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里仁为美 因材施教

  《院刊》访谈
  时间:2013年7月11日
  地点:荣宝斋出版社社长办公室
  人物:唐辉 樊怡
  前几年院刊向唐辉院长约稿,唐院长写了一篇题为“兴学育材、通经致用”的开篇辞,文中讲到了“私学”。“私学”这种教育方式在中国已有了二千多年的历史,她更适合于中国传统教育的发展平台,更符合中国传统教育中的“里仁为美”、“因材施教”的教育主张,这种教育方式在当今社会也是极具引导性及前瞻性的。荣宝斋画院做为当代美术教育实施的主体,即区别于学院派,又区别于官办画院,其自身发展模式本身就适应美术教育多元发展的一个趋势。唐辉做为出版社社长、画院院长、书画家,本刊就其以画院的美术教育等问题进行了访谈。(编者)
  樊:唐院长您好,荣宝斋画院是一个年轻的画院,从2004年开始筹建创办,到今天已历时九个寒暑,从最初的尝试性开办美术教育,到如今相继开办了包括冯远、方增先、刘大为、程大利、宋雨桂、郭石夫、吴悦石、陈绶祥、范扬及包括您在内的一大批美术界有学识的书画名家开办了工作室教学,开展名家工作室教学其立足点在哪里?如今取得了哪些成果?
  唐:正如你刚才所说,我们这个画院应该说是一个较为年轻的画院。这个较为年轻呢是有一个历史的比较,院体画院最著名的是宋徽宗设立的宣和画院。到了建国以后,先后成立了北京画院、上海中国画院,后来又有各地方的画院,包括前几年由中国画研究院更名后的中国国家画院。就是说近代画院的发展是随着当代中国美术的发展需要从而发展起来。现在各级政府、文化单位都相应成立了很多各式各样的画院,当然画院具体的学术功能应该说都不一样。
  荣宝斋画院是成立于2004年,我们经过了9年的发展,创办到今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画院一开始的办院宗旨就非常明确,她就是不同于一般的创作型画院,而是从荣宝斋自身的文化品牌的需要,自身的文化发展的需求,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一个以普及美术教育,或者说从这个大文化、大美术的发展需要,建立了这样一个教育培训的平台。我觉得这个平台符合荣宝斋画院具体的专业需要,包括她的这种文化需要。
  刚才也提到了,包括方增先、冯远、刘大为等一些名家相继在画院开班做工作室。我们从画院刚开始按照专业区分,然后转变为名家工作室,就在于荣宝斋画院她根据自身的文化背景,走过了这样一种特殊的发展路径。我们觉得做名家工作室,是荣宝斋画院长远发展的需要。其意义就在于这个名家工作室实际上是从中国文化的脉络上,找到了一条能促进我们自身文化发展的一种路径。前面我提到的历史上的“私学”,就是有此含义。名家工作室这种平台,她不同于专业的美术院校、专业的研究机构,荣宝斋画院在办院特色上要跟他们都有区别。
  我觉得荣宝斋画院这种培训,她更是从当代这种大文化、大美术上,去开拓更开阔的发展方向,去培养复合型的这种美术专业人才。这个复合型就是说她即有专业性,又带有更深的文化性。
  我们不是说单纯培养一个专业画家,或者作为美术教师上的培训。我们更希望我们培养出来的是带有中国文化气质的、有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能保持住中国传统文脉的,这样的一种复合型的文化人才。这些年我们也确实取得了一些成果,这个成果就包含在很多画家经过一年或者几年在画院这种独特的教学形式培养下,使他们都各自在社会上找到了这种文化的位置。这个文化的位置就是说,不在于培养出来的学员都是进入专业画家群体,而是根据他个人的条件,包括他在荣宝斋画院所受到多种文化的熏陶,找到了他艺术家自身在这整个的文化领域里的一个文化位置,或者说找到了他们的生存点。
  樊:是的,我们好多毕业出去的学员有的担任了一个地区文联主席、书协美协主席等等,对当地的美术发展及文化传播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唐:我觉得像这样的一种复合型的人才,是荣宝斋画院一个教学的根本,而不是说完全在培养一个所谓的艺术家的专业摇篮,这部分只是她整个教学功能的一部分。这里也有一部分学员,通过这几年的学习,他慢慢成长为一个在专业上取得了一定成就的画家,这也是一部分。我说的这两块应该形成了荣宝斋画院的一个教学的特色。
  樊:荣宝斋画院在美术教育上秉承了传统文脉,在培养自己的学生的时候,也是要求大家多研习古代经典绘画作品,也要求大家多研读精典典籍、文史画论,请您谈谈研习传统绘画与绘画的时代性在教学中是如何体现的。

