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昌专栏 | 朱浩云:艺术高峰 市场高价 ——八大山人的艺术及市场走势
2025-07-31 10:17:52 朱浩云
八大山人小像
在中国美术史上,八大山人的地位无疑是一座艺术高峰,让无数后人高山仰止,顶礼膜拜。在世界,他画作代表的东方审美和民族性格更是释放出耀眼的艺术光芒。198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八大山人为中国十大文化艺术名人之一,并以太空星座命名。他的艺术和精神,跨越时空,永载史册,流芳百世!
八大山人《 枝上鸜鹆图》 立轴,尺幅32.5×26cm
(2018年北京保利1800万元成交,2010年中国嘉德907万元成交)
八大山人《书法五言联》
(王方宇旧藏)
眼高百代古无比 书法画法前人前
八大山人(1626—约1705年)是明末清初杰出的书画家、诗人,与原济(石涛)、髡残(石溪)、渐江(弘仁)合称“清初四高僧”,并被称为四僧之冠。原名朱耷,字刃庵,号八大山人、雪个、个山、人屋、道朗等,出家时释名传綮,江西南昌人。出生于皇亲贵胄之家,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权的九世孙。其父祖皆是画家,自小异常聪慧,更有书画之天赋,8岁能作诗,11岁画青山绿水,并能悬腕写米体小楷。1644年,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明王朝覆灭。一转眼,国亡、族灭、家破,18岁的朱耷, 如同一叶飘零的孤舟,在沉沉暗夜里驶入了巨浪滔天的茫茫大海。逃亡路上,妻儿离世,他本人“羸羸然若丧家之犬”。22岁,在江西省奉新县耕香院,朱耷削发为僧,开始了为僧为道的漫长人生,“栖隐奉新山,一切尘事冥”。清康熙初年,朱耷来到南昌市青云谱道院隐居。五十九岁正式署名为“八大山人”,一直沿用到他的终年八十岁。但署名有两个显著的时段,从五十九岁至六十九岁,他写八大山人的“八”字作“曲脚”式,六十九岁后,作“两点”式。62岁时,他离开青云谱,在南昌抚河桥附近修筑“寝歌草堂”,进行艺术创作,直到八十岁病逝。
八大山人 《鱼》 镜心,尺幅28×23cm
(2004年嘉德484万元成交,张大千、唐云递藏)
从八大山人一生看,他主要从事书画创作,原因是八大山人在国破家亡的年代,作为明皇室后裔,悲伤之情自然溢于言表。同时,造就了他沉郁、孤独、怪癫的个性,加上当时政治上高压,八大只能潜心于艺事,并在艺事上尽情发泄对清统治者的不满。有专家认为,在长达60余年的创作生涯里,家国之变、身世之苦、现实之困,成为了他艺术创作不竭的源泉,他蘸一笔苦难之墨,再蘸一笔沧桑之泪,一笔一画,那用生命描绘的花、鸟、石、鱼跃然纸上。那不是茶余饭后的妙思,不是闲情雅致的表达,不是现实生活的描画,那是血、是泪,是不朽!那是中国绘画史上又一个划时代的横空出世,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艺术高峰!
八大山人擅长绘画、书法、诗词、篆刻等,绘画精于花鸟、山水,尤以花鸟著称于世。他的花鸟继承了明代陈淳、徐渭写意的技法,但画风比陈淳更冷峻清逸;比起徐渭更狂放怪诞,寓意也更深刻,并达到了“笔简形具”,“形神兼备”的境界。他的山水取法黄公望,但受董其昌的影响更大,山水多取材荒山剩水,渺无人烟;树木歪斜,枯枝败叶,意境荒寂。八大山人的书法也是独树一帜,成就极高,只不过画名掩盖了书名,黄宾虹曾认为八大山人“书法第一,画第二”。他的书法早年学欧阳询的楷书,行书师黄庭坚、米芾、董其昌,后又临钟繇、王羲之的法书,晚年书写不见笔锋,圆融高古,线条粗细均匀,布置大小参差,作品平淡自然,毫无修饰,蕴含禅意,不带一丝人间烟火气。从八大山人的艺术特色看,总体可以概括为“简、奇、意”三个字。简即笔墨以简取胜;奇即构图突破常规;意即通过笔墨传递精神内涵,寓意深刻。同时,八大山人作品达到了“静”和“净”的境界。
在笔者看来,八大山人独一无二的水墨语言使他在中国绘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实现了前无古人的超越。如果我们将绘画分为三个层次,即第一层次,崇“形”;第二层次求“神”;第三层次追“意”,那么,八大山人无疑是属于最高层次的。尤难能可贵的是,八大山人的绘画以不能再少的笔墨,不同凡响的构图来表达自己丰富的思想感情,这恐怕是绘画的最高境界,也是八大山人作品成为经久不衰热门收藏品的重要原因。与八大山人同时代的石涛曾给予八大山人“眼高百代古无比,书法画法前人前”的赞誉。张大千在谈及八大山人时,同样表达了由衷的敬佩,他说:“我最佩服的还是八大山人。他画鱼的方法,能用极简单的构图与用笔,就能充分的表现出来,真有与鱼同化的妙处。山人艺术的成就,必然是经过多少时间的观察和揣摩,才能由繁到简,却又表现无余。试看他画的嘴、眼、腮、鳍、脊、翅、尾、腹,哪一点不体贴入微,而鱼的种类不同,山人所画无不曲尽其妙。我们应该永远拿他当老师,但不是说要照样临摹,是要学他的用心,若是依样画葫芦,便为画奴了。”由于张大千是出了名的八大山人超级粉丝,一生看画无数,收藏又多,且临摹了众多八大山人画作,张大千曾说过,只要看八大山人的签名,就能大致判定出那是其何年的作品,出入不会过三年。而齐白石更是直接表达了对八大山人的仰慕:“恨不生前三百年,或为诸君磨墨理纸。”从“扬州八怪”到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李苦禅、谢玉岑、丁衍庸、唐云、胡献雅、陶博吾、范曾等,无一不深受八大山人画风的影响。
