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宋明远与中国海洋画的美学建构及时代意义

2025-06-12 15:05:53 茄盈 

文/茄盈

中国当代美术发展的宏大叙事中,宋明远先生以其开创性的艺术实践,在传统中国画的原野上开辟出“海洋画”新领域。这位从版画、年画起步,最终在中国海洋画领域开宗立派的艺术大家,其创作轨迹恰如一条奔流入海的江河,在漫长的艺术跋涉中不断拓宽河道,最终汇入无垠的蔚蓝。本文将从艺术本体的革新、文化精神的传承以及时代价值的彰显几个维度,深入剖析宋明远艺术创作的美学贡献。

一、笔墨新境的开拓者

宋明远对海洋画科的建构,首先体现在绘画语言的革命性突破上。传统中国画中,水元素多作为山体的点缀而存在,所谓“山以水为血脉”(宋·郭熙《林泉高致》),水始终处于从属地位。宋明远以惊人的艺术胆识,将这一延续千年的传统格局彻底扭转,开创了“以水为主,山为点缀”的全新绘画范式,实现了从陆地视角到海洋视角的根本转变。传统山水画追求“可游可居”的静态意境,而海洋画则表现“变动不居”的动态美感,这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革命性意义。

在技法层面,他创造性地发展出“宋氏礁石皴"”与“宋氏浪涛皴”“宋氏水法”体系。“长线勾勒其形,短线、斜线皴擦其质”的礁石表现技法,既承续了传统皴法的笔墨意趣,又精准捕捉了海蚀岩的独特质感。观其《海角》系列作品,嶙峋的礁石在长短线条的交织中呈现出惊人的立体感,仿佛能触摸到岩石被海水侵蚀的沧桑肌理。宋氏水法“一水多法首没骨,一笔三色远及天。积墨慎托留白浪,澎湃大潮心海间。”其要义在于,以传统的没骨法为主,兼以一笔三色、留白、积墨等方法,通过墨色的浓淡变化,表现出海水的体积感、层次感、透明感与空间感等,营造出海洋波涛汹涌、沧茫浩瀚的深远意境,重要的是最后一定呈现的是艺术家的心海,达到人海合一、与海共鸣的境界。通过“宋氏浪涛皴”表现浪花的飞溅,利用“宿墨积染”刻画涡流的深邃,“宋氏水法”与“宋氏浪涛皴”合力使用,突破了传统笔墨程式,是建立在对水墨材料特性深刻理解基础上的语言革新,是对传统笔墨语言的创造性发展。

二、海洋画科的建构者

宋明远的卓越之处不仅在于个人艺术风格的探索,更在于其系统的画科建构工作。他通过三个方面的努力,使海洋画从个人创作发展为独立画科。

其一,技法体系的总结与理论框架的构建。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宋明远海水画谱》,将宋明远个人创作经验上升为可教授、可传承的知识体系。该书由海水动态构成和海水动态形式两大部分组成,共500图,以谱系形式呈现,意在构建起海洋画技法体系与理论体系,为后人学习提供借鉴。同时,宋明远组织海洋画派举办过十一届学术研讨会,开展多维度理论研究。从技法提炼到历史梳理,从美学分析到跨学科研究,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与技法支撑。

其二,人才梯队的培养。通过海洋画进高校、开设海洋画高研班、画派同仁传帮带等举措,构建老中青三代的人才培养体系。特别是注重传统笔墨传承与当代观念培养的平衡,确保了画派的可持续发展。

其三,传播平台的搭建。通过举办海洋画派的专题画展、利用海洋画派沧海颂公众号以及倡导个人自媒体建设等,多维构建从专业到大众、从艺术家个体到全社会的立体传播网络。展览足迹遍布国内多个城市,极大提升了海洋画的社会影响力。

三、文化精神的传承者

宋明远的艺术创造,绝非仅是题材与技法的革新,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延续与拓展。他的海洋画作品,既延续了中国传统美学“澄怀观道”的精神追求,又赋予了这一传统以新的时代内涵。

在审美意境上,宋明远成功将传统山水画的“三远法”转化为海洋画的“三阔法”:水平方向的开阔表现海洋的广袤无垠,纵深方向的辽阔展现海洋的深邃神秘,时间向度的奔阔彰显海洋的永恒流动。这种意境的营造,在宋明远的海洋画的作品中得到完美体现。近景的惊涛骇浪以浓墨重彩表现,中景的海面通过渐变的墨色延伸,远景则融入若有若无的天际线,构成一幅幅气势恢宏的海洋交响。

