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剔红,又称“雕红漆”、“红雕漆”,漆器品种之一,其法常以木、金属为胎,在胎骨上层层染紅漆,少則八九十层,多达一二百層,待半干时描上画稿,然後再雕刻花紋。剔红程序之繁琐,周期之长,在中国漆工艺均为最。此法,成熟于宋元,发展于明清。明曹昭《格古要论·古漆器论·剔红》:“剔红器皿,无新旧,但看似厚色鲜红润坚重者为好,剔剑环香草者尤佳。”
“张成造”剔红栀子花纹圆盘,元,高2.8cm,口径16.5cm。清宫旧藏。
盘以黄漆为地,以写实手法在盘中雕刻一朵硕大盛开的双瓣栀子花,间有四朵含苞欲放的花蕾,枝叶舒卷自如,肥腴圆润,布满全器。盘背边雕刻香草纹,线条峻深而圆转自如。近足处有“张成造”三字针划细款。
“张成造”剔红栀子花纹盘,髹漆肥厚,刀法浑厚圆润。它既是元代雕漆的精品,又代表了当时雕漆工艺的最高水平。
“杨茂造”剔红观瀑图八方盘,元代,高2.6cm,直径17.8cm,清宫旧藏
盘八边形,内壁八方开光,分雕三种锦纹地以示天、水、地的不同空间。锦地上压雕一幢殿阁,阁畔苍松挺立,一老者身临曲槛,眺望山前飞瀑,身后与阁内各有侍从一人。盘口边刻以仰俯花朵组成的图案。盘底髹黑漆,足内有刀刻填金“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系后刻,足边左侧:“杨茂造”针书细款隐约可见,是为标准的杨茂款识风格。明代宣德时有改刻并填掩前代雕漆款识的现象,明代刘侗、于奕正合著的《帝京景物略》中对此有记载。
杨茂与张成的雕漆作品多以花卉和山水人物为题材。以山水人物为题材的作品都以画面疏朗、空阔、深远见长,并突出人物的活动,表现手法极细腻。此类作品均施以几何纹锦地,以三种锦纹分别表现天空、水纹和地面。天锦用折转回头的单线,类似窄长的回纹,犹如天空飘浮着薄云;水锦用流畅的曲线,似波涛起伏;地锦用斜方格或方格内刻多瓣形小花,如繁花铺地。此盘的总体风格正与上述特点相同。此盘雕刻细腻,刀法圆熟,磨制光滑,为元代雕漆的佳作。
剔红山水人物葵花式盘,明永乐,高4.5cm,口径33cm
盘为十瓣葵花式,盘心雕刻山水楼阁,曲栏庭园,庭园中有数株梅花,一老者执杖回首,一童子捧琴。楼阁中有一名老者端坐。内壁顺时针方向依次装饰菊花、山茶花、莲花、牡丹花、桃花、芙蓉花、蔷薇花、栀子花、芍药花、石榴花,外壁逆时针方向依次排列芙蓉花、栀子花、芍药花、石榴花、菊花、山茶花、牡丹花、莲花、蔷薇花、桃花,两两成组,俯仰相间。外底髹酱色漆,无款。从用漆肥润,雕刻圆熟劲健,磨工精细,藏锋不露,葵形地锦纹较小等特点推断,此件葵花式盘明显属永乐果园厂制作。
剔红石榴花圆盘,高4.5cm,口径32.3cm
盘圆形,漫浅式,圈足。通体雕红漆花纹,纹饰间露黄漆素地。盘面满雕石榴花,枝叶茂盛,花朵星罗棋布,或盛开,或含苞欲放。盘背雕多种花卉一周。足底黑光漆为后涂,一侧漆下隐约可见针书“大明永乐年制”六字款。
此盘造型古朴典雅,髹漆厚重,漆质细腻润美,雕工精细圆熟,纹饰构图饱满,枝叶花瓣翻卷自然,生动有致,为永乐朝官造雕漆器之精品。
剔红献花图菱花式盘,明永乐,高3.1cm,口径16.9cm,足径11.4cm。清宫旧藏。
盘菱花式,随形圈足。盘心雕亭阁、古松、远山、流云,亭内一老翁端坐并向外观看,院中一童子手持花卉,足前地上左为花篮,右为酒瓶,身后二翁围观。画面所绘乃韩湘子在韩愈面前展示能顷刻开花的本事、以度脱韩愈成仙的典故。盘内外壁皆在黄漆素地上雕俯仰相间的花卉纹,有牡丹、栀子、茶花、菊花、石榴花等。外底髹赭色漆,左侧近足处针划“大明永乐年制”行书款。
