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博美2025十周年春拍 | 石不能言最可人-苍林·天工之痕
2025-06-24 14:49:02 未知
北京博美2025十周年春拍
预展:6月24-25日
拍卖:6月26日
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9号)
雅昌拍卖图录APP可同步参拍,点击北京博美2025十周年春季拍卖会进入。
LOT.501
清
“擎霄峰”
英石立峰清供(原配紫檀木整雕涛水式器座)
石高 60 厘米|总高 66.5 厘米
RMB: 300,000-600,000
天然英石,不加雕琢天然成形。
石表包浆沉郁,
如同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
磨蚀润涩交织,甚为美观,
带有蜡质般的光泽。
其形如柱倚天,下瘦而上稍阔,
整体一峰峭竖特起,
有一柱擎天之状,
直入昻霄之势,意蕴苍孤,
又不乏灵动之趣,可谓是,
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挂其间,
观之仿佛飞云白浪,云海之想,
置于厅堂书房则增添文雅气息,
文人因物联想,常可驰骋文思,值得珍之。
英石产于广东省英德县英德山一带,
因地而名“英石”。
自宋代起,英石即是
文人赏用的珍玩雅设,
陆游《老学庵笔记》载:
“英州石山,
自城中入钟山,
涉锦溪,至灵泉,
乃出石处,有数家专以取石为生。
其佳者质温润苍翠,
叩之声如金玉,
然匠者颇秘之。”
由此可见,一方上好的英石,
在宋即已是不轻易示人的秘宝。
此英石硕巨,自根往上,
崎侧稍折,一派傲骨之相,
山石如此险峻劲挺,甚为少见,
瘦至如柱,或有山川滋养。
柱状之石,颇不易得,
采办之时,稍有震动,
既有断折可能,能够流传至今,
造物神奇,自有灵异呵护。
范成大《天柱峰》云
“形摹三尺气万仞,世间培塿何由攀”,
即是称赞如柱擎天,
一峰峭竖之石。
此石之妙,更在其原配随形底座,
契合赏石之形,方能使其成
此奇巧诡谲的观赏姿态。
底座乃精择紫檀为材,一木雕成,
作涛水翻涌,浪花四溅,波纹线条繁密,
浪头弯卷,繁而有序,与主体供石动静相宜,
显然经过匠人之细心经营与巧思。
紫檀座本身深紫而近乎黑漆,光润莹泽,
于枯皱石质相配,相得益彰。
古代赏石得配原座者,十中难存一二,
此件原石原座保存至今,更属难能可贵。
英石与灵璧同属古代文人赏石中的名品,
而英石之硬度较灵璧石稍低,
产自山石泉涧中又易受冲刷,
因而英石之皴皱镂洞胜于灵璧,
奇姿险貌尤为丰富。
英石之奇巧灵动,早见于唐朝诗文。
有宋一朝,有以巨石入大幅画轴,
取其小中观大、幻化无穷。
明人吴彬(活跃于 1583-1626)
尝画《十面灵璧图》,
米万钟(1570-1628 后)题跋,
售于纽约苏富比 1989年12月6日,
编号 39,十面皴皱奇廓,尽展无遗。
曾见于拍卖者,有明清年间二例,
皆为翦淞阁旧藏,
售于香港苏富比2017年4月4日,
及2015年4月5日,
拍品编号 3013、2844. 另见一宋例,
为北京保利 2015 年 6 月 6 日拍品,高约 57cm,
成交价 RMB 3,565,000.
