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新安派衍罗积叶——记我与罗积叶先生的两面之缘

2025-06-17 14:58:47 未知

作者:陈克年  

前几天,我在家中整理资料,居然翻出多封罗积叶先生给我的信札和画作,有山水、花鸟,还有难得一见的人物。信札既有毛笔也有签字笔,满纸才情,洋洋洒洒,既有对艺术的看法,也有人生的感悟。其中一封信中四次邀请我到他家中作客,真诚如斯,令我感动不已。如今,罗先生已去世8年,但在我看到这些作品时,除了对他英年早逝的惋惜,也让我在心底永远珍藏着一份情谊!

罗积叶先生是林散之老人生前非常欣赏的一位高足。特殊期间,林散之先生被“贬”到和县,这里虽然是林老的故乡,但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岁月里,所有人的正常生活都被打乱,没有尊严,更不能有思想。作为林散之这样一位文人和艺术家,他的内心是极其丰富的,他需要表达和倾诉,除了笔墨纸砚,当然还要有倾听的对象。但那样的环境,有谁敢接近?年轻的罗积叶就在这种情况下成了他的学生。一方面,罗积叶自小经历了很多苦难,在那个时代,他政治上是没有任何问题。另一个方面,他虽然没有老师指导,却已经自学书画有年,而且有着不错的基础和感觉,特别是林老看到他临摹黄宾虹的山水,水墨交融,极显天赋。黄宾虹是自己的恩师,自己的山水也基本是走老师这一传统路子,所以林散之对这个学生有着特殊的感情和厚爱。一有时间和机会,林老就和他谈画理、作示范。后来看到罗积叶在绘画上一日千里的进步,林老自然高兴,并题写了“新安派衍”给予嘉许和充分肯定。因了林老的教诲和自己的不懈努力,罗积叶画艺大进,声誉日隆。他的作品先后被中国国家图书馆、新华社等单位和收藏家收藏,并有多种画集和理论文集出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光明日报》、《安徽日报》、《新华日报》、台湾《新时代》等海内外几十家报刊曾评论其艺术风格与成就。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当兵到部队时间不久,在南空后勤部政治部电影组当放映员。一天中午,我刚吃完饭回到宿舍,忽然接到同乡战友孙鸿志的电话,说画家罗积叶先生在他们那里,让我过去玩。因为我也自小就喜欢书画,所以到部队后就分配到电影组当了放映员。其实,因为我们老家离得很近,罗积叶先生是和县人,而我是含山人,这两个毗邻的县曾经是一个县,所以,我们也可以算是同乡了,当然,年龄上他比长一辈。入伍前,我就曾经在我们县文化馆看到过他的山水画。那时,他的传奇经历和画作在安徽画坛已是有着很大的影响了,所以,内心对他是非常尊敬的。没想到,初见到他,他就很客气地和我打招呼,没有一丝一毫大画家的架子。他个子不高,饱满的天庭为他增添了一种艺术家特有的气质,也许是出于教师的职业习惯,他不紧不慢的话语和谦和的笑容里又充满着一种自信的风度。他谈到了自己年轻时为学画吃了很多苦,幸运是得到了林散之的亲自点拨。在谈到他在北京几位得意的学生时,更是充满了一种欣慰与期待。临别时,他送我一份介绍他绘画艺术的小折页,客气地邀请我去他家作客。这次短暂地见面,让我对他多了一份了解:一是他有思想,他对艺术的认识既有感性的东西,也有理性的分析,从来不是人云亦云;二是他很刻苦,读书和画画一直是他日常生活的一种常态,即使是在有了很大成绩后,依然学习不缀;三是他非常重感情,他内心有着一种深深的感恩情绪,对于年轻人又有着一种非常真诚的情谊和厚爱。

不久,年轻的我冒然根据他的资料和自己对他的理解,写了一篇文章寄到了《安徽日报》,当报社编辑请他提供一幅作品图片和文章在报纸上同时刊发时,他非常客气地赠画给我表示感谢。从此,我们的联系就渐渐地多了起来。那时,没有手机和电子邮件,联系都是书信往来,有时,我取得一点成绩,或者是遇到什么事情,都会在信中说到,他也都是有信必回。到了新年,他还会亲自用自己的画作图片制作贺卡寄来,表示祝福与问候,让我很是感动。后来,我还多次遵嘱给他刻过印章,包括他后来经常用的一方斋号印“耕云斋”即是这期间所刻。