剔红仙山洞府纹葵瓣式盘,明永乐,高4.3cm,口径34.5cm,足径26.5cm。清宫旧藏。
盘葵瓣式,随形圈足。盘心雕仙山洞府景致,边壁葵瓣内分别雕仙人10位,其中包括传说中八仙的形象。外壁雕花卉纹。圈足上雕连续回纹。底髹黑漆。
永乐漆盘的边壁多饰花卉,以神仙人物作装饰的目前仅见此一例,颇显别致。
剔红双层茶花纹圆盘,明永乐,高4.1cm,口径32.5cm,足径25cm。清宫旧藏。
盘圆形,漫浅式,圈足。通体在黄漆素地上雕红漆花纹。盘内雕双层茶花纹,茶花盛开,上下两层穿枝过梗,繁茂而不凌乱。外壁亦雕双层茶花纹。外底髹赭色漆,左侧近足处针划“大明永乐年制”行书款。
该盘的工艺特色主要体现在双层图案的设计上,产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美感。在传世作品中可以看到双层花卉纹元代已有之,永乐时期有所增多,且漆质精良,纹饰饱满,所见花卉有茶花、牡丹、蔷薇等。
剔红孔雀牡丹纹盘,明永乐,高6cm,口径44.5cm
此盘通髹红漆,盘内雕牡丹衬底,枝叶繁密,花朵肥厚。牡丹花纹上压一对展翅孔雀,气势富丽豪放,雀身羽毛纤若刷丝,微如毫发,与丰满的牡丹花叶形成鲜明的对比。孔雀身、颈边缘处稍高,中部略凹,尾翎似鳞状浮起,层层错落,增强了立体感。足内髹黑褐色漆,一侧针划“大明永乐年制”细书款。
此盘是永乐剔红器中最精美的一件,表现了永乐时期雕漆的特点,花筋叶脉、禽身羽毛均刻画得细腻入微,构图繁简得当,纹饰形象生动,意境浪漫,工艺高超精湛。
剔红茶花圆盘,高4.5cm,口径32.2cm
盘圆形,漫浅式,圈足。盘内满雕茶花,上下两层,或藏或露。盘外壁雕多种花卉。足底黄褐色漆,一侧针书“大明永乐年制”六字款。
黄漆素地,压朱漆花纹,这是明代早期以花卉为题材的漆器的主要特征之一。此盘古雅大方,髹漆厚重,漆质细腻,色泽纯美。双层茶花,穿枝过梗,各自成章,繁而不乱,表现了高超的雕刻技艺。明早期雕双层花纹的漆器传世品极少,此盘为永乐朝官造雕漆器之精品。
剔红五老图委角方盘,明永乐,高2.7cm,口径17.7cm,足径13.3cm。清宫旧藏。
盘正方委角形,随行圈足。盘心雕庭阁人物图,二老于庭阁内对饮攀谈,三老缓步而来,是为五老图。盘内外壁雕俯仰的花卉纹。外底髹赭色漆,左侧近足处针划“大明永乐年制”行书款。
五老图表现的是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德才兼备的五位重臣杜衍、王涣、毕世长、朱贯、冯平告老辞官,退居南京(今河南商丘),举行诗酒之会的典故。“五老图”在后代一直被作为多寿多福的象征出现在工艺品的装饰图案上。
剔红携琴访友图莲瓣式盘,高4.5cm,口径45.6cm
盘平底,八瓣莲花形边,随形圈足。盘心雕庭院景致,殿阁曲栏,长松浮云,院中二老相揖,一童携琴随后,殿内有人迎迓,此为《携琴访友图》。盘内外壁黄素漆地,分瓣雕饰多种花卉。足内黄褐色漆,一侧针划“大明永乐年制”六字款,中心又刻“甜食房”三字。
此盘造型如一朵盛开的大花,美观典雅。主题图案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情趣。盘上髹漆厚重,雕刻精细,锦纹主次分明,一丝不苟,为明永乐朝官造雕漆之典型作品。用铭文标明作品用途在明代传世雕漆器中仅此一件。
剔红牡丹纹圆盘,明永乐,高3.3cm,口径21.2cm,足径15cm。清宫旧藏。
盘圆形,漫浅式,圈足。盘内外皆黄漆素地上雕朱漆牡丹花纹,弥漫着富贵之气。盘内为5朵花的布局,间有数朵花蕾含苞待放。外壁环雕牡丹花6朵。底髹褐色漆,左侧刀刻填金“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其下隐约可见“大明永乐年制”针划款。
