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对视——湖湘文化与叶锦添新东方美学的时空重构

2025-06-24 18:31:10 未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506/62f35b4eef34be319195007561cd0a6b.jpg

  “对视——湖湘文化与叶锦添新东方美学的时空重构”由湖南博物院携手奥斯卡金像奖得主、视觉艺术大师叶锦添、湖南师范大学教授李建毛联袂呈现。展览以创新性的“大电影场景”手法,将160余件承载湖湘文明基因密码的珍贵历史文物,与叶锦添120余件诠释“新东方主义”美学的影视服装、道具及艺术作品并置,构建了一个融合水、火、土元素的“镜界”——一条探寻灵性与“神话”原型的隧道。

    “古典的世界蕴含着无限的神韵,有一种精神的传承,贯通着所有精致曼妙的艺术世界,成为一个精神的轴,叠立不移,蕴含着一个时间的秘密。” 叶锦添先生主张“结合历史与想象的协作,创造第二语言”。首先需要把握历史的本质,再在其上挥洒想象力,去丰满与现代性及内在潜意识共流的影像共鸣。每一个展览的视觉细节——从神仙、神话到神兽——都经过严谨的美学与文化依据考究,在再造的写实基础上,构建出一个完整可信、又充满“神话唯美”想象的世界。李建毛教授作为一名湖湘文化的研究学者,用文物学的视角,在当下语境中对文物予以阐释和呈现。在这里,古代器物所凝结的智慧、情感与节奏,与当代艺术对“原初之境”“精神DNA”的追问交织碰撞。

   在此,我们邀请您超越时空,参与一场关于存在本质、文化根源、灵魂震颤以及“浪漫”神话叙事的视觉与哲学对话,开启一场向内凝视、触及时间秘密的非凡旅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506/83b21901b0d840997775ba8ca7251f3e.jpg

策展人叶锦添

     “在我眼中,宇宙的初始是一种未被命名的状态,一切尚无形,却充满意志。万象在混沌中缓缓生成,物质摸索着自己的形体,时间也从模糊中逐渐清晰。我的创作,正是在对这原初之境的追问中展开。我所关注的,不仅是物的形,更是灵的动,是对人与时间、与天地、与情感之间深层关系的重新凝视。这次展览,是我对原生能量的一次召唤。我试图在一个融合水、火、土的空间里,建立一条属于灵性的隧道。两个极目远望的视野贯穿整个展厅,一条水道连接其间,镜子反射出多重世界的可能性。水象征灵魂的延续,火是生命与死亡的裂口,土则包裹出一个密闭的精神场。它们共同构成一个不受时间规则限制的“镜界”,在循环与交融中揭示一种始终存在、却不易察觉的真理。我一直在思考: 我们为何存在?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是否早已被形式与逻辑所限制?而在奔流不息的时间背后,那些早已沉入潜意识的神话与情感,是否才是我们真正的依归?我相信,情感才是通往原始世界的钥匙,是那种在悲喜交集之中激发出的灵魂震颤。当我拍摄那些无尽的照片时,我仿佛听见时间在低语,看见彼此孤立的宇宙互相靠近,甚至重叠。我试图打开一扇门,让观众能在自己的记忆与未知之间,对视自己、感知自己,从而激发出一种超越逻辑、通向精神自由的能量。这不是一场寻找答案的展览,它更像是一段旅程,一次向内的凝视。我邀请您走进这个多维的空间,与我一同探寻那些从未熄灭的古老火种,那些从宇宙初始便潜藏于我们心中的灵性原型。-----叶锦添”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506/154f22db3c850be7368b85b637f89e39.jpg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李建毛

     “ 目光交汇之处,时空开始流动。这里,文物所承载的文明记忆并非复古怀旧,它们本是铭刻在湖湘血脉中的基因密码,载渡着人性中对美、秩序、信仰等的永恒探索。在朱砂与玄墨交织的韵律里,奔涌着文人风骨与王权威仪;滑石、金属面具在暗处悄悄凝眸,陶俑窃窃私语,捧起人间烟火,正攀向生与死的交界;三界神灵观照着祈祷护佑的人们……在形与魂的绝妙对话间,绘就恢弘壮阔、波谲云诡的图景。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这些古老意象的同时,它们也正凝视着此刻的我们。叶锦添先生以新东方美学为刃,剖开时空的肌理,与湖湘文化相遇,一场跨越千年的时空“对视”在这里展开。我们以“对视”为引,邀您探究织物、金属、木头和泥土所蕴含的五行奥秘。如今,叶锦添先生用针线、镜头与代码,将湖湘大地的古老基因重织为通向未来的璀璨霓裳——而此刻,您便是这场仪式的见证者;您,就是这场时空对视的参与者。-----李建毛”

