色,不同历史文化传统的世界人民的赞赏和喜爱。观赏优秀的风景画,可令人仿佛闻到大地泥土的芳香,听到牧场牛马的欢叫,领略到大自然中的阳光、色彩与水汽的交融变换,体味到自然界万物霜天竞自由的勃勃生机,甚至可以体验到画家对自然,对生活或对社会的悲与喜、欢乐与忧伤的情绪“…从而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激发起对大自然、对生活的无限怀念和遐想。对于那些充满浓郁民族特色的风景画更能令他乡游子产生思念家乡,怀念故国的情怀,何人不起故园情!欧洲风景画脱胎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人物画,期间经历了200余年的渐变过程。从圣像画、祭坛画中作为背景的点缀,用以填补人物周围的空白,继而发展到人物与自然景色相互衬托,再进到以自然景色为主、人物为辅,最终脱胎换骨成纯粹的风景画。在演变的历程中,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许多优秀的画家,以他们的大胆实践和孜孜不倦的求知精神与科学态度,为风景画的诞生起到了探索者的角色,无论是绘画理论或是个人的绘画实践都为风景画的形成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中,乔托最先改革中世纪圣像画单一程式化的背景,首先把自然界的景物画到圣像画的背景中。从而启动了风景画的进程。马萨乔和曼坦尼亚等画家探索科学的透视原理并运用于所画的圣像画的人物背景中。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三杰”之一的达·芬奇,不仅完善和发展了前人的透视理论而且提出了色彩透视和空间透视的原理,他的《绘画论》还系统地论述了如何观察、理解和表现大自然的景色。此外,弗兰西斯卡、吉兰达约和普提切利等一批画家相继把透视原理揉进自己的作品中,使圣像画中作为人物背景的自然景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表现技法。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的伟大画家乔尔乔涅加速了风景画形成的进程,他吸取了前辈和同代画家描绘人物画背景自然景色的成果并加以发挥,创造出欧洲第一幅比较完美的风景画,画中人物处于画幅的次要位置,使之从属于自然景物,改变了以往人物为主、自然景物为辅的状况。与此同时,地处中欧的德国文艺复兴时期多瑙河画派的主要画家阿尔特多费尔也打破已往惯例,首先创作了以风景为主题的绘画,被认为是欧洲最早的风景画家。

欧洲文艺复兴后期的尼德兰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既远离几大政治势力的统治中心又处在通衢要道,商业经济远比其他地区兴旺发达。人们的思想比较自由,视野比较开阔,政权和教廷的控制与欧洲其他地区相比较为宽松,这就给世俗美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画家能潜心研究风景画的表现技巧和艺术处理手法,在表现大自然的整体性和多样性方面进行各种探索,对光线和色调的表现以及空间处理都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先后出现了帕蒂尼尔、胡斯、海亨特·圣杨斯、霍延以及雷斯达尔等大批优秀的风景画家,他们的作品或气势宏伟或沉着含蓄,或重视理性或充满幻想。

17世纪荷兰精美的架上画盛行,使绘画作品开始成为商品与其他物品一样进入了市场,画家可以根据订货按货主的要求作画,这就造就了一大批专门以画风景画为生的画家,并以他们的艺术成就使风景画在社会上产生了整体的社会影响力。这些反映画家对大自然新认知的风景画,为人们普遍接受,堂而皇之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中。风景画正式完成了发展的进程,从人物画中完全脱离成为一个新的画种。

在风景画发展的进程中,法国的风景画,尤其是英国的水彩风景有力地推动了欧洲风景画的发展,并对19世纪风景画的繁荣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8世纪以后英国首先进行了工业革命,随之波及欧洲大陆,资产阶级逐渐在欧洲各国成为社会的中坚、加上现代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人本主义和实证主义的哲学思想,使社会的主导思想和审美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变化。打破传统束缚、敢于标新立异、追求新鲜事物和个性表现,在文学艺术领域成了一种时尚,由此产生出各种各样的艺术思潮。僵化了的学院派艺术不再主宰欧洲画坛,“到自然中去”、返璞归真、以科学的感知重新认识大自然,逐渐成了欧洲风景画家的共识。风景画得以空前的繁荣进入百花争艳的鼎盛时期。

