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羅一:静中之变

2017-10-30 15:17

  《羅一:静中之变》

  作者:Lennart Utterström

  无数次,我遇到的中国男性艺术家们声称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艺术家;更令人惊讶的是,他们认为中国没有好的女性艺术家。然而,总体而言,这些男性艺术家们见识短浅,孤陋寡闻,其见解如其创作一样索然无味。然而,在中国男性至上的艺术世界里,“女性并非半边天”似乎是个既定事实。实际上她们甚至连一朵微不足道的云都算不上!原因显而易见:社会压力迫使她们在多年艺术创造的苦苦挣扎后脱离艺术而陷入常规。中国传统的残酷回声仍在壁垒间喋喋不休。

  羅一并非这种被压垮、被打败的女性。作为一位不同寻常的女士和一位杰出的画家,四年前我们第一次见面时,她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相对于我在中国遇到的大多数男性艺术家,她更专注、更勤奋,并比她的男同事们更优秀;她有着被我们称之为天才的独特天赋。

  羅一的绘画艺术是什么样子呢?对于其绘画特性最好的解释或许是一种静中之变的感觉。与油画颜料、画笔、刀和不同画布奋战多年之后——她毫无疑问触到了自己的内心深处,但这是花费大量时间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得来的。今天这位女士已经和所有真正的艺术家一样获得了这种能力,即在一块画布的粗糙表面上触动并捕获生命中靠理性知觉所无法言传的部分。

  除了早期形式主义的实验,今天,羅一的艺术介于形式主义和纯抽象之间。“介于”这个词并不意味着“被困陷”;恰相反,勿宁说这是羅一在两种体裁中泰然自若地游走的特殊方式。事实上,她有时画抽象,有时画更形式主义一些的作品。我可以称之为建筑式绘画么?

  今天很多、可能太多画家在做抽象作品。原因很多:许多人由于缺乏技艺、观念或正统训练无法做更形式主义的作品。相对而言,抽象作品可以投机取巧, 而随之而来的便是大部分作品无趣并且又相当乏味。

  多年来,我对羅一的抽象作品也非常犹豫。其早期作品过于随意,与早期抽象表现主义形式,如德国的,几乎毫无关联。但近来,很明显,羅一已经产生了自己独有的风格。花时间坐下来,放松,然后专注于色彩区域和有机结构,以及线条背后的辛苦劳作。如果感觉敏锐,你可能也会如我般感受:这里,画家已经打开了通往其内心世界的通道,在那里不同阴影间的挣扎如日常生活般例行。由于深知此艺术家,我不仅可以目睹而且能够感知她内在惊骇和复杂个性的震荡,以及她在画面中表达“我想”与“我须”二者之间的对话方法。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Lennart,Utterström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