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相信关注堆堆的朋友对最近堆里的“宅兹中国——陕西西周青铜器精品展”已经不陌生了。
我堆本次特展萃集了来自四川博物院、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宝鸡市周原博物馆、陇县博物馆、岐山县博物馆、眉县博物馆的130件(套)西周时期的精品,其中不乏何尊(复制品)、伯各㔽、孟簋、伯公父簠、几父壶、四十三年逨鼎等具有多重价值的精美重器。
展览于2018年2月26日截止,地点就在堆里文保中心临展厅,还有将近3个多月的时间供大家邂逅远道而来的陕西文物朋友,抓紧机会哦!
不能亲临现场的朋友,一起来听听文物们到底讲了什么故事吧!
展览名称中的“宅兹中国”其实是取自青铜器何尊中的一段铭文,此文为“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何尊内底铸铭文12行122字,记载成王继承武王遗志,营建并迁宅东都洛邑后对宗室小子的训诰,并提及文王受天命、武王克商等事。
何尊
何尊铭文
何尊铭文中的“宅兹中国”四字,大家在拓片里面找到了吗?
礼乐文化是中华民族祖先进入文明社会的戛戛独造,而臻于完善则是在西周,所以后来孔子有言:“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礼乐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周代宗法社会的等级制度。礼,对各个等级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行为作出严格而具体的规范;乐,则是体现等级制度的重要手段。
饕餮纹铜罍
展出中的西周青铜器反映了西周礼乐文化的庄重典雅之美。
孟簋
至于青铜器于礼制的表现,则更为直接鲜明——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一簋。
我堆当然是放“九鼎八簋”啊!
本次特展的另一大特色就是青铜器上的铭文啦!与周人对宗法礼制之重视相呼应,西周时期的铸铭青铜器逐渐增多,铭文内容也日趋丰富,且不乏长篇巨制。
“此簋(庚)”内部
(益帰)叔山父簋内部
说起来,西周青铜器的铭文也是随着时代不断在发展变化的。
西周早期,长篇铭文渐多,内容涉及许多西周初期关于战争、政治、封赐的重要史实,以及当时的官制、军制等。西周中期,记录周王于宫廷进行册命之礼的铭文开始出现并逐渐形成模式,“子子孙孙万年永宝用”之类文辞开始流行。西周晚期,长篇铭文更多,字数也不断增加,其内容多为模式化的廷礼册命之辞,有关战争、土地狱讼等内容亦多见。
带“子子孙孙其永宝用”字样的铭文拓片
青铜器的铭文不仅具有极其丰富而确凿可信的史料价值,同时还是一种很成熟的书法艺术,为历代研究书法的人们所重视。本次特展中会现场播放言恭达临《散氏盘》,爱好书法的朋友们千万别错过了,网上已搜索不到此视频的高清版本了哦!(不要问堆为什么知道这个悲伤的故事)
散氏盘铭文拓片
墙盘铭文拓片
现当代金文书法作品
西周青铜器以风格典雅含蓄、工艺精湛优美著称,这一部分不需用言语详述,直接上图就好。
四十三年逨鼎丙
伯各卣
几父壶
值得一提的是,从西周中、晚期开始,纵横交错的格状划分方式也开始出现并占据相当的比重。和过去的青铜纹饰不同,这种方格纹没有明确的中心纹饰,视觉焦点也随即被分散,从而使人有种器物的造型更加突出的感觉。
方格乳钉纹簋
特写方格纹
四川彭县竹瓦街出土的“覃父癸”铜觯、“牧正父己”铜觯是属于商末周初陕南一带人民的器物 ,而“覃父癸”铜觯与陕西宝鸡“弓鱼”国墓地出土的“覃父癸”铜爵的铭文一致,其出土的无胡式铜戈也与竹瓦街出土的蜀式无胡式铜戈有许多相似之处 ,这些都是古蜀国与西周王朝交流的最好实证。今天,在我们的展览中也会看到“弓鱼”国墓与竹瓦街出土的精美青铜器物。
覃父癸铜觯
覃父癸爵
覃父癸爵铭文拓片
看了这么多展品之后是不是有点晕了呢?本次展览的最后设置了互动区域,和家人朋友一起“听一听”、“拍一拍”,寻找自己的姓氏起源也是极好的呢!
想知道和自己的姓氏从何而来?这一次的展览,不仅让你看到“中国”一词的文字渊源,也能让你查到自己姓氏的来源。
“姓氏寻根”互动环节主要是摘录了与西周相关的上百个姓氏,倘若你的姓氏源于西周时期,或源自西周分封,或源于西周国姓(姬姓),都可以在展览互动区和微信线上进行查询。
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参与线上姓氏寻根。
问卷调查
大家看了展览如果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可以用以下3种方式参与我们的问卷调查,您的每一条建议对我们都很重要!
1.点击“阅读原文”,直接开始问卷调查表的填写;
2.在本堆公众号主页的右下角,点击“问卷调查”,即可参与;
3.展览出口的互动区,我们设置了纸质版的观众问卷调查表。
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三星堆馆庆信息
编辑:大梦 星仔 校对:罗兜儿
来源:2017-12-01三星堆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