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昌现场 | “艺正青春” 69位优秀青年美术家的200余件美术作品在京展出
2025-08-05 11:47:24 未知
开幕式现场
7月31日,由中国国家画院主办,中国国家画院办公室、《中国美术报》社承办的“艺正青春——全国青年优秀美术作品邀请展”开幕式在北京首钢水上秀湖美术馆举办。此次展览展出了王树山、张哲宇、李康、冯崇利、李小光、孙震生、姚瑞江、刘海勇、宋彦军、孙昌武、韩晓峰、邓柯、沙永汇、王瑛、尚荣、苏国强、李洋、李继飞、邱琳、赵际芳、曹恩东、彭伟、孙浩、赵方方、董雷、孙棋、康雷、廖勤、林森、任赛、李卓、欧阳波、李震、孔亮、柳青、罗玉鑫、杨洋、朱晶、邱佳铭、梅跃辉、杨家伟、姜宝昌、郞钺、刘少宁、刘政、廖有才、陈迪、陈散吟、卢虓、籍洪达、宋帅、杨科云、裴书鸿、袁文甲、梁业建、卢贞、孙陶、孙影、张大箴、杜昕、盛元靖、包雪蕾、宋子伊、吴志军、杨东谕、张驰、贾田雪、孙小訸、翟晟隆等69位优秀青年美术家的200余件美术作品,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书法等艺术门类,集中展示了当今青年艺术家的创作风貌和学术态度。
部分嘉宾合影
展览开幕式上,原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宣布展览开幕;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刘万鸣,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卢禹舜,浙江省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纪云飞,中国国家画院办公室主任、策展人董雷,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所长陈明分别致辞;中国美术学院宣传部部长、科研创作处处长刘海勇,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后孙小訸作为参展艺术家代表发言。开幕式由中国国家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青云主持。
赵少华宣布展览开幕
中国收藏家协会副秘书长樊振寅,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张晓凌,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委员会副主任赵建成,《中国文化报》社周刊中心主任屈菡,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王炬、历史文物部主任黎毓馨、陈列部主任俞锦辉、保管部副主任何秋雨、陈列部干部李雅琴和中国国家画院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及艺术家吴涛、方向、赵培智、邓柯、邱雷、任明辉、金新、吴笛、康雷、陶宏、王跃奎、张苑、冯知军、颜培大、马子雷、蔡大礼、孙震生、唐朝轶、陈散吟,参展艺术家张哲宇、冯崇利、宋彦军、孙昌武、韩晓峰、苏国强、李继飞、邱琳、孙浩、廖勤、梅跃辉、姜宝昌、刘少宁、刘政、廖有才、陈迪、卢虓、裴书鸿、袁文甲、卢贞、包雪蕾、宋子伊、吴志军、杨东谕、贾田雪、翟晟隆等出席展览开幕式。
刘万鸣致辞
刘万鸣表示,青年是时代浪潮中的激流,是艺术星空中耀眼的星辰。为给青年美术人才搭建展示平台,积蓄中国美术发展力量,中国国家画院举办“艺正青春——全国青年优秀美术作品邀请展”。由于本次筹备时间紧张,未能全面征稿,仅遴选69位具有创作潜力的青年艺术家参展,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书法、篆刻等多种形式。此次展览是对青年艺术成果的集中呈现,也是连接传统与未来的桥梁,展现了青年艺术家严谨的学术态度与锐意创新的精神风貌。参展作品体现出青年艺术家对东方美学的传承与国际视野的融合,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探索新表达,在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对话中构建新范式。他们扎根传统、面向未来,展现出强烈的文化自信与创造活力。中国国家画院长期致力于青年人才的发掘与培养,通过院校共建、创作合作、教学培训、项目实践等多元路径,提升青年专业素养,拓展创作平台。尽管此次许多优秀画家未能参展,但我们正筹备更具规模的全国性大展。希望青年艺术家始终秉持“守正创新”的理念,以澄澈之心回应时代召唤。作为国家级美术创作研究单位,中国国家画院始终追求品质与高度,期待青年艺术工作者积极参与画院学术实践,共同推动新时代中国美术事业繁荣发展。
