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待自然:刘雯茜的影像回响
2025-06-30 10:06:06 未知
“我不追求构图上的完美,而是顺着一种非常个人的直觉前进。”刘雯茜这样描述自己的拍摄方式。正是这份对直觉的信赖,构筑起她影像中那不动声色却深情凝视的温度。
1995年出生于西安的刘雯茜,现活跃于中国与英国之间,是新生代摄影师队列中一股静水流深的力量。她的镜头瞄准每一个可能的“情绪性瞬间”,以低调而克制的视觉语法,探索人与信仰、记忆与身份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目前,她的系列作品《源于尘世的回响》和《远方的寒潮:归途与漂泊》都已经在中英两国展出。
个体经验下的信仰共振
藏传佛教氛围浓郁的广仁寺,是刘雯茜成长记忆中的精神底色,也成为《源于尘世的回响》系列创作的灵感源头。静物、人物、动物与环境的随机组合,在她的镜头下呈现出个体与宗教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结。使用数码相机拍摄,并统一采用黑白影像处理:去色、低对比度、颗粒感保留,这一系列语言略,构建出一套“内观式”的摄影方法——构筑起可被凝视、却无需喧哗的精神场域。
《源于尘世的回响》之 信仰·围墙
不同于某些带有“他者凝视”色彩的宗教题材影像,刘雯茜的作品拒绝视觉奇观的消费,而以一种近乎“共在”的姿态记录。她拍摄的不仅是信徒,而是一种由内而外的信仰经验。《无相·慈悲》这幅作品令人动容,画面中,一尊不大的佛像背对镜头,伫立在腊八节冬日清晨的兴善寺内。观者看不见它的面容,却能感知它与人之间静默而强烈的能量流动。烛光闪烁,人影交织,画面唯一的亮点,是佛像肩上那片柔光。这道光既来自人造灯火,也似乎源于信仰本身的温度。微小的佛像却给人以强大的能量场,正如刘雯茜的解释:神性的力量,并不取决于体积的壮阔,而在于其是否能真正安放于人心之中。
《源于尘世的回响》之 无相 ·慈悲
这一组作品跨越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基督教与天主教等不同信仰语境,所关注的并非仪式本身,而是人们与神圣之间“缝隙”中的情感张力——等待、沉默、凝望与触摸。她的影像像是在对信仰提出问题,也塑造出一个在现代法治社会背景下多元宗教共存的现实肖像。
漂泊之境中的“归属”提问
与《源于尘世的回响》中对宗教与精神世界的内观凝视不同,《远方的寒潮:归途与漂泊》则将镜头对准了一个更广泛却更难以言明的情绪状态——在异国他乡的“冷静现实”中,如何感知那份被距离撕裂、却从未断裂的归属感。作品拍摄于2020年初,当时身处俄罗斯的刘雯茜,被两种截然不同的时空现实撕扯着:一边是圣彼得堡街头的安静雪景,一边是中国家乡不断跳动的新闻。她形容那种感受是“人在平静之地,心在风暴中心”,而这种“身心错位”的情绪断裂,成为作品的情感起点。
《远方的寒潮:归途与漂泊》系列作品之一
本组作品大量通过窗户、镜面、水汽、车门等视觉元素制造出层层隔离的观看感,相机从未真正靠近,也从未真正进入。有的画面拍摄于长途大巴行进途中,车窗成为视觉的过滤器,也成为情绪的延迟器。16:9的画幅比配合低饱和、带有胶片颗粒质感的后期处理,使画面呈现出一种“像记忆而非现实”的状态——观者仿佛不是在看一个事件,而是在回看一段梦境,慢慢沉入一种漂泊、无力、凝视与等待交织的情绪之中。
《远方的寒潮:归途与漂泊》系列作品之一
刘雯茜没有选择正面记录疫情的冲击,而是捕捉了其带来的情绪后座力。她拍下的,是那些看似平常的街景背后,人如何在全球危机中体验个体化的焦虑、分离与思念。她提到:“我其实不是在拍俄罗斯,而是在拍‘我想回去却回不去’的感觉。”正是这种深切的情绪撕扯,使得作品中的每一帧都带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滞留感——它们不诉诸剧烈的视觉冲突,而是像一层层叠加的沉默,缓缓指向一场关于“家”与“距离”的更大提问。
这个系列的作品并不试图将“归属”定义为某种固定的身份或空间,它反而在持续质问:当我们不断迁移、漂泊与断联,归属是否仍是一种稳定的存在?还是一种永远介于靠近与隔离之间、带有疼痛与温度的情感连接?刘雯茜将这种“归属的模糊性”转化为一种观看伦理,让观者在视觉的延迟与破碎中,与自己的情感经验发生共振。
如果说《源于尘世的回响》以一种静默姿态探讨信仰如何在现实中栖居,那么《远方的寒潮》则是对当代全球流动与身份断裂背景下,“归属感”这一古老议题的重新感知与审问。它提醒我们:某些影像的力量,不在于再现真相,而在于允许我们在断裂处停驻,在沉默中回望。在刘雯茜的摄影中,外在的发生不是空洞的符号或宏大叙事,而是可以被人凝视、被身体感知、甚至可以随时间共生的个体经验。她以一种等待与陪伴的姿态等待那一个瞬间,因为她擅长挖掘周遭事物的情感底色并有耐心让画面自然显现。通过在看似平常的画面中捕捉超越性的存在感,并将其以叙事的方式沉淀在影像中,刘雯茜赋予作品以故事性的延展空间从而构建出动人的情感回响。
刘雯茜的作品将于今年在英国和西班牙相继展出,她目前正专注于全新摄影项目的创作,并计划出版首本个人摄影集,持续拓展其影像语言的深度与广度。
(责任编辑:罗亚坤)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