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从跨界到破界:中国当代三位艺者的身份游走

2025-07-07 16:26:09 未知

撰文/界面文化

傅榆翔、顾长卫、徐锦江——当代文艺生态中的三种异质能量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61e15d45b2b03af5de0147768c8b2f30.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ca6a17cccb23a0d715c4a9d311f1e5b8.jpg

在当代中国文化景观中,身份的流动性、媒介的交互性以及艺术语言的多样性,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交汇于同一个语境中。影视导演顾长卫、雕塑家傅榆翔与演员徐锦江,三位来自截然不同背景的创作者,近年纷纷越界进入当代艺术领域,他们的行动不仅是个人创作版图的扩展,更折射出当代中国文艺生态从“跨界”走向“破界”的深层文化意涵。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06d064d637bd7fb4ffdaa74855f41582.jpg

一、身份游移:三种路径,三种逻辑

傅榆翔、顾长卫、徐锦江的跨界,并非时尚性的“玩票”之举,而是源于各自创作逻辑与文化身份的必然流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eef630ac7a26e5abc65d7e3a2229492a.jpg

傅榆翔,作为国际雕塑家与独立策展人,他的创作早已超越了物质雕塑的视觉语言,逐渐转向场域空间、符号学与科技介入的跨媒介创作。他的作品不仅关注雕塑本体,更在于“造场”,通过重建可感知、可触摸的秩序场,回应城市空间、公共精神与科技文明的能量变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9d5b8c9016937412b053046bd46be877.jpg

顾长卫始终是“用镜头说话”的视觉诗人。无论是从电影摄影到导演,还是影像装置与纪实肖像摄影,他的身份始终围绕“记录”与“凝视”。他的跨界,不是逃离电影,而是将影像语言由运动影像转译为静止画面,继续探索个体存在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微妙缝隙。

徐锦江的绘画,几乎是一种本能的释放。他虽以演员身份进入公众视野,但在绘画中寻找着更为原始、直觉性的表达方式。画布上充满浓烈色彩、宗教暗喻与自画像式的狂想,这不仅是对既定表演身份的反叛,也是一种自我疗愈的过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2d29056bb02838f1076540618aab1f1c.jpg

二、艺术语言:三种美学策略

在具体作品呈现上,三位艺术家各自拥有鲜明而互异的艺术语言,构成了当代跨界艺术生态中三种异质能量场。

傅榆翔偏好诗意的具象构成与金属结构,并通过数字媒介及VR/AI科技语汇,强调“未来考古学”的方法论。他的作品关注的不再是物的形态,而是通过艺术激活空间与历史记忆,重建一种“秩序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f9eed7590407e697b633970c9e119ddd.jpg

顾长卫的作品大多为黑白纪实肖像,他的镜头凝视日常中的普通人,将情感、人性、岁月、创伤凝固在微妙的表情与静谧的场景里。其作品虽然保持电影式构图,但剥离了叙事,留下了纯粹的“存在感”。

徐锦江则完全抛弃了学院派的语言,直接诉诸肉体与潜意识的狂欢。他的油画充满爆裂色彩,符号化人物与宗教图腾,像是原始部落壁画与现代都市欲望场的混血物,带有粗犷、癫狂、直接的能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d9ba75dc792a83dbc29254481fe76edc.jpg

三、文化动因:三重心理与社会动力

傅、顾、徐三人的跨界,并非偶发事件,而是当代文化心理与社会环境共同作用下的必然选择。

傅榆翔回应的是当前城市化、科技化与过度消费的时代背景中的“秩序焦虑”。他的跨媒介装置艺术试图重建人与空间、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之间的秩序与精神场域。

顾长卫则直面“影像过剩”时代的视觉焦虑。他通过摄影回归静态,寻求“影像中的人性之光”,试图抵抗消费主义影像的泛滥。

徐锦江回应的是个体内在压抑、精神负担与欲望释放的问题。他通过绘画破除表演的面具,以狂野、直觉、原始的方式与自我和解,同时对娱乐工业中的“虚假身份”进行艺术反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96fa9c8823ecc97b56ad49bd32fb67d1.jpg

四、文化意义:从跨界到破界

这三位跨界艺术家的实践,最终指向的是当代文化的破界化趋势。当身份不再固守,媒介的边界愈加模糊,创作方式趋向混合,文艺生态已经进入了“多重身份 + 多媒介语言 + 多元文化叙事”并存的复合体时代。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9b699e607a0340154125163ea669d8b8.jpg

他们以各自独特的路径重新定义了当代艺术与流行文化、个体表达与社会公共性之间的关系,证明了“跨界”不仅仅是形式的切换,更是认知方式、价值观念与社会语言的重新协商。

傅榆翔、顾长卫、徐锦江三位艺术家的身份游走与创作路径,不是孤立现象,而是当代中国文化土壤下“身份跨界、媒介混血、话语破界”的缩影。他们通过各自的方式,突破了既有身份标签,模糊了艺术与流行、个体与集体、精神与物质的边界,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当代艺术与文化流变的新视角。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474e0d31c3d3352fd26866740249b405.jpg

在这个“破界”的时代里,真正重要的不是艺术家来自何方,而是他是否诚实面对内心,是否能够在复杂的语境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神坐标。

2025.7.7.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3079c28c4aedfd9a756301f2cd5a125d.jpg

(责任编辑:胡文娇)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