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丙利写生(三) | 2009年各地风景所见印象

丙利写生(三) | 2009年各地风景所见印象

陈丙利:

山东临朐人,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现为山东艺术学院教师,

艺术品鉴藏与市场研究工作室导师。

南开大学艺术与艺术品投资方向博士,

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学士、硕士。

2015年应邀赴韩国东国大学艺术学院讲学。


出版有《澄怀观道—陈丙利山水作品集》《明心见性—陈丙利作品集》《境由心生—陈丙利山水画作品集》《大道之行—陈丙利博士毕业展作品集》《山水观我—陈丙利作品集》等。绘画作品被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吉林市画院、无锡市书画院、吴冠中美术馆、南开大学哲学院以及韩国东国大学艺术学院等单位和艺术机构收藏。


写生

写生是绘画中常见的词语,是直接以实物或风景为对象进行描绘的作画方式。翻开画史,早在魏晋时期就已有关于山水画写生的相关论述。唐朝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是成为写生与创作相辅相成的重要论点,在千百年的时间里,被无数名家、画家以实践验证。

在国画中有成百上千种技法,最为知名的就有山水二十四皴、人物一十八描等等,仅论山水皴法,表现南方秀润平缓的披麻皴与描绘北方遒劲宽阔的斧劈就是最鲜明的分类。这些皴法皆是古之贤者于现实的艺术实践中依据各类山石、草木不同形制结构,加以概括归纳而创造出来的表现形式,画是对现世真实的映照。

时至宋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对审美观的更高要求,文人把个人的主观感受注入到画面之中,是中国画的升华。

过去常讲“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写生便是对自然的复述与解读过程,在解读中,画家们依据眼前之景,复绘纸上,既不脱离眼前,又将心中所思之景附和,这是造境。

明王履提出:“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可见,画自心而始,心随目而动,目之所及的华山就是本源。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在内心赋予情感,这是写生所能提供的养分。

到如今写生是画家们提升自己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画家的写生作品也饱含着画家对自然的感悟与生活和艺术交融的理解,由于写生相较于创作而言,既包含了画家的情感,又不会脱离现实,因此写生作品更易理解,也是了解一位画家较为的直观的方式。


本期《丙利写生》的作品与往期稍有不同,并不是单纯于某一地点的写生,而是对2009年这几年间所见的各地风景的印象描述。过去的文人写生条件较为复杂,多采用“目识心记”的方法,因此心中所记的风景中包含的主观印象更多。作为新时代的艺术家,需要有借古开今的思想,在“笔墨随当代”的标准下,时代观照与个人观照更加重要,如何运用传统写心中之山水成为此阶段陈丙利老师所探索的方向。

本期的七幅作品为印象描写,既有原始风景的样貌,又有自我探索的追求,非常具有艺术脉络梳理的价值,且今2019年将逝,回望这10年的修行之路,更具价值。这几幅作品包括有皖南的晨露、雅安风景、蜀中美景、川西与南方的润林沃土,虽都地处于南方川湘地带,相距不远,仍有些许不同。

古人有江山卧游之说法,只需摊开画卷,卧于床榻即可领略各地之美景,又免除舟车劳顿之苦。在如今这纷杂的社会环境中,难有机会切身实地的感受那片未经开发的林海天地,只得翻开一本本画集以此寄托这份对恬静的向往。

抱着这样的心态翻开陈丙利老师的画集,才一翻开,就有朦胧的水汽扑面而来,再览之,浑厚彪悍的笔墨下又带着浓厚的阴柔。陈丙利老师作为北方人有着南方的温婉含蓄,故而初入南国便迷上了异乡的氤氲水汽和繁茂草木。在衡阳师范任教的几年里,陈丙利老师纵情于山林,将鸟鸣山幽的初春、雨打芭蕉的盛夏、薄雾弥漫的霜秋、青翠碧绿的晓冬尽数收揽于胸。

对一个画家来说,写生作品是非常珍贵的,需要耗费大量的体力、精力和时间,故而作品数量也相对稀少一些。画家们在写生的过程中常常能够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这样的灵感稍纵即逝、不可捉摸,仅凭照片是无法展现彼时的情感,唯有将这份情感牢记于心,以纸墨为引,记叙下这难得的灵感。这几张作品虽不见得是当时的写生作品亦非常难得,陈丙利老师与南国一呆数年,常游于山林野居之间,这山、这水、这树木繁花已深深印刻在脑海中,此时回想起那片土地,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赏析这几幅作品吧。


丙利写生(三) | 2009年各地风景所见印象

南国草木盛 39x39cm 2009年


我把《南国草木盛》放在最前面,是想要通过秋月的旺盛草木来带领我们走入新的世界。这片意向天地以现实为根基,芦苇的绰约隐匿在一片刚强之中,深沉的荷叶挺立在雾汽里。但是这两个看似最柔弱的植物,却比山石、房屋、树木都要引人注目,雾汽的笼罩下,恰恰成为画面中最坚硬的点。画面的中心虚化,最阴柔的成为最具象的表现,“以柔克刚”是我对这幅画的理解。


丙利写生(三) | 2009年各地风景所见印象

南方印象 68x68cm 2009年


第二幅的《南方印象》是对黑白、对当代的最佳呈现。“草木绕篱盛,田园向郭斜。去锄南山豆,归灌东园瓜。白水照茅屋,清风生稻花。前陂日已晚,聒聒竞鸣蛙。”上题着的是梅尧臣的田园诗,画中所表现的也确实是一户田园归渔的画面,但是稻花与草木却被浓重的墨色所掩盖。这幅作品可以看作为陈丙利老师后来艺术风格形成的前奏,也是对“笔墨随当代”的体现。取传统为框架,向内填充的是取自写生的精华浓缩,几何形构图外广阔的白,给予了观者无限的想象。诗、书、画、印这四大类传统艺术都凝汇在一幅画中,正是画心中之画,最真实的江南山水感受。


丙利写生(三) | 2009年各地风景所见印象

皖南晨露 68x68cm 2009年


丙利写生(三) | 2009年各地风景所见印象

一岭清风一岭诗 68x68cm 2009年


接下来的两幅画——《皖南晨露》、《一岭清风一岭诗》是较为具象的,其中《皖南晨露》所用的构图与《南方印象》相近,只是画面更为具象,如远望时见到的模糊景象。这三幅作品几乎是倒序的呈现,内容与画面上的加减法,筋骨处是取自传统的笔墨。

从传统的画面经营走向如今不规则几何形的画面是需要有很大勇气的,他的取舍非常鲜明,抓住想要的重点,将原本就边缘化的元素虚化,虚虚实实间好似眯起眼来看世界,又好似透过一层薄雾努力地挖掘真相。画面虽然虚化,但还是完整的,从层层积墨中能够知道什么是山、什么是水,苍茫野逸的感觉便从此中得来。


丙利写生(三) | 2009年各地风景所见印象

蜀中美景佳天下 39x39cm 2009年


余下三张皆为圆卡小景,虽描绘的是景色一角,仍然可以“以小见大”。距第一期《丙利写生》的1997年的写生速写已过12年,到如今又是一个10年,陈丙利老师每张作品的进步都来自于持续不断地探索,在中国画强大的包容性下,仍需对每幅作品反复斟酌,一遍一遍将笔墨与造型进行锤炼。画画就是画自己,对画的锤炼亦是对心境的锤炼。


丙利写生(三) | 2009年各地风景所见印象

雅安所见 39x39cm 2009年


丙利写生(三) | 2009年各地风景所见印象

川西印象 39x39cm 2009年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画者陈丙利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