书画价格十分坚挺 龙头地位不容置疑
八大山人的传世作品不少,据有关人士统计,约500件。新中国成立后,各大博物馆也十分注意收购八大山人的作品,致使民间可流通的越来越少。在艺术市场上,一般拥有其作品藏家不会轻易抛出,故市场上很少能见到他的作品。1991年他的《荷花》在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被拍至34万美元,这个价格在当时已是很高的价格。1992年国内艺术品拍卖兴起后,他的作品偶尔也在拍卖场上亮相,如1995年《双鹰松寿图》和《梅石图》在朵云轩拍卖会上分别以22万元和17.6万元成交。步入21世纪后,八大山人作品很受市场的青睐和追捧,价格扶摇直上,迭出高价,2004年中国嘉德推出过八大山人的一幅《鱼》镜心,尺幅只有半平尺左右(28×23cm),由于这件作品原是张大千“大风堂”的藏品,画上有大风堂的印章,结果在中国嘉德受到各路藏家热烈追捧,以484万元成交,如果按平方尺计价,这件八大山人作品可能是当时中国画中最昂贵的。2008年《瓶菊图》在中国嘉德获价3136万元;同年,《山清水碧鸟语花香册》在佳士得获价3426万港元。
八大山人《仿倪山水》立轴,尺幅177×93cm
(2009年北京匡时国际8400万元成交)
尤值得一提的是:在2009年北京匡时国际春季拍卖会上,堪称八大山人代表作的《仿倪云林山水》高调亮相。这件经王方宇和王己千两位现代收藏大家先后收藏的八大山人作品几乎被所有八大山人的研究论著和画集所收入。该作上拍后,众多买家互不相让,志在必得,价格一路飙升,每次加价超过千万都迎来全场热烈掌声,最终以7500万元落槌被电话委托购得,全场为之振奋,若加上佣金高达8400万元,创下当时国内中国古代绘画的市场最高价。
八大山人 《孤禽图》 立轴,尺幅78×41.2cm
(2010年北京翰海6273.2万元成交,2000年北京翰海440万元成交)
时隔一年,也就是2010年,北京翰海拍卖会上推出了八大山人的《孤禽图》,整幅画面只有一只孤禽,一足站立,无着无落,空灵寂寥。画家以其奇特的形象和简练的造型,使画中形象突出,主题鲜明,孤鸟“白眼向人”,以此来表现自己孤傲不群、愤世嫉俗的性格。此作上拍后以高达6272万元拍出,据悉,该作2000年被北京翰海推出过,大连万达集团曾以440万元买入,该作10年后再次释出,原藏家获利极为丰厚;同年,八大山人1705年作《竹石鸳鸯》立轴在西泠印社上拍,最后以1.187亿元成交,轰动拍坛。
八大山人1705年作《竹石鸳鸯》立轴,尺幅121.5×65cm
(2010年西泠印社1.187亿元成交)
2018年北京保利上拍八大山人《枝上鸜鹆图》立轴,尺幅不到1平尺(32.5×26 cm),且2010年中国嘉德拍卖过,当时成交价为907万元,这个价格也不低,但本次拍卖依旧抢手,不少买家竞投踊跃,互不想让,最后以1800万元成交,9年价格翻了近1倍。2025年尽管市场极其疲软,但八大山人的《翠麓幽居访贤四屏》仍在中国嘉德以高达2070万元拍出。从以往的市场表现看,古画中能与之匹敌的恐怕凤毛麟角,屈指数来也只有明代的仇英和宋元名家能与之比肩。八大山人的书法也有可观的市场行情,价格动辄数百万元乃至数千万元,如2014年保利上拍《草书七绝诗》立轴,此作原为苏州博物馆旧藏,经过藏家激烈竞投,最后以高达3450万元成交;同年,八大山人1703年作《书北窓三友诗》立轴在香港佳士得获价2812万港元。2019年八大山人1696年作《宋之问诗22册页》以3012.5万港元拍出。
八大山人《 仿倪云林山水》 立轴,尺幅124.5×58cm
(2010年中国嘉德5600万元成交,张大千题签)
需要投资者和收藏者注意的是,早年张大千仿造八大山人的作品不少流入市场,有的以假乱真,甚至骗过博物馆,并被博物馆珍藏。在市场上,有的仿作价格也十分昂贵,如张大千1947年作水墨纸本《仿八大山人荷塘双禽图》镜心在2013年北京九歌拍卖时,受到藏家追捧,成交价高达1495万元,价格之高,令人咋舌。这也验证了“大师作品无真假”的市场魅力,也难怪有的博物馆明知是大千的伪作,也不愿将它逐出博物馆。
八大山人《花鸟 四条屏》镜心,尺幅150×40cm×4
(2013年天津同方8030万元成交,2011年长风7475万元成交)
八大山人《草书七绝诗》立轴,尺幅182×51cm
(2014年保利3450万元成交,苏州博物馆旧藏)
从上可看出,八大山人的作品在市场上可谓如日中天,价格动辄数千万乃至上亿元,一般藏家根本无法问津。目前八大山人作品几乎都被机构或是大藏家购买。可以预料:由于八大山人的艺术和成就犹如一座山的高峰,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加上喜爱他的作品藏家众多,后市八大山人的作品将继续走红海内外市场,并在市场上扮演“龙头”的角色。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和拍卖图录
2025年7月28日写于上海五栖斋
(责任编辑:孟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