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实际上也是风景画,只不过不使用“风景画”这个词。它比欧洲风景画早一千多年就形成了独立的画种,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早就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它形成伊始就有了自己的绘画理论,如宗炳的《画山水序》(5世纪前),王微的《叙画》(5世纪中叶)以及谢赫的《画品》(6世纪初),这些画论对中国山水画的创作和理论探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山水画之所以如此兴盛甚至影响到与中国接壤的周边国家,它得益于中国古老的“天人合一”的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与顺应自然的哲学思想及中我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在明末清初的时候,西方的传教士到中国传教,带进了欧洲的圣像画,在当时的国画界引起了轩然大波,群起责难,认为这些圣像画¥“虽工亦匠,不人画品”。20世纪初中国一些赴欧洲、美国和日本学习油画的留学生带回了风景画,与此同时在香港、澳门和广州也有一些欧洲画家在画油画风景,稍后,上海还出现了一些画水彩风景的画家。至此欧洲的风景画算是正式引进中国。然而在当时文化封闭、经济落后的中国不仅风景画甚至油画人物画皆曲高和寡,社会上了解和欣赏它的人群仅局限在知识界,发展阻力大,一些画家不得不改画国画或做教书匠。新中国成立后在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方针指导下提倡革命的历史画和主题性的人物画,尤其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美术界步当时苏联美术界的后尘,大批特批法国印象派的绘画,完全否定印象派对欧洲现代油画的发展,尤其是对风景画发展的历史功绩。中国风景画的发展遭受了严重的挫折,当时在高等美术院校任教的画家,有一段时间不得不改画他们并不擅长的人物画。风景画至此被打入另册。改革开放后,欧洲各国的油画风景画原作纷纷来华展出,人们在展览会上亲身领略到这些油画风景的纯朴自然、引人入胜的艺术真实感,随后外国的和港澳台的画商也来中国内地大量收购油画,油画风景画一下子身价百倍,众多画家不管有没有在自然界写生的经验,一时间都画起了油画风景画,甚至连一些业余画家凭借几张彩色风景照片也画起了油画风景画,这类风景画整体色调既不协调也缺乏大气感和空间感,更谈不上什么诗情画意,充其量只是一幅放大了的彩色照片而已。这是对油画风景画的亵渎,也是另一种轻视风景画的表现,似乎画风景画不需要绘画基本功训练,不需要研究和掌握色彩规律,尤其是在自然界外光的写生训练上,不需要提高文化修养就能够画好油画风景画。

反映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美学思想的传统山水画,浩如烟海,而且理论著述既系统又丰富,其中不少可以为现代的风景画家所借鉴。既然欧洲的画家在19世纪末,当油画的发展从艺术到技法很难超越前人的时候,他们中的不少人把目光盯上了东方艺术,从日本的浮士绘和中国的传统工艺品中寻求灵感并且取得了成功;作为掌握了欧洲油画技巧的中国画家,尤其是风景画家更应该从中国传统山水画丰富的遗产中寻求艺术上的支持,因为他们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相信经过他们不懈的努力,定能产生出具有中国气派并融汇欧洲油画技巧的当代油画风景画。现实生活中水和油可以在藏族酥油桶里被打成酥油茶。那么艺术上的“中西融合”也完全是可能的,现在的问题是少争论、多实践,让画家在宽松的氛围中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艺术独创能力。我很欣赏赵无极先生的油蘑,似抽象又似乎有些具象,技法上是西方的,但从画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我们传统文化的底蕴,感受到东方人的审美情趣,这难道不是很有力的证明吗?

本人有幸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被派往国外学过几年油画风景画,接受过欧洲风景画家的训练,在布拉格的国家画廊和一些不定期的画展以及街头营业性的大小画廊里亲眼观赏过各种流派和风格的油画风景画;60年代回国后一直从事高等美术教育,亲身经历过中国油画发展过程中的风风雨雨和辛酸苦辣。是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散了风景画家头上的阴霾,中国的风景画终于昂首阔步地登上了画坛,从人物画中争得一席之地,同时,油画风景画开始进入普通百姓家的客厅。然而油画风景画毕竟是外来的一种艺术门类,被介绍到我国的时间很短暂,对这门艺术如何在我国健康发展还有待画家去探索和实践。当今我国一些高等美术院校的油画专业开设了油画风景写生课程,安排了一定的风景画作业,但毕竟教学课时少,加之教员的经验也相对薄弱,因此风景画课程往往流于形式,收效甚微。而欧洲早在19世纪下半叶,各国的高等美术院校大多设有风景画工作室,聘任社会上有成就的风景画家执教,同时他们有一套专门训练风景画家的教学计划。要想把我国的油画风景画水平再提高一步,有必要研究和探索当今油画风景画的发展道路,使之既保持欧洲油画绘画语言的特色,又能适应我国人民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情趣,并能表达我们的民族精神,从而形成反映时代风貌并有中国气派的风景画。我愿将这几年在探索和研究过程中的点滴经验和心得体会,介绍给有志于风景画创作的年轻朋友,当然我的主观愿望是否合时宜,有待于同行画家和年轻朋友去评说。

[作者简介]罗贻,原中央民族学院美术系系主任。

(责任编辑:罗亚坤)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