剔红双层牡丹纹圆盘,高4.5cm,口径32.2cm
此盘黄漆素地,盘内雕双层重叠的牡丹,穿枝过梗,各自成章,或露或藏,繁而不乱,充分表现出明永乐时期果园厂雕漆的高超技法。足内“大明永乐年制”针刻6字为原款,正中的楷书填金“大清乾隆仿古”款为后刻。
明早期这类花卉题材的作品多为黄漆素地,不刻锦纹,属《髹饰录》中“有无锦纹者,黄地似之”一类,这种处理方法是对元末张成、杨茂雕漆特征的继承。这种花卉题材的作品,通常以数朵盛开的大花为主,四周衬托含苞欲放的花蕾,这种构图风格为明永乐雕漆的显著特征。此盘漆质坚实,色泽纯正,雕工浑厚,磨工细腻圆润,为明代永乐时期果园厂雕漆的精品。
剔红葡萄纹椭圆盘,明永乐,高3.1cm,口径18.5-26.8cm。清宫旧藏。
盘椭圆形,通体髹肥厚朱漆,盘心雕刻葡萄枝叶图案,中部硕大的葡萄高出盘心,凸起表面约15mm,晶莹饱满,这种局部凸起的处理方法几近圆雕的境地,为前所未见。盘底髹黑漆,刀刻填金“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款下被涂掩的“大明永乐年制”针书细款仍依稀可辨。
此器为明早期官办漆器作坊果园厂的优秀作品,集中体现了这一时期雕漆工艺的水准与风貌。
剔红菊花纹圆盘,明永乐,高4.2cm,口径29cm,足径22cm。清宫旧藏。
盘圆形,漫浅式,圈足。盘内黄漆素地上满雕朱漆菊花,外壁亦环雕菊花纹。外底髹赭色漆,左侧近足处针划“大明永乐年制”行书款。
永乐朝漆器上花卉纹的装饰多为奇数布局,3朵者均匀分布,等距间隔。5朵、7朵者,中央为一大朵,其余略小,均匀地分布在四周,其间以翻转的花叶衬托,或间有含苞待放的花蕾,很讲求视觉上的平衡感和整体感。
剔红缠枝莲纹圆盘,明永乐,高4.3cm,口径32.3cm,足径25cm。清宫旧藏。
盘圆形,漫浅式,圈足。内外皆黄漆素地雕朱漆花纹。盘内雕缠枝莲花7朵,盘外壁环雕缠枝莲花10朵。外底左侧近足处刀刻填金“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款下隐约可见被涂掩的“大明永乐年制”针划原款。
此盘的雕刻在细部处理上与同时期的其他花卉作品有别,不细刻叶脉纹理,只勾勒轮廓线条,使缠枝莲花纹更富于装饰色彩。
剔红宴饮图菱花式盘,明永乐,高4cm,口径34.8cm,足径26.6cm。清宫旧藏。
盘八瓣菱花式,随形圈足。通体雕红漆。盘心随形开光,内雕亭台以及众人宴饮欢聚的情景。盘内壁菱花形瓣内雕俯仰的石榴花、茶花、牡丹以及荷、菊等花卉纹,外壁装饰几近相同。外底为后髹黑漆。
该盘所雕人物较多,或坐楼阁内晤谈,或坐庭院中对饮,气氛欢愉。
剔红石榴花纹圆盘,明永乐,高4.5cm,口径32.5cm,足径25cm。清宫旧藏。
盘圆形,漫浅式,圈足。盘内满雕石榴花5朵,盘外壁环雕石榴花8朵。足底光素黑漆,为后髹底。在足内左侧隐约可见针划“大明永乐年制”款。
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典中可知早在西汉以前我国就有石榴了。作为吉祥物,石榴自六朝时代就是多子的象征。石榴及石榴花作为祝福多子的吉祥图案在中国工艺品上被广泛运用。
剔红双螭纹荷叶式盘,明宣德,高2.8cm,口径24.2х15.7cm,足径17х8.7cm。清宫旧藏。
盘椭圆形,荷叶式,圈足。盘心雕双螭翻涌于海水波浪中,一螭口衔灵芝,寓意“灵仙祝寿”。盘内壁在锦纹地上雕如意云纹,外壁雕莲托八宝。足底髹黑漆,左侧刀刻填金“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