翦淞阁旧藏(左)
北京保利 2015 年拍品(右)
LOT.502
明
“上升峰”
阮元藏题英石清供(原配黄花梨器座)
款识:阮元、梁章钜赠、胡养田刻
石高 56 厘米|总高 64 厘米
RMB: 1,800,000-2,800,000
南宋杜绾《云林石谱》:
“英石,英州含光、真阳县之间,石产溪水中。
有数种:一微青色,间有白脉笼络;
一微灰黑一浅绿,各有峰峦,
嵌空穿眼,宛转相通,
其质稍润,扣之微有声。
又一种色白,四面峰峦耸拔,
多棱角,稍莹澈,
面面有光可鉴物,扣之有声。
采人就水中度奇巧处錾取之。”
上海博物馆藏 明 孙克弘 云林石谱图卷(局部)
此英石清供,石形奇峻,
石势生风,气象万千,呈奇峰怪谲之态,
石根稳硕沉着,顶部向两侧倾出,
具挺劲之苍,灵气相合,如惊涛拍岸,
奇险而亦具动态,
又如舞者水袖迎风而举。
观者视角之不同亦可
使石形产生诸般变幻,
有缩奇景于案头之妙趣。
其色青灰,间杂白色石脉纹理,
当为英石之上品。
视其石质,又满布皴褶沟壑,
原生皮壳干皱枯瘦,如石斫水削而成,
更得天成的奇巧玲珑之姿,洵为文房案前之奇赏。
此石附有原配底座,座侧以刀代笔,
阴刻隶书题识,其行距、间距疏密得当,
书体拙古钟见清秀俊朗,文曰:“上升峰。
吾乡城南有石九峰名园胜迹,
凡道经此者,无不摩挲其间,
又张君桂岩有十三峰草堂,
系截抚黄山名胜耸峭离奇,大小相间,
犹为奇品 比襄阳之拜石其青廉之操,
可与古心并驾矣。
今过访梁芷林中丞,见案头群列斯峰,
不知是马氏玲珑山馆之旧物,
亦不知是张君之十三峰也,芷林见爱而不舍,
将诸峰赠之予归赏识,岂非天然图画也,
因题数语,嘱胡氏养田书刻于左。”
后落款:“颐性老人时年八十又三记于南万柳堂。”
并镌“阮元”方章印。由此可知此石之来历。
阮元(1764-1849),字伯元,
号云台、芸台,藏书楼名文选楼、
琅环仙馆、万柳堂等,江苏仪征人。
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
授编修,历官浙江、江西巡抚,
湖广、两广、云贵总督,道光朝拜体仁阁大学士。
创办学海堂、诂经精舍,主持文坛数十年。
精鉴别,工金石考证。
刊刻《宋本十三经注疏》,着有《两浙輶轩录》、
《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等。
此品为阮元晚年之藏石。
梁章钜(1775-1849),字闳中,
又字芷林,号芷邻,晚号退庵,
祖籍福建长乐,曾任江苏布政使、
甘肃布政使、广西巡抚、江苏巡抚等职。
晚年从事诗文著作,一生共着诗文近七十种。
其在楹联创作、研究方面的贡献颇丰,
乃楹联学开山之祖。
LOT.503
明
“岳起岫”
灵璧石横峰清供
(原配黄花梨雕灵芝纹器座)
石高 17.5 厘米|总高 33 厘米
RMB: 1,000,000-2,000,000
天然灵璧,形如自然山貌横置,
数峰拔地而起,起伏连绵,
视之似有文人画中层峦淡远之境界。
有数峰头角峥嵘,如伏若踞,气势澎湃,
又如云海高山,俯瞰尘景。
石面苍灰色,结实皮壳,是岁月润泽之痕迹。
纹理嶙峋遍布,卧沙、水道、襞折、
胡桃壳纹悉备,石柱、深岫或凹穴纵横歧出,
石中白脉有如朝云之山岚,
岳起出岫,鬼斧神工。
灵璧石系我国古代传统赏石之一,
产于安徽灵璧县磬石山北麓,
因石体造型多变,神韵天然,
体表肌理褶皱丰富多变,
具“瘦、漏、透、皱”之观赏之趣,
故多为古代文人雅士所喜爱。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施余泽 拜石图
早在宋代,书法家米芾就因获得一灵璧石山子,如获至宝,曾以豪宅换得一尊灵璧砚山,甚至逢石必拜、怀石而眠,成为我国书法史、赏石史上的一段佳话。
苏州拙政园里有一幅出自陆游诗词的对联:
“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一句“石不能言最可人”,
道出了古人品石玩石中的特殊审美观。
如此件赏石摆件,足具山川形胜,整器随形而作,展现出山石特有的机理和线条美感,处处有品,令观者游目骋怀,神游远方,省却登蹑之劳,极邀游之趣。
在灵动中见古意,在素雅间畅忧思。
正所谓“一峰则太华千寻,
一勺则江湖万里”,
陈之于室,当属妙玩。
原配器座,黄花梨为材制成,
通体包浆沉厚,皮壳莹洁如玉,
呈色熟栗微红, 木之纹理华美清晰。
以透雕、高浮雕之法兼施并至,
雕灵芝枝干茁壮,
蜿蜒交错,果实大小皆具,
三两一组,簇拥之态,凸显祥瑞,
承石其上, 琴瑟和谐,其工之巧,
其构之精,颇可称道。
参阅:中贸圣佳,2020 年 10 月 16 日,编号 1519, “灵璧石山子”,长 54.5cm,成交价 RMB 8,050,000.
