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泓盛拍卖】海上凝芳——申藏雅集会员及海上收藏名流藏中国陶瓷大展即将启幕!
2025-09-22 11:27:23 未知
海派·收藏大展
Exhibition of Shanghai-style Collection
展览时间
10月11日-14日
展览地点
上海北外滩TPark艺术中心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杨树浦路198号B1下沉式广场东区艺术中心
从“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文化精髓,
到当代申藏雅集的陶瓷精品展、
上海的海派收藏历经百年依旧风采不减,
见证着城市与艺术的共生。
(“海派”文化的独特气质)
—Culture—
“海派”一词,是20世纪20年代北京一些作家的创造,是叛逆的标新立异、中西结合的产物,充满浓郁的商业色彩和民间色彩。
上海的曹聚仁先生对之有一个生动点评:“京派如大家闺秀,海派则如摩登女郎。”上海文化在外来文明和中国传统文明之间,在精英文化和通俗文化之间呈现出开放的姿态,“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成为“海派”文化的精髓,并体现于上海文化的方方面面。
(江南文人与海派收藏群体)
—Literati—
海派收藏以江南文人收藏为基础,即官、商、士为主体,成为收藏业的“半壁江山”。这期间涌现了一大批见微知著的名流收藏群体,如胡惠春、张葱玉、庞莱臣、吴湖帆、蒋祖诒等,这些人亦进一步影响了同时代的许多收藏家。
他们之中,有的是官员,如盛宣怀、张静江;有的是商人,如周湘云、刘靖基、庞元济;数量最多的还是文人阶层,如吴湖帆、张大千、钱君匋、戚叔玉、施蛰存等。这一时期的收藏家对保护中华文物、促进后来的国有博物馆建设都发挥了巨大作用。
(上海古玩市场的发展)
—Development—
而上海的收藏市场发展也走在全国之首,如现上海文物商店所在的广东路,始筑于上海开埠不久,清同治四年(1865年)改为广东路。
因这里地属英租界,人们将南京路俗称为英大马路,以此向南第五条马路就是广东路,所以广东路又俗称“五马路”,因为这条街上云集了古玩店号,是旧中国南方的古玩一条街,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涌现了许多耳熟能详的古董商有如张静江、戴福保、仇焱之、叶叔重、吴启周、张雪庚等,而著名的卢吴公司的四大股东中便有三人与上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国有博物馆与捐赠传统)
—Donation—
上海博物馆捐赠墙
在新中国建设时期确立国有博物馆为主体的收藏思路,其中尤以上海博物馆、上海图书馆的收藏成就最为显著。上海博物馆大部分的藏品在这一时期征集,总体达100余万件,其中精品达12 万件,方式来自向社会征集和收藏家的捐赠。
这其中除了以上海红色收藏家如谷牧、王一平、李研吾、曹漫之、白书章、罗竹风等人为代表的捐赠,剩余的绝大部分便是由解放前上海收藏名流或古董商本人及后裔的捐赠,如胡惠春、乐度周、潘达于、谭敬等。这些旧时海派文人器物审美,依旧对现今藏家的收藏品味影响卓著。
(申藏雅集与当代展览)
—Exhibition—
值此香港敏求精舍创会六十五周年之际,由沪籍或在沪收藏家联合创办“申藏雅集”,立足于上海,会员均以企业家或社会精英人士组成,醉心中国文物艺术品收藏,延续海派收藏脉络。
首次展览由雅集成员提供近百件中国陶瓷精品,自宋至清,或源自名人旧藏,或购藏自国际拍场,来源可考,品质绝佳。本次展览中如“清康熙 青花釉里红双龙戏珠海水江崖纹大缸”,于藏家手中秘藏二十余年首次公开亮相;“清雍正 斗彩大吉图墩式杯”系1967年伦敦苏富比拍品,亦有展览出版,多次早期苏佳拍卖记录,为1924年溥仪出宫抵天津后变卖的清宫珍宝之一。其余亦荟萃陶瓷佳品近百余例,尚可管窥海派收藏一隅。
展品赏析·传世陶瓷荟萃
Exhibition Appreciation
期待展览能向上海市场注入活力
也期待更多藏家欢聚一堂
让文物“活”起来!
唐 三彩披肩堆塑璎珞纹大盖罐
H31.4cm
北宋 天青釉洗
D12.7cm
南宋 龙泉仿官窑菱花口鬲式炉
D9.2cm H7.9cm
明永乐 青花葡萄纹菱口小盘
D20.1cm
清康熙 青花釉里红双龙戏珠海水江崖纹大缸
H28.5cm
清雍正 青花福禄万代纹大吉葫芦瓶
H18.4cm
备注:
1.Frederick E. Church旧藏,纽约
2.云海阁张宗宪先生旧藏,香港
清雍正 青花鹤鹿同春图大碗成对
“大清雍正年制”款
D19cm
清雍正 斗彩丛竹幽篁小杯
D8.5cm
清乾隆 粉彩海天浴日图碗成对
“大清乾隆年制”款
D13cm
备注:上海文物商店旧藏
出版:《清代瓷器赏鉴》,上海文物商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页164,图版212
清乾隆 斗彩福寿延绵纹凤耳方瓶
“大清乾隆年制”款
H26.5cm
备注:郭炳湘先生家族旧藏,香港
(责任编辑:周艺洋)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