2000年4月22日,和县一位战友结婚,邀请我们南京的一批战友前往作客。于是,我专门抽空前往位于和县师范校园内的耕云斋拜访。在他并不是太宽大的书房兼画室里,两面书柜里全是书,一抬头,便可见一幅他的恩师林散之老人晚年创作时的黑白照片。说到林老,他是满含深情,他说,把恩师照片奉在画室,就是要激励自己不断前行,不辱师门。后来,他提议我给他写幅书法,他给我画幅画作纪念。我说没有带印章,他笑着说:“你书法写得这么好,出门怎么不带印章呀?”于是,我只得按照他的要求写字,他找了一方石头让我当场刻印钤上。他也当场给我作画,只见他信笔挥洒,仔细勾勒,不一会,一幅生机盎然的花鸟就完成了。画完后,一高兴,他又取出好几幅旧作让我看,既有山水,也有人物和花鸟,我真的有些兴奋不已。他的画,我看过不少,以山水为主,但是眼前的山水,既弱化了黄氏山水中线条的主导地位,已经明显有别于他先前作品对于皖南山水具体形象的描绘,却有了一种苍茫与混沌的诗意,在看似乱笔纷披的点厾里,有着画家强烈的生命意识和自我突破,充满着勃勃生机,云蒸霞蔚,气象万千!他已经开始变法了!我们看得高兴,谈得也很高兴,直到天色将晚,我们才意犹未尽地话别。

没有想到的是,后来我们就再没有见面。2003年8月的一天,我突然听和县一个朋友说,罗积叶先生也有受“非典”影响的因素,已经因病在6月份去世了。听到这个消息,我真的非常意外,内心实在有些遗憾,一是没有能在他去世时送他一程。再者,他正在变法啊,他应该能画得更好啊,那个曾经充满自信与活力的手难道真的就无法再提画笔了?几年后的一天,当他的遗作展在江苏省美术馆展出时,我也专程前往参观。在展厅,很多专家不仅对他的画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也为他的英年早逝表示深深惋惜!

睹物思人,我后来还曾作俚语纪念:“新安派衍已成峰,万壑千山烟几重。乱笔纷披云水里,溪声晚籁涧淙淙。”这首诗,已经收入我2011年初出版的诗集《大明庐吟稿》,也权作我对先生和情谊的纪念罢。

(刊于《书法报》2011年7月27日)

陈克年,安徽含山人,南京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驻会),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诗书画印作品千余幅(首)散见《中国书法》等近百种报刊,书法先后获全国第十二届群星奖铜奖,首届沙孟海杯书法展全国奖,全军书法展一等奖,第二届江苏书法奖获奖,首届林散之奖·南京书法传媒三年展提名奖,第六届南京市政府文艺奖,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作品入选全国第八、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第二届全国行草书大展,全国第二届草书艺术大展,全国第五、六、八届楹联书法作品展,全军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优秀作品,首届王羲之奖全国书法作品展,全国第四届扇面书法艺术展,首届西狭颂全国书法大展,“廉江红橙奖”全国书法作品展,第二届平复帖杯全国书法篆刻大展,首届鉴古开今全军书法大展,中国精神·中国梦书法作品主题创作暨全国基层巡展。诗书画印入展“百年西泠·湖山流韵·西泠印社诗书画印大展”。论文入选“当代书法创作研究暨中国书法如何走向世界国际论坛”等。有诗集《大明庐吟稿》《陈克年书画艺术》多种正式出版,《中华英才》《新华日报》等多家媒体作专题报道和专栏介绍,曾为《扬子晚报》撰写专栏文章,在《江南时报》连载的专栏“图说抗疫”获得2021年度江苏省好新闻二等奖。

艺术主张:敬畏传统、滋养文心、关照时代、图写自我。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6/57169d338f4780c04b80fb22fece7635.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6/999b4f2d1abd7b155349102258bc13e7.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6/30d6168739ea5ee03c4ed756691a0d04.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6/ef20466d3e3888f14569762a67ae2df6.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6/4f17f2160e4fc72be7f83dce580df31b.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6/93847a25aed0b8e1648be0e923839deb.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6/a8084e98a323cb221c2f8edac7ddb7a7.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6/b330822b6b56bf28e09e5d96c5c496b0.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6/ae9e0f3e40fe8bf300dade4566e30c45.png

(责任编辑:胡文娇)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