该盘与永乐雕漆相比红色偏紫,漆层变薄,雕刻不求藏锋,这体现了宣德朝漆工在继承永乐朝的同时又力求变化的特点。
剔红五老图委角方盘,明宣德,高5.6cm,口径39.6cm,足径33.4cm。清宫旧藏。
盘委角方形,随形圈足。盘心在天、水、地三种锦纹上雕五老图。盘内外壁每面雕一种花,分别是茶花、牡丹、菊花和石榴花纹。底髹黑漆,中央刀刻填金“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右侧有乾隆御制诗《咏宣徳雕漆五君子盘》:“满七除其二,在十去以五。谓鬼韩文嘲,咏君颜诗补。圗中宛其人,多难屈指数。要之均为贤,姓字宁烦举。乔松庭 院间,揖让翩仙侣。遥缅舜之臣,安得为弼辅。乾隆癸卯清和月中澣御题。”下钤“会心不远”、“德充符”二方章。
此盘的画面构图、雕工磨制与永乐朝漆器几近相同,是永乐朝雕漆的延续。它是目前所见明早期方盘中体量最大者,非常珍贵。
剔红五禽图菱花式盘,明早期,口径22.5cm,高3.1cm
盘菱花式,内外皆髹红漆。盘心以天、地、水三种锦纹为地,雕饰孔雀、白鹭、仙鹤、白鹇、鹦鹉五种禽鸟在岸头的山石花草间栖息。布局饱满,生意盎然。内外壁皆黄漆素地,装饰朱漆牡丹、栀子、菊花、莲花、茶花、石榴等花卉。外底髹黑漆。此器用漆精良,雕刻圆熟劲健,磨工精细光洁,地锦小巧,尽管无款,仍可将其定为明永乐年间果园厂的代表作品。
《图画闻见志•五客图》记载,宋代著名文学家李昉曾经在自家的后花园养育五禽以寓目,皆以客名之。后命画人写以为图,鶴曰仙客,孔雀曰南客,鹦鹉曰陇客,白鹇曰闲客,鹭鸶曰雪客,各有诗篇,題于图上,好事者传写之。
五种禽鸟也可以比喻“五伦”。五伦指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剔红梵文荷叶式盘,高2.6cm,长23.9cm,宽15.3cm
盘椭圆荷叶形,椭圆形足。盘内心作六瓣莲花形开光,内雕梵文,开光两旁伴莲花。盘内壁浅浮雕缠枝莲承八吉祥纹,压于方格锦纹地上。盘背纹样基本相同,唯八吉祥纹改为杂宝纹。足内刀刻填金“大明宣德年制”竖行六字款。
此盘造型规范,刀工精微,磨工细腻,荷叶边翻卷自如,生动自然,为明代早期果园厂雕漆的代表作,其造型、图案以及款字均反映出宣德时雕漆的特点。盘底髹黑退光漆,漆质坚美,断纹条条相迭如蛇腹下纹,俗称蛇腹断,是我们断定漆器年代的依据之一。
剔红石榴蜻蜓图方盘,明中期,高2.2cm,口径18cm。清宫旧藏。
此盘与剔红玉兰山禽图方盘、剔红芙蓉翠鸟图方盘、剔红梅花喜鹊图方盘成套,均方形,矮圈足,通体髹朱漆,用表现天空的横线锦纹作地雕四季花鸟之景,构图简逸,疏而不露,雕工精细,磨光润美,工艺水准较高。
此盘盘心在天锦地上雕石榴蜻蜓图,石缝内生出一株石榴,用求全法表现花肥果丰,空白处点缀一只随花香而至的蜻蜓,全图表现了入秋的丰收之景。盘内壁髹黄漆素地,四壁各雕朱漆菊花一朵,外壁雕变体香草纹。足内髹黑漆,无款。
剔红百花图长方盘,高3.8cm,口径36.3-23.6cm
盘内方格纹锦地,压雕百花图。大朵的菊花、荷花两簇居中,四周衬以各种小朵折枝花卉,主次分明,疏密有秩。盘外壁雕各种花卉,足内髹朱漆,足上边有刀刻填金“大明永乐甲午年制”小字横行款。款下有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弘历题诗:
见恒永乐细针镌,亦颇芗名膺鼎传。
独此百花制甲午,纷如群卉写黄荃。
细枝摇若迎风袅,嫩叶翻犹带露鲜。
运意摹神夺画格,果园哪得混为宣!
