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龙纹是古玉中常见的图案,玉器中龙的形象最早见于中原和东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距今五千多年前的红山文化遗址就有玉龙出土。红山文化玉龙无足、无爪、无脚、无鳞、无鳍,代表了早期龙的形象。红山文化的玉龙,以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塔拉出土的玉龙为代表,其刻画栩栩如生。
红山文化C形龙
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塔拉出土
这件玉龙为墨绿色,高26厘米,身体呈“C”形,吻部前伸,嘴紧闭,有对称的双鼻孔,两眼凸起成梭形,眼尾细长上翘,额上及额底均刻有细密的方格网格纹,龙须及背脊上刻有长鬃,长21厘米,占龙的三分之一以上,龙脊钻有一圆孔,通过实验以绳系孔悬挂之,龙的头尾恰好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被誉为“中华第一龙”。
红山文化玉猪龙
辽宁朝阳牛河梁出土
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而玉猪龙也是当时常见的龙形器,它的身体作环体,头部像龙又似猪,有宽厚的双耳和肥硕的身体,吻和眼的周围还有表现颜面皮皱的线纹多道,有的玉猪龙还有露在外面的獠牙。
龙形玉佩 商代晚期
河南省安阳市妇好墓出土
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商代的玉龙多呈片状,主题轮廓呈“C”型,线条清晰流畅,较为精美,龙头部刻画比较夸张。早期龙的背部均有锯齿状,晚期渐不出齿,不仅玉雕龙形佩状很多,青铜器,甲骨文也有一些龙字,商代玉龙多为蘑菇形角,眼睛“臣”字形,眼仁突出,轮廓分明。
夔龙纹玉璜 西周
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西周玉龙的身体较商代瘦长,一般呈球状或半圆的璜形。龙口上唇呈钺形,下唇向内翻卷,龙尾比商代的厚而无刃。西周玉龙的雕法相对简单,出现了简单的组合形纹饰,阴阳线并用,多用弯曲线,直线很少。且一面斜入刀,另一面刻阴线,从而产生立体感,俗称“一面坡法”也称“双阴挤阳”。
龙凤纹柄形器 西周
现藏于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
周代的中华文化是二元制社会文化,北方山河雄壮,南方风光秀美。楚玉龙的艺术风格除了雄奇奔放外,还有个重要的特点:龙的头部脸较长,面额平直有的像马头,这让人想到了古代神话中的“龙马”。《尚书•顾命•传》记述伏羲治天下,龙马出河,身刻八卦图,谓之“河图”。《礼记•礼运》:“河出马图”是指龙马负图而出。楚人崇尚老庄,与其庄骚文化相一致,体现了楚文化玉龙超乎了想象外的文化内涵,表现的是楚人创新与开放气魄的龙马精神。
龙形饰 春秋
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春秋战国的龙,龙身很长,蜿蜒曲折,一般成对出现。龙身的装饰,以谷纹或勾云纹为主。战国龙的造型丰富较多见的有蟠龙、行龙、虬龙、夔龙。战国的龙身形态各异,基本上有个其同的特点“水滴眼”,龙头多为“连云头”,廓线出锋,棱角分明。装饰上多为阴刻和浮雕工艺。
龙形玉佩 战国
现藏于天长市博物馆
安徽省天长市三角圩汉墓群出土
龙纹的造型和纹饰在楚国的青铜器、帛画、漆器、织绣等文化中普遍出现,其中玉器更为突出。玉龙是楚国文化中的代表之一,据统计截止20世纪80年代以来所发掘的东周墓群中,楚墓约占80%。
透雕龙凤纹玉佩 西汉
广州南越王墓出土
现藏于广州南越王博物馆
汉代的龙身向盘形发展,头部似马,龙角似马鬃,龙耳极小,眼睛基本是外方内圆,其形状多种,有方圆形眼、椭圆,此时代的龙有的身上还出现了飞翼,有的龙尾还出现了分岔,并且龙纹和其他纹饰组合的图案绘频频出现,也成为了汉代玉器的一大特点。
龙纹玉璧 唐代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隋唐两代的玉器特别注重写实性,龙纹也更具有艺术性,龙的形状也有所改变,有鹿的龙角,鳄鱼的尾巴,鹰的爪子,身体有方格鱼鳞纹饰,小腿与大腿之间成九十度弯曲,关节处雕有腿毛,并且呈直立行走状,常伴有“火珠”云纹出现。
云龙纹玉佩 宋代
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宋元时期的龙姿态优美,富于变化,其特征主要活跃在特定的环境之中,如龙凤成对飞舞于花丛之中,或在样云中穿行等等。此期的辅助纹饰云纹样式较多,玉龙盘旋曲折,上下翻腾,气势磅礴。龙在云中穿行,表现得活灵活现,给人以动感形态。
龙戏牡丹纹玉嵌饰 明代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上海市松江区西林塔基地宫出土
明、清时期中国玉器的发展进入了巅峰时期,明代出现了三层雕法,开创了花下压花技艺。最典型的是透雕玉龙游于众多花叶之间,工艺复杂,手法巧妙,令人叹为观止。明代玉龙的头部线条很深,鼻子上翘,在装饰如意纹后,发型早期反方向飘拂,中期向上冲,后期向前冲。
双龙纹白玉盏托 明代
现藏于老丁说玉工作室
藏品来源:纽约苏富比拍卖会 Sotheby's
清代玉龙头部毛发丛生,根根竖起,头型较短,龙眼多为虾米眼、龙眉,腮部做锯齿状,由于过于讲究精工与规矩,造型失去了明代龙的张力。
现藏于老丁说玉工作室
藏品来源:纽约佳士得拍卖会 CHRISTIE'S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龙”贯穿了中华民族整个玉器史,也被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无论出土还是传世,龙纹玉器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它们不仅造型丰富生动,纹饰精美富于变化,而且不同时期的作品既体现出传承关系又代表看各自时代的特征,非常值得找们去更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馆藏历代龙纹玉器欣赏
玉龙 红山文化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他拉遗址出土
玉龙 红山文化
现藏于翁牛特旗博物馆
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广德公乡谷屯遗址出土
玉猪龙 红山文化
现藏于敖汉旗博物馆
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下洼镇河西出土
龙形玉佩 凌家滩文化
现藏于安徽省考古研究所
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遗址出土
龙形玉佩 商代晚期
河南省安阳市妇好墓出土
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龙形玉佩 商代晚期
河南省安阳市妇好墓出土