 

  唐:荣宝斋画院具体的教学课程设置上很重视对于中国古代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回归到荣宝斋她自身的文化品牌的一个内涵上,荣宝斋有一个300多年的发展历史,她本身就是一个传统文化发展到今天的很典型很成功的文化典范。荣宝斋画院就是在这个传统文化脉络上传承下来的一个文化单位,就更需要在自己的这个教学理念、教学实践当中更具特色。这个特色在于要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要彰显传统文化更深的一种内涵。所以说在我们的这个教学体系当中,对传统文化的这种梳理与研究,包括这种教学上的安排,一直是我们画院的整体教学的一个重中之重。再加上一个从传统中国画的这种整个传承及规律性的东西来看,向古人学习就是我们提到的师古人,再有一个就是师造化。师古人、师造化这两块是密不可分的。

  我也是对这个教学安排上是这样一个循环,就是临摹完了写生,临摹就是师古人、师传统。写生就是师造化,从生活当中再反过头来再认识古人的一些包括技法上的,包括她的这个中国画规律上的,画理上的东西进行反复研习,然后是创作。形成了临摹、写生加创作,这三个环节循环反复的过程,它是荣宝斋画院的教学体系当中一个最基本的框架。当然除了这个框架之外我们还有一些在文化修养上的必修课,包括我们安排的这个中西方的美术理论课、古典诗词课,还包括一些别的艺术门类对美术互通的这样一些课程,比如说古代音乐修养古琴课等等。
  我觉得通过这个教学的主线,再加上辅助教学的这种文化修养课,大致构成了一个荣宝斋教学的最基本的体系。有了这样一个体系,我觉得开拓也好、发展也好、创新也好,学习成果就顺其自然会有面貌了。我们不能在教学当中为创新而创新、为开拓而开拓。我们一定要让学员要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说一个是专业上的,一个是文化底蕴上的、文化素质上的,这样的一个基础对我们所有的学员将来肯定会有一个发展的促进。
  樊:您在前面已谈到了,荣宝斋画院既区别于院派又区别于官办画院,无论在社会影响力还是美术教育领域都有重要的位置。画院现在也刚刚接到了通知,我们现在的院址要拆迁,画院要搬离目前的这个曹园村西,毕竟九年寒暑真还有些惜别之情,请您谈谈画院下一步的发展。
  唐:你刚才也提到了荣宝斋画院就是区别于国家级的一些画院,还有一些教育机构。这个我觉得还需要再强调,也就是说荣宝斋画院只有按照自己的非常明确的这样一个目标,这样的一个体系坚持下去,才会对于传统文化有继承和发扬。画院从建院之初就一直受到了社会各界鼎力的支持,我们现在画院的办公地点,就是我们跟当地的政府包括企业,大家通力合作的一个成果,我们在这里坚持了九年。现在也面临着城市发展,也面临着国家发展过程中的征地、占地,我们也是迫不得已,又要选择新的院址。可是我觉得不管荣宝斋画院到哪儿块去生根去发展,她的宗旨不会变,她的学术追求不会变,她的文化理念不会变,不管到哪儿都要带着去的。
  画院的下一步发展更是充满了机遇、充满了美好前景的一个发展时期。这个发展时期就是说随着荣宝斋自身的不断壮大与发展,企业这种综合实力的攀升,再加上现在国家对文化的重视,包括鼓励、扶持,还有地方各级政府对荣宝斋的这个事业,对荣宝斋画院的这个事业的一种帮助,一种支持,荣宝斋画院的未来会更好的。我们画院现在也面临着一个大的提升发展,有可能从荣宝斋画院现在这样的一个基础教育培训的模式,发展到像荣宝斋书院那样的一种就是有教育学历的更加专业、更加全面的规格上去发展,但这也是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荣宝斋计划在顺义(这个倒是可以披露一点)建立百亩艺术产业园的规划,荣宝斋画院就规划其中。根据荣宝斋十二五规划的这样的一个战略目标,荣宝斋书院也在这个设想当中,就是有望实现的。
  如果说真是达到了那样一个发展的规模或发展的一个状态,我觉得对于整个中国文化的走向,包括对于中国文化今后的发展,都是一种触动或者是一种促进。荣宝斋这个百年文化品牌从一个老字号的文化经营单位的概念上,会完全进入到了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代表了中国文化传统一个理念,同时进入到了整体国民素质教育当中的这样一个高度上了。我觉得荣宝斋包括我们的画院就不光可以在国内发挥她的对于传统文化的一种认知和传播这种作用,有可能会把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因为我们有了这样一个正规教育平台,就可以在海外建立分院,我觉得前景很广阔,我们也充满了信心。
  樊:唐院长,您作为画家,在这么多年您也是不断地学习成长起来,能谈谈您的绘画历程吗,哪些艺术家对您产生了重要影响?