卢禹舜致辞
卢禹舜向本次展览的成功举办和入选的青年艺术家表示热烈祝贺,他表示,中国国家画院作为重要的创作研究单位,肩负人才培养、艺术创作、收藏研究、交流推广等多重使命,近年来举办了一系列高水平学术活动,推出大批优秀作品,极大丰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累,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在刘万鸣院长的带领下,中国国家画院在人才发现、培养、推介方面做了大量扎实工作。本次参展的69位青年艺术家成果丰硕、研究深入,在业界具有广泛影响力。他们普遍具备鲜明的时代意识,创作紧贴现实、与时代同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守正创新中培根铸魂,注重思想高度与艺术本体的深入探索。他们正行走在德艺双馨的道路上,不断实现艺术与人格的双重提升。中国国家画院主办此次展览,对青年寄予厚望,期待他们把握机遇,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王青云主持开幕式
王青云表示,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在攀登新时代美术“高峰”的创作之路上,青年艺术家们始终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出了许多形式多样、朝气蓬勃的优秀美术作品。此次邀请展中国国家画院面向全国精心遴选了69位优秀青年美术人才,共展出200余件美术作品,集中展示了当今青年艺术家的创作风貌。中国国家画院作为具有引领性和示范性的国家级美术创作机构,秉持着“经典引领、品格立院”的学术理念,同时,多年来也一直致力于发掘和培养青年美术人才。此次邀请展就是中国国家画院在青年美术人才培养方面做出的一次重要实践。
纪云飞致辞
纪云飞长期以来践行“大资源管理”理念,主张博物馆应打破界限,面向广阔世界,汇聚天下人才、文物与优秀艺术作品。他积极推动博物馆开放收藏,拥抱当代艺术,并致力于与中国国家画院开展深度合作,近期将共同举办“缘结人生——丰子恺艺术大展”。在深入研究丰子恺艺术的过程中,他深受其人格魅力与艺术境界的启发,也由此进一步思考:如何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让中国故事更好地走向世界,创作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艺术作品。纪云飞认为,一位优秀的艺术家及其作品应具备“五性”:一是思想性,弘扬主旋律,传递时代精神;二是艺术性,展现深厚的艺术美感与表现力;三是个性,形成鲜明独特的个人风格;四是学术性,具有深厚内涵,值得持续研究与探讨;五是市场性,具备合理的市场价值与传播流通能力。唯有“五性”兼具,才有可能成就世界级的艺术人物与经典作品。在他看来,艺术无东西方之分,本质是全人类共通的语言。讲好中国故事,关键在于用世界语言,或以中国语言结合世界方式,实现跨文化的共鸣与共享。
董雷致辞
董雷表示,回望中国国家画院40余年的发展历程,可谓名家辈出、佳作云集。历任院领导也都高度重视对青年艺术家的培养,发现、发掘、提携和培养优秀青年人才,不拘一格选拔和任用人才,是中国国家画院薪火相传的一项优良传统,也是实现人才立院、作品立院、学术立院的重要举措。此次展览的成功举办也正是体现了中国国家画院学术标准和品质:一是坚持高门槛的选拔标准,艺术家的遴选放眼全国画院系统、高校等学术机构,所有参展艺术家均是在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中国艺术节、全国书法篆刻展等国家级学术大展崭露头角甚至获奖的优秀艺术家;二是坚持严格的遴选,每位参展作者和参展的作品都经过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委员会的集体评审;三是坚持学术引领,展览同期还将举办专题学术研讨会,邀请著名专家学者围绕当代青年美术创作的现状与未来展开研讨,并与参展艺术家交流对话,共同探讨当代青年的创作特点和未来方向。
陈明致辞