精 彩 看 点

中国现存最早的帛画——

战国人物御龙帛画、战国人物龙凤帛画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png/202506/9cbf2a2e4eea9770ee6ec3a83210998c.png

人物御龙帛画

战国湖南博物院藏

战国中晚期帛画,描绘男子御龙升天场景,象征墓主人追求永恒,技法高超。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png/202506/e0f41de946d62915cf51d7a04838f0f1.png

人物龙凤帛画

战国湖南博物院藏

战国中晚期帛画,展现龙凤引导墓主人灵魂升天主题,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帛画之一。

纹样精美,凤鸟与茱萸共祥瑞的

西汉绛紫色“长寿绣”丝绵袍

修复后首次展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png/202506/4d0713c0664dc903ea87fec88dc386a4.png

绛紫色“长寿绣”丝绵袍

西汉湖南博物院藏

“长寿绣”以锁绣针法绣出变形云纹﹑花蕾﹑枝叶及其鸟头的图案。

再现上古神祇出征神秘仪式的

西汉帛画《“太一将行”图》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png/202506/f4105925941cc9bd2d207279d8b62235.png

帛画《“太一将行”图》

西汉湖南博物院藏

该帛画是一幅与“太一”等神祇有关的巫术图画。整个画面表现神祇出行景象,具有浓厚的神话气氛。有学者认为它的用途是墓主人生前出征打仗前祭祷“太一”神,以祈求战争胜利的兵祷。

汉代贵族顶奢的全套化妆礼盒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png/202506/38cd3962853c4ef709e30551de780ae2.png

彩绘双层九子漆奁

西汉湖南博物院藏

精美的彩绘,独特的双层九子设计,展现了西汉时期高超的漆器工艺。内层巧妙设计九个分隔,每个分隔内均可放置不同的梳妆用品,既实用又富有艺术美感。

传承千年的墨宝《兰亭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506/7e9e9849e839adb26eeefb1cde5f298a.jpg

唐摹《兰亭序》(黄绢本)

唐湖南博物院藏

唐摹《兰亭序》中,褚遂良临本笔法细腻、结构严谨,线条流畅而富有变化,以精湛技艺再现王羲之原作精髓,同时融入独特艺术风格,是书法艺术殿堂中的瑰宝。

鉴定唐琴的三大标准器之一的

“独幽”七弦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png/202506/1896ca0b458989f14fa50acefadd1484.png

“独幽”七弦琴

唐湖南博物院藏

“独幽”七弦琴为唐代灵机式(凤嗉式)古琴,通长120.4厘米,桐木材质,琴背刻“独幽”及“玉振”印,龙池内有“太和丁未”纪年款,是鉴定唐琴的三大标准器之一。

2000余年不锈蚀的“越王州勾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png/202506/3ff409722a635a08fb8ed4a2774e06ab.png

“越王州勾铜剑

战国湖南博物院藏

越王州勾剑为春秋战国时期越国君主州勾的青铜宝剑,距今2400余年,其剑身光亮不锈蚀,剑脊近格处有错金鸟篆铭文“越王州勾”“自作用剑”。

首次向公众展出、具有湖湘特色的

滑石傩面具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png/202506/42d5f30bba62a407bdfb8ff71302097d.png

滑石兽面

湖南博物院藏

具有湖湘特色的汉代滑石傩面具,多出土于湖南溆浦、常德、永州等地,造型夸张狰狞,采用滑石雕刻,兼具镇墓辟邪与傩文化内涵,是研究汉代雕刻艺术与丧葬文化的重要实证。

庄重威武的曾国藩盔甲

首次全套展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png/202506/051a34cfdf44a86c934c6f0eb34e883f.png

曾国藩双眼花翎铠甲

清湖南博物院藏

铠甲由上部的盔帽、上身甲衣、下身行裳和弓箭插袋等四部分组成,配套 “一品当朝”坎肩一件,附有铠甲衣箱一口。整套铠甲完整,庄重威武,制作精良,光彩夺目,是研究清王朝甲衣制度十分难得的实物资料。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506/cc470f350650aacb842ca218d3c7328d.jpg