末署“乾隆壬寅孟春御题”。钤“乾”“隆”2印。
诗中“果园”指明早期的御用漆器作坊果园厂。此盘的永乐年制款不符合永乐针书细款的特点,系后人所刻,诗为乾隆时加刻。
剔红玉兰山禽图方盘,明中期,高2.2cm,口径18cm。清宫旧藏。
此盘与剔红芙蓉翠鸟图方盘、剔红石榴蜻蜓图方盘、剔红梅花喜鹊图方盘成套,均方形,矮圈足,通体髹朱漆,用表现天空的横线锦纹作地雕四季花鸟之景,构图简逸,疏而不露,雕工精细,磨光润美,工艺水准较高。
此盘盘心在天锦地上雕玉兰山禽,山石间一株玉兰破石挺出,枝头花蕾绽放,其间一枝无花,枝上山禽栖息。全图表现了生机勃勃的初春之景。盘内壁髹黄漆素地,四壁各雕朱漆茶花一朵,外壁雕变体香草纹。足内髹黑漆,无款。
剔红岳阳楼图圆盘,高2.4cm,口径17.7cm
盘圆形,漫浅式。盘内以天、水细锦为地,雕刻出一幅优美的山水人物图。空中彩云如带,崇阁矗立,阁内众多人物各有所事,阁下临江,江中水波荡漾,舟船乘风行驶,场景热闹生动。盘外壁雕花卉纹,足内髹黑漆,无款识。
此盘虽漆层不厚,但楼阁人物等景致雕镂皆精,景物重叠,层次分明,无壅塞之感,宛然一幅工整秀丽的工笔画。
剔红梅花喜鹊图方盘,明中期,高2.2cm,口径18cm。清宫旧藏。
此盘与剔红玉兰山禽图方盘、剔红芙蓉翠鸟图方盘、 剔红石榴蜻蜓图方盘成套,均方形,矮圈足,通体髹朱漆,用表现天空的横线锦纹作地雕四季花鸟之景,构图简逸,疏而不露,雕工精细,磨光润美,工艺水准较高。
此盘盘心在天锦地上压雕梅花喜鹊,遒劲的竹石上梅花芬芳吐艳,枝干上喜鹊引颈逗梅,寓意“喜上眉梢”,全图展现出一幅美丽的隆冬之景。盘内壁髹黄漆素地,四壁各雕朱漆茶花一朵,外壁雕变体香草纹。足内髹黑漆,无款。
剔红芙蓉翠鸟图方盘,明中期,高2.2cm,口径18cm。清宫旧藏。
此盘与剔红玉兰山禽图方盘、剔红石榴蜻蜓图方盘、剔红梅花喜鹊图方盘成套,均方形,矮圈足,通体髹朱漆,用表现天空的横线锦纹作地雕四季花鸟之景,构图简逸,疏而不露,雕工精细,磨光润美,工艺水准较高。
此盘盘心在天锦地上雕芙蓉翠鸟图,山石之上有一株盛开的芙蓉,一只翠鸟驻足在枝叶间,回首注视眼前的花叶,似乎发现了食物。整幅图案表现了盛夏鸟语花香之景。盘壁髹黄漆素地刻朱纹,内壁四面各雕朱漆菊花一朵,外壁雕变体香草纹。足内髹黑漆,无款。足底贴有清代黄纸条,其上墨书“乾隆五十四年十一月初三日 收宁寿宫呈览红雕漆四方盘一件 缺漆蜡补。”
“滇南王松造”剔红文会图委角方盘,明中期,高3.9cm,口径25.5cm,足径19cm。清宫旧藏。
盘方形委角,四内壁雕各种花卉,盘心随形开光,内雕殿阁庭院,描绘出宴饮、观画、投壶等文会图景,共20余人。图中建筑影壁上刻 “滇南王松造”5字,是目前所知唯一刻王松款识的雕漆作品。此盘雕刻工艺、装饰图案以及空中飘浮的流云纹等均为明中期风格。
文献中有云南人制作雕漆的记载。明人高濂《燕闲清赏笺》中云:“云南人以此为业,奈用刀不善藏锋,又不磨熟棱角,雕法虽细,用漆不坚……”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也指出:“今雕漆什物,最重宋剔,其次本朝永乐、宣德果园厂者,其价几与宋埒。间有漆光黯者,而刻纹拙者,众口贱之,谓为旧云南。”这些记载阐述了云南雕漆存在的事实及其特点。近年来有研究者多将刀法不精、锋棱尽在、漆质劣、光泽黯而民间气息较为浓厚的一类明代雕漆定为云南制品,但此件标有“滇南王松造”款的雕漆盘刀法却属于藏锋一派,雕工较细且漆质较好。此盘显然与上述说法相异,因此这件带款的雕漆盘为我们研究明代雕漆、特别是云南雕漆风格提供了线索,是一件具有研究价值的实物资料。