在审美观念上,他的海洋画超越了单纯的物象再现,成为时代精神的视觉隐喻。其海洋画作品中汹涌的波涛,象征着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浩瀚的海面则寄托着民族复兴的宏大愿景,等等。这种将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的创作理念,拓展了中国画的精神维度。

在文化象征层面,宋明远笔下的海洋承载着丰富的哲学思考。平静的海面体现“静水深流”的东方智慧,汹涌的波涛象征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浩瀚的洋面则寄托着“天人合一”的生态理想。

他的巨制《丝绸之路从远古走来》三长卷系列,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记忆与当代海洋强国建设的时代主题巧妙融合,使海洋成为连接古今的文化媒介。

尤为可贵的是,宋明远对海洋文化的挖掘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建立在扎实的写生基础上。他长期深入沿海地区,观察不同海域、不同季节、不同时段的海水变化,积累了数以千计的写生稿。这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态度,使其作品既具有科学的精确性,又不失艺术的感染力。

四、时代价值的彰显者

宋明远的艺术成就,更体现在其对时代精神的敏锐把握与艺术呈现上。他的三次重要转型——从版画到年画再到海洋画,恰与中国社会从政治建设到经济建设再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进程相呼应。长期以来,中国艺术中的海洋题材处于边缘地位。宋明远通过系统的创作与推广,使海洋成为重要的艺术表现对象,促进了海洋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宋明远探索了传统艺术的现代转型路径。海洋画派既坚守传统笔墨精神,又融入现代视觉经验,创造出兼具民族特色与时代气息的艺术语言,为中国画的当代发展提供了成功范例。在海洋画派的创立过程中,宋明远展现出非凡的文化自觉。2002年,他在新加坡创办南洋画院,成立海洋画派,为海洋画派搭建国际平台;2003年回国后,相继成立北京狮城南洋画院,成立中国海洋画家协会和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画派研究分会等专业机构,2024年发起成立心海慈航·宋明远艺术公益基金,2025年成立宋明远海洋艺术研究院,全面深入推进海洋画派发展壮大。已举办11届独属海洋画派的“沧海颂·中国海洋画作品展”,使海洋画从个人创作扩展为群体实践。这种系统性的流派建设,体现了一位成熟艺术家的历史担当。

在创作主题上,宋明远的作品紧扣时代脉搏。《大洋新乐章》三部曲描绘“一带一路”建设的壮阔图景,《向海图强》表达悍卫祖国海疆、人民海军向海图强的时代精神。《大海依旧在那儿 中国永远在这儿》表现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海洋强国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这些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承担着记录时代、引领风尚的文化功能。2017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宋明远》,使宋明远的海洋画作品以卓越的学术性和思想性站向海洋画艺术新高峰。

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宋明远将海洋画创作与美育普及紧密结合。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茶余饭后话沧海》《儿童海洋简笔画》培养人民群众和青少年的海洋意识;设立的“心海慈航”艺术基金,普惠大众,反哺人民。这种将个人艺术探索转化为公共文化资源的做法,彰显了人民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

他将个人艺术探索与社会责任相结合的实践,重新定义了艺术家在社会中的角色。这种艺术观念对当代艺术创作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结语:蔚蓝画卷的永恒价值

回望宋明远先生的艺术征程,我们看到了一位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如何在传统的根基上开创新的艺术天地。他以七十余载的不懈探索,将中国画的表现领域拓展至浩瀚海洋,构建起完整的海洋画科理论体系与技法体系;他以海纳百川的胸怀,融汇中西艺术精华,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表现海洋的水墨语言;他以艺术家的敏感与担当,记录时代变迁,传播海洋文化。

在中国绘画史上,宋明远的贡献不仅在于开创了一个新画派,更在于他提供了一种传统艺术现代转型的成功范式——既坚守笔墨精神,又勇于创新突破;既扎根民族文化,又放眼世界潮流;既追求艺术高度,又不忘社会责任。这种创作理念与实践,对于当代中国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如今,年届耄耋的宋明远仍笔耕不辍,继续在蔚蓝的艺术海洋中探索前行。他的艺术人生,恰如那永不停息的海浪,在时代的岸边激荡出永恒的回响。

内容来源于《中国书画》总第268期刊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6/0dcfe70689bd2b208d40d917c68bee0e.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6/bb6ad0b92aca23470e7791227032166d.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6/1b9574651ab817931d1a3e4e09e4e03b.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6/0418bf7f63202e53dfdfbc554fd24c27.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6/8d24b0e2c496834b4a1dc211af5ccf72.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6/eb34e086f5eec9e196d9832b5bdd084c.jpg

(责任编辑:罗亚坤)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