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雅昌专稿】清华园里的一场捐赠,吴冠中所求的“一切从简”

2019-07-16 14:15

正值吴冠中 (雅昌指数3) 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长子吴可雨从新加坡来到清华大学,于2019年7月1日向清华大学捐赠吴冠中绘画艺术作品共66件(本),完成了父亲的遗愿。这批作品均为《吴冠中全集》收录作品,将珍藏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今年11月,清华大学将举办“美育人生——吴冠中百年诞辰艺术展”等系列活动。

相关阅读:吴冠中66件作品捐赠清华大学:了却17年前的心愿

“如果我不在了,所有的后事一律从简,不要有什么仪式,不要建墓碑,不留骨灰。”在病床上吴冠中嘱咐陪护在身边的吴可雨。而此次清华大学举办的捐赠仪式吴可雨先生也再三嘱咐:一切从简!

我们有幸采访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亲历此次捐赠背后的故事。

U6WnBZv6UtYkb2IZZ71X07TFfLJsJOGtIW4JHBt3.png

 吴可雨先生于吴冠中绘画艺术作品捐赠仪式现场

雅昌艺术网:杜馆长您好,可以简单聊一聊此次捐赠的过程吗?

杜鹏飞: 2019年6月9日,吴可雨先生给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刘巨德发了一封邮件,提出要捐赠作品的意愿。作为一名党员,也作为吴冠中先生的长子,吴可雨先生特意将捐赠日期定在了7月1日这样一个具有特殊含义的日子。为弘扬吴冠中先生的精神和为人,将他对艺术的热情和赤诚传递给社会大众,清华大学选择举办一场吴冠中绘画艺术作品捐赠仪式。

吴可雨先生一再强调要低调处理,不愿张扬。两位古稀之年的老人在捐赠的前一天,长途跋涉来到北京。清华大学提出接送并安排酒店,统统都被吴先生拒绝了。第二天早上,离约定的时间还差3分钟时,吴可雨一行人坐着一辆非常普通的小轿车进入学校。抵达后,吴先生第一时间将66件作品带到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库房进行妥善的封存,然后才移步至捐赠仪式的现场。

雅昌艺术网:听说当天就完成了作品的交接工作。

杜鹏飞:捐赠仪式结束后的当天下午,就进行了作品的交接工作。吴可雨先生一直站着将一件件作品取出,每一件都和典藏部的工作人员去查验、拍照、记录。此次66件(本)作品入藏,对于开展吴冠中艺术思想研究和宣传推广吴冠中的艺术成就方面都提供了重要资料。尤其难得的是其中的一本速写本,那是吴冠中先生1978年带学生去长城、秦皇岛写生完成的26幅速写画,每一幅作品都非常完整,其中还包括一幅彩色的作品,非常漂亮。这26幅速写作品是从未面世和出版过的,可以填补吴冠中先生的艺术空白,其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都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一共被记录的是91件作品,可以想象工作量是非常大的,一直到下午五点半才完成了最后的点交。

g38I76DMtZ0duIF4yBioT7J0MsuMM6Pmjs7ea7sc.png

54kBOHeQ7B3ZI9GUuH7QaE7Cdbj6KyZSB6arCbgh.png

作品交接现场

雅昌艺术网:真的是一位非常值得人尊敬的老人。

杜鹏飞:吴先生精神矍铄,身体非常好,但毕竟已经72岁了,我们给他搬了椅子让他坐下来,他都说不坐不坐,不累,没问题。自始至终老人没提任何的要求,就这样跟着我们一起站了4个多小时。

雅昌艺术网:这样的捐赠对于艺术行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热点,其实吴可雨先生也是完成了父亲最后的嘱托。

杜鹏飞:7月1日活动当天很快就被刷屏了,说明大家还是很关注这个事情的。吴冠中先生的声名不仅在于他的艺术成就,还在于他高标独占的性情。为种种溢美之词和无端非议包围的吴冠中,已经成为中国现代美术史上贯穿始终的线索。他既有这样一份自信,也有这样一份自觉。说自觉是他并没有把自己的作品当成私有财产,再三强调这些作品是属于国家和全人类的。吴冠中先生告诉他的孩子们,作品不是遗产,谁都没有继承权,甚至一件作品都不会留给子女。他将全部作品托付给长子吴可雨,是因为吴可雨了解吴冠中的艺术价值和心愿。某种意义上来说,吴可雨先生只是把自己当成父亲的一个保管者,一个遗嘱的执行人。吴冠中先生2010年过世后的九年中,吴可雨先生的捐赠记录有香港 上海 浙江 北京 新加坡 包括这次清华大学的捐赠,都是非常妥当且毫无保留的捐赠。艺术就是吴冠中先生生命的延续,他为世界奉献了他的创造。

自吴冠中先生2010年过世后的九年中,吴可雨先生的捐赠记录有:香港、上海、浙江、北京、新加坡包括这次清华大学的捐赠,都是非常妥当且毫无回报的捐赠。艺术就是吴冠中先生生命的延续,他为世界奉献了他的创造。这样一批宝贵的财富,已经不能用价值来衡量了,这一切都太纯粹了!

OEuqqDD9k8YYUc1IZexMiUdyPSUvlCO68K3iuztN.png

雅昌艺术网:请您谈谈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对于这批捐赠作品未来的研究和展出计划?

