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在国家图书馆感受“燕京八绝”之美

2018-10-02 00:00:00 未知

6岁的张彤阳一走进国家图书馆学津堂就被一辆红色摩托车深深吸引了。与人们常见的摩托车不同,这辆车的油箱、挡板等外观部件被雕漆包裹着。

    为了宣传非遗保护理念与实践成果,发挥图书馆在非遗推广中的作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联合国家图书馆于6月9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启动了2018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讲座月”活动,共举办7场专题讲演和一场特别活动,这些活动涉及民间文学、传统戏剧、传统工艺、民俗与乡村振兴、传统服饰等公众关注的领域。

    7月20日,国家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讲座月”收官之作——“老北京非遗趴——燕京有八绝”在京正式举行,活动以“燕京八绝”非遗项目为主题,通过嘉宾对话、非遗技艺演示、老北京曲艺会等方式带领观众体验非遗技艺,感受“燕京八绝”之美。

    8位坚守的非遗传承人

    “燕京八绝”即景泰蓝制作技艺、雕漆技艺、金漆镶嵌髹饰技艺、北京宫毯织造技艺、京绣、花丝镶嵌制作技艺、北京玉雕、象牙雕刻八大工艺门类,它们充分汲取了民间工艺精华,在清代均开创了中华传统工艺新的高峰,并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京作”特色的宫廷艺术。此次活动邀请了万紫、王国英、马宁、程淑美、杨根连、李静、田丽、郑士儒等“燕京八绝”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来到国家图书馆,与公众进行交流互动,共同探讨在新时代如何传承振兴以“燕京八绝”为代表的传统手工技艺。为制作国礼三易其稿的花丝镶嵌制作技艺传承人程淑美、在宫毯机边一坐就是30多年的宫毯织造技艺传承人王国英、和母亲一道传承针尖上的奢侈品的京绣传承人田丽……他们每个人的故事都打动着现场观众。

    活动还通过实物展示和讲述的方式,让观众全面了解了八门工艺的形制、特点、发展轨迹及传承现状。观众杨国武带着放暑假的孩子来参加活动,“一是希望孩子能更多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二是想通过这些传承人的讲述,让孩子明白喜爱一件事物或追求一个目标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和坚持。”

    一场丰富多彩的讲座活动

    在活动展示区,观众可以近距离地欣赏“燕京八绝”的精美工艺作品,观看传承人的技艺展示,并参与北京宫毯、京绣、雕漆3个非遗体验工作坊的活动,与“雕漆版”摩托、雕漆龙椅等合影留念。此外,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的青年曲艺学子还为现场数百名观众表演了单弦、京韵大鼓、梅花大鼓等最具京味儿的曲艺节目。

    大部分来参加活动的观众,都以为这是一场普通的讲座,没想到现场的活动内容会如此丰富。在北京上大学的唐恺是国家图书馆讲座活动的常客,他给记者展示了听讲座的笔记本,已记得满满的,而这次参加“老北京非遗趴”,他更多的是拿起手机拍照。“很多东西是文字承载不了的。”唐恺说。唐恺在不大的体验区里走了很多遍,他和马宁聊了雕漆摩托,向郑士儒咨询了牙雕的制作工具,在王国英的指点下体验了宫毯机的操作……“这种感觉很奇妙,就像去了一次游乐园,可惜这个游乐园不能每天都开放。”他说。

    国家图书馆社会教育部负责人田苗表示,希望活动能让大家在这里玩起来,近距离感受这些老手艺的魅力。与传承人面对面交流互动,对于观众和传承人来说都是一件好事。观众可以通过活动加深对非遗的印象,而传承人和他们的徒弟也可以通过观众的反馈,第一时间了解人们对于传统技艺有哪些关注点或有哪些理解上的误区,这比单纯地办讲座所承载的信息量更丰富,也更有趣,“我们想告诉大家,非遗不是高高在上的庙堂艺术,而是一件有趣的事。”

    800万线上的“围观”

    本次“老北京非遗趴”活动还在新浪网、网易、北京时间、花椒直播、快手短视频等平台进行了全程直播,借用新媒体传播的方式让传统文化和民间技艺走进百姓视野,让传统技艺的传播更时尚、生动,普惠更多观众。记者发现,直播过程中网友们纷纷留言:“厉害了我的国”“大国工匠”“燕京八绝不会绝”“想去现场看看”等留言层出不穷。花椒直播主持人赵媛媛平日的直播间主要以诗歌朗诵等内容为主,网友们反馈一直很好,她也担任了此次“老北京非遗趴”花椒直播的出镜主持人,“当镜头扫到一件工艺品时,我还没介绍,网友们就已开始留言普及这些手艺的名称和特点了,这让我感到很惊喜。”赵媛媛说,这也说明有越来越多的人对非遗感兴趣并了解非遗,认识传统文化。

    快手短视频相关负责人陈文静表示,非遗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传统的传播推广渠道不仅传播成本高,受众接受效果也不明显。而互联网突破了地域限制,给非遗提供了一个面向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展示舞台。通过直播方式传播非遗,是网络平台突破内容短板、创新发展的一种有益尝试。而对于传统文化而言,利用互联网传播载体聚拢一批文化爱好者,进而建立与该文化相关的业态交流平台,将最终形成一个能够良性循环的传统文化生态圈。截止到7月21日上午,本次活动累计线上观看者达到了800余万人次。

    参加活动的雕漆技艺传承人马宁也有自己的直播平台账号,他会在工作时向网友直播,让观众更直观地看到雕漆的制作流程。“新媒体平台的运用,一方面能让大家学到雕漆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我认为传统文化不能再保持神秘面孔了,是时候亮出来让大家看看了。”据了解,如今许多直播平台都推出了非遗板块,不仅在这次直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平时的运营中,全国各地的非遗传承人也会定期通过直播与观众互动,这已成为一种常态。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王林娇)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