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龙形玉佩 西周
陕西省长安县张家坡121号墓出土
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龙形玉佩 西周
陕西省长安县张家坡60号墓出土
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龙形玉佩 西周
陕西省凤翔县出土
现藏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龙形玉佩 西周
陕西省宝鸡市竹园沟9号墓
出土现藏于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馆
龙形玉佩 西周
现藏于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馆
陕西省宝鸡市茹家庄2号墓出土
龙形玉佩 西周
陕西省长安县张家坡176号墓出土
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龙纹玉璜 春秋
现藏于天长市博物馆
安徽省天长市三角圩汉墓群出土
龙形玉佩 春秋晚期
现藏于山西考古研究所
山西省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出土
十六节龙凤形玉饰 战国早期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
四节龙凤形玉饰 战国早期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
龙形玉佩 战国早期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
龙形玉佩 战国早期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
龙形玉佩 战国早期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
龙形玉佩 战国早期
现藏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山西省侯马市西高祭祀遗址495号坑出土
龙形玉佩 战国
现藏于天长市博物馆
安徽省天长市三角圩汉墓群出土
龙形玉珩 战国
现藏于天长市博物馆
安徽省天长市三角圩汉墓群出土
玉珩 战国
现藏于安徽省考古研究所
安徽省长丰县杨公战国墓出土
龙形玉佩 战国
现藏于长丰县文物管理所
安徽省长丰县杨公战国墓出土
龙纹玉片 战国
现藏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河北省平山县三汲乡中山王墓出土
龙形玉佩 战国
现藏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陕西省西安市吴家坟基建工地出土
龙形玉佩 战国中期
现藏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河北省平山县七汲村中山国1号墓出土
龙形玉佩 战国中期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湖北省江陵县望山2号墓出土
龙凤纹玉环 西汉
现藏于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东省广州市象岗南越王墓出土
玉珩 西汉
现藏于巢湖市博物馆
安徽省巢湖市北山头西汉墓出土
龙形玉佩 西汉
现藏于天长市博物馆
安徽省天长市三角圩汉墓群出土
龙形玉环 西汉
现藏于天长市博物馆
安徽省天长市三角圩汉墓群出土
龙形玉佩 西汉
现藏于巢湖市博物馆
安徽省巢湖市放王岗汉墓出土
双龙卷云纹玉璧 西汉
顶现藏于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
河北省满城县陵山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
蟠龙纹镶玉鎏金铜仗 西汉
顶现藏于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
河北省满城县陵山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
龙纹玉环 西汉中期
河北省定县40号墓出土
现藏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龙形玉佩 汉代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九龙山汉墓出土
现藏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龙首形玉饰件 唐代
现藏于西安市文物保护中心
陕西省西安市东南郊唐曲江池遗址出土
嵌玉云龙纹金帽顶 明代早期
湖北省钟祥市梁庄王墓出土
现藏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镶金团龙纹玉带饰 明代
现藏于定陵博物馆
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定陵地宫出土
螭龙纹玉带扣 明代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北京市密云县清代乾隆皇子墓出土
龙首玉带钩 明代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北京市宣武区右安门外明代万贵墓出土
碧玉龙首嵌宝玉带钩 明代
现藏于北京市定陵博物馆
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定陵地宫出土
双螭龙纹玉盏托 明代
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
江苏省南京市太平门外板仓村明墓出土
双螭龙耳玉杯 明代
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
江苏省江宁县般港将军山明沐睿墓出土
镶金云龙纹玉带 明代
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
江苏省南京市中央门外张家洼汪兴祖墓出土
龙纹玉带銙 明代
陕西省西安市交通大学出土
现藏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龙纹桃形玉带銙 明代
现藏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南廓门出土
龙戏牡丹纹玉嵌饰 明代
现藏于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上海市松江区西林塔基地宫出土
玉带钩 清代
现藏于安庆市博物馆
安徽省安庆市卫东公社民主大队清墓出土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