杜鹏飞:实际在6月9日之前,我们计划是与新加坡国立美术馆联合举办吴冠中百年纪念大展“美育人生”,这批捐赠的作品完全是在我们意料之外。接受捐赠后,展览调整的思路是以新加坡国家博物馆的藏品和清华大学现有的馆藏共同撑起这个展览。这些作品将通过精心的整理和研究,从中挖掘出相关主题进行展示。所以今年11月份能看到只是这批捐赠作品中的一部分,不会是全部。

KHvF3dSuCJISXKeQXRGFx7OUgBstGNB7FDTRkw90.png

捐赠作品《无梦之夜》吴冠中 1994 42×54厘米 布面油画

VmvtUW1wfRc6mAu9CJqrRxhy8Ao3qDgSS8P8MfPy.png

捐赠作品 《荷塘(三)》 吴冠中 1995 95×180厘米 水墨纸本设色

EgBfkI5Fch0BZo6aXyfgA3djGAcy4uEn8OBYcBMb.png

捐赠作品《春雪》吴冠中 1996 30×58厘米 布面油画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计划将8号展厅定为吴冠中厅(吴冠中gallery),展厅会不定期的调整和轮换展品。吴先生是带着遗憾离开的。从1999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加盟清华时,吴先生就非常期待一个现代化的艺术博物馆能在清华建成,他在博物馆方案的评选和论证过程中,也都倾注了很多心力。但是很遗憾,博物馆迟迟没有动工,使得他原本想要捐给清华艺博的作品最终都捐给了其他博物馆。所以此次吴可雨先生的捐赠不仅完成了吴冠中先生当年的心愿,也弥补了吴先生和清华艺博的遗憾。吴冠中百年纪念大展“美育人生”的展期将会从2019年11月1日持续至2020年5月份,是一个跨越半年展期的大展。

雅昌艺术网: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很大程度上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院)是息息相关的。对于20世纪这批老先生作品的梳理和研究,清华大学或是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包括清华大学的教育基金会是否有研究的案例和规划呢?

杜鹏飞: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和清华美院一直有非常紧密的联系。美术学院有艺术史论专业,所以一直在做相应的研究工作。吴冠中研究中心,张仃研究中心,这两个中心在过去十余年里,培养了一大批博士、博士后,完成了十几本专著,都是非常深入全面的个案研究。最近已经列入计划的是学校拨出经费支持庞薰琹先生的专题研究,并招收了有博士在做相关的选题研究。

另外,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去年很幸运得到了李伯安先生夫人捐赠的李先生代表作《走出巴彦克拉》,所以我们也在推动开展关于李伯安与近百年中国人物画探索这方面的研究,今年也招了博士后与清华美术学院联合推动这件事。

P79CP7Fd3724hW32Z13iQg68vQPZf8Ni0SYKMcy6.png

李伯安《走出巴彦克拉》局部

博物馆首先是作为物的一个保存和保管的地方,然后基于这些物要开展研究并策划展览,开发教育课程等。因博物馆本身因业务的侧重和人员构成问题,使得有一些工作还不能全面地开展,但美术学院恰好和我们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互补关系,一个拥有非常多优秀的教师和研究学者组成的机构,所以我们会更紧密地开展合作。原中央工艺美院的这一批优秀艺术家,设计家,他们的个案的研究的工作,我相信清华美院是有一个整体的规划,然后分步实施。

雅昌艺术网:博物馆之前也接受过其他的捐赠,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清华艺术博物馆在重要社会捐赠这方面的工作开展情况吧。

杜鹏飞:铜镜的捐赠是清华艺术博物馆从2010年开始就在陆陆续续做的工作,今年我们做了一场“和镜”的捐赠展,开幕式时藏家王纲怀又捐了一面非常精彩的和镜。前后接受捐赠的铜镜共有276枚。这样我们馆藏的铜镜就形成了一个很有特色,并且是经过藏家系统梳理的中国和日本单元。

2Cqb2aDbFjqjZXPkmlask1fUQ2HkNeiYddvYhJ5z.png

“扶桑止水——王纲怀捐赠和镜展”现场

刚刚提到李伯安先生的《走出巴彦克拉》这件作品,李先生倾尽了10年的心血,最后累倒在这件作品前。这是中国美术史上最富民族精神、最具震撼力的史诗性水墨人物长卷作品,是一件在中国美术史上无法回避的作品。我们非常希望有更多的学者投入到对李伯安先生及其作品的研究中去,对过去一百年中国绘画史上那些谋求变革、谋求进步的研究中去。这个脉络已经在开展研究和梳理,也有正在策划一场很重要的展览。

还有一笔非常重要的捐赠是2018年从美国接收的一批南美玻利维亚时期的艺术品,大约有一百多件,是一位已故的藏家遗孀捐赠的。我们跟踪了这项捐赠四年多的时间,终于感动了他们,并在去年9月份完成了相应的工作。这是一笔非常重要捐赠,它代表着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使命:致力于打造一个有全球视野的大学艺术博物馆。目前关于南美艺术系统性的收藏在中国是没有的,所以也填补了这部分的空白。但因海关的问题,这批作品我们至今无法运送入关,我们仍在努力。

此外,因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历史人脉资源,我们接收了一批来自台湾藏家捐赠的书画和艺术品,大约200多件。在去年举办了 “英士藏珍——高英士先生捐赠展”,还有书画展厅里展出的黄君璧山水画也是来自于这批捐赠。

VIuiCBDdMIsR0t5KWd9c6dm0hcF2IyNfgmVeVdUh.png

英士藏珍——高英士先生捐赠展现场

因清华大学广泛的影响力及丰富的社会资源、校友资源,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馆以来接受的各种捐赠还有很多,我刚提到的都是无偿捐赠。此外还有一个政策是利用展览带动捐赠,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会遴选策划展览,并出资、出场地完成这个展览,通过这样的方式和作品继承人谈捐赠的事宜。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长期的规划将围绕清华美术学群相关的已故和在世艺术家两条脉络,通过展览留下相应的作品,将清华美术学群的收藏体系构建起来。

雅昌艺术网:谢谢!


作者:谭维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