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质朴的个性 厚重的美感
2025-06-25 14:54:06 徐涟
文/徐涟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
今天来参加罗贻先生从艺70周年碧海云天展览,我有非常多的感触,首先是从他的艺术作品当中,虽然作品数量不是很多,但涵盖了他整个求学问艺和他后来从事艺术教育的整个过程当中,他在不同的艺术门类的探索。有些作品可能没有借回来,但是有一些文献和资料的展示,可以说是比较全面的,让参观者对罗贻先生从艺70年的整个的艺术创作全貌,有比较精炼概括的了解。罗贻先生早年在中央美院华东分院学习,是其中的优秀学生,被公派留学到捷克。在捷克几年的创作过程当中,从那时起他就已经把西方的造型素描和中国的水墨的人物绘画结合在一起。20世纪50年代就留下了他在布拉格美术学院学习时候的几张作品。他从捷克回国之后创作第一张水粉画时,罗贻先生还把从布拉格带回来的水粉颜料专门寄到这个中国的颜料生产厂家,询问能不能在中国生产,这使我印象深刻。
回国之后罗贻先生先是在现在的中国美院任教,后来因为他个人选择的原因,他调入到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教学37年,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特别在20世纪60年代,没有直接学习的条件的情况下,他的很多学生,都是从罗贻先生那里来了解欧洲的一些绘画传统、学习西方油画。
在他自己的作品当中,我看到在他各个时期,不管是从油画绘画的内容题材,到他的艺术语言、风格,都有很多不同面向的探索。所以我在观看展览的时候有一种感慨,这可能跟罗贻先生的个性有非常大的关系。他在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任教之后,他把他的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教学上。他带着学生走遍了非常多的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新疆、西藏、四川的康巴地区,留下了大量的作品。在他的作品中,哪怕是在6、70年代,我们看到他78年的一些人物肖像的创作,都有非常鲜明的个人的特色。从他的作品中能看到捷克地区浓郁的人文色彩,这是跟前苏联绘画有所区别的、不同地区的绘画特色。罗贻先生的创作是跟布拉格的文化艺术氛围、历史是紧密相关的。
但另外一方面,也可以从罗贻先生的画当中能够看到他个人的面貌和色彩。他的探索是扎扎实实不声不响的,他的每一步不仅把自己内心的感受,和自然、社会、人物结合,同时他也有自己在艺术语言上的探索。他对油画的本土化、民族化、中国化的探索,做了大量的工作。因为他淡泊名利的性格,所以他可能在之前并不是经常举办展览,所以使得有很多观众,甚至美术界、理论界的同志对他的了解都不是特别多。但我也很欣慰地看到,邵大箴先生也说,跟罗贻先生有几十年的交情,很早就注意到了他的创作,包括他在1961年的渔港的水粉画创作,经过上海美术出版社的出版,实际上是有非常大的影响。这也引起了我的很多思考,从罗贻这个艺术家的个案出发,不仅仅是从个人艺术面貌的成长,也包括对罗贻这一代的老先生,20世纪五六十年代留学前苏联、留学欧洲的这一批艺术家,他们的创作和后来持续的艺术探索,实际上共同构成了今天中国艺术的总体面貌,从油画引入到中国的一个多世纪以来,我们有非常多的艺术来源,我们的艺术语言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最后我也想说,我对罗贻先生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尊敬,正是因为他这一辈子70多年的艺术探索中,没有追逐名利,他始终在潜心自己的艺术创作和探索,所以他的很多作品到今天,仍然给我们启发、给我们美的感受。就好像我在开幕式上说的,他的很多作品,经过了时间的打磨之后有一种格外厚重的美感。
(责任编辑:罗亚坤)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