 

  唐:虽然我在画院里担任院长职责,可是我也确实没放松对自己在专业上的追求,我的专业经历应该说还比较单纯,从接触美术一直到现在还没有脱离开这个专业圈。应该说还是一条笔直的一个路径,当然我感触还是比较深的。我觉得我们的学历教育,实际上对于一个立志于搞中国书画这种创作的来讲真是远远不够,学历教育只能把她作为一个初级的登堂入室,实际上中国书画这种博大精深,她包含的文化的信息量,应该是一个艺术家一辈子、一生的追求。所以对我来讲就是自己在工作当中,包括在这个教学当中都无时无刻的在进行着吸纳,在进行着各种学习,我一直以一个学习的态度来面对着工作,我觉得也只有这样才会在艺术上取得一点点的认知或者说是一种进步。
  从我自身来讲我个人对传统这块还是非常非常重视,因为我觉得传统绘画发展到今天,她代表的是一个高度,尤其是近现代之前或者说清代之前,中国画已经到达一个程式化的高度,这个程式化是代表着一个高峰,代表着一个时代文化的一个高度。当然我也觉得我们作为一个当代人,要有自己的追求,一个是需要传承需要学习,再一个就是要体现当代的艺术高度或者美术的一个高度,这是我们当代人的责任。我们也不能说在古人的这个高山仰止之下,觉得寸步难行,我们需要用我们当代人的这种智慧,当代人的这种艺术的勇气,去面对我们今天所要面临的一些艺术问题、艺术主张、艺术表现。我觉得这是一个当代艺术家的职责,或者说你要具备这样的一种胸怀,才有可能达到一定的高度。从艺术表现上要把当代的人文精神通过我们的笔墨,这样一种传统绘画的语言形式把她表现的淋漓尽致。
  樊:唐院长,您作为荣宝斋的副总经理,出版社社长,也是画院院长,在繁重的行政职务之外,您还为画院承担了教学任务,做为“唐辉山水画工作室”的导师,在展开教学活动时,对您的绘画创作有没有帮助呢?
  唐:我能做一个工作室的教学实践工作,对我是非常有帮助的。我的这个态度像我刚才提到的,就是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就是要教学相长。一个是把我这些年在艺术领域方面有的一些经验跟工作室的学员进行分享,另一方面从这些画家身上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我觉得这就是我们中国的这种文化人对待艺术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就是我们传统的文化理念,那就是温良恭俭让。我也是要求我的工作室的学员去认真体会的。人到任何一个所谓的高度上,时刻不要忘了你只是艺术高峰的一个攀登者,艺术道路上行走的人群中,你就是那其中之一。
  樊:唐院长,您在年轻的时候做为学子在央美或社会上跟一些艺术家学习,现在您又开始亲自带学生了,而且有的学生年龄都比您年长,以后可能有更多的学生向您求教,请您说说对后学的鼓励和要求吧。
  唐:因为每个人都一样,每个人都是从年轻一步一步的走过来的。我实际上特别的佩服那些到荣宝斋画院来学习的年龄比较大的那些学员,我很佩服他们,也很尊重他们。我觉得他们这样一种行为,就值得我们去学习,包括年轻的一些学员。中国艺术需要长期的磨练,长期的文化修养的一种积累。这些老同志到今天那个年龄,还在那么谦恭的来学习,而且这种学习的态度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作为从事中国传统的文化人来讲,要做到“里仁为美”,只有做到了“里仁为美、明心见性”才有可能在社会上得到一个较好的人文环境,对人对物有一个比较宽厚的胸怀,对待事情有那样一份单纯与认真,才有可能在你所从事的专业上得到一些小小的收获。
  如果说有些什么可以告诫的话,我觉得就是人的目标可以设立的很大,可在具体做事上要从很小的事情做起。大的成功都是从你的生活工作当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生活是丰富的,生活也是有些曲折的。只有曲折或者说只有一种丰富可能才是最美的。就像我们画一张山水画,如果说平铺直叙看似很简单就没有什么美可言,只有从里面看到无尽的一种丰富性,同时又透出来一种画面的单纯,那些东西才是达到一种更高深的一个境界。希望我们荣宝斋画院越办越好,希望我们身边这些同事们也都能取得进步。再一个就是希望学员们要珍惜时光、珍惜现在,从小事做起,从基础的东西做起,祝愿你们取得艺术上的进步与飞跃。
  樊:唐院长,非常感谢,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采访。今天感觉非常好,我也收获很多,谢谢您!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