装置-赤壁船,叶锦添

电影《赤壁》中最重要的场景一一火烧连环船,一直是这部电影的灵魂所在,拥有最大的场面与最高的难度。为了了解中国船舶的历史与战争的关系,我们追根究底,走访了全世界对三国有研究的专家学者群体,甚至远赴日本与美国的专门研究历史造船学的学府,最终还是取材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里的楼船模型,只是研究它的合理性之后把楼层改成三层,再经过宋朝的《武经总要》的记载,勾勒出当时三国之间河域实战的模型,包含了楼船、斗舰、艨艟等战争阵式。在三国演义的主要名场面里面,火烧连环船是重中之重,我们倾尽所能地把烈火暴风里面的现场细节,全都呈现在电影里。这个战争的模型是用来给我们研究真正实拍的所有效果与气氛的营造。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506/525ec64068ef11ff55a9ed3069585afd.jpg

《赤壁》铠甲

2008年

美术指导及服装造型设计:叶锦添导演:吴宇森

  在筹备电影《赤壁》拍摄的时候,叶锦添随剧组观摩过一件出土的汉朝铠甲,这件铠甲灵感即源于此。在电影《赤壁》里,众多的高级将领与各级士兵,都有不同的铠甲,主要人物武将都是按照演员的特色来设计,需要纯手工来制作,每个人只有一套,一真一假,用于文戏与武戏。

 

  在电影《赤壁》严谨的考据复原之外,叶锦添更在《白发魔女之明月天国》中践行其新东方美学理念,以多套华服解构并重组传统意象,展现出传统纹样在当代语境下的璀璨新生与无限可能。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png/202506/0b7da4198602a35c574228d389d69f52.png

《白发魔女传之明月天国》

2014年

服装造型指导:叶锦添导演:张之亮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506/1da184fcac859f80b78e4582382a1cb3.jpg

装置 原欲,叶锦添

  流着泪的铜雕《原欲》,以一种半写实的状态出现,艺术家想打破艺术品在博物馆里面跟观众之间存在的二元关系,消去博物馆所可诠释的权威,想把艺术品交给观众在精神互动之中去定义。

艺术家源自东方神话灵感而延伸创作的麒麟和蚕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png/202506/b9b93b18dfd85a219679278d0bf259dd.png

雕塑 神话系列-麒麟,叶锦添

  雕塑作品神话系列-麒麟,灵感源自东方神话的原型,是中国人在东方语境的思维方式下诞生的物像,它既可以是具象的、多种动物的结合体,也可以是抽象的、护佑苍生的吉祥神。

“用线与线的关系去重构、再现麒麟,是我对中国白描系统的利用和演化。慢慢地,我画图时也在思考,为什么中国古代神话总要和‘飞行’联系在一起?画着画着,就体悟到我笔下的线条不是发根于大地的,相反,它是飞扬的,随着看不到的风,像是气流在涌动。虽然历史文献已经存在林林总总的麒麟形态描述,但我不需要按照文字阐释去描摹,我要做的是把麒麟的精神‘引发’出来。” 叶锦添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png/202506/c6c3db12c41f94e51a7bbc42a8fbc113.png

雕塑 神话系列-蚕丛,叶锦添

  雕塑作品神话系列-蚕丛,灵感源自于三星堆出土的蚕丛氏器物造型。艺术家所希望营造的一个超越原始力量的创造性世界,在漫长的意识流跟神性崇拜之间浮现出原意识的模样。经过抽象与复杂的移动与重叠,产生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景观,就如宇宙浩瀚的声音,在不断叠加的时间里持续传承,使观者能感受到人类对根源探索的意义和影响。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png/202506/b609ad05102c9d7ced2c531831959d1f.png

手绘 精神DNA,叶锦添

  手绘作品-精神DNA是艺术家的一种源自某种原意识与动能的思考与尝试,以素描的方式来探索另一种维度对世界本源的追寻。

  “回溯一个原意识的世界,就是一个物质以前的世界,而且也是物质原来的世界。那里有一层看不见的组成部分,我称之为‘精神DNA’。”叶锦添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png/202506/77c3d592d4a715d470589230549168d7.png

  “对视:湖湘文化与叶锦添新东方美学的时空重构”,不仅仅关乎过去与现在的相遇,更是指向未来的文化启示与“神话”基因的当代觉醒。当战国帛画的神秘气息与叶锦添装置《赤壁船》的磅礴气势同场呼吸,当汉代滑石面具的古老凝视与《精神DNA》手绘的抽象探寻、《神话系列》雕塑的奇幻造物相互映照,湖湘大地深植的“五行奥秘”与“灵性原型”在极具东方审美的当代语境下被重新激活、璀璨新生。每一位步入此“境”的观众,不仅是见证者,更是这场宏大时空对话与神话唯美意象重塑的参与者。我们期待您亲临湖南博物院,在文物与艺术构筑的多维空间里,与历史“对视”,与自我“对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png/202506/85fb3e919f09c531f7cde31d73d356b3.png

(责任编辑:罗亚坤)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