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场 | 夏婧作品《民·国风》在第七届“挖掘·发现——中国油画新人展”展出
2025-08-02 13:04:55 未知
2025年8月1日,第七届“挖掘·发现——中国油画新人展”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云上美术馆开幕。本届活动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主导主办,北京市朝阳区云上美术馆联合承办,杨飞云、秦文清、骆根兴、闫平、谢东明、刘建平、龙力游、王琨、孙纲、马琳、孙文刚、朱春林、韩洪伟、孙逊、赵培智、常磊共16位业界名家构成的评审团,从2000余幅投稿作品中层层甄选,最终确定186幅入选作品。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名誉院长杨飞云,院长朱春林,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曹晓阳,油画院党支部书记方永红,教学部主任孙文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林建寿以及中国艺术研究院戚鑫宇、于新华等领导、艺术家出席了展览开幕。
展览现场
展览学术主持、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副院长常磊在前言中指出,走过七届的“挖掘·发现”始终坚持“扶掖新秀、振发艺术”的初衷,强调“新人”并非仅指年少或初学,而是“心之新、气之新、志之新”。“我们期望看到的,不只是技法掌握,更是一种人格显影;主题虽千变,其精髓不在技,而在真。”
展览现场
常磊认为,今日中国油画早已超越“西画东渐”的模仿阶段,进入“东心西技”的再造时期。展览现场,青年艺术家们用古典罩染、表现性笔触、超现实构图、观念装置等多种手段,回应传统与当代、本土与全球的复杂命题。
展览现场呈现夏婧《民·国风》
在众多作品中,青年艺术家夏婧的《民·国风》以“东西对话”的立场进行了一次“让西方油画进入中国画叙事”的实验:她保留了新古典主义人物油画的造型方式,但在背景采用了中国书画的空间透视、叙事风格压缩三维空间背景,更加趋于二维化,让焦点透视的经验让位于国画的散点叙事。画面不再向纵深退远,而是像一张被徐徐展开的立轴——人物、园林墙面、书法在同一视平线上平行铺陈,时间被折叠,空间被摊平。同时,采用了一定中国传统“通景画”的特点,利用远处的月洞门、竹影和中景的帷帘、花架、鼓凳在二维叙事背景中塑造出三维的空间效果。
夏婧《民·国风》
人物的神情也被“国画化”:她低眉、收肩,情绪被克制在“似与不似”之间,成为整个平面诗学中的一枚意象,而非戏剧主角。观者被邀请在二维界面上来回游目——先看朱红,再读墨竹,最后停在那行半隐半现的书法,目光的游走路径恰如手卷徐徐展开的节奏。同时,这也是对易容的美人——18世纪“中国风”在中法之间的交流互动形成的美人图像的反思。
展览现场
因此,《民·国风》不是一幅“油画里的中国元素”,而是一次让西方再现系统主动让位于东方叙事框架的实验。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9月7日。
(责任编辑:陈耀杰)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