中贸圣佳 2020 年 10 月拍品
LOT.504
明
“震鳞”
珍珠灵璧磬
石 24×50 厘米
总 66.5×28×71.5 厘米
RMB: 1,500,000-2,000,000
灵璧赏石,形似横云出岫,巨龙腾翔于霄。
其貌具象,龙有双睛,矮犄角,
长翘鼻,张口吐舌,躯体拱起,
龙爪上收,尾部下搭。
其体量硕大,色黑透青,
清润而坚,间有白脉笼络隐约可见,
结实皮壳,是岁月润泽之痕迹,
石表沟壑纵横,巉岩曲折,皴皱宛转,
皆自然生成,如此亦可状龙之鳞甲、肌理。
其正面略呈扁朴的弯弧状,
显然是为音效功能雕凿而成,
悬于磬架,更益于振声激扬,扣击之,
铿然有声,响韵悠扬,金玉共鸣。
灵璧石,可为磬,亦可为山,
古来即有之,据《禹贡》记载,大禹时,
洪水横流,磬石山如浮水面,故曰“泗滨浮磬”。
战国时代,把灵璧磬石当作贡品,
又曰“八音石”,扣之有声,清润悦耳,
音色独具,非它物所能代之。
殷代古人利用灵璧石的独特音色制磬。
《晋书》记载,皇帝勒令镇西将军谢尚来
灵璧采磬石,以备大乐江左。
《宋史》曾多次记载历代皇帝来灵璧采石之事。
干德四年(966),议令徐州采泗滨石为编磬;
此后还有采泗滨浮石千余,以为垂磬,
这也说明了灵璧石对古代音乐曾有过重大贡献。
造园名家计成(1582-1642),
于崇祯四年撰《园冶》一书,
内有〈灵璧石〉篇,
可供参照:“宿州灵璧县,地名磬山。
石产土中,采取岁久,穴深数丈。
其质为赤泥渍满,土人多以铁刃遍刮,
凡二三次,既露石色,
即以铁丝帚或竹帚兼磁末刷治清润,
扣之铿然有声。
石底多有渍土不能尽者。
石在土中,随其大小具体而生,
或成物状,或成峰峦,巉岩透空。
其状妙有宛转之势,须藉斧凿,
修治磨砻,以全其美。
或一面,或三四面全者,
即是从土中生起,凡数百之中无一二。
有得四面者,择其奇巧处镌治,
取其底平,可以顿置几案,
亦可以掇小景。
有一种扁朴或成云气者,
悬之室中为磬。”
本品灵璧石磬即为《园冶》所提“扁朴成云”者。
此式“像生”灵璧石,清宫曾大量罗入,
《各作成做活计清档》
乾隆四十五年十月二十一日载,
两淮盐政伊灵阿送到“灵璧石大小八十块”,
又奉旨将“灵璧石,着挑有像生的呈览”,
“随挑得有像生的大些灵璧石
十二块安在养心殿呈览”,
又奉旨“着刷洗干净烫腊再行呈览”。
乾隆四十六年三月二十八日载,
总管内务府大臣舒文
“将两淮呈进灵璧石八十块内除宁寿宫、
圆明园二处用过十块,
剩余七十块料估堆做高七尺、
下宽九尺山子一座,
画得小纸样一张持进,交太监鄂鲁里呈览,
奉旨着暂收,俟有地方时再行堆做”。
五月二十八日,太监鄂鲁里传旨
“着传与舒文,将堆山子灵璧石俱交德保、
中敏,在圆明园看地方安设,钦此”。
宁寿宫花园倦勤斋西曲廊灵璧石即属此类。
拍卖日程
尚古存珍— 古董珍玩专场
Lot 1000-1231
6月26日 9:30
经纬英华 — 古代织绣专场
Lot 2001-2121
6月26日 14:00
乾坤髹饰— 古代漆器专场
Lot 601-651
6月26日 16:00
秘境 — 佛教艺术品
Lot 701-759
6月26日 17: 00
苍林·天工之痕
Lot 501-504
6月26日 19:00
百代凝光—重要中国器物
Lot 801-837
6月26日 19:30
(责任编辑:孟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