剔红松竹梅鹤纹圆盘,明嘉靖,此为三盘成套,大小递减,高2.2cm,2.2cm,1.6cm,口径26.2cm,20.2cm,17.3cm。
盘圆形,漫浅式,涡纹边。盘心雕天、水、地三种锦纹为地,上压松竹梅、仙鹤图案。最小的盘足内正中刻“大明嘉靖年制,三层”款识,中型盘足内正中刻“大明嘉靖年制,二层”字样,这两件盘的款识周围均刻有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弘历御题诗一首:
雕盘精亿几层牢,想为醮坛叠置高。
可笑尔时称瑞者,鹿生子与获仙桃。
乾隆庚戍御题。
盘外壁纹饰与盘内相同,漆层浅薄,纹饰平整,为嘉靖时期的典型器物,但最大的一件盘底漆亮如新,有刀刻填金“乾隆年制”楷书款,显系后刻。款旁粘有一黄纸签,墨书“乾隆五十四年十一月初三日收古董房呈览红雕漆圆盘一件,缺漆蜡补。”由此可见,此盘上的乾隆年款是在乾隆五十四年冬将此器经古董房呈览后经修整髹漆后刻上去的。据弘历题诗可知,此套盘当是明代宫廷中道教醮坛上的供器。
剔红曲水流觞图圆盘,明晚期,高2.5cm,口径14.4cm,足径11.5cm
盘敞口,浅腹,平底。盘心雕曲水流觞图,图中有名士十人,有的年老,有的年少,可以与王羲之《兰亭集序》“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对应。盘内壁装饰龟背锦地花鸟纹,外壁装饰锦地花卉纹。外底髹黑漆,左侧刀刻填金“大明嘉靖年制”楷书款。
此器髹漆较厚,有一定磨工,但仍同元末明初髹漆肥厚、雕刻圆润的风格相去甚远;外壁花卉纹呈对称分布,由此分析,应属明晚期作品。
将填金的嘉靖款刻在器底左侧的情况较为特殊,而外底分布的多道断纹同典型的明代漆器相比,明显不够均匀自然。考虑到清宫档案中经常出现乾隆皇帝命令造办处或苏州织造重髹器底和器里的记录,并结合上述分析,这件剔红圆盘的款识应是乾隆朝重漆底后加刻的,但与造办处所作漆器的“款识”字体不同。
绿地剔红双龙纹圣寿万年盘,明嘉靖,高4.2cm,最宽径25.9cm
盘为银锭式,盘内随形开光,以墨绿色为地,红漆雕双龙捧宝盆图案。盘中心海水纹中涌出宝盆,盆中斜袅毫光两道,现出“圣寿万年”四字。宝盆左右双龙飞舞。盘边雕缠枝花卉,外壁雕松竹梅纹,足内刻楷书“大明嘉靖年制”横行款。
此盘造型为嘉靖时期出现的新形制,所饰图案繁缛细腻,并将为皇帝歌功颂德的文字巧妙地与龙凤等图案结合在一起,是一件代表嘉靖雕漆典型风格的作品,可作为嘉靖雕漆断代的参考器。
剔红龙凤纹圆盘,明万历,高3.8cm,口径25.2cm,足径19.4cm
盘圆形,漫浅式,圈足。盘内底雕龙凤相戏图,龙矫健威猛,凤柔美多姿,它们以宝珠为中心,相互追逐,构成龙凤呈祥的画面。内壁四开光,内顺时针分别雕折枝的牡丹、茶花、菊花和石榴,开光外相间隔的地方均为灵芝一朵。外壁满雕缠枝花卉纹。
明代官造漆器,第一个高峰期在永乐、宣德两朝,第二高峰是嘉靖、万历两朝。这两个时段漆器的风格特点截然不同,在装饰纹样上更是各有主次。万历朝以龙凤、双龙为主,兼有少量的山水人物和花鸟图案,体现的是浓郁的宫廷特色。这件龙凤盘就是突出的代表。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