陈明表示,此次展览的作品涵盖了国油版雕和书法,主题丰富,风格、手法多样,图式新颖,呈现了年轻一代艺术家的细腻观察、深切感悟和深入思考,体现出当代青年美术创作的鲜明特征和时代风采,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当代青年美术创作提供了许多优秀的案例。艺术作为文明的载体,保存着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他认为,艺术创作,尤其是中国的艺术创作,离不开“继承和发展”两个辩证而永恒的命题。继承和发展,离不开青年艺术家的参与和努力,也离不开老一辈艺术家的引领。富有创作热情和旺盛的创造力,思维活跃,是青年艺术家的珍贵品质,同时,他们对传统的系统性把握和深刻理解尚需时日,尤其面临不断变化的时代语境和纷繁复杂的信息,容易产生“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困惑。因此,青年艺术家应立足于深厚的传统,立定根本,“不畏浮云遮望眼”,在吃透传统的基础上探索新的艺术发展路径,在老一辈艺术家的引领下,开拓进取,共同推动中国美术事业的繁荣发展。
刘海勇发言
刘海勇代表参展青年艺术家发言,提出青年一代需回应三个时代命题:一是“人民之问”:艺术如何深入社会现场,服务人民需求?要走出书斋,扎根生活,以真情实感创作对抗“感性贫困”,推动艺术从“风花雪月”转向赋能乡村振兴、城市更新的“行动引擎”。二是“时代之问”: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如何让传统焕发新生?要坚持“双创”路径,夯实基本功,深挖中华文明基因,并以人工智能拓展边界,同时坚守人的直觉与情感,实现技术与人文的共生。三是“世界之问”:如何以“中国符号”讲好中国故事?应超越元素拼贴,将中华美学精神与人类共通感知融合,借助数字技术实现文化“破圈”与出海,赢得国际认同。他表示,在这个挑战与可能性并存的时代,要继续坚守好那份“生生不息”的敏感性、好奇心与创造力,以澄怀观道倾听时代,以赤子之心投入生活与创作,在新时代画布上,共同挥洒绚烂的青春色彩。
孙小訸发言
孙小訸代表参展青年艺术家发言,衷心感谢中国国家画院提供“艺正青春——全国青年优秀美术作品邀请展”这一平台。她表示,展览不仅展现了青年艺术家的才华与探索,更体现了对架上绘画当代价值的肯定。青年画家以未被定型的视角、直面画布的勇气和对绘画语言的真诚探索,彰显独特生命力。她感谢师长的指导与观众的支持,并表示将虚心学习、扎根传统、勇于创新。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嘉宾合影
同日下午,以“当代青年美术创作的现状与未来”为主题的展览学术研讨会举办。研讨会分别由董雷、陈明主持。刘万鸣、王镛、于洋、刘海勇、裔萼、郭涛、冀鹏程、邓柯、王跃奎、康雷、张鹏、邓锋、魏祥奇、冯崇利、孙震生、孙浩以及部分参展艺术家参加研讨会。大家围绕“当代青年美术家的创作现状”“青年美术家的创作取向与风格特征”“青年美术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当代艺术对于青年美术创作的影响”等议题展开讨论。
展览现场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8月26日。
部分作品展示:
王树山《红色记忆》
张哲宇《老兵》
李康 《林深处有鹿》
冯崇利《长风猎猎》
李小光《乐园》
孙震生《时光》
姚瑞江《深秋》
刘海勇 《胡杨颂系列·望初雪》
宋彦军《和谐家园》
孙昌武《丰收夜话》
韩晓峰《燕赵欢歌》
邓柯《行吟》
沙永汇《千年飞一曲》
王瑛《烈火英雄》
尚荣《俊采星驰——致敬”两弹一星“精神》
苏国强《草原牧女》
李洋《横陈供养联》
李继飞《开漕节花会之金铃祖狮》
邱琳《金宝街•闲趣》
赵际芳《隶书明李日华题画诗》
曹恩东《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彭伟《悲鸿》
孙浩《归航》
赵方方《美美与共·4》
董雷《神女烟霞》
孙棋《入梦》
康雷《雨后荷塘》
廖勤《浅浅爱》
林森《月夜》
任赛《彩虹渔村》
李卓《战地写生》
欧阳波《敢下五洋捉鳖——奋斗者号》
李震 《断简.续章——艺专播迁纪》
孔亮《丛林深处》
柳青《成果2018》
罗玉鑫《红云》
杨洋《妈妈》
朱晶《春风吹过》
邱佳铭《七彩山乡》
杨家伟《李白诗<题东溪公幽居>》
姜宝昌《梦赋洛神》
郎钺 《文艺强军号》
刘少宁《坚守·八步沙》
刘政《仲夏夜之梦二》
廖有才《囍》
陈迪《云上直播10.1》
陈散吟《鹧鸪天》
卢虓《满城文韵共烟火》
籍洪达《鹤归来兮》
宋帅《潮音》
杨科云《<林泉高致>选录》
裴书鸿《千里共婵娟》
袁文甲《古人书论一则》
梁业健《山水黄金路》
卢贞《异域同天》
孙陶《幸福里》
孙影《跟脸有关的故事》
张大箴《麒麟日记》
杜昕《指墨玉兰·春晖小影》
盛元靖《楷书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节选》
包雪蕾《冬旭——阿尔山不冻河的畅想》
吴志军《超人》
杨东谕《证言》
张驰《江南烟雨图》
贾田雪《悠然夏至》
孙小訸 《于四月》
翟晟隆《雪影寻踪》
(责任编辑:王丽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