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昆峰《国色·九歌》影像艺术展巡展 亮相深圳罗湖美术馆
2025-07-01 11:51:17 未知
6月28日下午,著名摄影家王昆峰的《国色·九歌》影像艺术展巡展在深圳市罗湖美术馆盛大开幕,6个系列的牡丹摄影佳作80幅亮相展出。这些以中国特有审美方式巨幅呈现的牡丹影像,是继去年以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首展,郑州、洛阳两地巡展之后,首次赴粤港澳大湾区展出。
嘉宾合影
本次展览由河南省文联、深圳市罗湖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深圳市罗湖区文联主办,广东省摄影家协会、深圳市摄影家协会支持,河南省摄影家协会、洛阳市文联、深圳市罗湖美术馆承办,深圳市罗湖区摄影家协会协办。
开幕式现场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李树峰,河南省文联副主席米闹,深圳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金琇,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王琛,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专职副主席陈益刚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界、摄影界人士百余人出席了影展开幕式。开幕式由河南省摄影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秘书长魏亚飞主持。
魏亚飞主持开幕式
李树峰致辞
李树峰作为展览的学术主持,多年来一直关心王昆峰的创作。他认为,王昆峰的牡丹系列作品,是用四十余年时间,以影像方式对牡丹花儿生命历程的执著跟踪,也是他用大半生对牡丹花儿庄严的艺术呈现。他现场的即席发言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米闹致辞
米闹在致辞中说,本次展览是王昆峰先生依托洛阳鲜明的地域特色、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潜心创作的集中展示,反映了他在牡丹摄影实践和研究中的探索追求,体现了他在艺术语言和学术理论等方面的深厚学养。
陈益刚致辞
陈益刚致辞表示,王昆峰先生“国色·九歌”巡展在深举办,无疑为深化粤豫两省摄影艺术交流合作注入了新的动能、打开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他希望两省摄影界能够借此契机共同构建长效交流机制,激发艺术创造活力,讲好中国故事新篇。
展览现场
王昆峰从上世纪70年代拍摄发表作品始,不断探索,锐意创新,至今已坚持牡丹影像创作、传播牡丹文化40余年,是国内从业时间较长、拍摄手法丰富、艺术风格多元、用心用功用情探索影像表达可能性的牡丹题材代表性摄影家之一。王昆峰的多年艺术探索,在以中国式摄影语言和审美方式表现特色题材的道路上创造了独特样本,在守正创新中实践着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
本次展出作品布满了罗湖美术馆的整个展厅,全景式的呈现了一个牡丹花的精神世界。作品以牡丹作为表现对象,以主观选择的直接方式打开物性,呈现事物内在结构、色彩旋律和层次节奏,创造出别具特色的花卉影像视觉语言,讴歌花的魂魄和生命力量。其作品借助拍摄牡丹花无穷尽变化的样态,解读生命从饱满绽放走向灵魂永生的更高境界,并借此当代视点,表达对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中华古老文明永葆生命活力的礼赞。《国色·九歌——王昆峰影像艺术展》,采用多种专业技术和高精设备拍摄的作品分6个部分呈现:
《国色·花语》作为开篇,利用微距摄影来抽离整体具象而凸显局部结构。作品摒弃具象的再现,转向抽象的光影、色彩、线条表现,通过将不可见的神韵化为可见的细节,构建一种超越寻常观看经验的纯粹视觉。
王昆峰 《国色·花语 No.1》 艺术微喷
150cm×200cm 2018年
王昆峰 《国色·花语 No.2》 艺术微喷
150cm×200cm 2018年
《国色·花容》在拍摄方法上引入焦点堆栈这种扩展景深的摄影技术,通过对焦区域组合而获得更大景深,同时提升画质,让镜头中的牡丹更为立体精妙。
王昆峰 《国色·花容 No.2》 艺术微喷
120cm×120cm 2019年
王昆峰 《国色·花容 No.3》 艺术微喷
120cm×120cm 2019年
《国色·花魂》的创作依然采用焦点堆栈技术与1.5亿像素飞思相机、施耐德微距镜头的技术性能结合,拍摄的对象则由盛开的花朵换成了干枯、凋零、残败的牡丹,以全焦距、超精细质感,呈现一个未曾被感知的、抽象的、奇异的微观世界,让强烈的质感、肌理、色彩和构成完全跳出人们对于牡丹的一般认知。
王昆峰 《国色·花魂 No.2》 艺术微喷
200cm×200cm 2020年
王昆峰 《国色·花魂 No.6》 艺术微喷
200cm×200cm 2020年
《国色·花姿》系列凝视牡丹的零落枯萎,拍摄对象有的刚刚凋谢,有的已干枯数年,对王昆峰来说,他面对的是一个未知的世界,从中提取或构造的是“有意味的形式”。
王昆峰 《国色·花姿 No.4》 艺术微喷
150cm×200cm 2000年
王昆峰 《国色·花姿 No.5》 艺术微喷
200cm×150cm 2000年
《国色·花梦》拍摄的则是凋零散落的花瓣,牡丹的姿容已经无迹可寻,化作灵动奇魅的图式、如梦如幻的色彩以及或柔如飘絮或坚如金石的多样质感,影像更加微观、更加抽象也更加自由。
王昆峰 《国色·花梦 No.1》 艺术微喷
200cm×150cm 2021年
王昆峰 《国色·花梦 No.2》 艺术微喷
200cm×150cm 2021年
《国色·花咏》篇章特别着力于宝丽来特殊的工艺感和奇特的色彩呈现,构造陌生奇异又含蓄内敛、蕴含偶然和不确定性的影像,表现了一种风华绝代的生命优雅飘落的心理意象。
王昆峰 《国色·花咏 No.4》 艺术微喷
188cm×150cm 2022年
王昆峰 《国色·花咏 No.7》 艺术微喷
188cm×150cm 2022年
《国色·九歌——王昆峰影像艺术展》(巡展·深圳)自6月25日开展之后,就陆续有观众慕名前来观展。大家纷纷表示,这些作品中透射出来的生命力量,让他们重新认识了代表着中国形象的牡丹,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从一朵花的生命历程中透射出来的力量和感动,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摄影艺术的创造力和感染力。
据悉展览至7月13日,欢迎广大摄影艺术爱好者移步罗湖美术馆观看更多的作品。
王昆峰
王昆峰1952年出生,河南延津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王昆峰的摄影艺术创作一直关注生命哲学主题。本次展览展出作品是他40多年以洛阳牡丹为题材,以摄影的多媒介语言呈现牡丹不同阶段的风姿、傲骨和魂魄的探索成果。他试图通过花开花落的表象表达生命不息的意义,通过牡丹物象开掘万物的精神界境。《国色·九歌》展览是王昆峰以艺术的表达,召唤人们感受万物皆生、皆灵,花无论怒放或是凋谢,皆如同你我的生命,即便是坠入尘埃,仍原子般存在,风骨犹存,精神不朽。
展览前言中写道,这是对生命意义最隆重的礼赞,是在中国人心目中代表性的花儿身上体现中华美学精神的一项具体实践。近年来,多位业界专家对王昆峰的牡丹题材摄影艺术创作撰写专论,从不同维度对其艺术成就进行剖析。
王昆峰镜头中的牡丹,是展示中国精神、中国气派的重要艺术载体,更是传播城市形象的独特媒介。他的牡丹摄影作品先后在吴印咸摄影艺术双年展等众多摄影节展活动中展出,获得过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郎静山杯”中国新画意摄影双年展优秀展览等荣誉,在近百家媒体发表,在中国摄影出版社等出版有多部专题画册。
(责任编辑:罗亚坤)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