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雕塑艺术家傅榆翔:以艺术赋能熊猫IP,让世界看见成都的“美学引力”
2025-07-03 11:14:24 未知
6月30日,2025熊猫家园·大熊猫文化创意大赛启动发布会在北湖生态公园·熊猫文化创意中心盛大启幕。作为本次大赛评委会联合主席,成都市文联艺术委员会委员、成都市文联全委会委员、成都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傅榆翔分享了他与成都的深厚情缘、对成都艺术生态的深刻见解,以及对大熊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独到思考。这位从成都走向国际的艺术家,用他的艺术实践诠释着成都这座城市的包容创新和蓬勃发展。
人物简介
傅榆翔,国际当代艺术家,原重庆美术馆、重庆画院专职艺术家,2022年移居成都并建立工作室,长期活跃于雕塑、城市公共艺术及跨学科艺术创作领域。
现任中国《雕塑》杂志编委、亚洲数字遗产联盟首席顾问。曾担任首届“熊猫家园·大熊猫文化创意大赛”评审委员会联合主席、首届金芙蓉文学艺术奖终评评委,现为四川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成都市文联艺术委员会委员、成都市文联全委会委员、成都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傅榆翔是首位跨界受邀参展威尼斯艺术双年展、建筑双年展及电影节的华人艺术家,他的作品广泛被世界各大美术馆、艺术机构收藏,学界誉其为“21世纪多元文明基因库”样本,代表了当代艺术对多元文化融合与城市空间精神性的独特探索。
扎根成都:寻找艺术的原点
“城市不仅承载生活,更是一种精神场域。”傅榆翔说。从重庆到成都,他的选择并非偶然,而是被成都独特的人文气质所吸引。“这里内敛而丰盈,松弛却不散漫,适合艺术的沉潜与生长。”在他看来,成都的温润包容、传统与先锋并存的文化特质,为跨媒介、跨语境的艺术探索提供了理想土壤。这种“自在而不失锋芒”的城市节奏,正是创造力蓬勃生长的关键。
“火星上的熊猫” 傅榆翔系列熊猫装置雕塑作品之一
傅榆翔原创雕塑作品
见证蜕变: 成都艺术生态的跃升
傅榆翔积极投入和推动成都文艺事业发展,他坦言,过去的成都艺术更多聚焦于本地文化与工艺,而近十年来,随着新生代艺术家的崛起和城市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成都的艺术氛围发生了显著变化。
傅榆翔作品展出
“公共艺术、青年策展、跨界文创、数字实验……成都的艺术语言正在不断革新。”傅榆翔特别提到,成都对原创精神与青年力量的包容,让艺术表达逐渐成为这座城市新的生活方式。在参与策划和评审的诸多项目中,他清晰感受到成都艺术生态的跃迁——从地域性走向国际化,从传统走向当代,形成了一种“松弛有度、锋芒内藏”的独特气质。
赋能未来: 让大熊猫IP成为世界语言
对于本次2025熊猫家园·大熊猫文化创意大赛,傅榆翔充满了期待,他认为熊猫不仅是成都的城市名片,也是东方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图腾与象征。大赛的意义,在于连接传统文化与当代潮流与时尚创意,联动青年设计师与城市在地文化品牌建设。“我们期待看到更多融合数字科技、空间艺术、跨媒介语言的作品,让‘熊猫’超越可爱符号,成为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IP。”傅榆翔希望,通过大赛发掘一批敢于打破惯例、善于跨界协作的青年创作者,为成都文艺生态注入新鲜血液,同时推动大熊猫IP从本土走向世界,成为文明互鉴的“世界语”。
傅榆翔在2025熊猫家园·大熊猫文化创意大赛启动发布会现场答媒体问
在傅榆翔看来,成都正以一种“松弛有度、锋芒内藏”的姿态,成为当代东方城市文艺生态的新典范,而2025熊猫家园·大熊猫文化创意大赛,将成为这一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之一,让艺术与城市共生长,让文化IP与世界共鸣。
赛事信息
2025熊猫家园·大熊猫文化创意大赛(以下简称“大赛”)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于2025年6月至2026年4月面向全球广泛征集大熊猫创意作品。大赛坚持“原创作品”征集,深入构建具有长线生命力的熊猫家园IP矩阵,夯实产业根基,不断提升“熊猫家园城市品牌”行业影响力和产业主导力。大赛设置最佳创意雕塑设计、最佳潮潮流产品设计、最佳品牌视设计、最佳空间场景设计、最佳创新包装设计等“五个主要奖项”,以及最佳数字(AIGC)创意作品、最佳科幻创意作品、最佳人气作品等三个特别奖项。
(责任编辑:罗亚坤)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