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书法出发的冲突和融合——邱振中书法作品展在上海开幕
2025-08-05 10:13:05 未知
辛平
《人质:邱振中书法作品展》7月5日在上海华际·本义空间开幕,展出中央美术学院邱振中教授近50件新作。
展览围绕作者2022年一组作品而展开。这组作品采用了多种新的手法,呈现出独特的面貌。其中复杂的构成和蕴涵,引起书法界、艺术界的广泛关注。
展览现场
邱振中为当代著名艺术家、诗人、书法家,1979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成为我国第一届书法研究生。他在长达45年的研究与艺术创作中,不断深入传统和当代艺术,不断突破既有的创作模式,他在书法、水墨、装置、雕塑等多种艺术门类中创作的作品,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人质》的命名出自邱振中对个人与传统关系的思考。展览前言中写到:“一个人选择书法,则意味着你成了传统的人质。书法几乎是传统的同位语,不管你以后变化出怎样的面目,都无法离开与传统的关联”。
李商隐·锦瑟 23.2cm×136.9cm 纸本水墨 2025
杜甫·洞房 35cm×138cm 纸本水墨 2024
当代艺术界谈到传统与当代的关系,大多认为关注传统就是保守,而关注传统的人们,则认为关注当代就是背叛。但邱振中持有完全不同的观点:传统是我们不可更改的背景,当下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两者的交织和融合是未来一条重要的道路。
1989年,邱振中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最初的四个系列》,被批评家认为“标志着中国现代书法的开端”。邱振中的多种创作,被看作书法切进当代艺术“现象级的征候”。
2018年,《语·默》展,通过书写当代哲学与诗歌文本,邱振中推出“不可读”作品,为他自己,也为书法开辟了一条新路。邱振中运用他书法理论中“绞转”的概念创作装置作品《空·流》;2024年第60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展出邱振中三件雕塑作品,他把书法的书写性与狂草中空间不可端倪的变化注入三维作品中,为当代雕塑开拓了新的景观。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3.5cm×98cm 纸本水墨 2025
在探索中,我们总能看到一个艺术家看似矛盾,却又互为依存的两面:对传统不遗余力的深究和对当代艺术富有张力的思考,成为邱振中艺术创作的突出标记。
李白·答湖州司马问白是何人 40.5cm×28.5cm 纸本水墨 2025
2022年,一组新作呈现出全新的面貌。它开始实现了邱振中对当代艺术创作的理想:既包含了传统中核心的东西,又包含了传统中没有的东西。在人们为书法的前路而茫然时,它推出了一种全新的风格。
陶渊明·归田园居(DQ2022-1) 69cm×46cm 纸本水墨 2022
《人质》带来传统与当代更深一层的融合,探讨了每一位作者在面对强大的书法传统时,那种既被它吸引、塑造,又渴望找到自己独特表达的矛盾和张力,揭示了个体与伟大传统之间那种复杂而深刻的关系。
2024年,邱振中以自己水墨作品为依凭创作的三件雕塑于60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展出,一件作品在《人质》展上与他2022年“不可读”的陶渊明诗互为呼应,为展览勾勒出它在中国当代书法、当代艺术中的位置和意义。
状态·三号(60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作品)
50cm×63cm×35cm 3D树脂打印 2025
展览现场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8月19日。
(责任编辑:王丽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